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腫瘤是發生在胃黏膜上皮上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於肺腫瘤和腸腫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早期胃腫瘤並沒有明顯症狀,臨床症狀明顯時已經達到中晚期。雖然胃炎發展成胃腫瘤的可能性極低,但一直放任不管會使得病情進一步惡化,進而增加患上胃腫瘤風險。
胃炎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胃腫瘤的?
1、慢性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也就是胃黏膜組織學上出現炎症細胞浸潤和組織水腫。大部分人做胃鏡檢查時是胃病,不過檢查報告中的一些慢性淺表性胃炎,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或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並不是人們想像的胃黏膜上真的有炎症。一般情況下,慢性淺表性胃炎向胃腫瘤發展的距離比較遠,不必太擔心。
2、慢性萎縮性胃炎
通常年輕人是淺表性胃炎,老年人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部持續受到食物刺激或受到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使得慢性淺表性胃炎難以恢復,久而久之轉化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年齡、身體衰老以及器官萎縮等是引起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因素,其主要症狀是胃黏膜呈變薄且萎縮,有一部分患者淺表性和萎縮性胃炎同時存在。在大部分人意識中萎縮性胃炎是嚴重胃病,可引起明顯的不適感,其實這是錯誤的。
萎縮性胃炎根本沒有特異性症狀,只有一小部分人出現隱痛、早飽、腹脹以及消化不良,尤其是飯後最為明顯,同時伴有反酸噯氣、食欲不振以及噁心嘔吐等。診斷萎縮性胃炎需做胃鏡檢查,不能以症狀來判斷,沒有症狀的病人或伴有嚴重的萎縮性胃炎,有明顯症狀的人並不一定會出現胃黏膜萎縮問題。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成胃上皮原位腫瘤的風險比較高,這是胃腫瘤的腫瘤前病變,通過多階段和多基因變異可慢慢發展成胃腫瘤。
3、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
腸炎反覆發作,胃黏膜受損-修復-再受損-再修復,久而久之出現腸上皮化生。此階段也是胃腫瘤腫瘤前病變,可繼續發展成胃腫瘤早期。
4、胃腫瘤形成
經過以上三個階段,胃腫瘤慢慢形成,這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因為胃腫瘤早期沒有特異性症狀,進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8成以上的胃腫瘤發現時已經達到晚期,腫瘤細胞已經出現轉移。
溫馨提示
胃腫瘤是可防可控疾病,平時需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能暴飲暴食,堅持吃早餐。注意飲食均衡且全面搭配,選擇新鮮且衛生的食物,不能吃太燙的食物,同時吃飯時要保證情緒愉快,避免吸菸喝酒,能減少患上胃炎和胃潰瘍風險。做到低鹽飲食,長期攝入高鹽會腐蝕胃黏膜,引起慢性胃炎;高鹽飲食也會反覆破壞胃黏膜屏障,加快身體對亞硝酸胺吸收,同時也會直接接觸和作用於胃黏膜,進而誘發胃腫瘤。多吃新鮮蔬果,其中含有的維生素C能預防亞硝基化合物合成。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1、《胃癌轉移,有哪些途徑?嚴重嗎?》,腫瘤說 ,2020-07-012、《從胃炎到胃癌的演變過程?每個人都該看看》,胃腫瘤學堂,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