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
恬靜澄明的境界●王志敏書畫印作品欣賞
人物簡介
王志敏,署名芥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畫院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佛山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佛山印社社長,副研究館員。二00二年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德藝雙馨」會員稱號。
藝術榮譽
作品曾獲廣東省政府文藝創作最高獎「魯迅文藝獎」,選入「當代書壇名家工程系列·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選入「全國第五、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首屆全國篆刻藝術展」,「首屆國際篆刻藝術交流展」,「首屆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第二屆全國書壇新人作品展」,「七省書法作品聯展」「中南五省書法作品聯展」,「中日篆刻聯展」,「中韓書法聯展」,「粵臺書法聯展」,「廣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一、三、四屆西泠印社全國篆刻作品評展」等,並獲廣東省書法最高獎「南雅獎」銀獎,「廣東省楹聯書法作品展覽」一等獎,「廣東省篆刻、刻字作品展」一等獎,「98廣東省書法篆刻作品展」二等獎等,近三十次在全國性的書畫篆刻大賽中獲獎。作品為國內外多家公、私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
出版著作
著有《廣東省書法名家系列·王志敏書法選》《張槎書法名家系列·王志敏書法選》《王志敏書法作品集》《數芥廔印存》《王志敏篆刻選》《金文書法摭譚》《芥山畫集》等,作品及書法、篆刻評論文章曾多次在《中國書法》《書法》《中國書畫》《書法導報》《書法鑑賞》《書法導報》《書法報》等書籍刊物上發表。2012年2月,專著《金文書法摭譚》的出版被列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研究院撰寫的《2011年中國書法年度報告》。書法擅長金文、隸書、行書;篆刻喜戰國、秦、漢鉨印;繪畫善山水。
佛肖形(3cm)
藝術評價
恬靜澄明的境界
——王志敏其人其藝斷想
白爽
我總能體味到王志敏身上頗多禪悅之風,他的筆名署為「芥山」,又以「數芥樓」顏其居,此或取之禪宗「芥子納須彌」的典故?我雖然未曾向他求證過,但大略應如是。
近蒙王志敏賜下其大著《金文書法摭談》,翻檢之間,似乎又驗證了我原先的猜度。這部立意不凡的著作,其主旨正是在以佛理證書理,從禪學文化的角度解析了有關金文書法學習和創作的奧義。
禪宗思想固只是西土佛教中的一個流派,然而從文化意義上論,她的意義對中國藝術的影響幾乎可與作為吾國文化之主流的儒家、道家思想相媲美。若單論藝術創作,她的影響必要比儒家、道家文化還要深遠且巨!
深具一顆慧心的王志敏,他一定懂得解放與自我啟蒙是禪宗思想的核心。這種強調內心與自我的理念,我以為其要詣似在乎須使個體的靈魂保持純潔,使之既不沾染纖塵,也不受僵死慣例的腐蝕。在藝術創作上,不必去嘔心瀝血於雕琢藻飾,唯求自由地表情達意,煥發出創作者的心境與精神氣質來。
「法向師邊得,能從意上生。」這是吾家白樂天的妙句,此句頗得禪機,大可移來形之王志敏的金文書法創作。從所周知,嶺南一地的書家多有以金文書法創作見勝者,其中最著名莫過於容庚、商承祚二老。容、商二老皆為古文字學家出身,書法創作應為其「學問之外之八、九乘事」,因之他們對書法創作的性靈化表達多不關注。容、商二老金文書法創作的淵藪可上溯至吳大澂,與吳可謂一脈相承,圓勁雋雅,平整肅穆是其所長,但終究是文雖異體,排比整飭,與小篆無異。王志敏身居嶺南,能不為嶺南金文書法創作的風氣所囿已然不易,他更能從自己的內心出發,以意取為手段,不拘於金文書法傳統的表象表現直取金文書法的藝術本質,進之實現了「忽然轉通,全為心造」的妙悟。
王志敏深於金文書法研究,西周氣象,東周風貌,多能從他的筆端汩汩流宕而出。不過要擷其關節,拙眼看來還是以《毛公鼎》、《虢季子白盤》兩件重器的格趣居多。王志敏作金文善用長鋒羊毫,羊毫筆蓄墨多,無意中要求書寫的節律不宜過快。王志敏金文書法的筆致多見一種緩意,筆毫著紙後不急於拉開,揮運間又有些頓挫,線條首尾輕重不一,在以「圓」意居多的大氛圍中,時時融以直截了當的折筆,好比枝條折斷,露出圭角。書畫兼通的王志敏,時於金文書法創作中參以畫意,此畫意非為金文字形中象形意蘊的強化,而是於書寫時善用水,以水與墨的交融,體現出一許水墨畫特有的渾融感。王志敏的金文書法是潤澤的,他藉助個體在調弄丹青時獲得的素養大膽地以水助墨,盡得暈化之趣,漲墨所形成的塊面,落入紙間並無停止,依然緩緩地暈化開來,形成難以確定的形,還有巧奪天工的韻味,並與不同方向的線形形成了對比的關係,最終超出了拈管而書前的「預謀」。
在結體造型方面,王志敏的金文書法選擇了修長的造型為基調,每一字的中軸線以垂直為主,每個字都有向下方延伸的意味。修長的造型令人感覺舒展雍容,落落大方,透露出古意斑斕,古調深沉,不知不覺使欣賞者心通久遠,薰陶冶煉。對於整體形式空間的營造,王志敏往往是以微妙變化的手法出之,字與字間的聚合關係順勢生出,時而如飢鷹獨出,奇驕奮迅;時而若山谷隱者,淡逸閒靜,信手揮灑間,輕鬆地將各個時期、各種銘器的文字以羚羊掛角的本領合作於一紙之內。這無疑是一種非做非佻的樸散高古之美,在似夢似煙的筆墨流化下,化出一許奇麗多姿的況味,引出無限的遐思與無限的深意····
前人論書曰:「不究於篆,無由得隸。」對於隸書,王志敏不多作,基於其在金文書法方面的飽學,偶一涉筆亦不落俗格。王志敏的隸書取漢人隸書方整一路,韻致多篆籀之古雅,不時化合融貫,使得隸中有篆,篆中有隸,多元之味,耐人細咂。與當下時風中的隸書風貌相較,完全是弦外音,味外味,充滿了昂揚的活力。王志敏篆隸書的素養既深,溢作行草書,不須作意,氣格自高。王志敏的行草書法乳何紹基,行筆沉實並不鼓蕩奔放,卻能一畫既落,隨形生成,上出下承,應勢變化,指腕間的自信情愫隨處洞見。
管子言:「氣者,身之充也。」王志敏的書法作,無論何種書體,均飽含著深沉古質的氣息,氣息的養就決非僅靠筆下功夫可以奏效,它不啻是作用於書者精神對古法的深入程度。所謂一日三摩挲,潛志其中,常見常新,積而累之,底氣愈足,而後獲得默然契合、和諧一致的境界。王志敏在其《金文書法摭談》一書中,專門有「明心」、「見性」、「修持」、「養氣」等章節,可見他對於古人賢哲的理法時時刻刻處在一種積極求索涵泳的狀態,這也許就是王志敏的筆下何以能隨機聚起古意的因由所在。
王志敏在藝術創作上是個多面手,書法之外,復工於篆刻及中國畫創作。他的印,有師漢人渾穆者,譬如百尺喬松,古茂青蔥;有暗合於海上來氏翁者,正是正中有奇,奇中有正,相生相從,妙意大生。他的畫是道地的傳統文人畫氣象,他的中國畫作品善將諸藝渠而通之,融而匯之,遂令其畫有詩的意蘊,書的法式,金石篆刻的蒼古之味,又將此諸般趣味,統攝於尺素之間,畫中之旨大別於專門的畫家之畫,自得一家之法門。
紅袖添香(4cm)
我所了解的王志敏是一位講義氣的朋友,他處人處事俱以義為先,這一先天固有的品質,構築了他心地的光明洞徹,澄瑩中立,乃終與佛禪的精神相合。靜穆的觀照和飛躍的生命是王志敏藝術創造世界的兩元,在此兩元的引導下,他必能步入恬靜澄明之境。為了真正實現這個理想,王志敏還有長路要行,我真心祝他快步行到。
夢回吹角連營(5cm)
-
寬厚為美
——對王志敏的一點認識
鄭榮明
王志敏是十幾年的老朋友了,和他交往感覺到挺舒服,每次他總是笑臉相迎,也總是笑著和你說話,坦誠自然,讓人放心。這樣的為人和性格,大家都知道用兩個字去概括,即寬厚。
心存寬厚的人往往是有大智慧的人,能成大事。王志敏的成長經歷很能說明這一點。他從一個民間藝術社的技工歷練成一個藝術館的館長,而且做得風生水起,做出了知名度和美譽度,和他的努力奮鬥有關,也和他寬厚的人格有關。
墨磨人
在書法這個領域,「書如其人」這個命題,有時是個偽命題,有時還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真理,在此我們沒有必要去展開論述。我們看王志敏的創作,倒是很容易聯想到他的性格,他的性格還真的在創作上表現得比較明顯。
妙有(4×2cm)
先說他的篆書,他的篆書主要立足在金文。金文是鑄刻在鐘鼎上的文字,和神聖的祭祀活動的關,在書刻上也必然比較神聖,厚實凝重是其主要品相,後人寫金文,很難脫開這個路數,王志敏也不例外。但王志敏很聰明地寫出了自已的感覺,他把金文的空間加寬,把許多重要的筆畫加長,形成了一種「寬袍大袖」的特有意態,顯得雍容大度,神閒自如,在「廟堂之氣」中增加了特別的「華貴之氣」,這無疑是王志敏對金文品格的特有體驗,因為這種特有,他塑造了難得的「王氏語言」,在嶺南乃至全國書壇篆書創作上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書法史上,「寬厚」其實就是一種很重要的審美範疇,以寬厚為美,形成了一個很完善的體系和傳承。從金文到漢隸到唐楷,即有這種傳承的脈絡。行書創作中,顏真卿一出,「寬厚」一系蔚為大觀,宋四家中的蘇黃蔡都以寬厚為美,趙孟頫、何紹基、趙之謙、于右任等等,將寬厚之美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將漢字的「方塊」之美發揮到了極致。
王志敏選擇「寬厚」,當然不純是性格使然,他肯定也是折服於「寬厚之美」。他的另一成名技藝篆刻,也是以寬態示人。他在對封泥和將軍印的深挖細掘之中找到了寬博的意象表達,在方寸之中一點不顯得侷促,而是大度從容,一派君子之風。自然地,他的行書創作毫無二致地選擇了「寬厚」一系,從何紹基上溯顏真卿,加上自已的理解,寫得舒展大方,雍容有度,也同樣是一派君子之風。
行書曾經不是王志敏的長項,但近年卻發展得蔚為大觀,敦厚之質、寬博之態,再加之長期在金文領域積聚的力透紙背的金石之氣,使他的行書在品格上具有正大的氣象,而且還具有一種雕塑版的立體意象,其中蘊含的審美風韻十分值得人們品味。我一直認為,行草書創作能從「寬」處著想,發展前景不可限量,理由有二:一是空間的可塑性更強,二是線條的延展性更豐富。以王志敏如今的態勢,對行書線條的「延展性」上更加關注其中的複雜和豐富,以他之韌勁和一貫的探索力度,當會進入更加高妙的境界。
王志敏顯然想在書法領域成就自己的大業,業之「大」者,並不在於獲獎之多、影響之廣,而是在於開創一種大的格局。多年來,他以自己並不是十分雄厚的專業背景,好學以求,焚膏繼晷,集腋成裘,更是「逼」自己成為了一個專業素養高出芸芸書者許多的學者型書法家,並成為學者雲集的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的副主席。他撰寫了大量的文章發表在專業報刊上,以此不斷地梳理、提升自己在創作中的體悟,提煉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思想」;而積學多年而成的《金文書法樜談》,出版後更是大受業界追捧,成為學習、研讀金文書法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填補了書法界系統評鑑金文書法的空白,由此奠定了自己的學術地位。王志敏走的真是一條康莊大道,藝術家和匠人的區別,就在於「思想」和「創造」,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是不能缺少學術情懷和學問格局的。在書法界有太多無腦的寫字匠的情勢下,在許多「書法家」對讀書弄文毫無感覺又不懼淺薄地以「文化人」自居,只知道見風使舵、見利忘德的現實中,我們太需要有思想、有學問的人了,願王志敏將「思想」進行到底、將「學問」追求到底、將「書法學術」的格局做得更大。
適然自得(3cm)
對於王志敏來說,目前的成就顯然不是他的終點,從我的觀察,他是一個很善於積累、挖掘的人,也是一個很善於通過理解駕馭創作的人。他要做的只是將「寬厚」一脈的傳統資源挖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徹,同時,在古代傳統和現代審美的交叉中將「寬厚之美」表現得更為靈通、更為灑脫。
心跡雙清
天賜花鳥(朱2.5cm)
通訊地址: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季華五路14號(季華園內)佛山市石景宜劉紫英伉儷文化藝術館。郵編:528000
…………【宣和畫舘】………
如轉載請註明:轉自
≡≡深圳市書法院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
聲明:本平臺旨在分享書畫篆刻藝術,也會為書友精選一些文史哲等有益文章。有些不明原創出處,如侵犯了您的版權請電郵說明,我們會尊重您的署名權或更新分享內容。如轉載請註明出處(深圳市書法院微信szssfy)。
→如果您想經常接收我們的資訊:
①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即可查看歷史消息或一鍵關注;
②直接搜索中文微信號「深圳市書法院」即可添加訂閱
③搜索添加微信號szssfy
→如和我們交流互動,請留言或發送郵件至:139024489@qq.com
中國藝術論壇:http://www.china-yishu.com
原文連結:
恬靜澄明的境界●王志敏書畫印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