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席捲美國的黑命貴騷亂,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所謂黑命貴,就是黑命最貴!誰發表不同意見就是歧視黑人。
7月初一名24歲的白人媽媽在印第安納州的波利斯市,被黑命貴支持者的多名黑人開槍殺害,僅僅是因為她不說「黑命貴」,而是說「所有人的命都金貴(All Lives Matter)」,結果被多名黑人開槍打死。
黑命貴,別人就是欠了他們什麼麼?就得由著他們胡作非為!
視頻中這群黑人非法闖入70多歲白人老太太家裡打砸搶,老太回家看到阻止他們,卻被黑人摔倒扔進自家的遊泳池!圍觀的黑人看到這些,竟然發出歡呼~
今天的美國黑人問題,已經演變成了部分黑人一方面享受美國的文明、自由與福利制度,一方面試圖去侵蝕摧毀這種文明、自由與福利制度。
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黑人比美國的黑人享有更多的自由、民主、就業和教育機會。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各地的黑人不惜一切代價來到美國生活的原因。
連總統都可以是黑人,所謂種族歧視根本不值一駁
其實我們很多人認為這些矛盾起源於美國早期的奴隸制制度,白人奴役黑人,
但是你相信還有很多黑人是奴隸主麼?是不是難以置信,黑人奴隸主奴役誰呢?也是黑人?難道還膽敢奴役白人!?
他們瘋了麼?!~
別信錯了神!
白人也曾經是奴隸
先了解一下:
美國奴隸制度是美利堅合眾國十八到十九世紀合法的奴隸制度。奴隸制起源於不列顛對北美殖民早期,1776年的《獨立宣言》中被十三個殖民地承認。美國建國時,大多數奴隸是非洲後裔,種族在體制和遺產上起了決定因素。在獨立戰爭後,廢奴主義法律和情緒逐漸在北方各州中散布,1800年起棉花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南方各州與奴隸制強烈地聯繫在一起,並且試圖將奴隸制擴散到新開闢的西方領域。(有關南北戰爭請參閱:一場由智慧財產權引發的大戰)
據1830年的美國人口調查,全國共有3775名黑人奴隸主,他們集中在南方,擁有12760個奴隸。當時全國的黑人自由民已超過30萬人。
美國第一個奴隸主竟不是白人,而是黑人
在1655年前,美洲殖民地是沒有合法的奴隸的,只有契約式的黑人僕人,通俗的說就是籤了「合同」失去自由的黑人。在契約結束時,主人必須歸還這些僕人的自由。值得注意是,這些黑人在獲得自由後,還可以獲得50英畝土地,就連在奴隸販子中購買的黑人,也可以獲得同樣的待遇。
1619年,一個叫做安東尼·詹森的黑人,在美國菸草農場工作。在一次印第安人襲擊農場時,很幸運的活了下來,後來還娶了一位女黑人做老婆。在他的契約結束後,他不僅順利的成為「自由黑人」,而且還以50英畝土地作為基礎,最後經營了一個成功的農場。
1651年,他與5個黑人建立了契約僕人關係。1654年,他其中的一位叫做約翰·卡斯的黑人僕人,契約時間即將結束,安東尼·詹森單方面強制性將契約時間延長,但是,約翰·卡斯最後還是離開了,後來被白人羅伯特·帕克僱用。
心有不甘的安東尼·詹森通過當地法院起訴了羅伯特·帕克,通過近一年的法律訴訟,法院最終裁定安東尼·詹森可以無限期地僱傭黑人約翰·卡斯。這意味著約翰·卡斯成為美國第一個永久努力,同時同時安東尼·詹森也成了美國第一個奴隸主。
但是,那時候白人還是不能像安東尼·詹森那樣,將黑人視為自己永久的奴隸。直到1670年,殖民議會通過了允許白人、黑人和印第安人有權將黑人作為永久奴隸的立法。
絕大多數黑人奴隸主,認可奴隸制是一種合理的制度
南卡羅來納州的種植園主、扎棉機製造商威廉·埃裡森,是一個實力雄厚的黑人奴隸主,他有100多名奴隸。埃裡森對待自己的同膚色同胞非常冷酷,決不允許他們將自己的地盤作為「通向自由道路」(逃到北方)的落腳點,甚至禁止他們談論自己的經歷。聲名狼藉的馬裡蘭州黑人奴隸主內特·布特萊爾,假裝為逃亡的黑奴提供藏身處,同時假扮成追捕者去聯繫這些奴隸的主人,試圖讓對方將逃亡者折價賣給他,他賺取頗豐。
不乏有黑人奴隸主在戰時堅定支持南方邦聯,埃裡森便是其中一員。1860年年底,幾個居住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黑人奴隸主,聯名在紐奧良《三角洲日報》上發文聲明:「路易斯安那的自由的有色人……擁有奴隸,並且深深地依戀著他們的故鄉的土地……他們已做好了流血的準備以保衛自己的家園。」
近代奴隸制的最大受害者並不是黑人
英語奴隸「slave"一詞,源於「Slav,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東歐、南歐一些民族的總稱,從西自東,包括捷克人、波蘭人、原南斯拉夫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等等。
這個詞源,有關一千多年前的一段奴隸買賣歷史。大多數人只知道15世紀開始的非洲黑奴買賣,殊不知,歐洲的奴隸買賣早在8世紀已大規模盛行。買主是阿拉伯人,奴隸是歐洲的斯拉夫白人。而賣奴隸的,竟也是歐洲人,主要是威尼斯等義大利城市的日耳曼白人。
風水輪流轉。8世紀到13世紀,是伊斯蘭的黃金時代。羅馬帝國早已陷落,東羅馬帝國岌岌可危,西歐還是一片蠻荒。伊斯蘭興起,阿拉伯人佔據世界要衝,控制了西起西歐,東至中國的世界貿易(美洲還未被發現)。
白奴的來源
早在古羅馬擴張時期,斯拉夫人就被俘虜為奴。輪到阿拉伯人登上世界舞臺時,阿拉伯商人通過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進行東西商品互換,賺得大量財富。而西歐處於世界(當時世界以現在的中東為中心)邊緣,經濟原始、凋敝。
於是,生活在當今法國、德國、義大利的日耳曼人尋到一個巨大商機,販賣斯拉夫人,主要是女性,給多妻制的阿拉伯大款做老婆和女婢。這些斯拉夫婦女金髮碧眼,符合阿拉伯人的美女形象。另外,在日耳曼人與斯拉夫人部落戰爭中所俘獲的青年男性,也被閹割,賣到埃及和敘利亞的後宮,為後宮婦女們服務,頗似中國的太監。
就這樣,早在黑奴出現的幾百年前,斯拉夫人成了奴隸的代名詞。「Slav」,進入拉丁語,再逐步進化為英語裡的「slave」。
白人契約奴
在歐美,直到20世紀末以前,很少有人知道白人契約奴的歷史。介紹白人契約奴最詳細的專著是麥可·霍夫曼1999年出版的《他們是白人,他們是奴隸》,而最暢銷的讀物則是唐·喬丹和麥可·沃爾什的《白色的貨物——英屬北美殖民地白人奴隸被遺忘的歷史》,此書在近兩年暢銷歐美。
其來源:
一是無力償還債務的人。負債無力償還的人,只好和債主籤約,稱甘願做工抵償,若干年內任憑遣喚。
二是想到北美洲而缺乏路費的。許多貧苦移民,為了籌集旅費,往往為了一張橫渡大西洋的船票,賣身為奴,成為所謂「自願契約人」。
三是受殖民政府拐騙的移民。殖民者編造了美洲如何如何富庶的神話,誘使大量的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法蘭西人、德意志人、荷蘭人、猶太人和瑞典人移居美洲,其中以英格蘭人為數最多。他們中缺乏自衛能力的人,如體弱的乞丐和兒童,常常被逼迫或誘騙成為奴隸。
四是英國的罪犯,這是白人契約奴最大的來源。
契約奴要從事極為繁重的體力勞動,還經常遭受殘酷的毒打,不少人在契約期滿前就已被折磨死了。在北美的南部殖民地,殘酷體罰白人契約奴是很常見的。
一些種植園主對待白人契約奴甚至比對待黑奴更加兇殘,因為他們覺得黑奴永遠是自己的財產,而白人契約奴則總有一天會成為自由人。
黑奴的歷史就更不用說了,從林肯解放黑奴、美國同室操戈的南北戰爭直至今天的黑命貴運動。其實人類一直在同邪惡鬥爭,魔鬼誘使人們奴役同胞,奴役者內心的魔性大幅度激發,暴力、殺戮、虐待、狡詐、陰險、貪婪、欺騙、迷惑種種招數越發的運用純熟。被奴役者,雖然從身體上得到了一定範圍的自由,但稍有不慎,魔鬼一樣能從心裡上實施虐殺。
奴隸制結束後的 奴性
德哥爾摩症候群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簡-艾瑞克·歐爾森與克拉克·歐洛弗森,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內位於諾瑪姆斯託格廣場最大的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歹徒最終投降。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4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綁架他們的人顯露出憐憫的情感,表明並不痛恨歹徒,表達他們對歹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卻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並且對警察採取敵對的態度,在案件發生後被挾持者不願意在法庭指出歹徒,在挾持案件當中被挾持者還與歹徒成為朋友。
更甚者,人質中一名女職員Christian竟然還愛上劫匪Olofsson,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這兩名搶匪劫持人質達5日之久,在這期間他們威脅受俘者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在出人意表的心理錯綜轉變下,4名人質抗拒政府最終營救他們的努力。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因為在斯德哥爾摩人質挾持事件中被發現而得名。
從心理學角度來聊一下
【心理變化】過程
害怕 / 恐懼
這個好理解,果斷嚇尿是必然的。
認同 / 同情
人質和劫匪都面臨相同的困境(比如缺乏食物)。在共同的困境中,人質對劫匪會產生一種同甘共苦的認同感。這種認同心理會進一步演化為同情心理。
依賴 / 崇拜
一旦形成同情心理,後續就有可能再演化為依賴心理。
劫匪掌握了生殺大權(劫匪可以隨時處死人質,人質的食物靠劫匪來分配)。在這樣一個極端環境中,劫匪相對於人質是強者。而崇尚強者、依賴強者是普遍的心理特徵。
順便說一下:「依賴強者」的心理 (奴性的形成)
在人類歷史先期,人們道德水準普遍比較高的階段,由於聖人治世,其內聖外王,所謂化被草木賴及萬方,聖人的教化遍及萬方。百姓就可以省卻很多心力去應對世界的變化,當時人口少,矛盾也就不那麼突出,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人類大多和睦相處。可是發展到末世,種種條件下,人們道德水準急劇下滑,這種嚮往聖人治世的習慣,逐漸演變成了奴性。對人世間強者的崇拜,而主動放棄了自己人性中不可替代的神聖尊嚴。懦弱、諂媚、貪慾、潛身縮首,苟圖衣食....
【必要條件】
利益關係——服從關係——小恩小惠——信息封鎖——信心喪失——放棄抵抗——自甘奴役。。
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成為一種文化,奴性也就自然形成了。
奴性思維早已滲透在人們的血液細胞甚至DNA裡,這種手段不是人自身可以解決得了的,如果從思維形成的早期,這種細微物質已被強加進去,如何解決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