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道 同 轍
文/陳開陽
談及書畫印藝術好像是獨立相望的三座山峰,而在我學藝之初,首喜水墨而後兼習漢碑,猶以《曹全》、《華山》為師,因書畫落款皆需鈐蓋名印。而無印人所識,故自己摸黑探索,那年正上初中。
說來刻印已十五年,但真正窺其門庭是到大學時期。大量臨摹秦漢及摸索創作,其間受到侯忠明、尹羿之二位仁師指導鼓勵。使我提升了整體對於金石內韻的理解,後拜於西泠名師陳明德先生門下,受先生點撥褪祛俗態,指點間遊於細緻,把握全局,使書畫之間能互有補充。
而後十年大量落刀於秦漢之間,佛經釋句、儒學名句、唐宋詩詞都作其用。關於邊款設計、拓制的技法問題,實走了很多彎路。所涉材料大量實驗再推翻,反覆無常,後在「連史」、「扎花」之紙為宜。拓包製作:綢料、棉花、氈布各顯其用,實為繁瑣,神秘無比,其實不然矣,大多是不願說明而已。2018年為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同學講述篆刻技法時傾其全部,為破「天機」,恐有「高手」不悅耳。
印人具有藝術和匠心多重品質。為他人作「嫁衣」既要表現印人審美又要符合使用者的情趣及藝術風貌,如經梁民穎老師推介為肖超先生制印,肖老師所作葡萄墨彩混融,清麗雅逸,所配印以漢白文工穩一類為之,合適十分。唐允明先生山水渾厚大氣、蒼茫含蓄,以「明清流派」中切刀為宜,姚思敏先生所作花卉清新華滋、流暢自然故印以漢玉印法為之。趙夜白先生以唐人筆墨入畫,參大千佳構,即得渾厚雄強,又出流動靈巧,故以大篆為體單雙刀並用,使其渾厚流轉。為胥健、馬駿華、王成端、刁永峰、侯忠明、梁民穎、尹羿之、鄧建平、鄧洪玉等老師及同道制印皆用此法,望不雷同。
作 品 欣 賞
藝 術簡 歷
陳開陽,別署晉堂,1991年生於四川崇州。師從西泠名師陳明德先生學習篆刻,四川文理學院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四川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外聘教師,戛雲印社副社長,達州市繪美陽光美術學校校長。
2012年5月舉辦《刀筆兩跡.紀念汶川地震4周年,陳開陽水墨·篆刻展》。
2013年5月國畫作品《陽光的微笑》參加達州市安全生產藝術作品展國畫獲三等獎。
2014年7月獲第七屆大學生藝術節書法全國賽區高校組二等獎。
2015年6月畢業創作國畫《巴山早市》獲畢業創作一等獎。
2016年11月書法作品參加四川文理學院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書法攝影展。
2018年參加大世紀書畫院新春書畫展。
2020年4月作品《大戰役毒》參加達州市防疫書法篆刻展。
2020年5月作品入展四川省第七屆篆刻藝術作品展。
編輯:金火 責編:紀文 審核:張穎
來源:戛雲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