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8日 09:25 來源:中國網
參與互動中國歷代山水畫藝術風格鮮明,富有時代特性和民族特色,隨著歷史不斷發展,我們該如何繼承和發展傳統山水畫?文章以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為例,探討其傳承和發展的對策。
一、明清山水畫藝術風格簡述
其一,明代山水畫。明代山水畫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即明初期、明中期與明後期至末期。明初期的畫壇主派是浙派,其崇尚的是宋代繪畫。浙派比較傑出的代表是戴進,他的山水畫富有人物活動情節,因而又被稱為山水人物畫。明中期以後,畫壇的主要流派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為文徽明及其子侄弟子。文徽明描繪的江南風光和文人園林青綠淡雅,水墨或渾厚或文秀。此外,還有畫風自成一派的唐寅,其閱歷廣博,入世較深,畫作題材廣泛,尤其擅長工筆重彩人物和青綠山水,且作風嚴謹。明後期,上海地區出現了強調文化修養的文人山水畫派,其中最顯著的是以董其昌在山水畫上追求以書法入畫,在變化的筆墨中形成虛實、明暗的生動性和含蓄性,由此也發展了用墨的方式。
其二,清代山水畫。清代山水畫繼承了明代的畫法特點,但也形成了新的風格。清初,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便是「四王」,即董其昌的朋友王時敏與王鑑,以及王時敏的孫子王原祁、王鑑的學生王暈。這一派的畫家專注於摹古或在摹古中尋求變化,他們大多將前人山水畫的元素進行了位移,其體現出的是「士氣」與「書卷氣」,缺乏觀察自然、描寫具體的感受。然而因為受到官方的重視,「四王」確立了正宗地位。此外,同一時期的山水畫家代表還有「四僧」,即八大山人、石濤、髡殘和弘仁。在明代滅亡之後,八大山人的山水畫以山水寄託亡國之恨,筆墨深沉含蓄,意境悽涼。石濤和髡殘描繪的是胸中的山水,依舊錶現著不受羈絆的活力。
二、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簡述
儘管近現代畫壇處於不穩定時期,但還是誕生了不少傑出的畫家。他們不僅以獨特的藝術思想和藝術作品凸顯了自己的才華,還為中國話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近現代代表畫家有黃賓虹、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張大千等。其中,黃賓虹堅持傳統繪畫,並創造了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徐悲鴻代表的是一類留洋回來的畫家,這類畫家主張引進西方藝術,提倡中西結合,試圖為中國畫注入新活力。林風眠的作品結合了中國的古典繪畫風格,民間藝術與近代西方印象主義的光、表現主義和立體主義的結構,主張在藝術表現形式中融入對生命的感悟。張大千和傅抱石代表的是另一類畫家,他們將西方繪畫技藝融入傳統技法的變革,成為中國近代畫壇上的另一個獨立畫派。
三、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的傳承與發展對策
中國山水畫向來注重傳統,要創新中國山水畫,應強調先繼承傳統。傳統是歷代先人經過實踐歷練出的智慧結晶,今天的傳承、創新可以成就明天新的傳統。因為有傳統,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獨具特色。繼承傳統不代表完全照搬傳統,固步自封,而是保留傳統中的精華部分,在探索中加以創新。
其一,繼承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首先,要對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中所有的鮮明藝術風格持有欣賞和繼承的態度,這是對前人藝術成果的尊重。要深知,許多畫家學畫都是從臨古開始的,正如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所言:「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長安畫派的何海霞因家庭貧困,於13歲高小畢業後就輟學了,然而他去拜玻璃廠民間畫家韓公典為師,從臨摹吳門畫派開始學畫畫,並逐漸掌握了包畫、裝裱字畫的技術,觀看了很多名人真跡,幾年後他甚至能以偽造古字畫或修補字畫為生計。另外,我們常會說某位著名畫家的畫風具有哪位古人的畫風特點,如說吳冠中的筆墨之間古風濃厚,這是因為他們都曾是「繼承人」。畫家要繼承傳統,博採眾長,將前人留下的藝術精華融會貫通之後,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從而實現從傳統到發展的過渡。
其二,創新發展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世界在發展變化著,歷史的發展只會向前,所以在繼承傳統的道路上,如果只是一味模仿、繼承,中國畫是無法取得應有的進步的。所以,在繼承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的基礎上,還應重視創新。畫作應具有時代特點,因此創新更顯得十分必要。
即使在明代浙派盛行時期,吳門畫派具有較高文學修養的許多畫家在作畫方面也有各自獨到的見解。如,沈周在進行繪畫時注重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他在作品《夜坐圖》中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環境的求實態度,他把人與自然看作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他的畫作總體體現的是其用心感受的客觀世界,畫境由景生。總之,從明代畫家借鑑前人經驗的實例可以看出,中國山水畫既要繼承傳統,更要加以創新。
結語
文章通過對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進行研究並加以簡述,認為要傳承和發展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藝術風格,必須在繼承傳統畫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中國經典畫作在得到傳承的同時,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新風格。
姚俊甫簡介
姚俊甫,著名畫家,文化藝術學者,國畫碩士。1979年3月生於甘肅,漢族,字柄印,皈依三寶,法名惟相。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先後取得學士學位,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積年兼修文史哲諸學科,深悟畫理、精氣感通,傳統國學文化積澱深厚。其國畫作品不論山水、花鳥具以書法入畫,樸拙雄強、師通造化。畫技遠法弘仁、程邃清脫蒼勁一路,運筆剛勁利落,具有節奏感,筆墨傳神入微,設色細膩動人。既注意物性又注重畫面節奏和章法墨韻的新穎,故其畫能夠超然象外,耐人尋味。作品空靈哲妙,學術性價值頗高,被社會各界收藏,多次入選全國性美展。代表作品有《空南問道圖》、《梵山系列組圖》、《九珍圖》等。
人物生平
姚俊甫先生出生於大西北黃土高原的書香世家,世代奉行「耕讀傳家」,幼承庭訓、博覽群書、善思好學、性喜靜善揣摩,悟性明徹,畫風高古、氣壯清逸。
主要成就
延續傳統,再創「以簡寓深」。畫境中的「華夏意象」令人耳目一新。他筆墨大膽姿縱,豪邁之氣溢於畫面,以中鋒畫出的線條,圓潤沉穩、含蓄有力,具有大家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