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很強大,觀點不可取,明代畫家董其昌繪《赤日清涼圖》

2021-01-18 薩培喇談藝錄

說到明代繪畫,董其昌是必須要提及的畫家之一,董其昌成名於明代萬曆年間,到了崇禎年間他的名氣達到了頂峰。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很喜歡董其昌的書畫作品,故此董其昌在後人心目中有了一代宗師的畫壇地位。嚴格意義上講,董其昌的創作風格應該算吳門畫派的一個分支,只不過董其昌憑藉他強大的書法功底,深厚的詩文學養,拋棄了院體作品中嚴格的繪畫基本功,單純從元人筆墨中尋找營養。這樣的創作風格和他的性格有關,董其昌是個圓滑的人,他有很強的功利思想,對於他而言如果能走捷徑,當然不會放棄。於是他進而提出了畫壇南北宗論,將他欣賞的南宗技法推向畫壇正宗的地位。

董其昌 赤日清涼圖

董其昌畫的這幅《赤日清涼圖》就能看出來他和吳門畫派的關係,整幅作品採用元人山水三段式構圖,筆墨技法有沈周、文徵明二人的影子。董其昌十分擅長運用水墨,他畫的水墨作品比設色山水要好很多。這和他反對院體風格有很大關係,通過欣賞董其昌的山水畫作品就會發現,他不會畫人物,即便是點景的簡筆人物畫得也很少,遇到表現山林雅士的題材他就開始逃避了。故此,董其昌為了名利,不惜去製造輿論說畫人物是匠人的工作。這樣的打擊力度,體現出他品德上的瑕疵。

董其昌 赤日清涼圖 局部

《赤日清涼圖》表現了董其昌的審美觀點,對於他而言最美的山水要表現出筆墨神韻。換而言之,他認為好的山水畫要不帶人間煙火氣。這樣的創作理念無所謂對錯,他想讓所有的畫家都按照他的審美標準進行創作,這是不能忍受的。清麗媚人不是錯,但如果全部畫家都追求清麗媚人,那就是大錯特錯了。董其昌為了確立他的審美標準至高無上,從皴染、用墨、用水、著色等方面都對山水畫的創作都提出了約束。他只在乎自己生前的名聲,卻不會管他身後留下的弊病。

董其昌 赤日清涼圖 局部

說完了董其昌的不足,再回到這幅作品上來,就會發現如果董其昌僅僅是一位藝術家,他的作品無可挑剔,作為一位畫壇宗師,遺禍百年。由董其昌開始,山水畫的創作主題越來越狹窄,關注現實的反應生活的作品越來越少。董其昌在《赤日清涼圖》中題寫了一首長詩,「赤日無閒人」,不完全是因為烈日當空沒有閒人,而是因為他畫不出閒人的出塵之姿。

董其昌 赤日清涼圖 局部

董其昌晚年收了一個弟子叫王鑑,王鑑是最有希望改變董其昌習氣的畫家,只不過他後半生在貧寒中度過,缺少了自由的創作環境。此後一直到了近代,嶺南畫派的畫家異軍突起,才給山水畫帶來了新鮮的感覺。

拓展閱讀

古雅稚拙,將寫生融入創作,石濤親傳弟子高翔繪《彈指閣圖》

通過誇張與變形表達對王朝更替的幽恨,朱耷繪畫作品欣賞

這些年被誤解的那些古代名言,選出排行前五句依次分析

雅逸風流,明初畫家學元人筆墨,王紱繪《松林亭子圖》

相關焦點

  • 纖穠、淡泊並重,董其昌繪《秋山圖》
    董其昌 秋山圖 局部《秋山圖》本質上抒發的是文人追求的淡泊情懷。淡泊意蘊在山水畫中的呈現方式多為衝淡氣質。衝而不薄,淡而有味,就是這幅畫的核心內容。魏晉文人享受山水田園之樂,唐代文人隱居終南山研究天地的奧秘,宋代文人走進山林尋找最動人的瞬間,元代畫家隱居不仕默默感受孤獨。歷朝歷代,有無數人與山林水木為伴,他們的所思所想,成了山水畫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董其昌雖然是個油滑的人,但出身低微無依無靠,在他內心深處對先賢的志趣會有更多的感悟。
  • 因心造境,文人畫的核心奧妙,陳繼儒繪《雲巖蕭寺》
    想必很多人都會好奇,陳繼儒這個明末畫家對大部分現代人來講,都顯得有些陌生,憑什麼的他的作品可以拍出那麼高的價格。5000萬元啊,明四家、董其昌、陳洪綬的精品差不多也就是這個價位了。憑什麼啊?首先,對於藝術品而言,拍賣價格和藝術價值是兩個體系。這兩個評價體系有關聯,但不能混為一談。拍賣價格除了和藝術價值有關,還受市場規律影響。比如這幅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印章,證明這幅畫傳承有序。
  • 董其昌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上):重新認識董其昌的畫史意義
    從其初創到確立,到別開生面,大多數都集中到宋代蘇軾、元代趙孟頫和明代的董其昌三位。如有的先生在講《中國繪畫史上的董其昌世紀》講到文人畫不同的三個階段就是以蘇軾、趙孟頫、董其昌為「中心人物」「發端(人)」「擏旗者」的。也有的學者以其中兩位相提並論,認為:「在中國繪畫史上,董其昌是繼蘇東坡之後最重要的文人畫家和文人畫理論家」。
  • 誰說女子不如男,明末女畫家趙文俶繪《花卉冊》
    明代末年,江南出現了一位女畫家,她擅畫花卉飛鳥草蟲,一手精妙絕倫的工筆花鳥技法,讓後人記住了她的名字。明朝存續270多年,畫史中有名有姓的女畫家,大概超不過10位。這位女畫家叫趙文俶。趙文俶的原名叫文俶,他的父親是明末畫家文從簡,祖上是明代中期畫壇領袖文徵明。文俶嫁給了世家子弟趙靈筠,於是她的姓名前面要冠上夫姓,所以她自稱為趙文俶。
  • 明代畫家傳:劉珏,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書文畫三絕,影響深遠!
    代表人物王履【明代畫家傳:醫學家、書畫家王履,傳世作品僅《華山圖》孤本】、方從義、戴進等等。第二階段:在傳承學習唐、宋、元兩代畫風之後的突破階段,而且是從院體畫開始發生了重大突破。代表人物呂紀【明畫家傳:明代花鳥畫第一家呂紀,全景寫意、工筆花鳥畫第一人】、林良【明代畫家傳:林良,影響到中國花鳥畫史重大轉折的重要人物】等等,劉珏也屬於這個階段。
  • 明 董其昌《關山雪霽圖》欣賞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別號香光。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諡叫文敏,因稱董文敏。明 董其昌 關山雪霽圖高麗箋本水墨 13×142.1釐米故宮博物院藏本幅自識:「關仝關山雪霽圖在餘家一紀,餘未嘗展觀。
  • 明代畫家傳:浙派及江夏派張路,豪放縱逸,開後來學者粗率之風!
    在繼承傳統和藝術追求上,浙派與當時的院派(亦稱院體),同受南宋院體山水畫的影響,但不同的是,浙派畫家在繼承的同時,更注意個人筆墨技法與畫風的變化。浙派作品中雖然也顯露出師承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南宋院體畫家的痕跡,但構圖、筆墨等表現形式均有個人風格。
  • 酒後揮毫逸筆草草,在揮灑自如中保持理性,楊文驄繪《石田墨意》
    在古人看來飲酒除了可以活躍聚會氛圍,更可以激發創作靈感,當文人士大夫成為畫家的主體後,創作之前暢飲一杯也成了習慣。這幅楊文驄畫的《石田墨意》就是酒後創作,楊文驄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擅畫山水,以元四家為宗,在繪畫風格上有些類似董其昌,但比董其昌的作品多了技法上的理性,少了意趣上的灑脫,正因如此,他還是無法與董其昌並肩。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自去年以來一直是文化界的熱點,結合這一大展而籌備極久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國際研討會」於1月21日-1月23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行。倪瓚(1306-1374)是他鑽研最深的畫家之一,仿倪之作始於近似,終於不似,盡以己意出之,體現他的仿古理想。董其昌早先仿倪瓚的披麻皴之作,約1610年代中期開始,改以倪瓚成熟典型的方折山石為主。最特殊的,是1620年代後期出現一類聲稱仿倪、卻極不似倪的作品,他自謂上溯倪瓚所師法的關仝(約活動於907-923)。本文嘗試勾勒董其昌仿倪瓚數十年的複雜歷程,並探究其從似變為不似、風格幾乎相反的緣由。
  •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開啟山水畫教研,首場開講董其昌
    2019年3月6日下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與75歲的知名山水畫家蕭海春先生攜手,在視覺藝術學院基礎學院正式創建「蕭海春山水畫研究工作室」,由此也正式開啟了該校的中國山水畫教學與研究。開幕當天舉行了蕭海春講座「董其昌臨鑑之路的實踐意義」以及「煙雲化手·蕭海春山水畫教研展」。
  • 蘇州文氏家族後人,擅畫清潤明淨山水,文點繪《茅亭敘舊》
    明代文徵明的後代中有好幾位擅長繪畫的名家,到了他玄孫這一輩,出現了一位叫做文點的山水畫家。文點出生於崇禎末年,病逝於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人率性灑脫,終生隱居家鄉寄情於書畫之中。他畫的山水繼承了文徵明的秀雅工細,除此之外還擅長畫竹,在蘇州一帶名氣極大。
  • 清初畫壇盟主王時敏,學畫董其昌,卻為何自稱書畫二道皆無師傳?
    中國古代繪畫發展到兩宋時期,無論是從題材、意趣、風格、技法等各個方面來看,可說已經是應有盡有,無美不備,成熟得無以復加,臻於登峰造極之境了。對於明、清畫家來說,學習古人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然而,實際情況是,明代書畫收藏之風特盛,收藏人憑藉自己掌握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實力,或以勢取,或以財斂,官僚富戶爭相購藏古蹟、一方面,使得有條件的人可得縱觀古蹟,,多有悟入;另一方面,使得絕大多數畫家斷絕了傳統在深層次上的聯繫,僅得一些皮毛。
  • 杜堇明代畫家大師
    杜堇明代畫家大師杜堇,明代畫家大師,生活在十五至十六世紀初,原姓陸,字懼男
  • 盛世太平,才能安心垂釣,清代畫家文點繪《垂綸圖》
    文人畫通常包括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畫家本人出身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其二繪畫風格注重抒發性情,努力擺脫程式化技法的桎梏。文人畫中常彌散著一股「靈氣」,或取自於山川江河,或取自於花草萬物,強調神韻上貼合自然。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畫家,在創作中都標榜文人風採,強調超然物外的逸氣。
  • 董其昌、石濤教你中國畫雲水瀑布的畫法
    董其昌 仿宋人畫以後,明代大畫家董其昌開始把山水畫分為南北兩大宗派,即北派山水雄偉嚴謹,重寫實;而南派山水空靈毓秀,意境深遠,重意境。董其昌批評北派山水太過嚴謹而缺少逸趣與人文精神,他重南輕北的學術觀在當時得到許多文人士大夫的支持,這是何原因?是因為文人對繪畫的欣賞習慣所使然。既然文人介入畫界,有些還因此成為職業畫家,他們體驗的是一種不受程式束縛、沒有壓迫感的、更輕鬆、更自由、更適合抒發情感的繪畫形式。正是如此,即便同樣是以山峰為表現主體的構圖,而表現出來的則是不同的意趣。
  • 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來襲
    2020年12月15日,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首個以「雲間三友」為主題的書畫特展正式開展,展覽名為:「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展期將跨年持續至2021年3月15日,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
  • 以漁父自喻,嚮往逍遙淡泊的隱居生活,吳宏繪《仿元人山水》欣賞
    雖然四王都在說,他們的技法取自宋元,但他們作品中流露出的粉飾太平之感,是很多人不喜歡的。吳宏就是其中一位不妥協於主流畫壇的畫家。清 吳宏 仿元人山水 局部二在技法上學習傳統,在藝術思想上追慕高潔,這就是以吳宏為代表的金陵畫派的藝術追求。在時代的變革中,不盲從,不妥協,堅守自己的良知與操守,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比創作更加重要。
  • 竭力推尊元四家,董其昌將文人畫發展到了又一個頂峰
    文人畫主要用作「自娛」, 體現了畫家高逸的心境, 從而達到心境與表現融洽無間, 這種由外及內的審美革命, 不滿足於對自然的神的表現, 而憧憬表現自我。北宋的蘇軾論畫詩提到:「論畫以形似, 見與兒童鄰」。元人倪瓚更是言簡意賅:「聊以自娛耳」「聊以寫胸中逸氣耳」。明清時期則屬於「後文人畫階段」。
  • 董其昌,到底是不是惡霸?
    仿古山水冊 董其昌關於這位明代集大成者的所有差評,都出自野史,以《民抄董宦事實》流傳最廣,它有模有樣的寫道:常日裡,董其昌幹盡了壞事,強佔民田,橫行不法。出現打臉相左的評價,是因為清代對董其昌的藝術過於推崇而刻意忽略了野史記載?可能性不大。對《明史》貢獻最大的兩個人均師承著名史學家黃宗羲,治學嚴謹,二人頂著「中國思想啟蒙之父」徒弟的名號,還是不太敢亂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