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600年大展,一生僅此一次!紀錄片《故宮100》第1集:天地之間...

2020-11-17 騰訊網

《故宮100》是央視歷經數年策劃籌備,近1年時間拍攝製作,以故宮建築為主題打造的百集大型紀錄片,每集用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講述一百座建築的命運,呈現故宮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通過一百個空間故事,建構一個故宮的全息建築影像系統,以既富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演繹,進而推中國文化中的普遍意義,面向世界,令觀眾產生共鳴。

《故宮100》首次公開展示了故宮的眾多非開放區,如皇家私密空間、宗教場所等。同時,首次全方位揭秘一些傳統的宮廷建築工藝,以及如防火、冷庫等宮廷生活中必不可少卻容易被遺忘的細節。為能準確、全面地展現故宮建築藝術中的精彩細節,攝製組在創作過程中,大膽運用了多種視覺藝術表現手段,讓布滿歲月風塵的紫禁城煥發出新的魅力。

【故宮100】第001集:天地之間-紫禁城

9月10日,故宮博物院午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開幕。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這一眼,回望故宮六百年歲月。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正式建成。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

宮殿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中最輝煌的篇章,紫禁城更是宮殿建築發展的集大成者,代表了當時建築技術與藝術的最高水準。其建築與城市功能、山水形勢有機結合,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

故宮博物院推出此次大展,由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方便觀眾理解貫穿於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此次展覽使用了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參觀由午門西馬道進入,東馬道離開,展線全長256米,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

展覽形式設計緊扣「時間」這一主題,以四季變化的景象為背景,使觀眾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感受到故宮不同季節不同景象變化的美感。

西雁翅樓展廳主題為「宮城一體」,空間色彩採用米白色,凸顯明代石質構件立體效果,配合大量圖版說明及書畫展品,講述明代宮城建設理念及建築工程技巧。

通過3個歷史節點,講述了北京皇宮營建的序幕、告竣和明代紫禁城內布局的改變。

午門正樓展廳主題為「有容乃大」,空間色彩採用紅色,烘託出清代紫禁城宮殿建築及內簷裝飾的華麗與精美,同時講述清代各個時期紫禁城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

通過8個歷史節點,講述了清代的十位皇帝為滿足其理政、寢居等功能的需求,對紫禁城建築進行重修或改建,形成今日紫禁城的基本格局。展出文物體現了中國古代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東雁翅樓展廳主題為「生生不息」,空間色彩採用綠色,意在表示故宮博物院成立後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通過7個歷史節點,講述了昔日皇宮成為博物院後發生的故宮文物南遷、中軸線建築測繪等事件。大量的老照片影像、史料檔案以及實物展品,呈現了故宮博物院自成立以來各方面的工作成果以及發展過程。

展覽主題為「丹宸永固」,策展團隊成員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張杰介紹:「『丹宸』象徵皇帝的宮殿。此次展覽其實有兩個邏輯線,一個是空間上的邏輯,一個是時間上的邏輯。

空間上的邏輯,我們是先從城開始講,然後到宮,然後再到具體的殿;時間上就是從1406年始建紫禁城,到1420年建成,再到今天2020年,一共600年。」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此次展覽展出了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

午門正廳中央展出的金甌永固杯,乾隆年間製造,是清廷過年祈福時用的重要禮器之一,用於明窗開筆儀式。每年除夕子時一到,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明窗處放金甌永固杯,倒入屠蘇酒飲下。皇帝書寫吉語「風調雨順、永享太平」一類的吉祥話,標誌著新的一年已經來臨。

明晚期太和殿—選自餘士、吳鉞合畫《徐顯卿宦跡圖冊·皇極侍班》

在午門展廳西燕翅樓展出的圖冊《徐顯卿宦跡圖冊》,為觀眾提供了明代紫禁城彌足珍貴的生動資料。《徐顯卿宦跡圖冊》全面真實記錄了徐顯卿作為一位明代翰林官員的成長曆程和仕宦生涯。

展覽展出了圖冊中的兩頁,觀眾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門及太和殿廣場的真實情景,還能像福爾摩斯一樣從中發現紫禁城建築在明清兩代變遷的蛛絲馬跡。

故宮脊獸

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象徵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個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築等級的體現。

清帝退位「詔書」—1912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此外,展覽在「講故事」上用了新方法,引入當事人的視角,從他們的日記、回憶錄和文章中尋找材料,用鮮活的第一視角經驗作為文獻的補充。

在講溥儀出宮這件事時,用到了遜帝溥儀、內務府大臣紹英和當時執行《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李石曾三個人對事件的回憶,給觀眾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一歷史事件。

展覽展至11月15日,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不可錯過~~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紀錄片《故宮100》合集(共100集)
    《故宮100》是由徐歡擔任總導演的100集歷史紀錄片。是繼2005年的12集紀錄片《故宮》之後,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央電視臺第二次以故宮為主題合作打造的影像作品。該片分為《天工之城》《大國大朝》《被忽視的生命》《神界與凡間》4輯,用每集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透過「看得見」的空間,將「看不見」的紫禁城建築的實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加以演繹,為故宮創建一座超越時空的影像博物館。2011年12月29日,《故宮100》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了首映式。2012年1月1日,《故宮100》正式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 央視大型故宮紀錄片《故宮100》,全四季100集免費領取
    《故宮100》是2005年攝製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之後,
  • 故宮600年大展開幕啦!看了故宮,才懂什麼是文化底氣
    今年,紫禁城600歲了。從皇家宮殿到百姓的博物院,他見證了兩個朝代、幾百年的時代變遷。這裡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還收藏著萬餘件藏品。就在昨天,故宮600年大展開幕了。一件件的珍貴文物和史料照片會和大家一一見面。
  • 「故宮100」第016集:六龍御天-金柱
    《故宮100》是央視歷經數年策劃籌備,近1年時間拍攝製作,以故宮建築為主題打造的百集大型紀錄片,每集用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首次公開展示了故宮的眾多非開放區,如皇家私密空間該片以富有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進行演繹,讓觀眾產生共鳴,並且將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風水有機地串聯在了一起,用獨特的角度帶觀眾深入了解故宮之美。六龍御天-金柱故宮,作為我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滿載著歷史的沉浮滄桑,閃爍著藝術的璀璨光芒,是一座活著的文物之城!
  • 故宮600年午門大展!天大策展人帶你看展覽!
    故宮600年午門大展!天大策展人帶你看展覽!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正式開幕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是本次大展的合作策展單位今天是午門大展的最後一日讓我們跟著來自天大建院的策展人何蓓潔老師的步伐一起看看午門大展吧!
  • 第100期「愛上紀錄片」公益展映《故宮》
    掃碼報名    對於中國人來說,故宮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宮殿,更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源流之一。2020年,故宮600歲了,600年的時光,帝王將相已成過客,然而這座宮殿所承載的文化,卻延續至今、代代相傳。在「愛上紀錄片」公益展映活動第100期之際,主辦方將一部積澱文化訴說和生命智慧的紀錄片《故宮》作為禮物,送給關注和喜愛紀錄片的觀眾。     《故宮》是由中央電視臺和故宮博物院聯合攝製,由周兵、徐歡任總編導的人文紀錄片。
  • 故宮600年超級大展開幕!來午門給故宮「過生日」,現場攻略來了!
    排隊進展廳的觀眾和我能趕上故宮600年的這場特展,我們實在是很幸運,畢竟下一個700年是趕不上了,說是一生一次必須要看的展覽也不誇張。「1」為什麼要看這個展3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看懂紫禁城的600所以你能懂了,在600歲時最美好的祝福,就是希望它擁有更多的600年。 為什麼要和孩子來看這個展覽?如果說走在紫禁城裡,是透過建築了解歷史,這個大展是將紫禁城的「時」「空」壓縮,把600年的故事向你完整講述了一遍。展覽整體分為三大主題: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排隊進展廳的觀眾和我能趕上故宮600年的這場特展,我們實在是很幸運,畢竟下一個700年是趕不上了,說是一生一次必須要看的展覽也不誇張。放一張今天故宮絕美的天空話不多說,讓我告訴你這個展該怎麼看吧!「展訊」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2020.9.10-11.15故宮博物院 午門展廳只需購買故宮門票 60元「1」為什麼要看這個展3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看懂紫禁城的600年
  •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錯過不用再等一百年!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年,這座恢宏的宮殿群已整整600周歲。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嗎,看這個展就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
  • 央視紀錄片《故宮100》 全集
    關注「非凡排行」公眾號;2.回復關鍵詞「100」即可獲取;《故宮100》通過100集每集6分鐘的短紀錄片節目,講述一百座建築的命運,呈現故宮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通過一百個空間故事,建構一個故宮的全息建築影像系統,以既富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演繹,進而推中國文化中的普遍意義,
  • 這部紀錄片比《我在故宮修文物》更好看
    婊婊們愛故宮的雪,當然不止愛它的美。更多的是來自於中國人和故宮之間天然的聯繫。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故宮也變成了紫禁城。一共100集,每集只有5分鐘,節奏明快但氣韻十足。通過每一個小物件,一座門樓,一幅畫來展現故宮和皇權歷史、天地自然之間的聯繫。建築的本質是界定生命活動的空間,正如杯子的意義是虛空的部分;而建築物最重要的,正是沒有建築的部分。
  • 免費領《故宮100》:看見看不見的故宮故事,值得收藏
    2017年,在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的關於中國的紀錄片,其中有一集是《紫禁城的秘密(2017)》(Secretsof China's Forbidden City),按照1:5的比例製作的故宮模型在10級地震的測試中屹立不倒。在這個抗震實驗中,一次模擬持續30秒,隨著強度上升,明顯看到故宮建築的鬥拱結構開始受到拉扯。到了7.5級烈度,在強烈的搖晃中,牆體完全倒塌了。
  • 高分紀錄片揭秘600歲故宮保養日常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一部跨年播出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又圈粉了諸多觀眾。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海報。片方供圖  它被稱作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將鏡頭對準了紫禁城規劃、變遷、修繕與保護的故事,穿越600年的時光,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大修工程、歲修保養為線索,透過故宮古建部、工程管理處等部門的工作視角,將一個有趣的故宮展現在人們面前。
  • 故宮600年超級大展不容錯過!現場攻略來了!
    故宮600年特展終於開幕了!!! 排隊進展廳的觀眾和我能趕上故宮600年的這場特展,我們實在是很幸運,畢竟下一個700年是趕不上了,說是一生一次必須要看的展覽也不誇張。3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看懂紫禁城的600年 紫禁城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到今年是整600歲生日。很多人第一個問題是,展覽大名什麼意思?
  •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時間地點+門票購買)
    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跨度2個多月  ➤開放時間:點擊查看  觀看直播:2020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直播時間直播入口指南  600年的歷史文化,也讓中華民族在製作工藝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勞動智慧在此匯集。  這件在正樓展廳寧壽宮區展出的漆紗,製作於1773年,這是它在二百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機會公開展出。  寧壽宮花園的內簷裝修是公認的乾隆時期工藝巔峰水準,紫禁城內無出其右。
  • 僅三集,B站9.8分!故宮、央視聯合出品重磅紀錄片
    2016年,央視出品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取得巨大成功。
  • 故宮為孩子打造的100集紀錄片:中華文化的趣味科普,BBC遠比不上
    沒錯,又是我們的老朋友@熊貓,他帶來了三部有關故宮的紀錄片。來看看,他為什麼極力推薦這三部給孩子看呢?故宮600歲了!前些年的時候,故宮在我眼裡就像一座圍城,對歷史裡那些久居深宮的皇家人來說,大概就是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 閻崇年:讀懂故宮600年
    2012年,在《百家講壇》主講「大故宮」之後,閻崇年似乎有些淡出公眾視野了。「我將用100講的篇幅,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裡,和大家一起,說故宮,逛故宮,探秘故宮,欣賞故宮,了解一下六百年來走進故宮的那些人。
  • 「故宮100」第016集:六龍御天——金柱
    《故宮100》是央視歷經數年策劃籌備,近1年時間拍攝製作,以故宮建築為主題打造的百集大型紀錄片,每集用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首次公開展示了故宮的眾多非開放區,如皇家私密空間、宗教場所等。
  • 600年首次公開!紫禁城百年壕展!一生僅有一次機會!
    溥儀被逐出紫禁城的第二年,1925 年,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今年是紫禁城建成整整600周年!故宮官宣了讓所有人都期待已久的紫禁城600年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