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
…………【宣和畫舘】……………
筆致清秀中和 用墨明潔雋朗 ● 董其昌(山水畫欣賞)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諡叫文敏,因稱董文敏。萬曆七年(公元1589年)舉進士,歷任編修,湖廣副使、太常寺卿,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辭官,以太子太保銜養老於家鄉。董的繪畫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很大,並波及到近代畫壇。一直以來,董其昌的作品都是海內外大收藏家尋覓的目標。
董其昌 夏木垂陰圖 臺北典藏
根據董其昌自題,本幅是觀董源之畫後追仿之作,並加入黃公望的筆意。但畫中所見並非模仿所得,其構圖、用筆皆是董其昌集大成後之自我風貌。筆法脫胎自書法,講究用筆使轉的提頓抑揚,而墨色的濃淡燥溼,層次變化也很多。主山上黑白條塊的對比強烈,意不在表現立體,而是追求畫面虛實相生的趣味。
董其昌 葑涇訪古圖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才溢文敏,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及理論。《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 他善書,尤其擅於行草。因為飽覽古畫,所繪山水得以集宋元各家之所長,主要從董源、巨然的傳統而來,但自成一家。筆墨秀潤蒼鬱,爽朗瀟灑,書法性甚強,而構圖亦深受書法理論中「勢」的概念所影響。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集》等書,他所提出的南北宗傳統之說,與其書畫風格皆對當時及之後三百年藝壇影響甚巨。
此作仿董北苑筆意,圖中山壑重巒,古樹高拔,蒼蒼莽莽,小橋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畫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帶皴,淡墨枯筆,乾濕皴擦,整幅畫面有墨色蒼潤之感。
董其昌 丹樹碧峰圖 設色絹本 119.5×51cm 嘉德拍品
董其昌 疏林遠岫圖 紙本墨筆 99×48.5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董其昌 雲山圖 西冷拍品
董其昌 雲藏雨散
董其昌 高逸圖
董其昌 高逸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 林和靖詩意圖
董其昌 九夏松峰圖 西冷拍品
董其昌 峒關蒲雪圖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之一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 巖居圖1
董其昌 巖居圖2
董其昌 山水圖1 冊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 山水圖2 冊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 董範合參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董其昌 青綠山水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董其昌在當時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即把他與臨沂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鍾並列;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他與莫是龍、陳繼儒提倡「南北宗」之說,即把「院體」山水畫與 「文人畫」人為地分為南北兩派。董其昌一生創作的書畫作品不可勝數,臨仿古人的繪畫和詩帖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所說的「讀萬卷書」正是指一個人要想成為藝術家,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他17歲開始學習書法時臨寫顏真卿的《多寶塔》,22歲學習繪畫時師法黃公望,以後又遍學諸家,這種以古人為師的作法八十而不輟,伴其終生。他廣泛吸取對唐宋元諸家優長,抉精探微,使其書畫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藝術成就。
(圖片來源:中國藝術品投資雜誌 )
謝謝欣賞 ,歡迎轉發!
如轉載請註明:
轉自
≡≡深圳市書法院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請點擊左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字樣
…………【宣和畫舘】……………
聲明:本平臺旨在分享書畫篆刻藝術,也會為書友精選一些文史哲等有益文章。有些不明原創出處,如侵犯了您的版權請電郵說明,我們會尊重您的署名權或更新分享內容。
如轉載請註明出處(深圳市書法院微信szssfy)。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
→如果您想經常接收我們的資訊:
①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角藍色「深圳市書法院」即可查看歷史消息或一鍵關注;
②直接搜索中文微信號「深圳市書法院」即可添加訂閱
③搜索添加微信號szssfy
→如果您想和我們交流互動,請直接留言或發送郵件至:139024489@qq
中國藝術論壇:http://www.china-yishu.com
書法家網:http://www.sfjart.com
原文連結:
筆致清秀中和 用墨明潔雋朗 ●董其昌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