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鮮肉一詞,小編實在不知道是從何時興起的,但我知道,這個詞彙自誕生之日起,便充滿了貶義。這些個群體,他們沒有圓潤的唱腔,沒有精湛的演技,僅憑著一張年輕、帥氣的面容便拿走大量的薪酬。據說,2017年大熱劇《人民的民義》幾十位老戲骨的片酬加起來也才不到5000萬,而這居然還抵不過時下一個小鮮肉的所得,想想都讓人覺得憤慨。
而就在最近,著名導演爾冬陞在某綜藝節目上痛批流量明星,更讓人對此有了深深的反思。其實不光是爾冬陞,在此之前,就有多位老戲骨先後發聲,對小鮮肉們拿著高額片酬卻不幹實事的做法進行了批評,這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讓人聽得舒暢不已。
同一檔演技類綜藝節目,老戲骨李成儒對於小鮮肉的批評較之爾冬陞要更早,也更加不留情面。兩位年輕演員在演繹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悲傷逆流成河》後,李成儒對於兩位演員的表演用了8個字來概括:如坐針氈、如芒刺背。而事實上,這兩位演員當天的表演也確實不夠用心,無論是臺詞功底還是面部表情把握得都不夠好,李成儒的每一字每一句雖讓人覺得刺耳,但你從心裡覺得:他說的還真就那麼回事。
當然,李成儒在此類節目中痛批小鮮肉的情景遠不止這一回,當別的導師都在一個個尬吹彩虹屁的時候,只有他才是真的勇士,敢於刺破膿包、放膿止血,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王勁松是大家都十分喜愛的一位老演員,無論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監楊金水,還是《琅琊榜》中的侯爺言闕,亦或是《破冰行動》中的林耀東,都被他詮釋得栩栩如生。
在人們的印象中,王勁松一向都是那種低調、不顯山漏水的演員,但就在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劇大師班論壇上,王勁松卻耿直發言,對小鮮肉背個臺詞都要大肆宣揚的現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評。
「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變成了背臺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背臺詞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壕裡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啊。」話糙理不糙,聯想到現如今的年輕演員背個臺詞就念一二三四五的情景,王勁松的這些話雖聽著刺耳,但心裡卻倍舒坦。
一部《人民的名義》,讓很多人記住了劇中高育良的飾演者張志堅。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張志堅就已經涉足演藝圈了,更曾出演過《大明王朝1566》、《人間正道是滄桑》、《國門英雄》等經典作品。但或許是張志堅太過低調的緣故,《人民的名義》之前,很多人都只記住了他飾演的角色,卻不知道他是誰。
同樣是在白玉蘭電視論壇上,張志堅就對小鮮肉們的天價片酬進行了狠批。他這樣說到:「為什麼天價片酬的演員拿了那麼多錢,還要提出那麼多非分的要求,你多帶幾個助理算個P啊?這種現象一直延續至今,讓這些所謂天價片酬的演員認為這就是合理的,其實不合理,你們不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感覺,當聽到「你們不配」這四個字的時候,我真心覺得張志堅老師說的實在是太對了。
「看你幾時完」?這是成龍大哥對當下流量明星的一句贈語。在一次採訪過程中,成龍大哥就對流量明星矯揉造作、講排場的現象進行了痛批。他直言:「刮破個手而已,太嬌生慣養了。一來他們就當自己是大牌,拍兩個鏡頭所有人說你辛苦了,你什麼辛苦啊?」
不過小編也是挺佩服這些個流量明星的,能在成龍大哥面前耍大牌,真的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重?
這些個老戲骨,曾幾何時他們也是小鮮肉,但他們的口碑卻都是憑藉著自己的真功夫拼出來的。衷心希望那些流量明星能夠沉下性子,多磨練一下自己的基本功,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觀眾的認可。
大家對文章有什麼看法?歡迎您評論留言。
本文由「紅酒中的薔薇花」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