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的雅稱與衍生的詞語

2020-12-21 xdz140612

收集整理/熊多智

「筆」,《禮 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筆」是會意兼形聲字,最早寫作「聿」,讀音為[yù],是「筆」(「筆」之繁體)的本字。《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 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為不律也。《說文解書》:筆,秦謂之筆。從聿,從竹。徐鍇曰:「筆尚便疌,故從聿。聿的甲骨文(如圖)=(半個「竹」字,一小截竹管)+(又,抓持)。金文(如圖)承續甲骨文字形。筆,從竹從聿,聿亦聲,表示手持末端撮獸毛的竹管在寫字。持「竹」的會意字,表示筆字本義與聿有關且表音,筆與聿並「物」韻。

「聿」的甲骨文與金文寫法

筆字始見於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簡,《說文》從其結構作「從聿從竹」。隸變時,竹或作艸,這是由於古人把竹也看作艸(《說文》訓竹為「冬生艸」),故竹、艸每相通用,潦草的將竹頭寫作「艹」,但並非主流。小篆的形體在甲骨文、金文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筆的末端多加一橫筆,同時增加了「竹」頭部件,以表示筆的材質。隸書的形體結構直接來自小篆,只是將下面筆頭部分平直化,從而失去了字形的象形性特徵。楷書從《說文》結構作「筆」,簡化字作「筆」,從竹從毛,會意字,不再是會意兼形聲字。簡體最早見於北齊雋敬碑和房周陀墓誌,後來被確定為正字。「筆」的本義是書具。《莊子 田子方》:「舐筆和墨,在外者半。」雲夢秦簡《日書》:「取女筆拓之,則不來矣。」引申指書寫。《史記·孔子世家》:「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筆」的各種字體寫法

筆,古代指毛筆,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古往今來,其作為書寫工具,被廣泛應用並普及。歷代的文人雅客出於對毛筆的珍愛,為毛筆另起了一些別稱和雅號。

(1)「管」,《箋》言曰:「彤管」,筆亦管也。

(2)「管子」,唐《開元遺事》:有一書生,進謁李林甫,稱筆為「管子」。

(3)「毛穎」,宋陳淵《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挾,萬裡一毛穎。」

(4)「管城子」,唐韓愈《毛穎傳》:「秦皇帝使(蒙恬)恬賜之湯沐,而封諸侯管城,號曰管城子。筆為蒙恬所造,故稱。宋代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曰:「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文兄有絕交書。」

(5)「管城侯」,宋代 蘇易簡《文房四譜》有此一說。文嵩《管城侯傳》:「宣傳毛元銳,學文鋒,封為管城侯。」

(6)「毛錐」,南宋楊萬裡《誠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劍右毛錐。」

(7)「毛錐子」,《新五代史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

(8)「管城子」,唐代韓愈曾寫《毛穎傳》,說毛筆被封在管城,叫「管城子」。後因為毛筆的代稱。亦稱「管城君」等。宋朝大詩人黃庭堅《戲呈孔毅父》詩中有這樣兩句:「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

(9)「彤管」,以管為名,毛筆的稱呼也多姿多彩,如「彤管」、「管子文」、「漆管」、「素管」、「越管」等。《後漢書·皇后紀序》:「女史彤管,記功書過。」

(10)「中書君」,出自唐代韓愈:「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後以「中書君」為筆之別稱。《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宋代蘇東坡《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即詠此事。

(11)「龍鬚」,《龍鬚頌》:「再釋其筆,曰龍鬚友」。筆有一副頌譽聯:龍鬚作友,鴝眼流光。「龍鬚」指筆。

(12)「兔毫、麟管」,楹聯:「兔毫推趙國,麟管賜張華」,這裡有兩個典故。上聯出自王羲之的《筆經》:漢時諸郡獻兔毫,惟有趙國毫中用。「下聯出自東晉王嘉的《拾遺祀》:張華著《博物志》,晉武帝賜給名筆「麟角管」,作為鼓勵。

(13)「雞距、鹿毛、鼠須、麟角」,有一對聯:「雞距鹿毛花開五色,鼠須麟角筆掃千軍」。上聯「雞距」、「鹿毛」均為古代名筆。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雞距筆賦》:「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本之功。」後者典出《唐書地理志》:蘄州蘄春郡士貢:白紓簞,鹿毛筆。下聯「鼠須」、「麟角」亦俱為古名筆。《筆經》云:「世傳張芝、鍾繇用鼠須筆,筆鋒勁強有芒。」 「麟角」即為「麟角管」。

(14)「毫、毫素」,晉陸機《文賦》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註:「毫,筆也,書謙曰素」,故亦作「毫素」。

(15)「秋毫」,蘇東坡《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覺來落筆不經意,神妙獨到秋毫顛。」

(16)「健毫、圓鋒」,《山堂肆考》:唐時,趕考舉子將入場之際,嗜利者爭賣「健毫」、「圓鋒」名筆。其價高過平時十倍,「號定名筆」。

(17)「佩阿、昌化」,《致虛閣雜俎》:筆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18)「湖穎」,湖筆又稱湖穎。湖穎,是湖筆最大的特點。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發亮的縫穎,業內人稱之為「黑子」,這是其他筆所沒有的,故而稱之。

(19)「羊毫、狼毫、兼毫」,湖筆的原料由羊毛、黃鼠狼尾巴或兩種混合製成。羊毛筆頭稱羊毫,黃鼠狼筆頭稱狼毫,兩種混合筆頭稱兼毫。故有人作為筆的別稱。

(20)「毫錐」,唐代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策目穿如札,毫鋒銳若錐」。意思是「時與微之各有纖鋒細管筆,攜以就試,相顧輒笑,目為毫錐。」

毛筆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方便,促進了人類文化知識的傳播。直到秦國實行「書同文,車同軌」,才將毛筆的各種名稱統一稱作「筆」。《辭源》記載:「恬始作筆,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而毛筆發明之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從現有的考古發掘資料來看,在蒙恬以前已有毛筆。考古發現,毛筆創始於新石器時代,那時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筆描繪的痕跡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筆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毛筆、鉛筆、鋼筆、便籤筆、螢光筆、原子筆、勾線筆、蠟筆等,可謂琳琅滿目。直到2012年,由中國人發明的帶帽鉛筆成了筆發展史中的新貢獻。如今,普遍使用的是中性筆和原子筆,繪製藝術底稿和畫圖則多用鉛筆。

而關於「筆」,又衍生出了很多名詞:

(1)有感而寫的短文叫「隨筆」。宋朝 洪邁《<容齋隨筆>序》:「意之所之,隨即紀錄,因其後先,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

(2)無拘無束地寫來叫「信筆」。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山中歸來,燈下裁答,信筆而書,紙盡乃已。」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黃山谷詩》:「 東坡 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

(3) 舊時訴訟的狀文叫「刀筆」。舊時公牘稱「刀筆」。指寫字的工具;借指文章。多用作貶義。

見《史記·酷吏列傳》:「 臨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

李賢 註:「古者記事書於簡冊,謬誤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

(4) 字句筆畫不好的叫「敗筆」。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侈靡篇>的研究》:「我並不想指責作者有這樣的敗筆,我倒正歡迎作者有這樣的敗筆。」 巴金 《觀察人》:「有人責備我『美化』了 高老太爺 ,說這是我的『敗筆』。」 秦牧 《藝海拾貝·細節》:「贗品的《清明上河圖》,裡面有一隻麻雀竟然跨了兩行屋瓦,真品是決不致有此敗筆的。」

(5)多餘無用的文字叫「贅筆」。出處見明代陸深 《金臺紀聞》:「 李少卿 子 陽旻 自 南京 來,與餘論《綱目》數事……又謂『 莽 大夫 揚雄 死』,與『 晉 徵士 陶潛 卒』,則為贅筆。」

(6)不緊扣題意的話叫「閒筆」。「閒筆」一詞,最早出自於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之口,是他點評《水滸》等名著的作者用於寫作方法。通常,金聖歎的「閒筆」是指小說中關於非情節因素的描寫。金聖歎認為「閒筆」能「向閒處設色」,即豐富小說的審美情趣,增強小說的藝術感染力。由此可見,「閒筆寫人」也就是在非情節因素的背景中描寫人物。

(7)輕鬆自如的文字叫「逸筆」。宋代司馬光 《聞範景仁遷居許昌為詩寄之》:「高談金石諧,逸筆風雨奔。」 明朝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 畫二》:「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清 俞蛟 《夢廠雜著 餘秋室傳》:「以逸筆寫生,凡叢蘭修竹,花鳥禽魚,無不入妙。」

(8)意在言外的文字叫「曲筆」。《後漢書 臧洪傳》:「昔 晏嬰 不降志於白刃, 南史 不曲筆以求存,故身傳圖象,名垂後世。」 唐代劉知幾 《史通 曲筆》:「將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諛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 斠書 啟禎野乘》:「《鮚埼亭集外編》記 方翼明 事雲,穢誣不堪,為 王燮 曲筆增飾。」

(9)為後段埋伏線索叫「伏筆」。《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先分出個正傳附傳,主位賓位,伏筆應筆,虛寫實寫,然後才得有個間架結構。」 茅盾 《無題》:「我是處處有呼應,--嗯,處處有伏筆。」

(10)「妙筆」

1.神妙之筆。

宋朝仲殊 《減字木蘭花》詞:「誰將妙筆,寫就素縑三百匹?」 元朝貢奎 《贈任丹碧鍊師》詩:「丹葩碧樹光熌爍,妙筆可作詩無聲。」 清代李漁 《奈何天 巧怖》:「只消三箇字,把我輩滿肚的牢騷,發舒殆盡,就煩妙筆寫起來。」

2. 指書畫或文字的高手。

宋代梅堯臣 《觀楊之美盤車圖》詩:「 子虔 與 賢 皆妙筆,觀玩磨滅窮歲年。」 元 虞集 《題範德機詩後》詩:「玉堂妙筆交遊盡,投老 江 南隔死生。」

3.猶佳作。

宋代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 王氏圖畫》:「卿所進墨跡並古畫,復遍看覽,俱是妙筆。」

(11)體現文章韻味風格的叫「文筆」。出處見東漢時期王充《論衡 超奇》:「豈無憂上之吏哉?乃其中文筆不足類也。」唐帶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元和已後,為文筆,則學奇詭於韓愈,學苦澀於樊宗師。」

(12) 「神筆」

1.特別精彩的文字叫「神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神筆。」

2.謂神助之筆。常用作他人書法的讚美之辭。南潮鮑照《飛白書勢銘》「盈尺錦兩,片字金溢。故仙芝煩弱,既匪足雙;蟲虎鎖碎,又安能匹。君子品之,是最神筆。」

(13)自己動手寫成的文章叫「親筆」。出處見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 樂府二》:「秦少遊所作《千秋歲》詞,予嘗見諸公唱和親筆,乃知在衡陽時作也。」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婚約可是你的親筆?」

(14)「代筆」,有三種意思:1.指科舉時代頂替考生入場代寫文章。又稱槍替。

宋朝袁燮 《論國家宜明政刑札子》:「場屋代筆之罰,先朝之所甚嚴,罪至鞭背,終身不齒。」《元史 選舉志一》:「諸冒名就試,別立姓名,及受財為人懷挾、代筆、傳義者,並許人告。」

2.替人書寫信函或其他文件。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語 守節》:「餘偶心動,遂託書函事至書舘中,囑師代筆,戲言挑之。」

3.代作字畫,亦指代作字畫的人。

清朝李漁 《意中緣 捲簾》:「有幾個尖酸少年,要看他面貌,故意造出一段流言,說他平日的畫,是隔著帘子畫的,有個男人在裡面代筆,定要他捲一日帘子,好面試一試。」

(15)「執筆」:拿筆,指寫作。特指對集體討論的內容作文字整理並寫定稿件的人。《魏書 山偉傳》:「二十許載,時事蕩然,萬不記一,後人執筆無所憑據。」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四:「 玄奘 法師翻譯梵本經論,時 薛元超 、 李義府 問古今譯義如何。師曰:『 苻堅 時 量瞿 譯,中書侍郎 趙整 執筆; 姚興 時 鳩摩羅什 譯,安城侯 姚嵩 執筆。』」

執筆也叫「捉筆」。

《新唐書 楊師道傳》:「捉筆賦詩,如宿構者。」宋代張世南 《<遊宦紀聞>序》:「因追思捉筆紀録,不覺盈軸,以《遊宦紀聞》題之。」

(16) 寫字時筆剛挨紙叫「著筆」,也叫「下筆、落筆」。清代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或出自跋《萬林秋色圖》,曰:『前晨著筆,今酉方完。』」

魯迅 《書信集 致鄭振鐸》:「《文學》第二期稿,創作恐不能著筆。」

(17) 寫文章的開頭時叫「起筆」。出處見《古今小說 趙伯升茶肆遇仁宗》:「學生從樊樓下走過,不知樓上何人墜下此扇,偶然插於學生破藍衫袖上。就去王丞相家作松詩,起筆因書於扇上。」

明朝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 版蕩悽涼》:「以紙一番,從後端起筆,書帝起居,旋書旋卷,暮付史館。」

(18)文章最後寫完時叫「收筆」。收筆是結束的文字,即「結尾」。出自清朝林紓《春覺齋論文 用筆八則》「史記於收束之筆不名一格:如本文飽敘妄誕之事,及到結束必有悔悟之言;偏復掉轉,還他到底妄誕,卻用一冷雋之筆閒閒點醒,如《封禪書》之收筆是也。」此處的「收柬之筆」與「收筆」同意,皆指文章結尾。

(19)用筆飛快地書寫叫「走筆」。出處見唐代白居易 《餘思未盡加為六韻重寄微之》:「走筆往來盈捲軸,除官遞互掌絲綸。」

明學者、詩人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 禰正平 《鸚鵡賦》走筆立成,膾炙千古。」

(20) 拿起筆作文或畫叫「命筆」。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 養氣》:「意得則舒懷以命筆,理伏則投筆以卷懷。」《明史 李東陽傳》:「乃欣然命筆,移時而罷。」 清代 捧花生 《畫舫餘譚》:「諸姬皆斤斤若是,寧獨非餘命筆之初意,抑將陷餘為薄倖人矣。」

(21)古代稱稿費叫「潤筆」,也叫潤資。舊指給作詩文書畫的人的報酬。《隋書 鄭譯傳》:「上令內史令 李德林 立作詔書, 高熲 戲謂 譯 曰:『筆乾。』 譯答曰:『出為方嶽,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 唐 宋 翰苑官草制除官公文,例奉潤筆物。後泛指付給作詩文書畫之人的報酬。

唐代殷文圭 《貽李南平》詩:「潤筆已曾經奏謝,更飛章句問 張華 。」

(22)「拙筆」,有三種意思:

1.劣等的毛筆。《南齊書 王僧虔傳》:「 孝武 欲擅書名, 僧虔 不敢顯跡。 大明 世,常用拙筆書,以此見容。」 宋朝黃伯思 《東觀餘論 跋<瘞鶴銘>後》:「石頑難刊,且為水泐,故字無鋒穎,若拙筆書。」 宋代陸遊 《省事》詩:「興發舊醅何害醉,詩成拙筆亦堪書。」

2.謙稱自己的文章叫「拙筆」;

唐代尹程 《觀秋水賦》:「遂有感於《莊》篇,託微言於拙筆。」 元 代無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蕪詞拙筆,徒汙仙眼耳。」

3.質樸的詩文。

清代 金人瑞 《牛叟閻子遊元墓有懷故園梅花》詩之三:「 束晳 《補亡》真拙筆, 華光 畫影便留痕。」

寫作能力不高明的叫「禿筆」;出自唐朝杜甫《題壁上韋偃畫馬歌》:「戲拈禿筆掃驊騮,歘見騏驎出東壁。」

宋朝蘇軾《次韻吳傳正枯木歌》:「但當與作少陵詩,或自與君拈禿筆。」

(23) 寫作中斷或停止叫「擱筆」。據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崔顥)後遊武昌,登黃鶴樓,感慨賦詩。及李白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此即為青蓮擱筆典故。宋代畢仲遊《回範十七承奉書》「舊詩數百首悉焚去,擱筆不復論詩。」《紅樓夢.第七六回》:「何等有景,且又新鮮,我竟要擱筆了。」林覺民《與妻書》「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24)敬稱別人手跡叫「手筆」。唐代劉禹錫 《上杜司徒啟》:「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筆一函,稱謂不移,問訊加劇。」 宋代王安石 《與郭祥正太傅書》:「比承手筆,尤劇欣慰。」

晉朝陸雲《與兄平原書》之二七:「令送君苗《登臺賦》,為佳手筆。」

(25)名作家、名書畫家的作品叫「大手筆」。

《晉書 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新唐書 蘇頲傳》:「頲自景龍後,與張 說以文章顯,稱望略等,故時號燕許大手筆。」

(26)與世訣別的文字叫「絕筆」。如:宋朝王沂孫《水龍吟》「燕宮絕筆,無人解、看花意。」宋朝劉克莊《資殿清惠陳公哀詩三首》「道山堂上分襟句,豈料今為絕筆詩。」

(27) 生前的文字叫「遺筆」。明朝李詡 《戒庵老人漫筆·三誇三豪》:「二公所作詩文,今猶有遺筆在,格調尚屬醇古,無今人纖麗態。」 清朝李調元 《精忠觀題鶴林墨蘭》詩:「王亦生湯陰 , 綿( 綿竹 )南有遺筆。」

(28)「投筆」,謂棄文而就他業。多指棄文就武。唐朝 祖詠《望薊門》「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唐朝 魏徵《出關》「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29)「賜筆」

漢代應劭《漢官儀》卷上:「尚書令僕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後因以「賜筆」指受到君王寵愛恩賜。南朝 梁 沈約《和左丞庾杲之病》:「安用談天辯,徒榮夢賜筆。」唐代岑參《省中即事》詩:「君王新賜筆,草奏向明光。」

另外還有:

皇帝親寫的文章叫「御筆」;

對下寫信的謙稱叫「草筆」;

對上寫信的謙稱叫「謹筆」;

受人之託的文字叫「囑筆」;

練習性地寫或畫叫「練筆」;

文章有改動稱之為「改筆」;

臨摹名人的字帖叫「摹筆」;

精雕細刻的文字叫「工筆」;

剛開始學寫或畫叫「學筆」;

寫作時中斷或停止叫「輟筆」;

富有啟迪和哲理的警句叫「警筆」;

正文結束的補充性文字叫「餘筆」;

庸俗或耍小聰明的文字叫「歪筆」;

作品達到常人意想不到的境界叫「仙筆」。

看了這麼多關於「筆」的詞語,是不是覺得漢語的詞彙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呢?確實,從有文字記載以來,漢語詞彙已歷經3000多年的發展,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前進,漢語詞彙將越加完善,這也是華夏精神文明的重大成果,極大地豐富了華夏精神文明的寶庫,永遠值得咱炎黃子孫學習並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月份的雅稱,美到極致,你知道多少
    一年四季,十二月份,每個月的雅稱都很多很美,這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珍貴遺產,知道的越多,想像的空間就會越大;知道得太少,可能就太可惜了。花五六分錢時間沐浴古人的智慧,充實一下自己,愉悅的不僅僅是心情。總之,非常值得,也有這個必要。一月的雅稱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開歲、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孟春」稱呼是將一年新歲首月看作春季之始。
  • 一年初始,親啟四季雅稱
    一年初始,親啟四季雅稱 鬥轉星移,四季輪換
  • 貓咪花色的古代雅稱!
    和我這個假語文課代表不同,貓咪的古代雅稱十分的詩情畫意。(我是看到黑貓叫小黑,看到白貓叫大白,看到花貓叫小花,或者統稱為咪咪。)1.
  • 重溫《長安十二時辰》:古代時間的雅稱
    十二地支的雅稱如下: 子,名曰困敦,為混沌萬物之初萌,藏黃泉之下。 醜,名曰赤奮若,氣運奮迅而起,萬物無不若其性。 寅,名曰攝提格,萬物承陽而起。 卯,名曰單閼,陽氣推萬物而起。
  • 12個月的雅稱,原來這麼美
    我們古人在長期的生活中,為每一個月都起了許多雅稱,今天,詩詞君來介紹十二月份的雅稱,你更喜歡哪一個月的稱呼呢?一月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歲始、肇春、初陽。—— 盧象《竹裡館》來源:詩詞時光完原標題:《12個月的雅稱,原來這麼美》
  • 【薦讀】十二個月的雅稱,原來這麼美
    我們古人在長期的生活中, 為每一個月都起了許多雅稱, 今天就來介紹十二月份的雅稱, 你更喜歡哪一個月的稱呼呢?
  • ——也談親屬的傳統雅稱
    那麼,中國對親屬的傳統雅稱到底有哪些呢?簡單來說,稱呼自己一方的親屬雅稱主要如下同時稱呼自己的父母親時,宜用「高堂」,本意是指房屋的正室廳堂,後引申為對父 母的敬稱單稱自己的父親,在世時宜用「家父」或「家嚴」如已故則用「先嚴」或「先考」單稱自己的母親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詩詞中的這些雅稱,真是太美了
    ——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女子的雅稱傾國、紅顏、紅袖、碧玉驚鴻、佳人、飛瓊、蛾眉紅妝、嬋娟、嬌娥、玉人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陸遊《沈園》男子的雅稱良人、夫子、先生、郎君玉郎、漢 、士父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幹行》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
  • 建議收藏列印語文一年級聽寫詞語
    下面有列印版《秋天》(貼在P55下方)詞語1:(要求熟讀)家長籤名( )秋天 秋風 秋雨 天氣 生氣 氣體 好了 對了大樹 種樹 樹葉 綠樹 綠葉 落葉 一片葉子一片片 一片雲 大小 大雁 大象 飛人 飛機飛來飛去 不會 開會 學會 一個人 個體 個子詞語2:(要求會寫)
  • 羅志祥直面諷刺自己詞語,心情已走出分手被爆料帶來的影響
    羅志祥自從與周揚青分手之後就淡出了娛樂圈,由於分手時周揚青發出的長文爆料,也是讓羅志祥身上多了不少負面評價,其中更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讓人津津樂道的詞語。 這些詞語對於羅志祥來說,也是充滿了諷刺與惡意。然而日前羅志祥似乎已經走出了早前的影響,恢復更新狀態的同時,也開始直面網友的諷刺。
  • 成人高考《語文》詞語辨析題30道
    但多和表抽象義的詞語搭配,如開闢「航線、未來」等。)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A )(1)父親多才多藝,在研究外國文學和影視文學方面的造詣,足以使專業人士__相看。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B )(1)當你__於深山美景時,輕舟已過十六彎。(2)我國在城市中施行了向困難居民發放最低生活__金的制度。
  • 小學如何學詞語之詞語搭配
    這樣搭配的詞語,一般偏在前,正在後,前面的詞語修飾、限制後面的詞語。如野生動物、專心聽講等。如果後面的詞語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詞,可以加一個的,如北京的傍晚、美麗的星空等。如果後面的詞語是表示動作、行為的詞語,它們之間可以用地連接。如緩緩地移動、深情地訴說。注意:偏正關係的詞語一定要明確傳遞的主要是正的詞語的含義。
  • 搜狗出品糖貓詞典筆
    詞典筆作為一款可實現自助查詞、翻譯、學口語的學習設備,絕對是非常好的幫手。搜狗出品糖貓詞典筆機身小巧,僅重56.5g,外出攜帶,輕鬆放入口袋。機身為白色,機身上設有一塊1.9英寸高靈敏電容觸控螢幕,用以觸控操控以及查看內容的作用。
  • 用月亮雅稱做名字不是一般的仙,給人一種生機勃勃又靜謐的感覺!
    之前分享了一篇用雪的雅稱起名非常的唯美好聽,那麼除了雪,還有月亮也是古代詩人最作詩的景物,月亮象徵著團員,是愛與美的象徵,在中國人的心中,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的,也是最能牽動人們相思之情的月亮,月亮的別名約有29個之多,亮雅稱做名字也是仙氣飄飄十足!
  • 二年級語文考試,補充詞語充滿了想像力,看圖寫話很有趣
    二年級語文考試,補充詞語充滿想像力,看圖寫話很有趣!這是一套二年級語文的期中考試試卷,學生考了97.5分,看上去考得很不錯。我們來看看這套試卷考了些什麼內容,難度大不大。試卷的第一題是看拼音,規範地寫詞語。
  • 田園貓在古代的雅稱,好聽到難以想像!
    若是按照古代雅稱,你家貓屬於哪一類呢?
  • 渾水摸魚的衍生梗了解一下
    渾水摸魚的衍生梗了解一下時間:2019-10-14 15:17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臨桌羨魚什麼意思什麼梗? 渾水摸魚的衍生梗了解一下 臨桌羨魚什麼意思 臨桌羨魚是形容工作時同事的工作位置比較好,讓人非常羨慕,位置上有茂密的綠植遮擋,還是老闆的視線盲區,有的連攝像頭都拍不到,這種工位極其適合摸魚。
  • 十二個月的雅稱,你知道多少?
    十二個月的雅稱 一年有十二個月,你知道,十二個月還能怎麼說?
  • 詞語造句和解釋_詞語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章炳麟《文學說例》:「《尚書》詞語閎雅,誠非戰國時可比。」] 詞和詞組。 [浩然《豔陽天》:「蕭長春仔細地…辨別他每一句話的詞語和音調。」]
  • 新東方繪本課堂:拼音+漢字+詞語
    4、形近字(8種表現形式)——理解記憶法、口訣記憶法(1)筆畫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2)字形相似但筆形不同「外」和「處」(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4)字形相似但筆畫數量不同如:「張」(1)展開(2)看、望(3)陳設(4)姓詞語實詞:名詞(木)、動詞(跑)、形容詞(美麗)、數詞(一)、量詞(位)、代詞(你、我、他們)1、詞性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