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利 興安盟突泉縣人民醫院內二科護士長。 「醫院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興安盟優秀志願者」、「三八紅旗手」……她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用實際行動抒寫了一曲曲動人讚歌!記得被「非典」籠罩的那個春天,她身先士卒、主動請纓,收拾了行囊準備到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去。她自己心裡清楚:這次工作危險萬分,很有可能是她與家人的永別。堅強也需要理由!面對深夜盼歸的丈夫、牽腸掛肚的孩子……,可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幸福、平安,她悄悄咽下了苦澀的淚水,義無返顧地第一個踏入了非典病房。這需要的是怎樣一種非凡的勇氣和犧牲的精神!
在工作中她時刻心繫病人,對待病人勝似親人。20年來,她把護理崗位當作生命去守護,把護理平臺當舞臺,舞出了精彩,守出了美譽。
喬昱晗 突泉縣人民檢察院一名普通的幹警。2011年她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同年參加全區公務員考試,光榮的成為了突泉縣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人員。
不遠千裡只為心中夢想。2012年9月10日,她從千裡之外的家鄉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行程26小時,來到突泉縣。當她第一次踏入突泉縣人民檢察院,看到大廳裡「維護公平正義」六個端正、醒目的大字時,她下定決心要把公平正義內化為自己堅定不移的職業信仰和職業追求。剛到單位,喬昱晗被分在辦公室負責秘書工作,帶著對檢察事業的滿腔熱情,她把學習的韌勁融入到工作中。為規範執法,院裡成立案件管理辦公室,她被分到該科室負責統計工作。當時在服從工作分配的同時,感覺很委屈,認為自己學了法律,就應該衝在一線除惡打黑,與犯罪嫌疑人面對面。但是隨著對業務的熟悉,她發現枯燥的數字背後,飽含著同事們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決心和信念以及他們夜以繼日的工作辛勞。強烈的責任感,讓她以平和的心態專研統計工作,很快就在業務方面取得了進步。她經過認真分析數據,結合各類案件所反應的問題,聯繫社會維穩的實際,為突泉縣人民檢察院及興安盟分院提供了具有現實參考意義的統計分析,並先後被盟分院和自治區檢察院轉載。
熱心助人樹立道德榜樣。2013年6月2日,一個陰雨天,當喬昱晗騎電動車行至民樂小區東北方向的十字路口時,只見一個小女孩沒帶傘正急匆匆地在馬路上走,突然間一輛貨運車突然衝出將她撞翻在地後,車輛逃逸,小女孩對突發情況不知所措、驚呆在原地,此時正是車流高峰期,女孩在馬路中央十分危險。情況危急之時,喬昱晗恰巧路過,她毫不猶豫地衝向女孩,為女孩打傘遮雨、查看傷勢,然後將女孩扶到了安全地帶,看著被嚇得瑟瑟發抖的女孩,喬昱晗緊緊地抱住她,一面安慰她,一面陪女孩等家長的到來,在女孩家長到來時喬昱晗才默默離開。在交警部門調查時,喬昱晗主動幫助交警提供車牌號,幫助受害者找到肇事車輛,使事情最終得到了解決。2013年10月中旬,喬昱晗被突泉縣人民檢察院授予「道德模範」稱號,並通過道德講堂將她的正能量傳遞到每個角落。在喬昱晗看來伸張正義是檢察官的天職,保護弱小是人的良知。當遇到違背法律與社會公理的事情發生時,就應該伸出手,勇敢的站出來,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青年檢察官的良好形象。
袁曉利 今年28歲,興安盟突泉縣太平鄉太本村農民。在面對生死考驗時,他奮不顧身跳進河水搶救他人,是新時期青年農民的傑出代表,他的英雄事跡,詮釋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體現了當代青年的高尚品德和價值追求,在突泉縣廣為流傳。
縱身一躍為救人。2012年7月23日,袁曉利和同村朋友到洮南運河吊橋附近捕魚、遊玩。村民李洪剛與何平下水拉網捕魚,由於不了解河內情況,不知不覺中他們掉進了深水中,驚慌中急喊救命。當時,袁曉利正在岸邊與人聊天,看見老鄉處境危險,急忙向他們跑去,縱身一躍跳進河中,他先是遊向了離他近的李洪剛跟前,袁曉利一面說著:「不用怕,我救你。」一面用力拽李洪剛,在李洪剛的積極配合,袁曉利就把李洪剛救到了岸邊,囑咐他,用手摳住泥土和水草別動,並對岸上的人喊,快把他拽上去,說完轉身去救另一人何平。由於水流湍急,當時河水已把何平衝到了大約5米深的地方,袁曉利快速遊到他身邊,抓住他的腳,用力向上推舉,讓何平頭部露出水面,袁曉利用體力嚴重透支的身體把何平拖出了河裡,可由於何平落水時間較長,已失去了知覺,加之岸邊的人不懂營救知識,何平就那樣走了,這也成了袁曉利心中深深的遺憾。
孝敬老人人稱讚。英雄的壯舉,絕非偶然,而是來自於日常生活的沉澱積累。多年來,村中無論誰家有困難,袁曉利總第一個伸出熱情的雙手,為他們排憂解難。在家庭生活中,他孝敬長輩,關愛妻子,呵護子女,一家人和睦相處、幸福美滿。他的姥姥生前體弱多病,他多次帶領姥姥去外地大醫院看病,冬天,他為姥姥抱柴禾燒炕,打掃衛生,小屋被他打理得暖暖呼呼,井井有條。他自覺守法,積極參加各類普法學習,自覺遵守村規民約,認真履行村民的權利和義務,在村裡提起袁曉利無人不誇無人不贊。
張金寶 科右中旗罕山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屬於國貧旗縣之一的科右中旗,有個罕山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由《科右中旗永生福利耐火材料廠》而來,近年來企業不僅經濟效益大增,名聲也大振。「自治區安排殘疾人就業先進單位」,「中國中小企業創新百強企業」……
因為種種原因福利企業紛紛倒閉的時候,張金寶東奔西走籌資金、批地皮、賒設備、拉電線、進原料,終於在2000年註冊成立了《科右中旗永生福利耐火材料廠》。招了的二十來個工人中就有十來個殘疾人。張金寶就是想辦福利企業,他就想著怎麼補貼困難職工、怎麼給沒房子的職工解決房子、怎麼讓學習好的職工子女安心學習。善待孝敬老人的職工、總是捨不得殘疾職工。
隨著企業的日漸好轉,張金寶每月抽出一部分資金存入「愛心基金」帳戶中,不定期的捐助有困難的人們。汶川地震時拿出5000送到紅十字會;慰問困難老黨員;資助有才華的大學生。湖北理工學院的聶鴻飛就是這個「愛心基金」的受益者。
張金寶深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名言。他說努力經營企業生產的同時也會繼續「為小善」。
韓慶明 科右中旗城管監察大隊隊長、無私奉獻的城市文明衛士。自1989年開始,韓慶明便加入社會志願者、公益服務者的隊伍。2002年,組織上對他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給予認可,讓其擔任城管大隊隊長職務。但是他仍工作第一線上,隊員有因病因事不能到崗的,他就主動「補缺」,安排隊員們輪休,唯獨忘記了「自己」。
十幾年來,每逢佳節他都會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半來慰問孤寡老人,還會為貧困學生送去資助款,而自己卻捨不得多花一分錢。2003年中秋節前夕,韓慶明主動聯繫社區了解孤寡老人情況,提出要與空巢老人一起過中秋。中秋那天,他帶著自己15歲的女兒一起去為四位空巢老人每人送去了米、面、油、雞蛋等,並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豐盛的佳餚,與這四位孤獨的老人共度中秋。2009年,城管執法大隊在例行檢查時,發現一名推車小販,嚴重違規,在準備對其暫扣經營工具時,周圍群眾紛紛站出來替她說好話。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了韓慶明的注意,在隨後的調查了解中,得知該攤主的丈夫三年前因一次車禍失去了雙腿,已經喪失了自理能力。韓慶明知道這名攤販的生活情況後,深感憐憫,決定幫扶這名困難的媽媽,資助她的孩子直到順利讀完大學。每逢開學之前他都為這個貧困學生送去1000元錢書本費。這名貧困學生在2010年順利考上了內蒙古民族大學
韓慶明用他的實際行動扮靚了巴彥呼舒這座城市,也扮靚了韓慶明自己無悔的人生。
趙豔麗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的一位女司法所所長,工作12年裡,她為農牧民調處了多少起矛盾糾紛,自己早已記不清了。當地老百姓都發自內心的稱她為「包青天」。然而,這樣一位受人敬仰的女「包青天」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她剛接觸這份工作時,她做得並不得心應手,漸漸地,趙豔麗開始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可這份工作帶給她的,卻是一段不為人知的痛楚。她懷孕兩次,流產兩次,到如今她已經完全失去了生育能力。
面對工作帶給她的這份永久的遺憾,她卻沒有因此而放棄這份工作,而是將它化為更強勁的動力繼續投身於自己的事業中去。
正月 全區第三屆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會上興安盟蒙古族婦女正月以其感人的事跡徵服了評委和廣大幹部群眾,最終榮獲了「全區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正月是科右中旗巴彥呼舒好腰蘇木鎮的代課老師,她還是兩個患先天疾病孩子的繼母。為了更好地照顧兩個殘疾孩子,正月放棄了生育,將全部心思、全部愛都給了兩個繼子女,二十年無怨無悔地細心照料著他們。正月的博大心胸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無數人,改變了人們的舊俗觀念,引領了和諧社會發展的新風尚。2009年正月被評為興安盟第二屆感動興安十傑母親。
此次全區道德模範評選活動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明辦、總工會、團委、婦聯、內蒙古軍區政治部聯合組織,經群眾推薦、組織審核、媒體公示、群眾投票、評委會評選、綜合評定等程序,共評出區內各領域、各戰線的優秀道德模範30名,提名獎100。
邢麗英 是扎賚特旗音德爾鎮建設社區黨支部書記。這些年來,她用頑強的毅力和智慧支撐起自己的小家庭,並且用足夠的熱情和責任心支撐著幾百戶的社區大家庭……
家庭是親情的港灣。17年前,邢麗英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一年後她們的女兒降生了。可是由於在分娩過程中出了點意外,孩子小腦受到刺激,落下了殘疾。她和愛人想盡辦法,四處為孩子求醫尋藥,自己也找一些醫書來對女兒進行康復的鍛鍊。慢慢的,孩子學會了基本自理,也能幫媽媽幹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周圍的人們都說:邢書記家的小天使和她媽媽一樣,心裡充滿著陽光和愛心。邢麗英不僅細心照顧殘疾女兒的衣食住行、上學讀書,還要照顧年邁多病的婆婆。婆婆患有老年性哮喘、冠心病、風溼性關節炎和膽囊多發性結石等多種疾病,在多年的照顧、陪床和治療過程中,她也成了「半個醫生」。平時,她工作再忙,也一定要騰出時間,為婆婆測血壓、數脈搏,備好藥,囑咐婆婆按時吃藥。婆婆哮喘病發作需要吸氧時,她便每天晚上隔兩個小時就起來換一次氧氣,直到老人能夠舒服的睡下。不久前,婆婆病危,她更是寸步不離的陪著老人,直到老人離世。做為一個女人,在家庭這個港灣,她從沒享受過做「小女人」的生活,更多的是為家人擋風遮雨,任勞任怨的付出,身邊的人都被她對孩子的耐心和對老人的孝順感動著,說她是用特殊材料製成的,不知道累和愁……
社區居民是一家人。邢麗英在社區工作十六年來,從社區大局工作到居民生活小事,她都盡心盡力的去做好。社區有兩名下崗多年的女工,家中都有病人和上大學的孩子,邢麗英主動聯繫協調社區的「共建單位」,幫助做了兩臺便民流動服務車,並親自幫她們辦理了營業執照等合法手續,讓她們做起了小買賣。社區有個孤兒,上學遇到了困難,她自己掏腰包給孩子買學習用品,帶動大家伸出援助之手,使孩子走進了校門。有一次社區有個低保戶家中不慎失火,屋子裡的東西幾乎全被燒光。看著居民愁苦的樣子,她二話沒說就回到自己並不寬裕的家裡,給他們拿來棉被、棉衣,又為他們買來米麵和菜。面對因感謝她而說不出話來的居民,她笑著說:「不要想太多,我們都是一家人」!邢麗英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辦好事的事例不計其數,居民們都說她們社區的邢書記不僅人長得漂亮,心眼也特別好……
從小家到大家,從對家人的愛到對整個社區居民的愛,邢麗英自始至終的奉獻著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汗水。她用自己無悔的人生和不懈的追求迎來了生活工作的花好月圓。
王志剛 在阿拉達爾吐蘇木塔拉達壩艾裡一提起王志剛,老百姓都會說「那是我們身邊的雷鋒啊!」
主動當赤腳醫生。王志剛下鄉就發現本大隊好幾個自然屯連一個大夫也沒有,離公社衛生院又二十多華裡,社員群眾缺醫少藥。有人患上了急性常見病和地方病,由於搶救治療不及時,眼睜睜地看著被疾病奪去了生命,為此,一點醫學知識都不懂的王志剛開始潛心研究醫學,自己籌錢,購置藥箱、血壓計、聽診器、注射器等簡單器械,當起了村中唯一的一名赤腳醫生,藥物不足他就自己掏錢郵購藥物。村民們感激他,覺得他是個有能力值得信賴的人,大家推舉他為生產隊隊長。王志剛當上生產隊長以後,開始不斷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想盡各種辦法帶領百姓致富,讓這裡的人都過上好日子,買柴油機、制米機給社員加工糧食,解決了推碾子壓面的問題。
為村民群眾拉電。七八十年代王志剛所在的公社還沒有通電,進入九十年代周邊村屯相繼都通上了電,只有塔拉達壩艾裡沒有。村民依然過著近於原始的生活,王志剛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可是3.4公裡的電線,需要村民們掏出約11萬元的資金,要讓村民一下子掏出這麼多錢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他就挨家逐戶地動員村民,有錢的拿錢,沒錢的拿糧,可是不少村民既拿不錢也拿不出糧。為此,他多次與電業部門協商,最終同意三年後交齊一切拉電費用。他又跑扶貧等單位,爭取來2萬元扶貧資金,做妻子工作,把自己家僅有的一萬多元積蓄全部拿了出來,湊夠了拉電第一年費用。1994年春節前,塔拉達壩艾裡終於亮起了電燈。通電的當天一位老大爺高興得一夜沒有睡覺,每隔幾分鐘就拉亮電燈,生怕電走了燈不亮,嘴裡一個勁兒地念叨「這就是夜明珠啊」。
帶頭退耕還林。2002年,自治區實行了退耕還林政策,此項工作開始時村民很是牴觸,都不願意退還土地,一時無法進行下去。王志剛主動退還了45畝土地。村民看到他們信賴的王志剛都退還了土地,家家戶戶也就跟著退還了。王志剛還變賣了四頭黃牛,自己插條育苗,完成了274畝植樹造林任務。如今退耕還林的土地上綠樹成行,已近成材。
談起自己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王志剛的語調始終是平穩的。王志剛說,當初毅然從城市到農村的選擇,為了自己單純的一個願望,為了自己對農民、農村那份真摯的情感,他這一生付出了太多,可是他從來沒有後悔過。
席健:扎賚特旗音德爾鎮裕國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志願者服務隊的帶頭人,她用一顆赤誠之心、一顆熱情之心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一心為民的華美篇章。
2002年,席健來到裕國社區工作。十年的時間,做了許多志願服務的事。社區二組有一位八旬的獨居老人吳豔珍,生活貧困、孤苦伶仃。於是她便成了席健服務的對象,一有閒暇時間,她就到老人那裡,幫老人打掃室內外衛生,幫老人洗衣,打水,直到老人被小女兒接走。社區區民劉兆光身患了小腦萎縮,妻子又得了腦出血。席健得知此事之後,立刻組織志願者們去他家了解情況,並把聯繫紅十字會和民政部門協調,申報大病救助,申請了最低生活保障,籌集資金,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困難。這樣援助事件席健做的太多了。
一件件小事,看似平凡,但是它折射出席健那顆金子般的心。
高春嵐 突泉縣少年兒童體副校長,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斷摸索競走的訓練方式方法,挖掘學生潛力、幫助困難學生,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平凡孕育偉大、無私鑄就人生的定義。
不懼困難敢於挑戰。20年前畢業於興安盟體專的她,走上突泉縣少年兒童體校工作崗位後,一直懷揣著美麗的夢想,夢想著能像馬俊仁、楊文科一樣培養王軍霞、徐永久那樣的優秀運動員。但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加之對工作環境陌生,又缺少訓練經驗,使她的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然而她沒有放棄,積極向身邊的老教練請教、學習,積累訓練經驗。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由她帶的隊員叢福東、劉靜在全盟運動會比賽中,獲得3000米和5000米競走四枚金牌。
為挖掘培養隊員,2009年7月份她開始奔波於全縣各個鄉鎮、村屯開展招生工作。萬事開頭難,由於大家對競走這個項目不了解,很多家長不願孩子去訓練,為此她就三番五次地打電話與家長進行溝通,做家長的思想工作,這其中就有代表中國隊參加亞洲比賽的劉洪亮同學。劉洪亮2013年4月在全國少年田徑錦標暨世少賽選拔賽中獲得1500米和3000米兩枚金牌;8月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比賽中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來自45個國家的強勁對手獲得3000米金牌。
如今在高春嵐的努力下,突泉縣先後向內蒙古體工隊輸送運動員5名,向內蒙體工二線隊輸送運動員6名,國家健將級運動員1名,國家一級運動員3名,國家二級運動員2名。2010年5月培養的隊員叢福東參加墨西哥第二十四屆「世界盃」競走賽中榮獲青年男子10公裡競走第五名和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2010年8月全區第十二屆運動會比賽中取得男子甲組5000米和10000米兩枚金牌和兩枚銅牌,2012年6月在由她帶隊參加的全盟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取得了競走項目6金、7銀、4銅的好成績。高春嵐於2010年榮獲自治區級優秀教練員,2012年榮獲自治區級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
滿腔熱忱默默奉獻。每天五點鐘她都準時起床帶著隊員進行訓練,晚上四點半開始訓練直到六點結束,寒來暑往,披星戴月,從未間斷過,有時甚至帶病堅持訓練,給孩子們做示範動作,有的隊員家裡困難,為了讓孩子們能參加比賽,她經常自己掏腰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家長們常說:「把孩子交給高老師放心!」。有一次隊員周小晶突發闌尾炎,她第一時間把孩子送到了醫院,並為墊付了全部醫藥費。由於孩子的父母都在瀋陽打工,不能回來照顧,她就一直守在孩子身邊,給她穿衣穿褲,做營養餐、買水果。這樣的事例很多,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她收穫了豐厚的親情和快樂。高春嵐視隊員為子女,隊員把高春嵐叫做「媽媽」,由於她的事跡突出,她被評為2014年興安盟「感動興安·十傑母親」。
[責任編輯: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