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興安」系滿語,漢語為「丘陵」之意)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新中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就誕生在這裡,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最早實踐地。下面,一起來看一看紅色興安的魅力建築吧。
一、興安盟博物館
興安盟博物館位於烏蘭浩特市新橋東街洮兒河南路,於2010年9月10日正式開館。是興安盟第一個大型綜合性現代化博物館,它的建成標誌著興安盟博物館事業邁入了新的發展裡程。這座館舍氣勢雄渾莊重,融民族傳統、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於一體。建築面積14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600平方米。展廳由歷史文物展廳和石佛造像展廳兩個主展廳組成,其中歷史文物展廳還分為氏族先民——開拓興安的林海獵神、東胡族——雄踞興安的塞上霸主、鮮卑族——崛起興安的草原王朝、契丹族——威峙興安的高原鐵騎、蒙古族——發軔興安的大漠天驕,北方各族——誓守興安的北疆石柱以及中心展區和互動展區。館藏文物多達11000餘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鮮卑墓葬舉世無雙,遼代馬具獨步全國,石佛雕像千姿百態。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開館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到下午4:30
二、烏蘭夫辦公舊址
烏蘭夫辦公舊址始建於1936年,為青磚灰瓦結構,屋頂起脊式飛簷。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2.91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中軸線上依次為踏步臺階、門廳,入門左側為走廊、辦公室、起居室,右側為會議室。
1947年2月14日至1949年12月,烏蘭夫曾在此辦公。在此工作期間,烏蘭夫主持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的籌備工作,主持召開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並當選為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1947年7月1日,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成立,烏蘭夫擔任書記。他在此領導內蒙古的社會民主改革,整編和建設內蒙古人民武裝,指揮內蒙古各解放區的剿匪鬥爭和內蒙古騎兵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動員人民群眾支援全國解放戰爭。烏蘭夫為內蒙古的民族解放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內蒙古今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7年5月,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烏蘭夫辦公舊址修復開館。1996年,被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自治區60周年大慶期間進行修繕。2017年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進行充實完善提升,增設「光輝的歷程 閃光的足跡——烏蘭夫生平展」,展覽名由布赫同志題寫,陳展面積40平方。展出圖片62幅,內容分為「少年立志 踏上革命徵途」、「植根民眾 播撒紅色火種」、「團結抗日 投身民族工作」、「星火燎原 實現民族區域自治」、「勵精圖治 建設模範自治區」、「勤政為民 貢獻畢生精力」六部分。
2009年,烏蘭夫辦公舊址被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30—16:00。
三、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作為全國唯一一座全程反映和再現內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區域自治歷史進程的紀念性展館,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礦泉街東路北側。為反映和再現內蒙古民族解放和區域自治的歷史進程,展示革命老區的發展成就,經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批准,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於2007年8月,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之際正式建成開館。紀念館建築結構為四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平頂建築,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展廳面積3500平方米。
2017年,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經自治區黨委、中宣部審定批准,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進行充實完善提升。提升後的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展覽分為主展(七部分)、附展(三部分)。主展從1840鴉片戰爭開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展覽內容分別為:內蒙古的民族覺醒與抗爭、內蒙古革命的興起、抗日戰爭時期的內蒙古、內蒙古民族區域自治的勝利、內蒙古全境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浩氣長存;附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今,展覽內容分別為:統一區劃的形成、黨和國家對內蒙古的親切關懷、奮進的內蒙古。
展覽採取圖片、展板、文物與大型場景相結合、雕塑、油畫、國畫、連環畫等藝術形式相結合,展出的文物、文獻2700餘件,場景9處,油畫5幅,國畫2幅,連環畫5組,歷史圖片2500餘張;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與重大歷史專題片相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地區特點、民族特點和文化特點。提升後的展覽體現了中央 「突出中國共產黨對內蒙古革命的領導;突出以烏蘭夫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作出的貢獻;突出黨的民族政策及重要歷史事件、重要節點,如四三會議、五一大會等」都做了新的提升。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館名,由布赫同志題寫。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目前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
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00—16:00。
四、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
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14號。始建於1934年,曾是偽興安南省、偽興安總省辦公樓,建築面積1888平方米,佔地面積2356平方米。
1947年5月21日,經中央批准,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組建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26日,中共中央東北局作出《雲澤等9同志為內蒙古工委委員的決定》;7月1日,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成立,烏蘭夫任書記,方知達任秘書長,劉春、奎璧、王鐸、王逸倫、王再天、克力更、特木爾巴根、哈豐阿為委員。1949年12月,內蒙古黨政軍機關西遷張家口之前,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一直在此辦公。
在此期間,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領導內蒙古各族人民完成社會民主改革,指揮內蒙古地區的武裝部隊消滅土匪和反動武裝,支援東北解放戰爭。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建立內蒙古解放區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12月,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撤銷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內蒙古分局,並在華北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烏蘭夫任分局書記,機關駐地遷往張家口。1950年至1955年11月,中共內蒙古東部區委員會在此辦公。
2017年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對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舊址進行充實完善提升,按照修舊如舊,不破壞歷史風貌、不損毀改變主體結構及其附屬設施的原則,按照老同志的回憶進行恢復性布展。經過提升,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充實文物、文獻類共計3096件,增加多媒體展覽設備7臺,放映設備3臺,將舊址陳列布展與現代化設備完美結合,以豐富多樣的宣傳手段,開展舊址的紅色基地教育功能。
黨委門廳進口處,由布赫同志題寫「民族解放先鋒,區域自治榜樣」。
2006年9月,內蒙古共產黨工作委員會被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5月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日9:30—16:00。
五、烏蘭牧騎宮
烏蘭牧騎宮以文化築興安,文化耀草原為設計理念,植根興安文脈,彰顯地域特色。該建築位於烏蘭浩特市新區興河國際小區南側,天池街北側和醴泉路西,佔地面積12.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5107.38平方米,於2016年5月1日開工建設,2017年6月30日竣工。建築布局南北對稱,方案整體造型剛毅有力,屋頂重簷飄逸莊重,建築形態一氣呵成,像一座屹立在草原上的文化聖殿。烏蘭牧騎宮主要由五大功能區組成,分別為烏蘭牧騎、群眾藝術館、大劇院、音樂廳、電影院,是舉辦各種大型文體娛樂活動和群眾觀影的首選之地。
六、興安盟圖書館、科技館
興安盟圖書館、科技館位於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新區、烏蘭浩特市一中南側,是城鎮居民生活、工作集中區域,方便烏蘭浩特市和科右前旗各族群眾就近閱讀,實現受益群眾最大化。佔地面積2105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530平方米。於2014年8月開工建設,2017年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以貼近自然、貼近民心為設計理念,保留原有樹木,依水而建,形成了人、水、樹、建築的自然融合與互動;主體設計和建設打破傳統的藏書封閉式的布局,以適用、靈活、經濟、美觀為原則,體現出開放式、智能化、網絡化的設計和管理理念。
七、興安盟體育館
興安盟體育館是一座現代化多功能綜合性體育館,也是功能最全、設施最先進的體育館,能夠承接冰上項目比賽、常規項目比賽、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進行專業體育教學訓練,以及舉辦大型文藝演出、大型集會和展覽等。體育館規劃用地14.3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86萬平方米,長127米、寬114米、高27米,設有4326個觀眾席位。主體建築包括一個綜合比賽館和一個綜合訓練館,能夠進行籃球、排球、網球、羽毛球、桌球、撞球、武術、體操、體育舞蹈、跆拳道以及冰上項目的比賽和訓練,既能夠滿足專業體育教學、訓練的要求,也是廣大體育愛好者進行體育鍛鍊和休閒娛樂的理想場所。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