晝夜 - 雨的印記 (鋼琴版) [mqms2]
02:40來自老碗哥
川紅工夫茶,產於四川,興於全國,特色獨領風騷,讓同類們望塵莫及。
中國三大紅茶:滇紅,祁紅,川紅。川紅被冠以「三大紅茶之一」的頭銜,它的實力究竟怎麼樣?我們來看個究竟
川紅工夫產於四川宜賓市筠連縣和高縣等地,誕生於50年代,為工夫紅茶後起之秀。這裡茶樹發芽早,比川西早30-40天,採摘期長40-60天,全年採摘期長達210天。因為採摘早,所以川紅4月即可進入市場,以早、新取勝。這是它的特色之一。
川紅工夫雖然歷史不算太久,卻以她獨特的橘糖香聞名於世,不僅受到很多茶友的青睞,對於少有接觸茶的圈外人士,也是一款特別容易被接受的紅茶。這就是它的特色二。
四川宜賓位於中國四川省中南部,是川、滇、黔三省結合部,長江零公裡處。因金沙江、岷江在此匯合,長江由此開始,所以宜賓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城」。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裡的茶園土壤多為山地黃泥和紫色砂土,獨特的水土培育出具有特色茶韻的茶品,這就是它的特色三。
有這三特色,川紅問世以來,不僅很快享譽國內紅茶市場,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多年來暢銷蘇聯、法國、英國、德國及羅馬尼亞等地。
川紅工夫茶,是一系列茶品的總稱,具體的有川紅紅貴人、醒世黃金白露、敘府金芽、早白尖貴妃紅等,其中「早白尖貴妃紅」以早、嫩、快、好四個特點最為出類拔萃,聲譽較高,被稱之為「川紅珍品」。
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衝泡後,香氣清鮮帶橘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
產地茶園一般地勢較高,伏旱影響不大,十分宜茶生長。春夏秋三季採茶,秋茶產量佔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川紅」一直沿襲古代貢茶製法,其關鍵工藝在於採用「自然萎凋」,「手工精揉」,「木炭烘焙」,所制茶葉緊細秀麗,具有濃鬱的花果或橘糖香。
這裡有必要稍微講一下,萎凋是紅茶的第一道工序,工夫紅茶萎凋方法有三種類型,一是自然萎凋包括室內自然萎凋,日光萎凋。二是人工加溫萎凋。三是萎凋機萎凋。區別在於,人工加溫萎凋太過急速,品質不好,溫度不好控制,機器萎凋快,但是不徹底,自然萎凋慢,但是最大程度保證了品質。
第二道工序:揉捻工序上仍然堅持手工精揉,也是最大化保證了茶葉總體品質,缺點就是慢。
經過第三道發酵工序後,進入乾燥環節,採用木炭烘焙,木炭火的特點是溫度高且熱度均勻,也能最大程度保證了茶葉乾燥的效果。可以說在機器普及度高的今天,川紅工夫仍然堅持純手工完成,沒有多年的經驗的制茶師傅是很難順利完成的。正是有那些制茶人的付出才會使茶葉緊細秀麗,具有濃鬱的花果或橘糖香。
最後就是衝泡,衝泡川紅工夫茶的水源選擇很重要,否則將會影響茶水的質量,水源應選用山泉水、井水、純淨水等含鈣鎂低的「軟水」來衝泡,以保證水質新鮮,無色無味且含氧量高;高品質川紅工夫紅茶最好不用自來水衝泡。川紅工夫紅茶不能用滾燙至100攝氏度的開水衝泡。特別是用茶葉嫩芽尖製作的貴妃紅、紅貴人、黃金白露、金芽等高檔川紅工夫茶,需等開水涼到80-90攝氏度後才衝泡。
川紅工夫這些獨特之處,讓它成為「中國三大紅茶之一」,受之無愧。由此,川紅工夫紅茶製作技藝於2014年成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川茶正在扛起「川紅工夫」大旗,打出重振川紅戰略,在茶市亮劍揮戈,創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