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黎巴嫩的爆炸事件看似突然,實則暴露了其治理問題

2020-11-17 騰訊網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兩起嚴重爆炸事故,震驚了世界。截至發稿前,爆炸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4000人受傷。許多國家元首都對黎巴嫩政府進行了慰問,並表示會進行人道主義援助。觀察者網就此事採訪了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孫德剛先生,請他談談該事件所暴露出的問題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

【採訪/小婷、徐俊】

觀察者網:這次黎巴嫩首都爆炸事件看似非常突然,但根據媒體披露,可能造成這次災難的2750噸硝酸銨已經在貝魯特港存放了6年。我們也知道這6年黎巴嫩政局一直處於黨派鬥爭、經濟衰退的狀態,這批硝酸銨6年無人處理,是否和黎巴嫩政府效率低下、管理鬆懈有關?

孫德剛:這次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具有偶然性,但暴露出黎巴嫩經濟社會治理能力低下。2019年黎巴嫩因物價上漲,經濟狀況持續低迷,公共債務高企,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上街遊行示威,爆發了所謂「阿拉伯之春」2.0版。2019年10月,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裡裡向總統辭職,哈桑·迪亞卜擔任新總理。但是,黎巴嫩經濟仍然沒有起色,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黎巴嫩旅遊業遭受重創,復工復產步履蹣跚,加劇了社會矛盾。

黎巴嫩首都遭受爆炸後的街景 該圖為BBC視頻截圖

觀察者網:目前黎巴嫩國內局勢如何,各宗教黨派之間的鬥爭如何拖垮了政府的有效運行?

孫德剛:黎巴嫩遜尼派、什葉派和馬龍派分別掌控總理、議長和總統職位,多年來三方圍繞分權問題一直齟齬不斷,加上黎巴嫩內戰的創傷一直不能彌合,進一步加劇了各派之間的不信任感。政府權威不足,群龍無首,地方割據,導致內戰結束後,黎巴嫩一直沒有能力和精力恢復生產和生活,政府效率低下,近乎停擺,民生問題積重難返。儘管三派之間達成了脆弱的平衡,但是經濟和民生問題不解決,黎巴嫩恐將陷入新一輪動蕩。

觀察者網:宗教勢力對中東政局的影響深遠,甚至操控政局。土耳其、以色列、沙特、伊朗都面臨這樣的局面,而且近年宗教勢力有上升趨勢。未來中東是否會在宗教鬥爭中越陷越深,原教旨主義和民族主義進一步抬頭?

孫德剛:黎巴嫩亂局為中東地區大國地緣政治博弈提供了溫床,大國紛紛在黎巴嫩培養代理人,使原本「東方巴黎」之稱的貝魯特淪為大國博弈的「棋盤」,黎巴嫩各派也淪為大國的棋子。高失業率、高債務、持續經濟低迷加劇了各方之間的資源競爭,形成惡性循環。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組織也趁機進入黎巴嫩,渾水摸魚。

觀察者網:今年還有個特殊的情況是新冠疫情,疫情期間的封鎖措施進一步重創經濟,黎巴嫩鎊貶值一半,引發民眾不滿爆發街頭抗議。黎巴嫩經濟一直在崩潰邊緣,是全球負債最重的國家之一。黎巴嫩國內的政治鬥爭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什麼影響?

孫德剛:近年來,中東地區主要國家紛紛提出了中長期發展戰略,包括工業化、新能源、高科技等,以實現經濟轉型,加強政府治理能力。黎巴嫩由於長期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導致政治派別一盤散沙,難以形成合力,更難以把整個國家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可以說,黎巴嫩長期未能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黎巴嫩的主要社會矛盾是經濟和民生,但是各派之間的政治鬥爭,使得經濟社會發展受重視程度不夠,並釀成了深刻的社會危機。

觀察者網:爆炸發生後,以色列軍方稱「現在是超越衝突的時候了」,並表示將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義和醫療援助。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衝突由來已久,從目前局勢來看,雙方是否有緩和的可能性?

孫德剛:從短期來看,各方圍繞人道主義救援,能夠緩和矛盾、求同存異,幫助黎巴嫩共克時艱。但是,由於地區大國在黎巴嫩的矛盾難以調和,從長遠來看,大國在黎巴嫩的矛盾和衝突恐將進一步加劇。

觀察者網:根據BBC的報導,黎巴嫩正面臨著一場糧食危機。您認為接下來黎巴嫩政府會怎樣處理糧食問題?

孫德剛:黎巴嫩國土狹小,耕地面積有限,糧食主要依靠進口。未來,糧食危機、新冠疫情、高失業率、債務問題和此次公共安全事務的問責等會相互疊加,考驗總理的執政能力。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反對派會利用民眾的不滿,再次向政府發難,黎巴嫩會迎來一場全面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

觀察者網: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衝突一直不斷,這背後少不了美國的操作。隨著川普政府的全面收縮政策,美國會怎樣繼續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孫德剛:川普執政以來,將中東地區視為美國的包袱,大幅度減少對黎巴嫩、巴勒斯坦以及經濟落後國家的經濟援助,對中東安全事務的參與意願下降,提供安全和經濟公共產品的意願下降,使中東多國經濟和社會問題雪上加霜。未來,美國政府將採取「整體超脫、重點推進」的中東戰略,將安全和經濟合作的重點放在海合會國家和以色列等身上,加劇了像黎巴嫩這樣動蕩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黎巴嫩爆炸事件上百人死亡!酒店監控記錄爆炸發生的瞬間畫面
    央視網消息:據法新社報導,4日發生在黎巴嫩貝魯特港口區的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149人死亡,5000人受傷,另有數十人下落不明。而路透社報導說,死亡人數為145人,這一數字還有可能繼續上升。
  • 黎巴嫩爆炸事件丨經濟學人精讀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8月4日傳出巨大的爆炸聲,爆炸發生在港口附近,已經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 爆炸的黎巴嫩貝魯特港口,有多重要
    當地時間8月4日18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劇烈爆炸。據該國衛生部最新消息,爆炸已造成至少78人死亡、4000人受傷。當地官員將之形容為「核爆級」,大量人員仍下落不明,傷亡數字仍在不斷攀升中。黎巴嫩內政部方面稱,爆炸可能是由存放在港口倉庫內多年的一批化學品硝酸銨引起。
  • 貝魯特發生嚴重爆炸,黎巴嫩的難題有點多
    它的歷史悠久,宗教和民族成分也格外複雜,近百年來各教派之間的不斷競爭加劇了其複雜程度,並影響到了它政治力量的變化,以至於陷入長期內戰,引來外國幹涉。黎巴嫩國家不大,但國內地理和族群關係複雜。旁邊兩個鄰國敘利亞和以色列,一個正在戰亂,一個是中東第一軍事強國...
  • 黎巴嫩港口爆炸事件死亡人數升至190人,超6500人受傷
    中新網8月30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8月30日,黎巴嫩看守政府發布報告中稱,8月份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中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90人,超過6500人受傷,3人失蹤。   據報導,黎巴嫩部長會議主席3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貝魯特港口爆炸造成30萬人無家可歸,損失高達150億美元。
  • 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因爆炸事件被指控,辦公室回應:問心無愧
    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哈桑·迪亞卜當地時間10日,負責調查黎巴嫩貝魯特爆炸案的法官法迪·薩萬指控黎巴嫩看守政府總理哈桑·迪亞卜和三名前官員玩忽職守,導致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總理辦公室當天發表聲明回應,稱「問心無愧」。
  • 大爆炸後,黎巴嫩為何出現社會動蕩?
    新華社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區發生重大爆炸事件,其慘烈程度堪比小型核爆。8月8日起,數千名示威民眾與黎巴嫩軍警爆發衝突,有示威者傷亡。當下,「接管」一詞在黎巴嫩成為熱門詞彙,數名黎軍退役軍官和抗議民眾一度衝入爆炸中受損的外交部大樓宣布「接管」,並將其作為「革命總部」。6萬名黎巴嫩人甚至發起聯署,要求法國「接管」黎巴嫩10年。
  • 相當於412.5噸的TNT,黎巴嫩爆炸事件你真的了解嗎?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點左右,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中心發生了一起特大爆炸!黎巴嫩總理也證實,這次爆炸是由於2700噸硝酸銨引起的。為了知曉這次爆炸的過程,小編也通過各種渠道尋找到了爆炸的具體原因。根據記載,在2014年,一艘輪船在開往非洲時,因船隻出現問題,這些硝酸銨需被卸載,隨後便卸在了貝魯特海港12區。
  • 黎巴嫩爆炸案真相或令民眾心碎
    加拿大東部時間8月4日(今天)午後11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市中心突然發生一起驚人爆炸案,事件引發全球高度關注。有媒體猜測,這次爆炸事件或許並非偶然。但截至目前,黎巴嫩官方未給出該事故確切的爆炸原因。
  • 黎巴嫩大爆炸:為什麼是貝魯特?
    而對於黎巴嫩這一東地中海小國,其損失更是超過工業事故本身的意義。這一方面來自其破壞規模,一方面來自對貝魯特這座至關重要城市的巨大打擊。貝魯特是黎巴嫩的首都,早在公元前15世紀,這裡就出現了城邦。但即便解決了水的問題,狹小的土地也限制了其發展,所以貝魯特選擇走入地中海,在它曲折的海岸線上,有20多個半月形的海灣,十分便利於商業貿易。故而也成為腓尼基人走向整個地中海的數個商業城市之一。
  • 黎巴嫩爆炸事件背後的真兇,竟然是2700餘噸的農用化肥?
    當地時間(8月4日)晚間,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撼動了這座城市,其產生的地震波相當於3.3級地震,實際威力更是大於3.3級地震,連遠在數百英裡之外打算吃完晚飯出來乘涼的賽普勒斯居民都能感受到震感。報導稱,爆炸是由於化學物質的自燃而導致的。
  • 黎巴嫩爆炸至少100人死亡,4000人受傷. 硝酸銨爆炸威力為什麼這麼大?
    40年代,為防止農用硝酸銨吸溼和結塊,用石蠟等有機物進行塗敷處理,曾在船運中發生過因火種引爆的爆炸事件。因此,一些國家國家甚至禁止硝酸銨的運輸和直接作肥料使用,只允許使用它與碳酸鈣混合製成的硝酸銨鈣。以後由於掌握了硝酸銨的使用規律,一些國家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允許硝酸銨直接用作肥料。
  • 黎巴嫩正在燃燒,法國總統突然來了|米歇爾·奧恩|貝魯特|馬克龍|...
    爆炸之後,馬克龍突然造訪貝魯特爆炸濃雲在逐漸散去,但貝魯特仍在悲憤與胡亂中燃燒。貝魯特人說,大爆炸震碎的不僅是當地的房屋玻璃,更是黎巴嫩人的內心,碎片將逐漸掃去,但心頭的碎片將永遠隱隱作痛。爆炸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紛紛對黎巴嫩表示慰問,提供各種援助,據報導率先發去慰問電和提供緊急援助的是法國。
  • 黎巴嫩首都驚天爆炸堪比「核爆」,史上威力最大的一次竟是3000噸...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6時許(北京時間8月4日晚11時許),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市區發生巨大爆炸。據多家外媒援引黎巴嫩紅十字會的消息報導稱,貝魯特港口爆炸事件已造成超過100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且傷亡人數預計還會上升。爆炸現場升起的紅色蘑菇雲。
  • 黎巴嫩爆炸背後的原因原來是...
    昨天,貝魯特港口發生爆炸,造成至少100人死亡(還在增加),4000多人受傷,城市的許多街區被毀。黎巴嫩現在面臨著一種新型的災難,幾十年的戰爭和政治不穩定沒有為這種災難做好準備。更乏味,也更令人不安的事實是:黎巴嫩各級機構幾十年來的腐朽,摧毀了貝魯特的港口、城市的大部分,以及太多的人的生命。爆炸背後 暴露出的碌碌無為體現了黎巴嫩正遭受的特別懲罰和羞辱。
  • 堪比150噸TNT炸藥爆炸!黎巴嫩爆炸死傷持續升級,現場畫面直擊心靈
    據美聯社8月5日報導,黎巴嫩首都此次大爆炸,在該國動亂史中造成了最大的破壞。2020年的新冠疫情,讓黎巴嫩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一場大爆炸,直接把這個國家炸進谷底。當地時間8月4日報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威力巨大的爆炸,只有歷史課本上才能出現的蘑菇雲,騰的一下子在貝魯特升起。
  • 教宗致函黎巴嫩人民:天主對黎巴嫩懷有和平的計劃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代表教宗方濟各前往黎巴嫩,並在貝魯特與當地人民一起參加為黎巴嫩祈禱和守齋日活動。教宗請帕羅林樞機帶去一封信函,將黎巴嫩託付於上主,求天主幫助這個國家「實現其傳達和平與友愛訊息的聖召」。
  • 黎巴嫩超級爆炸細節,煙花倉庫裡有幾千噸硝酸銨,數年前就被沒收
    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發生強烈爆炸震驚全世界。截止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0:54,據黎巴嫩衛生部表示,死亡人數已上升至73人,受傷3700人。在大規模的爆炸中,窗戶被震碎,建築物被毀,整個城市濃煙滾滾,爆炸破壞達到幾公裡外。貝魯特州長告訴當地電視臺:「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麼大的災難。」
  • 黎巴嫩舉辦音樂會追悼貝魯特爆炸罹難者
    據外媒報導,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發生的爆炸事件,不僅造成數千人死傷,也使這個本就身陷困境的國家經濟雪上加霜。當地時間20日,黎巴嫩當局在因爆炸受損的19世紀蘇索克宮的花園舉辦音樂會,追悼爆炸的中罹難者。音樂會以黎巴嫩著名歌手費爾烏茲演唱的《致貝魯特》這首歌曲作為開場。音樂會包括現場表演和預先錄製的視頻。在錄製的視頻中,出生於黎巴嫩的法國作家阿明·馬洛夫說,「向天空祈禱,以便黎巴嫩可以再次站起來,重建它的牆壁,包紮它的傷口」。據報導,罹難者的照片立於地面,前方各有一盞蠟燭,罹難者照片和名字同樣通過電視播放。
  •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後,法國突然出現,或成災難中的最大贏家?
    近期,黎巴嫩的爆炸引起了世界人民的關注,一聲巨響,一片蘑菇雲的升起,造成黎巴嫩上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無以計數的民眾無家可歸。而在爆炸後,法國第一時間對黎巴嫩提供的幫助,總統馬克龍更是親自到訪,不但親自去爆炸現場進行調查,而且還與黎巴嫩的領導人進行會談,商議此次的援助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