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的瘦馬轉瞬奔過庚子四季,庚子年,是不平凡,不平靜的一年!這一年,在人類編年史上狠狠地打上了一個堅硬的繩結,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留下了五味雜陳的刻度。很多人肯定會感嘆,這一年,太難!但這太難的背後或許正是天將降大任於中華民族的前奏!在這銀鼠搖尾辭舊歲,金牛探頭迎新春的間隙,請允許我靜下心來,回望一下這個倏忽而過的一年,朝花夕拾那轉瞬將逝的片爪泥痕吧!
文丨豐 川
2019年,我去湖南通道縣坪陽鄉採訪再生人現象,寫了一篇《尋魂記》,引起很多讀者的關注。有一個留名陳霞的瀘州讀者,寫了一大段長篇留言,從佛家的業力學說和輪迴角度談她對此文的感受;雖信仰有別,但這個留言印象很深。
2020年,那一次貴州之旅,與她偶遇,天地之大,機緣如珠,就此認識了她。後來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大才女,舊體詩寫的很棒,書法更是國字號的,還是一個方寸之間,圍城之美的篆刻家。她給我印象最深的,她是一個「靈者」,時時努力去認識她自己;這對於世上的人看來,覺得奇怪?人可能不能很好的認識別人,但對於自己是最清楚不過的了;這就是人最大的盲點和謬誤——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豈知自己行為的荒誕,正是對自己不認識的所為,怎麼敢妄言對自己認識呢?人類對自已認識最大的困惑,都在法國畫家高更那幅作品的畫名裡:《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陳霞從兩處去實證對自己的認知:一是從藝術中發現自己,二是從「道者」中窺探自己。
起初的陳霞,我想她是從書法和篆刻的藝術中尋找自我的存在和人生的真道。所以,她在她的隨筆中寫道:「篆刻一藝,乃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之境。那究竟能從這小小的方寸之中,覺悟到多少藝術的,人生的真諦呢?」
我努力從她的藝術中尋找這種自我覺悟的軌跡。
書法講究「潤」、「暢」,來彰現出涵泳無窮的文化厚度。而我看陳霞的書法,單筆結構上,有「澀」的感覺——鋒芒嶙峋,欲吐還罷;看她個體的字,從藝術審美欣賞,猶如看她的篆刻,方寸之美,摘花成春;看她書法的整體架構,卻自由靈動,龍行蛇走。這似乎是一個矛盾體?
看她的文章,細細揣摩,覺得也不矛盾。她對個體的人生,有些「著相」——執著、糾纏,尋找一種「靈」與「肉」的完美。路漫漫其修遠兮,這種尋找是磕絆的,猶如她書法單字結構中,橫豎撇捺中的「澀」相——人生行走的蹣跚也許窘態,但只要「大道」正確,一生的旅程依然華麗;而她整體字的間架之「美」,又是她藝術的「相」,生澀與童趣相伴,自由與靈動齊飛;她整幅書法所彰顯出的自由靈動,「道」氣天然,氣韻悠長,則瞭然她所追求的「大道」是通坦之途。她的書法藝術,很好的表現出了她人生中的疑惑、迷惘、誤歧、自善、覺悟、遠達的心靈歷程。如果說她藝術之身猶如她在她的文章中所說的「魂歸於深刻的哲學意味,胎息於博大的文化之母!」的塵世文化,她的終極追求似乎正在上升到另一個層次,我從她的律詩已有看出。 那首詩是這樣寫的:「花開花落自然事,魂兮無我自安息。明月清風攜我去,不勞費神覓蹤跡。」莊子的《逍遙遊》,講人生的境界,分別為物化、人化、氣化、神化,最後達到「無持」的終極。藝術對她,已是「趣味」類的雕蟲小技了。所以她說「明月清風攜我去,不勞費神覓蹤跡。」只要追求正確,大「道」坦途,有「明月清風」的自然而然,何必去勞神覓尋早已存在的「天道」呢?所以,她說:「如果你想獲得人生的真正圓滿自在,了悟宇宙生命的真理,局限在人類社會以思量分別心制定的這些條條框框裡面是不可能實現的。你必須要有超越人類的思量分別心,走向不二的無分別心的心量和境界才可能獲得人生的真正圓滿自在!那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至境了!」
看了她這段話,再感受她書法中的生澀尋覓之美;靈動龍行的舒暢之美;自由之遠的境界之美;方寸篆刻,抱殘守缺,拙古成趣的修真之美,她從藝術之趣到人生之真的追求,我想起屈原的《離騷》之詠:「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闢芷,紉秋蘭以為佩。」「上天既賦予我這麼多內在的美質,我也非常注意自己的良好品性。我披著噴吐幽香的江離和白芷啊,又連綴起秋蘭作為自己的佩巾。」從藝術的審美意義,屈原的投江,我認為並無單純的絕塵之殤,我們看到的,應是一個「天問」者求全存真的殉道之美——雖然不知花絢麗於哪一棵大樹,但花一定燦爛於春天——所以,這殉情是美麗的,這殉道是永恆的。故此,我理解陳霞的追求,我欣賞她的過程,我相信她修善求真的殉道——因為她是一個靈者。
執著於開宗立派而求,是為著相!著相而求,是必陷入成住壞空的輪迴怪圈!只有唯道而求,才能讓藝術之路常青常新,但又始終會有藝術家生命氣息的自然呈現!是為不為風格而自有風格!於千形萬象之間仍能流露出的獨特的審美氣息那才是最本質的風格!
只要任何一種有形有相的東西成為你的終極追求時,這種追求就會成為你的障礙!當你把站在某個山頭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你也就會被這座山頭障礙住!因此,只有當你把問道、悟道作為人生終極目標時,任何山頭你都不會駐紮,都只不過是過程,都是手段!記得傅聰先生曾說過「現在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說"我的風格',我一輩子沒說過這樣的話。鋼琴世界裡,沒有傅聰,只有音樂」。餘深以為是!
藝術沒有風格仿佛就如同人沒有個性,等於不存在!但人在活出真正的自我時,千萬別陷入對自我的執迷裡了。同理,藝術家的風格是自身人格精神和生命狀態的自然折射,所以,也必將隨著藝術家生命體悟的深入而相應地發生表達方式的變化,大可不必為了強化所謂的個人風格而固化在某種格式化的表達形式裡了!對於藝術來說,走入程式化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走入壞空的過程了!何況,這世上原本就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自我,我們都是宇宙奇妙的生命長河的一部分,猶如海面的波浪之於大海一樣, 你所創造的藝術品就是你當下生命狀態的自然顯化。
如果說,「道」是世間萬事萬物的「造物主」的話,那人就是藝術品的「造物主」。但擁有上帝般創造力的人在造藝術品時,必須符合「天道」才可能美!其實,人只不過是接收天道和表達天道的一個媒介或通道而已!所以,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所差別!無為方可無不為!一旦人為過頭,難免陷入"偽」中,那這創造就「背道而馳」了,這樣創造出來的所謂藝術品不可能真正的美!
從終極意義上說,宇宙中原本無所謂美與不美的二元對立,一切本然如此!這是終極的完美!而在顯相世界裡的一切所謂的美,都是法於陰陽,合於術數後所呈現出的一種"不完美」的平衡之美!顯相世界的不完美,是宇宙的一種「完美的設計"。藝術創作的根本準則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真正的完美只在心源處,而任何從"心源"處顯相出來的藝術形式,都是一種"不完美"的美,都有它表現的局限性!
對於一個書法、篆刻家來說,一定要經過堅實的傳統技法的學習後,總結提煉出能表達自己個性和審美理念的線形、線質、結字方式乃至章法形式,這樣才可能從傳統中走出自己的風格來!
世間所有顯相存在,包括藝術品的存在,都是「法於陰陽,合於術數」而存在的!而最合理的「術數」關係,即是陰陽之間達到「中庸」的平衡關係。或者說是,黃金分割比例關係。只有符合這種「術數」比例關係的存在才會和諧,也只有這樣的藝術品才會真正的美!
陰陽相反相成,陰陽可相互轉化,陰陽互根,陰陽自和,陰陽相對但又要相關。這些陰陽觀應用在所有顯相世界的理解中。包括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所有感知以及所有藝術品的創造。
藝術創作過程,其實就是把形而上的意識感知和境界,用形而下的具體藝術品表現表達出來。內在的形而上的審美感知和境界是投影源,是這內在的投影源指揮心法,再由心法調動具體的形而下的技法去實現形而下的合於形而上的表達!
蔡邕言:「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陰陽既生,形勢出焉」。書法藝術是藉助漢字為載體的藝術形式,而漢字原本就是我們祖先「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濃縮抽象概括世間萬象而成的符號系統。漢字,是天垂相的能量載體。因此,夫書之道,即道法自然!即陰陽之間的對立統一,和而不同。書法之陰陽,包括書法形式中筆墨與空白之間的陰陽,同時也包括形而上的審美境界與形而下的表現形式之間的陰陽。在書法形而下的表現形式中,形與勢是兩個彼此相生的最重要的因素;因字生形,因形造勢,形因勢發。即:形因勢生發而成,勢靠形凝固而顯!形勢合一,書法生命體乃成!
人言,篆刻一藝,乃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之境。那究竟能從這小小的方寸之中,覺悟到多少藝術的,人生的真諦呢?或許,篆刻藝術的精彩和精深就在於,它植根於悠緬的歷史情愫,傳神於醇厚的金石精神,魂歸於深刻的哲學意味,胎息於博大的文化之母吧!因此,這方寸之事,才能誘人如此神往,精進不止!
音樂是把大千世界中的各種具象聲音抽象為基本的抽象的音符元素,再用這些音符元素排列組合,構成了千變萬化的抽象卻能表情達意的音樂。同樣,書法也是從大千世界的各種視覺具象中抽象出基本的抽象的點畫線條元素,再用這些點畫線條元素排列組合,構成了千變萬化的抽象卻能表情達意的書法。抽象是介於具象和無相之間的過渡,是形而下與形而上之間的過渡。文學中最抽象的形式是詩,聲音中最抽象的形式是音樂,視覺藝術中最抽象的形式是書法,書法中最抽象的形式是大草。這些最抽象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最接近於「道」,接近於「無極」,接近於「無相」,接近於「空」。所以,這些藝術形式的審美最高境界都是「禪境」,「禪意」。 篆書是書法的始境,大草是書法的終境!而大草按線質的審美特徵,又可分為小篆式大草和大篆式大草。
《法華經》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弘一法師便用這個句子,只改了一個字,那就是「是字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也。因為世間上無論哪一種藝術,都是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的。 即以書法、篆刻來說,也是要非思量分別才可以做得好的。在我們學習書法、篆刻之初,確實需以思量分別之心去解讀,認識各個歷史階段的,各體,各家、各派的特徵,並從中獲取自己需要的審美意識和表達方式及能力。但到最後必須走向打破各體、各家、各派界線,融會貫通地通達其中之理,以實現隨心所欲不逾矩地表達自己。同時要離開思量分別,才可以鑑賞藝術,才能達到藝術的最上乘的境界。
這正如,我們人類為了在現實生活之中,良好有序地維護人類社會的存在和延續,就必須以思量分別之心把人分為不同國別,不同身份的三六九等來加人區別和管理。但如果你想獲得人生的真正圓滿自在,了悟宇宙生命的真理,局限在人類社會以思量分別心制定的這些條條框框裡面是不可能實現的。你必須要有超越人類的思量分別心,走向不二的無分別心的心量和境界才可能獲得人生的真正圓滿自在!那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混沌至境了!
筆法生點畫,點畫生結構,結構定章法!比如:顏真卿厚重的點畫,是用綿勁的大篆用筆來實現的,而厚重的點畫決定了必須由中空外拓的字形結構才能承載。而外拓的字形,決定了字與字之間難以彼此穿插,所以,導致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緊密排布的滿章法特徵!也就是說,渾厚的點畫,決定外拓的結體,開張的結構決定飽滿的章法!這三者之間是緊密結合的因果關係。
書法上有"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隨"之說。此話也可套用來言篆刻,刀法基本不易,字法因人而易。也就是說,筆法是書法的基本功,但基本方法和原理已定,而結字的個性化處理卻可以隨時代和作者而發生永無止境的變化,這才是書法風格的最大出處。同樣,篆刻的刀法基本也沒有多少變化的餘地,而每個篆刻家的風格主要來自獨具個人風格的字法處理和章法駕馭。
書法篆刻不是「純藝術」,而是「人文藝術」, 其存在發展方式,只能依靠經典傳承來出新。中國篆刻有如晶片,方寸之間容納精微深沉的藝術、文化、精神乃至科學的密碼。
兀自寒中立,不與群芳爭。
冰心玉骨中,鑄一段香魂!
花開花落自然事,魂兮無我自安息。
明月清風攜我去,不勞費神覓蹤跡。
雪峰直刺高天上,大地一片白茫茫。
牛羊悠然棲於央,我攜雲朵輕舞暢!
雪霧茫茫欲遮天,天邊擠出透心藍。
風卷石走動心魄,原上牛兒獨安閒。
江漢冠魔攪新年,病毒肆虐慶難歡。
全國力聚驅惡瘴,群英雲集仰南山。
只爭朝夕除瘟疫,不負韶華繪新天。
玉鼠祈福遵天道,黃鶴高歌平安還。
庚子歲首陰霾中,春寒未歇疫相從。
難擋海棠嫣然色,熠熠獨迎料峭風。
鳥鳴空山白映黃,陰霾叢中漏春光。
漫山花動已似海,醉倒玉英喜欲狂!
草長鳶飛蟲切切,山南山北行人絕。
獨臨山前望野田,早櫻枝頭花如雪。
微雨朦朦眾卉新,輕雷隱隱驚蟄至。
陽氣萌發送瘟神,花梢缺處俏人立。
又是二月豔陽天,桃紅柳綠梨花白。
蒼天不吝賜顏色,只求人間莫作怪!
我有一個夢想,
有一天,
人類社會不再把婦女節高揚!
男人和女人們,都懂得,
孤陰一生,獨陽不長,
只有陰陽和悅,
才能萬物興旺!
男人們不再居高臨下,
指點道場!
女人們不必委曲求全,
或奮力反抗!
男人們和女人們,
能攜起手來,
和諧地共生共存在,
同一片陽光底下,
這將是人類社會,
最美好文明的模樣!
素心若雪梨花開,白了天地潔了懷。
但願人間解此意,重振乾坤不虛來!
我願做一片雲,
來自塵世,
卻出塵不染,
散淡飄逸。
自由翱翔於高曠天庭,
不為任何高峰所礙,
也不為任何山頭而停。
我會隨順因緣而變,
永不止息!
我願做一片雲,
簡靜淡泊,
卻充滿靈氣。
如神似仙,
詩意棲息於無垠天宇。
也會伴著風兒,
攜著雨兒,
順勢回歸滋潤大地。
但只要一朝能量具足,
我會再次,
騰空而起!
粉面一點絳朱唇,欲語還休眉宇間。
低頭含羞嬌媚樣,最是動人未語前。
夜深時,
我俯身於金石之間,
就像那虔誠的僧人,
禪定於佛前。
一切靜寂,
回歸於它自身的,
澄懷與寧安!
人言此花木蘭化,玉顏難掩英姿颯。
一朝醉倒紫霞前,從此春夢有了它!
庚子清明暮春裡,悵望全球陰霾中。
莫愁病因業感起,心淨業消有英雄!
明月高照月明時,喜歡靜生歡喜心。
此中真意不必說,世間風物總關情!
風攜酒香繪錦牆,窖上信步賞濃芳。
枝枝遒勁從容態,簇簇嫣紅灼爍光。
裁得奪目紅紫鬧,招來獵豔蜂蝶狂。
春深庭院關不住,鋪成彩霞迎曉陽。
江陽日麗馤芳菲,一枝彩筆三角梅。
浩蕩風流紅勝火,未嘗飲酒人已醉!
不嬌不貴天地間,有情有懷滿腔愛。
如蝶如火翩翩燃,無拘無束自在開。
漢磚佛像交相映,天人合於返樸時。
始信金石通佛慧,靈心妙墨自相知!
紫煙繞山前,花影落茅簷。
空谷鳥鳴幽,閒與山對看。
園角一抹紫,悄然獨吐俏。
不為人知曉,風中兀自嬌。
獨立天地庭苑間,靜觀藍天雲花開。
悄聲屏息不敢言,恐驚天人不再來!
積玉堆瓊橫山巔,萬仞冰川直聳天。
白雪奇峰披彩帶,碧湖羞面含玉顏。
晴霞五色爭相燿,日月雙輝映天邊。
我今乘風臨絕境,心醉神迷天地間。
站在高高山嶺上,遙望雙龍奔遠方。
咆哮萬裡朝東去,孕育華夏慨而慷!
漠漠水田白鷺飛,陰陰夏木黃鸝鳴。
紅了櫻桃熟了麥,再盼聽雨賞荷境。
暮春去了新夏季,滿地落花紅帶雨。
閒聽花語略嘆息,留得空枝花自去!
酒中真豪傑,詩壇大仙才。
歌罷海色動,詩成天容改。
口吐天上文,舟乘月下快。
觀空天地間,思仙再歸來!
一夜新雷催驟雨,添得垂楊色更濃。
溼透幽藍淡淡紫,傾香旋入根土中。
初夏時節長江畔,桃李謝後柳蔭釅。
岸上花樹紅勝火,水天之間熠熠燃!
藍藍的天空,
高遠,澄淨,
片片的白雲,
是海上飄動的帆影。
我願駕著雲帆,
破浪前行!
光潔的藍天,
是天工巧手織出的,
精美藍緞子,
用白雲繡上天書的文字,
我願讀懂這文字間的緣生緣滅,
心定於此!
藍藍的天空,
是一隻天鳥的巨翅,
潔白的浮雲,
是翅上羽毛的樣子。
我願乘著蒼天羽翅,
遨翔寰宇,
做個快樂自在的,
上天的孩子!
無可奈何春去也,世人好作此嘆慨。
須知花謝會再開,陽春有信還復來!
江城如畫裡,拂曉展晴空。
兩水夾明鏡,長空託彩虹。
人間風煙起,天地心相同。
欲登霓橋上,伸臂御天風。
歲次庚子亂相聚,酒城浩氣展虹霓。
我欲穿橋尋路去,直抵西方淨土地。
炊煙升起麥飯香,新梅入酒醉心蕩。
農人四野插秧忙,月印溪塘笛聲暢。
仲夏午後天愈晴,入林深處山行輕。
天朗氣清山水秀,松茂竹翠幽蘭馨。
四面雲山供筆點,一庭花鳥助詩興。
忽聞鳴蛙不知處,靜看青山無厭心。
晨起拾野趣,千峰高復低。
山風輕拂潤,幽徑獨行怡。
石路無飛塵,竹林有清溪。
山空人語寂,雲外傳鳥啼。
瀟灑修篁獨逸群,貞姿高潔欲凌雲。
心醉竹塢深深處,此生不可暫無君!
山間雲霧林間雨,野水驟添瀑轟鳴。
雨洗花木纖塵絕,空山幽行步步新。
惡月惡日驕陽烈,碧圓自潔荷清絕。
幾多炎熱香風卷,我與鷗鷺兩相悅!
欲向山中去,看盡懸崖花,
晚窗無一事,靜聽夜雨譁。
窗外芭蕉掩半庵,心香一柱靜中參。
雲霞明滅尋常事,應如池中不染蓮。
人心當如月桂樹,困苦則似吳剛斧。
隨砍隨合經磨礪,渡盡劫波見真如!
監考尤如夜航船,搔首弄肢日難捱。
忽聞山前鳥呼喚,隨之心遊雲天外。
竹林深處桃源地,川渝交融一家親。
筆歌墨舞酣暢後,無限夕照送我行。
遼遼天地竹林塢,空心笑看世夢柯。
靜聽窗外竹雨聲,人竹雙清兩相和。
青青山間青巖鎮,青巖鎮裡輕輕行。
垂柳依依垂舊事,活色生香舊生新。
川西天漏雨不歇,濁浪翻騰縱橫洩。
泥龍奔湧遍山谷,抖擻精神度此劫!
平安驛上平安行,活色生香美食競。
昔日唐蕃古道站,永續牽起四海情!
不覺初秋夜漸長,玉沙路旁書聲暢。
儕輩濟濟同訪道,閉門登高天地廣。
詩書禮樂共義趣,結伴老莊神飛揚。
恩謝津渡與甘霖,彤彤旭日向天亮。
萬古長空圓月歸,群賢雲集蓉城會。
正經淵海生道義,高屋峰巔當應輝。
詩天朱曦耀曉蔓,海濱菩提啟靈慧。
根遠四方傳周鼎,華夏宗性必再回!
露從今夜白,夜夜涼更涼。
草上露水凝,心間勿結霜!
秋風秋雨伴秋聲,秋色秋月曳人魂。
世間無限丹青手,怎敵天然自渾成!
桂子攜來天際香,酒城迎接佳客忙。
巴山蜀水蘊神秀,晚雨留人入醉鄉。
繁花攜雨匝滿地,櫛風踏歌遵義行。
時光荏苒心不困,最喜坦蕩如滌情!
清清金沙水,巍巍烏蒙山。
雕琢出美玉,功到自然現。
紅葉落青苔,涼風攜雨天。
雲凝月不見,但盼故人安!
殘暑終了晝夜平,瘦荷染黃桂菊馨。
風清露冷秋期半,刪繁就簡心歸寧。
秋楓滿山秋水靜,秋色遍野秋月輝。
秋雨催出秋葉燦,秋風渡得秋人歸!
嘉陵江畔蓬安城,司馬賦聖舊桑梓。
深秋周子鎮前雨,曾落敦頤愛蓮池!
佳節人歡樂,夜遊苗家樓。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留。
村寨四山畔,星河一江流。
身心恍隔世,脈脈情不休!
秋塘如鑑碧藍清,激流聲喧亂石磯。
幾叢蘆花伴水淨,半杆幽竹落湖低。
瀑飛崖上珠千點,雨織波心絹一溪。
前世今生在此合,素心隨風不復迷。
一路歡歌一路風,身遊水墨畫圖中。
半江秋水清悠淌,四面雲山嵯峨朦。
掠水白鷺將客引,伴山青煙把魂空。
此景瓊天未必有,人間仙境意無窮。
秋露瑩瑩結成霜,蘆花漸老葉飄黃。
人生何嘗不是露,當潤天地草木上。
青山環碧水,墟裡上炊煙。
雞鵝奔籬下,蝴蝶飛花間。
面水置碗碟,把酒話桑蠶。
主客共陶醉,浮生一日閒。
明媚鮮妍人皆愛,我卻獨憫秋容淡。
褪去風華留風骨,桀驁獨立氣瀟然。
長安南去秦巴聳,霞滿西天雲山紅。
翹盼來年再相聚,無限深心夕照中。
斯文在資沱水中,赤面由心萬古頌。
夫子杏壇澤永世,翰墨薪傳文風宏。
這世界,
有什麼是眾愛所歸的嗎?
我發現,是花!
不同文明,不分種族,
沒有人不對花有美的感動!
在人群中,我們把女人稱作女人花,
在植物身上,花則是植物生命延伸的象徵。
而佛主的正眼法藏,涅槃妙心,
也是在那拈花一笑中奇妙傳遞!
一花一世界,
或許,這世界所有真善美的奧秘,
都藏在這世間的一朵朵花裡。
領悟一朵花,
也就領悟了世界!
遊魚穿梭白雲間,飛鳥掠過遊魚畔。
一彎拱橋得圓滿,皆緣身影兩相連!
夜長風寒迎冬至,陰極陽生乃吉時。
四季留白藏天地,人間回首寄情思。
北風吹雪臨瓦屋,嘉瑞天降舊歲除。
雲煙藏盡千峰色,萬千斑斕歸空無。
萬物凋零季,獨君孑然存。
不爭國色位,自成天香魂。
古寺老缸伴梅枝,年年歲歲著花遲。
高標逸韻桀驁立,只因未到寒透時。
萬竿修竹俯空山,山南山北竹嬋娟。
幽幽竹中窺落日,隱隱山際見來煙。
細聽昨夜西風裡,靜觀瓊枝寒谷間。
凌霜竹箭傲天地,攜同墨香駐心田。
難得天寒好風日,暖陽邀來天藍碧。
寒梅迎光熠熠躍,炫出飄香金蛺蝶。
紅日水中出,長江天外來。
沱水行到此,撲入母親懷!
風雪歲餘臘八至,正是佛祖成道時。
只願水月無新恨,且喜濯淨紅塵機。
蕭條冬日走江堤,喜見疏中藏新奇。
誰言花紅月圓好?刪繁就簡見真意!
歲餘風寒無多日,酒暈嬌面有清姿。
百花芳心仍寂時,雪裡走出春一枝。
阿彌陀佛
安心在道
不爭而善勝
超以象外
道明
斷舍離
多聞
方寸大道場
方寸萬象
風雨同舟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觀自在(一)
觀自在(二)
漢祀三公山碑
和光同塵
花開異色
吉祥(一)
吉祥(二)
家在長沱畔
江山多嬌
警無畏
敬其事
開張天岸馬
奇異人中龍
鏤石人
每事問
明道若昧
能嬰兒乎
寧儉
千裡江山
青竹墨香
人間有味是清歡
仁者壽
色不異空
守靜以篤
思無邪(一)
思無邪(二)
素心若雪
萬物得一以生
萬物一體
忘機
惟道是從
為而不恃
無為(一)
無為(二)
毋我
逍遙遊
心道
心畫
心齋
行有恆
行雲流水
修己以敬
修心
一池蓮花
以文會友
顏敏之璽
逸齋大吉
逸齋書屋(一)
逸齋書屋(二)
應無所住生其心
遊心太玄
與心遊舞
月桂
雲江
在水一方
中得心源
牛年大利
陳霞,字紓非,齋號逸這樣齋,別號蓮君、逸齋樓主、破空居士;四川瀘州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婦女專業委員會委員,瀘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瀘州市詩書畫院特聘創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考級高級註冊教師。四川省寶墩印社副社長。
電話:13982185887
做藝術家,收藏家的知心朋友!
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