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明代繪畫,董其昌是必須要提及的畫家之一,董其昌成名於明代萬曆年間,到了崇禎年間他的名氣達到了頂峰。到了清朝乾隆年間,皇帝很喜歡董其昌的書畫作品,故此董其昌在後人心目中有了一代宗師的畫壇地位。嚴格意義上講,董其昌的創作風格應該算吳門畫派的一個分支,只不過董其昌憑藉他強大的書法功底,深厚的詩文學養,拋棄了院體作品中嚴格的繪畫基本功,單純從元人筆墨中尋找營養。這樣的創作風格和他的性格有關,董其昌是個圓滑的人,他有很強的功利思想,對於他而言如果能走捷徑,當然不會放棄。於是他進而提出了畫壇南北宗論,將他欣賞的南宗技法推向畫壇正宗的地位。
董其昌畫的這幅《赤日清涼圖》就能看出來他和吳門畫派的關係,整幅作品採用元人山水三段式構圖,筆墨技法有沈周、文徵明二人的影子。董其昌十分擅長運用水墨,他畫的水墨作品比設色山水要好很多。這和他反對院體風格有很大關係,通過欣賞董其昌的山水畫作品就會發現,他不會畫人物,即便是點景的簡筆人物畫得也很少,遇到表現山林雅士的題材他就開始逃避了。故此,董其昌為了名利,不惜去製造輿論說畫人物是匠人的工作。這樣的打擊力度,體現出他品德上的瑕疵。
《赤日清涼圖》表現了董其昌的審美觀點,對於他而言最美的山水要表現出筆墨神韻。換而言之,他認為好的山水畫要不帶人間煙火氣。這樣的創作理念無所謂對錯,他想讓所有的畫家都按照他的審美標準進行創作,這是不能忍受的。清麗媚人不是錯,但如果全部畫家都追求清麗媚人,那就是大錯特錯了。董其昌為了確立他的審美標準至高無上,從皴染、用墨、用水、著色等方面都對山水畫的創作都提出了約束。他只在乎自己生前的名聲,卻不會管他身後留下的弊病。
說完了董其昌的不足,再回到這幅作品上來,就會發現如果董其昌僅僅是一位藝術家,他的作品無可挑剔,作為一位畫壇宗師,遺禍百年。由董其昌開始,山水畫的創作主題越來越狹窄,關注現實的反應生活的作品越來越少。董其昌在《赤日清涼圖》中題寫了一首長詩,「赤日無閒人」,不完全是因為烈日當空沒有閒人,而是因為他畫不出閒人的出塵之姿。
董其昌晚年收了一個弟子叫王鑑,王鑑是最有希望改變董其昌習氣的畫家,只不過他後半生在貧寒中度過,缺少了自由的創作環境。此後一直到了近代,嶺南畫派的畫家異軍突起,才給山水畫帶來了新鮮的感覺。
拓展閱讀
古雅稚拙,將寫生融入創作,石濤親傳弟子高翔繪《彈指閣圖》
通過誇張與變形表達對王朝更替的幽恨,朱耷繪畫作品欣賞
這些年被誤解的那些古代名言,選出排行前五句依次分析
雅逸風流,明初畫家學元人筆墨,王紱繪《松林亭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