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歷任社長作品展系列報導(一...

2021-02-08 杭州日報

  西泠

  鏡像

  記者 夏琳 通訊員 戴海棟

  

  由西泠印社、浙江美術館主辦,安吉吳昌碩紀念館、寧波天一閣、張宗祥紀念館、桐鄉君匋藝術院、湖州博物館等協辦的「西泠峰骨——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暨西泠印社歷任社長作品展」將於7月29日在浙江美術館4-10廳開幕。本次展覽將展出西泠首任社長吳昌碩及歷任社長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等大師的作品。

  同時,由西泠印社主辦的「鞠禮缶翁——西泠印社社員紀念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篆刻書法作品展」也將同步在唐雲藝術館開幕。來自兩岸三地、韓國、日本的50位西泠印社社員,以全新的風貌再現吳昌碩曾經創作的篆刻主題,用各式書體呈現吳昌碩的詩文修養和精神風採,表達對於首任社長的深切緬懷和崇敬之情。

  展覽將持續到8月30日。

  創社四君子 不任社長高風亮節 吳昌碩缶翁 首執牛耳眾望所歸

  杭州西泠山清水秀,人傑地靈。1904年夏,丁仁、王褆、葉為銘等相聚西湖孤山人倚樓提出創立印社之議,後吳隱在上海響應加入,他們四人即被稱為「創社四君子」。四位創始人苦心經營,使印社逐步走向繁榮昌盛。其間西泠諸公發起募捐、變賣字畫籌措建社資金,葉為銘、丁仁等人親自督建,用時二十多年,完成了西泠印社一系列的園林建設。此過程中,四位創始人雖無社長之名而負社長之責。

  1913年春,西泠印社仿王羲之蘭亭雅集故事,於孤山召開蘭亭紀念盛會,這也是西泠印社成立10年來的第一次社員大會。

  《西泠印社記》便是紀念這次大會的題記,也可以認為是作為一社之長的吳昌碩任職演說或「工作報告」。記中寫到,從秦漢時期開始,印就分官印、私印兩大類。發展到元朝,因篆刻的刀法區別取意不同而產生了各個流派。在17世紀明末清初印章流派興起的時候,杭州就是一個重要的印學之地。到了清乾隆年間,以「西泠八家」為代表的前後五代杭州印人領銜清代印壇長達150餘年,確立了杭州作為「印學之城」的歷史地位。源遠流長的印學,直到西泠印社建立,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團。值此,會上以公推形式推舉吳昌碩為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吳昌碩作為西泠印社社長,他的篆刻在百年間還沒有人能超越他在篆刻方面的頂峰地位。而在印學之外,他的書法與繪畫,也皆達到了後者無法企及的高度。吳昌碩不局限於個人成就,更以開放的心態參與社團活動,推動書畫篆刻交流。記中寫到「同人謬重,予社既成,推予為之長。予備員,曷敢長諸君子。」可見,吳昌碩出任社長是眾望所歸,他自己卻自謙為印社預備人員,不敢率領諸賢,僅希望和眾多印學大家在這一片風景秀麗之地互相交流,可見大師的謙遜。

  這篇《西泠印社記》則刻為石碑,靜靜地立在孤山西麓向後人訴說著這一段往事。

  大師作品背後的故事

  吳昌碩《壬子題名》

  「壬子大雪節,餘杭魯堅,縉雲樓邨,紹興胡宗城、吳隱,海寧周承德,鄞縣馬衡, 嘉禾沈光瑩,杭州鄒建侯、丁上左、丁仁、王同烈、葉希明、王壽祺、葉銘,安吉吳昌碩同遊題記,兒子涵、邁侍。」這幅作品長134釐米,寬65.5釐米,全文共69字,紙本,橫披,是吳昌碩於壬子年(1912)大雪節(農曆12月7日)所書。

  據吳昌碩年譜記載,1912年他與王一亭開始深交,其詩書畫印 「四絕」的造詣及獨特高邁的金石氣息頗為王一亭服膺敬重。為此,王一亭力邀69歲高齡的吳昌碩「移家海上」。同年,吳昌碩棄名「俊卿」而以字「昌碩」行世,自刊一印「吳昌碩壬子歲以字行」。 11月,至杭州,這是吳昌碩第一次到西泠印社,與西泠諸友宴集。1912年末,印社提前為大慶作準備,昌碩先生也因此受邀來到印社。消息一傳開,敬慕他才華及品格的眾友紛湧而至,有四位創始人丁仁、王壽祺、葉銘、吳隱,餘杭魯堅、縉雲樓邨、紹興胡宗城、海寧周承德,鄞縣馬衡,嘉禾沈光瑩等十七人前來相聚。杭州的冬天極其陰冷,雖然天氣陰寒,但也未能阻擋他與西泠諸友同遊的腳步。與諸君同遊期間,他全然沒有一代宗師的架子,除吟詩作賦、研究金石、鑑賞書畫外,主要是為了印社的工作。這應該是西泠印社「第一次理事會」或是西泠印社十周年大慶前的籌備會議。

  這次吳昌碩來杭,在西泠印社社史中,也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聚會。就在1913年,吳昌碩被公推擔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長。作為海派藝術名家,吳昌碩以「詩、書、畫、印」四絕聞世,推舉他為社長,是眾望所歸之事。但吳昌碩十分謙遜,他曾自撰聯語 「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從作品落款也可看出他的謙遜,作為藝術導師和年齡長者,他卻將自己的題款落在最後,次子吳臧龕和三子吳東邁,二人的名字僅佔一個字的位置,他的品格讓人欽佩。

  為銘記這次聚會,昌碩先生以題名記的方式記載下此盛事。

  

  倉翁此以風韻勝之《設色桃花圖》

  當此件《設色桃花圖》緩緩打開時,卻是滿紙清氣撲面而來,畫面三、兩根枝幹從紙外橫斜而出,桃花朵朵,疏朗而多姿,豔麗的胭脂色在白粉的調和下,顯得飽滿嬌嫩,迎風搖曳。

  此圖為君匋藝術院藏吳昌碩花卉四屏條之一,縱96釐米,橫46釐米。畫上款識共有三處,右上角自題行書款:「灼灼桃之花,赬顏如中酒。一開三千年,結實大如鬥。」鈐印「俊卿之印」。左下自題篆書款識:「美人香水尚留谿,谿畔桃花亦姓西。又錄姑蘇竹枝詞。昌碩。」鈐印:「老蒼」白文長方印。 款識三為同是海上畫派的秀水畫家蒲華所題:「天台是否洞多栽,漫說瑤池結實來,惆悵三千年後事,畫中香豔酒懷開。倉翁此以風韻勝,不獨蒼秀已也,喜綴以句,蒲華。」鈐印:「作英」白文方印。

  此畫創作於1902年,時吳昌碩59歲,對於「五十學畫」的吳昌碩來說,這還是其早期作品,少了些許縱橫恣肆,多了些秀逸靈動。相對於晚年風格,此類作品存世量少,頗為可貴。更可貴之處為畫友蒲華的題跋。蒲華長吳昌碩12歲,與吳同為晚晴「海派」具有創造精神的代表性人物,他和吳昌碩長達四十年的友誼成為了藝林一段美談。後人在他們留下的藝術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們共同的藝術特徵:個性鮮明,渾厚古樸,氣勢磅礴,他們在筆墨、氣勢、神韻、章法、設色上的獨具面目使他們成為海派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地位不可撼動。此件作品中蒲華為老友題句:「倉翁此以風韻勝,不獨蒼秀已也……」亦準確地評價了此件作品風格。(《設色桃花圖》賞析由君匋藝術院供稿)

相關焦點

  • 【老齊出品】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文獻展」今日在京開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民盟中央、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文獻展」正式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了。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終身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此次紀念活動的主要舉辦地在北京,從11月28日至12月6日,系列活動分為三部分,包括一個展覽、一次紀念會和三場學術研討會,即: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傳承、跨越與典範: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全國「書法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 西泠印社社長再次空缺兩年,中國有誰能擔此重任?
    西泠印社社長是終身制,坐上這個寶座,肉身不死,位子不退。所以選社長沒有糾錯的機會,更應該慎之又慎。西泠印社自1904年已過百年,社長卻只有七位,他們是: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七個社長都享高壽,但好幾位都在耄耋之年才當上社長,所以任期都不算太長,像張宗祥和啟功,當了兩三年社長就離世了。
  • 【大象視界視頻日本尋寶季】吳昌碩藝術風靡日本之謎
    【大象視界】之【日本尋寶季】的第一期,請朋友們跟隨我們的尋訪腳步,探尋吳昌碩藝術風靡東瀛之謎!1881年中國金石學者楊守敬帶著數萬張碑拓前往東京結識了「日本近代書道之父」日下部鳴鶴,日下部鳴鶴對魏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日下部追尋王羲之的足跡來到浙江,最終結識了志趣相投的吳昌碩,歸國後的日下部鳴鶴向學生、朋友推廣吳昌碩的藝術,成為了缶墨東遊傳播的第一人。
  •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銘刻百年興衰,《盜墓筆記》都蹭它名氣
    這部紀錄片更是從「人」的層面回答了:百年激蕩,一座令海內外仰止的文化名社因何能夠傳承不斷。可惜的是,受限於題材的小眾,系列播完後雖然在豆瓣上得到了8.7的高分,但看過的人只有250個;B站的彈幕幾乎沒有。亂世四君子「我希望把我了解到的西泠印社、它的人文內涵,跟現在的年輕人做一個分享。」
  • 「香港菁英會」青年英才參觀西泠印社
    2018年9月21日,來自香港菁英會的20餘位商界、文化傳媒等各行各界的青年英才在濛濛細雨中參觀西泠印社孤山社址。
  • 西泠印社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12日舉行,著名篆刻家葉林心成15年來...
    12日,西泠印社舉行2020年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著名篆刻家葉林心名列此次11名新入社社員之一,也是15年來福州唯一一個西泠印社新社員。創建於1904年的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國際性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創社至今,西泠印社幾乎將現當代重要的金石書畫家悉數囊括。
  • 著名篆刻家葉林心成15年來福州唯一西泠印社新社員
    葉林心(左)從中國文聯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陳振濂(右)手裡接過社員證。  福州新聞網12月1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磊/文 受訪者供圖)12日,西泠印社舉行2020年新社員入社頒證儀式,著名篆刻家葉林心名列此次11名新入社社員之一,也是15年來福州唯一一個西泠印社新社員。
  • 新書推薦丨「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之《李叔同卷:印藏》
    曾組織成立「上海書畫公會」「滬學會」等文藝團體,為「南社」社員。1912年他到浙江省立兩級師範學校任教,開始與西泠印社創始人葉為銘、王福庵等人有藝術來往,1914年成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1914年在浙一師組織師生成立金石篆刻研究會「樂石社」,任社長。1918年農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披剃於虎跑寺,取名演音,法號弘一,後成為一代高僧。
  • 西泠印社的兩種「病」
    西泠印社的兩種「病」作者:長安居前幾天曾作《西泠印社批評》一文,拙文的主要觀點是:當下西泠印社的學術底線盡失,正走在日趨衰敗的頹路上,而其日趨衰敗的主要因由則在於這家「百年老店」中「人」的組成,可謂「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
  • 穿越時空和西泠諸賢相遇 每一幀鏡頭都美得讓人心醉 紀錄片《西泠印社》火了
    而西泠印社的創始人王褆(號福庵)少年時便隨父親在此開蒙,諳熟金石書畫之道。 樓外樓的面,尤其是蝦爆鱔面,是丁仁的最愛。 孤山草木間這些看似普通的石凳石桌,是來自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長馬衡捐贈。馬衡離世前將所有的收藏都捐給了國家,後人手裡一件金石書畫珍品也沒有留下。 觀樂樓是西泠印社創始人吳隱為紀念吳氏祖先季札而築。
  • 中貿聖佳25周年春季拍賣會精品巡展暨公開徵集在杭舉行
    從現有鈐蓋有永安沈氏印章的作品來看,其中較為知名的有故宮博物院所藏曾鯨《葛一龍像》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文嘉《江南春色圖》等,另藏有陳淳、王翬等明清大家的作品在市場中流通。  據悉,中貿聖佳25周年春季拍賣會將於10月14日-15日預展,並於10月16日-17日拍賣,展拍地點均在北京千禧大酒店。展品精覽
  • 現場·視頻 | 重器佳構,西泠韻味,西泠印社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賣會開幕
    2019秋季拍賣會預展在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的啟幕,西泠印社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賣會的大幕正式拉開。今年是西泠拍賣成立15周年,秉承百年西泠印社文脈,此次秋拍延續一貫的精品路線,在注重藝術價值、收藏價值的同時,更進一步注重文化品質學術價值的挖掘和推廣。
  • 首秀迎來「天下第一社」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弘一法師李叔同、豐子愷、潘天壽、傅抱石、吳昌碩、趙樸初、啟功……10月25日,鄭州美術館新館開館,有著116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將迎來在鄭州的「首秀」。10月20日上午,鄭州美術館新館開館暨「聚美中原」首展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召開。
  • 紀念毛澤東誕辰127周年 著名書法家韓天雍敬書毛澤東詩詞
    編者按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紀念日,為了深切緬懷毛澤東主席,著名書法家韓天雍先生敬書毛澤東詩詞,以饗讀者。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古文字書法創作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甲骨文學會會長、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碩博學位論文通訊評議專家、日本岐阜女子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
  • 美意延年—王建元趙玉紅夫婦國畫扇面作品
    書畫篆刻作品入展、獲獎情況:文化部、人民日報社《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10周年書畫展》;人民日報社《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繁榮發展和諧文化美術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展;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第七屆篆刻藝術展;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第八屆刻字藝術展
  • ●六藝名家● 吳奇 陶印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滄海印社理事南京印社社員,鹽城印社副社長,大豐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政協大豐市委員。獲獎入展: 全國篆刻藝術展(中國書協篆刻委員會、山東印社) 第2屆天津藝術節 全國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中國書協) 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展(中國書協) 紀念鄧小平誕辰
  • 同樣吳昌碩,為啥畫在真絲上就貴一截?(首次徵集吳昌碩綾本作品出版)|畫事
    前來中國與吳昌碩相識,與河井荃廬一起成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常以詩書與缶翁來往。收藏者簡介:高島屋 全名株式會社高島屋(たかしまや、TakashimayaCompany,Limited),是一間大型日本百貨公司連鎖店。中國書畫收藏大家飯田新七於1829年創立,沿革至今,現今已擴店全日本,在世界各國都市如臺北市士林區及新加坡也都有海外分公司。
  • 戛雲印社 陳開陽篆刻 作品欣賞
    藝 道 同 轍文/陳開陽談及書畫印藝術好像是獨立相望的三座山峰,而在我學藝之初,首喜水墨而後兼習漢碑,猶以《曹全》、《華山》為師,因書畫落款皆需鈐蓋名印。而無印人所識,故自己摸黑探索,那年正上初中。說來刻印已十五年,但真正窺其門庭是到大學時期。
  • 終極的問題是影像問題【西泠印社】導演手記
    我大概可以說是用了四年時間給116年的西泠印社做了兩部影像志,一部叫《孤山路31號》 ,一部是《西泠印社》。  四年,正好是一個學生大學本科的學習時間。四年來,從用腳步閱讀孤山到用心體悟西泠印社,是一個漸入佳境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