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喜歡飲酒,最著名的文人集會蘭亭雅集中有個經典活動內容叫做曲水流觴,酒杯隨著溪水飄蕩,來到誰的身邊誰就可以舉酒一杯。在古人看來飲酒除了可以活躍聚會氛圍,更可以激發創作靈感,當文人士大夫成為畫家的主體後,創作之前暢飲一杯也成了習慣。這幅楊文驄畫的《石田墨意》就是酒後創作,楊文驄是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擅畫山水,以元四家為宗,在繪畫風格上有些類似董其昌,但比董其昌的作品多了技法上的理性,少了意趣上的灑脫,正因如此,他還是無法與董其昌並肩。
楊文驄與董其昌二人是好朋友,在藝術創作上惺惺相惜互為稱讚,董其昌很看重楊文驄的寫生能力,對景寫生是藝術創作的必需階段,只有歷經這個階段才有可能撥雲見日登上高峰。畫中有一段長跋,記述了這幅作品的創作原因,楊文驄在朋友家裡看到了沈石田作品十分興奮,於是酒酣之後有了創作靈感,就畫出了這幅《石田墨意》。看書看到絕妙作品往往都會產生動筆的欲望,記錄下自己看書的心得體會。賞畫也是如此,如果真的見到打動心靈的作品,同樣也會激發創作的欲望。這種瞬時產生的創作欲望,往往可以突破創作上的瓶頸,畫出自己的風格也畫出自己的不足。
從這幅《石田墨意》就能看出來楊文驄的寫生功底,楊文驄在創作上一直反對教條地臨摹前人作品,同時他嚴謹的技法基礎讓他很難將日常的寫生轉化為自由的創作。這樣矛盾的階段是很多畫家都經歷過的,唯一的破解辦法只有畫,反覆畫,一直畫,直到量變積累到質變,才會鳳凰涅槃、破繭而出。楊文驄通過他的醉意,終於找到了元人筆墨中蘊藏的灑脫氣質,讓這幅作品有了逸品的格調。畫中一江兩岸的構圖中沒有一絲敗筆,簡淡悠遠的山水空間不再是孤寂落寞而是多了柔潤明媚,這一刻楊文驄簡直被沈石田附體,畫出了濃鬱的書卷氣。在近景中添加小亭密林,完美地融合了寫生景致,還增加了畫面層次,有了時代氣息。
《石田墨意》的優點很明顯,但也有缺點,從畫中可以看出,即便是酒酣之際的楊文驄在創作中也保持著章法理性,這樣的理性讓他可以精進,卻不能打破藩籬,從根本上獨創技法描摹江南秋色。技法在創作初期與中期是很重要的基礎,一旦進入隨心所欲的境界時,技法就成了阻礙進步的絆腳石。能夠成為一代宗師的畫壇大師都要有一個精研技法然後再打破技法的過程,楊文驄還差最後一步無法踏出,實在是創作中的遺憾。
創作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喜悅,更有痛苦與迷惘,楊文驄也許就是因為感受到了創作上的瓶頸,才痛飲求醉,在心神極度放鬆的情況下尋找突破的可能。楊文驄藉助美酒希望妙手偶得創作上的自由揮灑,雖然沒有突破自我的風格,但能畫出這樣經典的作品也十分難能可貴。
拓展閱讀
男畫家臨摹女畫家作品,學習秀雅畫風,卞文瑜繪《山樓繡佛》
江山壯美如畫,漁人悠閒灑脫,許道寧繪《漁舟唱晚圖》
畫局部小景,貼近自然風光,南宋畫院名家夏圭繪《雪堂客話》
明末書法大師,擅畫水墨江山,黃道周繪《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