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阿布拉莫維奇演繹卡拉斯,建築大師羅傑斯退休

2020-12-23 澎湃新聞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近日首演了新作《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她在歌唱家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更想展示女性所能擁有的力量和毅力。

曾聯合設計出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宣布退休,他憑藉對英國建築的推動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等榮譽。在中國,建築師劉家琨公布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的保護更新項目;在美國,「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選定了主策展人招穎思。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德國慕尼黑 | 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她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新作首演完成並開啟線上播放

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
圖片:Wilfried Hösl. 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

據artnet報導,近期,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籌備她最新作品《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7 Deaths of Maria Callas)的全球演出,首演已於9月1日晚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開幕。因新冠疫情,這部作品的演出時間從四月被推遲到現在。從9月5日開始,該劇將在多個平臺進行線上播放,其中包括歌劇院的官方網站。

在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
圖片:Wilfried Hösl. 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

作品靈感來源於「心碎」,是對美國出生的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瑪利亞·卡拉斯的頌歌,也是對伴隨著這位歌唱家的痛苦與磨難的頌歌。歌劇講述的是卡拉斯的神秘往事,包括她戲劇化的個人生活——人們對她與航運大亨亞里斯多德·奧納西斯戀情的關注常常多於她非凡的藝術才能本身。

「如果你看看瑪利亞·卡拉斯的生活就會知道,她的故事很像我,」阿布拉莫維奇在彩排前告訴artnet新聞,「這是關於心碎而死的故事,是關於『被你所愛的人殺死』的故事。」

1975年奧納西斯逝世後,卡拉斯在她巴黎的公寓裡過著隱居生活,失去了親人,傷心欲絕。1977年,卡拉斯死於心臟病,年僅53歲。在這裡,阿布拉莫維奇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悔恨,暗指自己與藝術家保羅·卡內瓦裡(Paolo Canevari)近10年前以心碎告終的戀情,這也是布拉莫維奇首次坦率地談到分手以來的生活和工作。

「我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布拉莫維奇說,「我們都是射手座,都很情緒化,但同時也都很脆弱。我幾乎有同樣的遭遇。」她補充說,「卡拉斯死於心碎。但不同之處在於,我的工作拯救了我。」

阿布拉莫維奇說這部歌劇作品還有一部分是關於女性賦權。「我想展示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力量和毅力,」她說,「並不是所有的心碎都以悲劇告終。我相信希望。」(整理/畹町)

英國 | 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

宣布退休,曾以蓬皮杜藝術中心等推動建築革新

建築師理察·羅傑斯

據《衛報》等報導,英國著名建築師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gers)近日宣布從他於43年前創辦的事務所中退休。羅傑斯的職業生涯中誕生了不少現代主義及高技派的建築地標,其中包括倫敦勞埃德大廈、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千禧穹頂等。

羅傑斯今年87歲,他生於義大利佛羅倫斯,6歲時移民英國。在從倫敦建築聯盟學院畢業後,他前往美國耶魯大學繼續學習。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的搭檔諾曼·福斯特。1963年,他們和自己的妻子共同成立了團隊「4」。雖然他們在團隊「4」裡的合作只有4年,但這對於英國建築是決定性的成型階段。羅傑斯獲過兩次英國斯特林獎,並於2007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1991年,他被授予騎士稱號。

20世紀70至80年代,羅傑斯憑藉他與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合作設計的蓬皮杜中心以及倫敦勞埃德大廈這兩座建築一舉成名,在當時,兩座建築因為將電梯與空調管道等設施置於室外而引發爭議。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

羅傑斯在英國新工黨時代(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10年)積極參與政治,並受委任草擬英國城鎮更新計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接納在2000年的政策中。其中,羅傑斯提出了諸如密集地圍繞交通樞紐進行建設、重新將棕地(常指閒置的工業舊址)用於住宅等觀點。這些觀點受到了前英國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的大力支持。(文/錢雪兒)

中國浙江 | 建築師劉家琨

將文化中心融入周邊街區,如同 「泥鰍鑽豆腐」

建築師劉家琨

據谷德設計網等報導,建築師劉家琨近日公布了其事務的浙江麗水「文裡·松陽」街區街區保護與更新項目。

文廟城隍廟街區位於松陽縣城正中,自古便是松陽人的公共活動場所與精神中心,歷經百年變遷,遺存有不同歷史時期建造的各色建築。但數十年來,這一曾經的精神文化中心日漸衰落,環境雜亂,業態凋敝,缺乏活力。在這一項目中,來自不同年代的建築與環境要素是珍貴的時間痕跡,它們記錄並形塑著老城中心的功能演變與生活情景。如何處理新與舊的關係,令昔日的精神文化中心重新連結當代生活,成為設計重點。

文裡·松陽三廟文化交流中心

蜿蜒連續的深紅色耐候鋼廊道。

劉家琨與事務所在梳理場地時反覆與居民協商,於一尺一寸的進退中切削出場地邊界,疏解後期加建以恢復原有街區肌理。他們在梳理後的基地內植入更新系統——一個蜿蜒連續的深紅色耐候鋼廊道。廊道對於現狀樹木和保留遺存進行了審慎退讓。整體營造出一個既公共開放又富於傳統情致的當代園林。廊道於疏解後的街區蜿蜒穿梭,有如「泥鰍鑽豆腐」:疏解後的老街區「厚」而「松」,作為基質;新介入的廊道蜿蜒靈動,打通聯繫,並在臨街界面探出觸角。新舊碰撞出「空」的自然形態,記錄下動態的生成痕跡;延續兩廟街區原有的廟堂文化和市井文化脈絡,書店、咖啡、美術館、非遺工坊、民宿等業態被植入,為周邊社區乃至整個松陽提供一個公共文化交流場所。(整理/錢雪兒)

美國夏威夷 | 策展人招穎思

擔綱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策展,展現「太平洋世紀」

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及雕塑公園館長招穎思(Melissa Chiu)

據ARTFORUM報導,夏威夷當代(Hawaii Contemporary)宣布,招穎思(Melissa Chiu)將負責2022年夏威夷三年展策展工作,副策展人由手塚美和子(Miwako Tezuka)和德魯·布羅德裡克(Drew Kahu』āina Broderick)擔任,展覽主題為「太平洋世紀」(Pacific Century),展覽定於2022年2月8日至5月18日展出。

展覽將以有關地點、身份和歷史的流動性概念為主題,與夏威夷在亞太和大洋洲之間的位置相呼應。「這是一個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刻」,招穎思解釋道,「通過對『太平洋世紀』概念的探索,我們希望將近期史考慮進去,這些歷史不但為我們的當下提供信息,最重要的是,它們也能重新構造未來。」

今年10月被任命為本次展覽策展人的招穎思是華盛頓特區赫希洪博物館及雕塑公園(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館長。手塚美和子曾擔任紐約日本協會畫廊總監和亞洲協會博物館的當代藝術策展人。居住在檀香山的藝術家、策展人和教育者布羅德裡克是卡皮奧拉尼社區學院(Kapi』olani Community College)Koa畫廊的總監。

夏威夷三年展始於2017年的檀香山雙年展。經過兩屆展覽,檀香山雙年展基金會在重組後成立了「夏威夷當代」。該組織董事會在今年1月宣布,展覽形式轉變為三年展。

作為三年展前期活動,夏威夷當代計劃於2021年2月10日-13日舉辦首屆夏威夷當地藝術峰會。(整理/畹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影像資訊 | 阿布拉莫維奇演繹歌劇新作;LensCulture 2020評委選擇獎揭曉
    阿布拉莫維奇演繹歌劇新作《七次死亡》9月1日,阿布拉莫維奇的新作——歌劇《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7 Deaths of Maria Callas)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進行全球首演。因新冠疫情,這部作品的演出時間從四月被推遲到現在。
  • 一周影像資訊 | 阿布拉莫維奇演繹歌劇新作;LensCulture 2020評委...
    阿布拉莫維奇演繹歌劇新作《七次死亡》9月1日,阿布拉莫維奇的新作——歌劇《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7 Deaths of Maria Callas)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進行全球首演。因新冠疫情,這部作品的演出時間從四月被推遲到現在。該劇將於歐洲時間9 月5 日下午6 時30 分在巴戈利亞歌劇院官網(http://staatsoper.tv )直播。
  • 疫情後的新作,阿布拉莫維奇在戲劇舞臺上的「七次死亡」
    這位行為藝術女王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打破邊界的時刻,從與Jay-Z的相遇,到與阿迪達斯和微軟的合作。因而,這位多變的藝術家如今涉足歌劇領域或許也不足為奇。 近期,阿布拉莫維奇在籌備她最新作品《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7 Deaths of Maria Callas)的全球演出,首演已於9月1日晚在德國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開幕。
  • 羅傑斯 投資大師在中國
    兩人的搭檔仿佛金庸小說中全真教主王重陽與師弟周伯通。他不但親自在中國內地旅行,而且從1999年起多次購入中國股票,並接受記者、學者、企業家、仰慕者的採訪及諮詢。這位被「股神」巴菲特稱為「對大勢的把握無人能及」的投資大師在57歲時再次結婚,他說,「在我遊歷的這116個國家中,我最喜歡中國。」出於對中國的信心,羅傑斯為年幼的一雙女兒選擇了能夠接受中文教育的土壤。
  • 阿布拉莫維奇新作首演完成並開啟線上播放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上演的《瑪利亞·卡拉斯的七次死亡》,由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出演。Courtesy the Bavarian State Opera作品靈感來源於「心碎」,是對美國出生的希臘女高音歌唱家瑪利亞·卡拉斯的頌歌,也是對伴隨著這位歌唱家的痛苦與磨難的頌歌。歌劇講述的是卡拉斯的神秘往事,包括她戲劇化的個人生活——人們對她與航運大亨亞里斯多德·奧納西斯戀情的關注常常多於她非凡的藝術才能本身。
  • 【今日大師】卡拉斯
    這位悲劇性女英雄不斷在舞臺上表演逼真的角色,而她的生活也模仿著她在戲中扮演的悲劇性角色。卡拉斯最著名的角色是美狄亞;劇情安排這位敏感而情緒波動劇烈的女性,應是富有犧牲精神而遭人背叛的悲劇人物,美狄亞犧牲一切,包括她的父親、兄弟和孩子,發誓獲得伊阿宋永遠的愛情和奪回金羊毛,在作出這種努力和犧牲之後,美狄亞被伊阿宋背叛,就像卡拉斯遭到她那充滿磁性的情人阿里斯蒂德·奧納西斯背叛一樣,在她犧牲了事業、丈夫和創造力後,奧納西斯在將她拖入自己的泥潭後,背棄了與她結婚生孩子的承諾,與降臨到虛構人物美狄亞身上的命運沒什麼兩樣
  • 卡拉斯的歌劇表演有什麼特點?
    ——1、瑪麗亞•卡拉斯,「她已經飛回天上去了」丨歌唱的詩人(下);2、「瑪麗亞•卡拉斯,她就是歌劇」丨歌唱的詩人(上);3、卡拉絲:「為藝術、為愛情」(選自歌劇《託斯卡》)1、卡拉斯的藝術成就 卡拉斯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最富爭議的藝術家。
  • 最近刷屏的紀錄片《卡拉斯:為愛而聲》你看了嗎?
    在歌劇《茶花女》的演繹史上,被稱為「歌劇女神」的卡拉斯對劇中女主人公薇奧萊塔的演繹被奉為時代標杆。卡拉斯極富個性的演唱,傾倒眾生的舞臺表演,強悍的聲音機能,以及對戲劇與情感內涵的理解力,常常會對歌劇文本帶來耳目一新的二度創作。
  • 電影《卡拉斯:為愛而聲》| 重現「歌劇女神」卡拉斯的傳奇人生
    2017年,卡拉斯去世四十周年之時,導演湯姆·沃爾夫歷經五年走訪卡拉斯的生前好友、相關人士,發掘並使用了大量從未面世的珍貴私信及影像資料,拍攝製作了《卡拉斯:為愛而聲》,以瑪麗亞·卡拉斯自己的視角,帶我們走進她的傳奇人生。
  • 歌劇女神卡拉斯:光彩絢爛的焰火
    卡拉斯在一次採訪中說,過胖的身軀給舞臺和生活中的她帶來很多不便,聲音也變得過於厚重。她想讓自己在音樂和外形上更貼近歌劇中的人物,不管是美狄亞還是諾爾瑪。卡拉斯不僅要在音樂中感受到愛,還要在生活中感受到愛,不僅僅是愛情,還有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個女人的愛。▼ 《託斯卡》- 「為藝術,為愛情」 「成為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也許就是她為了這個雄心所作的努力之一吧。
  • 卡拉斯 女神也悲傷
    之後,突然間她一舉成名,成了享譽全球的女歌星,她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文人墨客的繆斯,一位出入國際頂級上流社會的窈窕淑女,一位因為她的愛情、友誼、醜聞和暴怒頻頻出現在報刊專欄裡的時尚新聞人物。「女神」,當她唱歌的時候,義大利劇院裡人們衝著她這樣叫喊。不管她做什麼,說到底,她都首先是一位天才的女歌唱家。
  • 【影片】《卡拉斯:為愛而聲》定檔531 一代傳奇,珍貴再現
    繼《波西米亞狂想曲》之後,全國藝聯即將推出《卡拉斯:為愛而聲》,作為「藝術人生」系列的又一力作。她是世界樂壇走心跨界第一人:第一個用詩意和哲學詮釋演繹角色的歌劇歌者。她投入自己的人生故事和全部情感塑造角色,讓歌劇成為感染大眾的戲劇,成為魅力無窮、聲入人心的表演藝術,為後代歌者打開了一道嶄新的大門。今年全國藝聯「藝術人生」系列放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中被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莫庫裡膜拜的「卡門·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即為卡拉斯的經典唱段。
  • 卡拉斯:為愛而聲
    斯卡拉歌劇院這一天,也天作奇緣般造就了卡拉斯與電影大師維斯康蒂的相遇。此後經年,匠心打造聆聽細節彰顯時間的歌劇藝術魅力。她給了他電影的靈感,他鍛造了她的造型藝術。當卡拉斯走出來的時候完全脫胎換骨,維斯康蒂則贏得了職業生涯上的重大聲譽和威望,成為那個時代和日後這一領域的一個重要參照。
  • 東方藝術中心2019/20演出季!109臺158場豪華陣容公布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發布了2019/20新演出共109臺158場全年豪華演出陣容共設五大板塊大師交響、樂壇翹楚致敬經典、舞光十色、跨界潮流將融合交響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為觀眾帶來多方位藝術體驗
  • 在行為藝術裡,一切都是真的:以身體跨越恐懼的阿布拉莫維奇|致敬勇氣 V
    據悉,展覽不僅將通過「再現表演者」們(re-performer)重現阿布拉莫維奇的經典行為藝術,還將呈現藝術家的新作。阿布拉莫維奇在2019年年底透露了新作的部分細節:「我想消失在光裡;因為我認為死亡不是走向黑暗,而是走向光明。」
  • 卡拉斯:被愛致死
    歌劇女神側面:卡拉斯法律名義上的老公如何看待自己的老婆?該影片的開頭,記錄了卡拉斯在一次電視訪談中這樣說:她體內住了兩個人格,一個是小女人瑪利亞,一個是藝術家卡拉斯。卡拉斯這個偉大的歌劇藝術形象,在最後甚至像一個沉重的枷鎖,讓瑪利亞的生活最終走向不歸路。
  • 【影片推薦】 卡拉斯:為愛而聲
    2017年,卡拉斯去世四十周年之時,導演湯姆·沃爾夫歷經五年走訪卡拉斯的生前好友、相關人士,發掘並使用了大量從未面世的珍貴私信及影像資料,拍攝製作了《卡拉斯:為愛而聲》,以瑪麗亞·卡拉斯自己的視角,帶我們走進她的傳奇人生。2018年,本片在近30個國家上映,收穫了全球讚譽並引發了樂迷的懷念熱潮。
  • 阿布拉莫維奇的藝術宣言
    [摘要]藝術家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尋找象徵物來標記他/她不同的死亡情節,葬禮是藝術家走之前的最後一件藝術作品。以下為阿布拉莫維奇藝術宣言的全部內容藝術家對自己一生的約束:藝術家不應該對自己和對別人撒謊藝術家不應該從別的藝術家那裡盜取想法藝術家在自己面前
  • 瑪麗亞.卡拉斯的御用藝術指導「珍妮.賴斯」去世,享年99歲
    主編 | 楊迪微信:(54757714)抖音:旅歐男中音楊迪    珍妮.萊斯(Janine Reiss)(1921 – 6月2日, 2020),是法國著名的鋼琴家及歌劇藝術指導她與瑪麗亞·卡拉斯(Maria Callas)一起工作了十年,(卡拉斯常年生活在法國巴黎,最後也去世在巴黎,葬在拉雪滋公墓,後來被希臘卡拉斯協會遷回了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