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合作請添加
小編微信:ddbxiao
昨天推送的文章《影史上16個鬼斧神工的長鏡頭》,我們討論了長鏡頭並在文中列舉了16個優秀的長鏡頭示例。的確,長鏡頭對於電影美學的發展可謂功不可沒,但是這篇文章我們來探討另一個問題:長鏡頭的局限性。
當然,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先不說各種評論文章,即便是拍出了《奪魂索》這種長鏡頭傑作的希區柯克,也對自己的這部作品表示困惑,始終覺得哪兒不對,最後他終於發現,長鏡頭缺的正是——剪輯!
你想想大師威爾斯的傑作《歷劫佳人》片頭有6分30秒,整個段落只用了一個鏡頭,富有藝術的長鏡頭令人驚嘆,由技藝高超的攝影特效和細緻的調度組成,這促使電影成為一種藝術形式,並使我們為之震撼。
首先,先來聽聽不喜歡長鏡頭的人是怎麼說的:「我其實真的不是很能理解我在《奪命索》裡面用的技巧」,《奪命索》是希區柯克用長鏡頭實時拍攝的一次嘗試,他把表演(行為和反應),限定在畫面內進行拍攝,「當時的攝影機每卷只能拍攝20分鐘,所以我們需要將剪輯的痕跡隱藏起來「。
事已至此,希區柯克對成品並不是完全滿意,他在法國接受特呂弗採訪時提到了他的失誤,這樣也解釋清楚了為什麼評論音軌裡有法語的翻譯:「當我回顧...發現...走了歪路,因為打破了自己建立的一套東西,甚至是剪輯以更好的控制故事。許多人提到剪輯就會想起由格裡菲斯創造的蒙太奇和組合剪輯,是拍攝一個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然後跳到特寫,這確實沒錯,但對我來說,有更深層次的東西,沒錯,長鏡頭的弱點就是剪輯。」
某種程度上,希區柯克如果只是拍攝一部舞臺劇,但即使原本就是舞臺劇,你也可以使用剪輯去敘事,希區柯克認為剪輯作為一個強有力的敘事工具,正是他這部電影所缺失,電影《奪命索》該如何使用剪輯去敘事呢?
電影《十二怒漢》原本是電視劇,緊接著改編為同樣是有限的布景和繁重的對話舞臺劇,但是剪輯告訴了我們一切,不像《奪命索》那樣的剪輯,《十二怒漢》片頭是一個舒緩的全景鏡頭,實際上這個片頭足足有6分鐘長,對話明快,氣氛也很輕鬆,在前期場景中大多數對話用來凸顯不同的人物形象。
這花費相對長的時間來拍攝的單人近景也不夠近,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 ,在電影高潮部分可以對人物進行超近距攝影,後期編輯也變得更加方便快捷,通過攝影機在近景特寫中的快速切換,剪輯體現了劇情的激烈。
在這裡剪輯能迅速有效地從動作轉到反應,如果是用長鏡頭,鏡頭要麼只能環繞攝影,要麼只能讓我們看到動機和反應,這使觀眾抓不住重點,但這並不意味著 電影製作者不用剪輯就無法引導視線,相反,導演可以通過打光和構圖引導我們的視線。
愛丁堡大學研發了一種視覺追蹤工具,研發者讓人們觀看一段視頻並追蹤他們在看什麼地方,在《血色將至》的這個場景中,通過觀眾的視線。可以發現正講話的人在視覺上處於重要地位,但是視線也會在有人吸香菸或離開的畫面時轉移,有許多的方法可以用來引導視線。
比如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在亮的地方和幾何圖形上,也許你不會一直注意到。但是導演在告訴你該往哪兒看,特別是在華麗的長鏡頭中。《荒野獵人》中那些長時間的戰鬥鏡頭無疑是混亂的,但混亂可以被引導,你的視線從一個人身上,被引導轉到另一個人身上或者轉向某支從鏡頭前延伸的箭上面。
但根據希區柯克的說法,長鏡頭就是無法勝過一個有效的快速轉場,"剪輯意味著苛刻,其實它應該被稱為組合"。當影片片段通過剪輯組合在一起 它們向觀眾呈現了一個新的故事,如果你從一個片段切換到另一個片段,你的思維會將它們連接起來並碰撞出新的想法。
當然,經典例子是《驚魂記》中的淋浴片段,它在各類的電影中都有被用到,在《教父》中科波拉從兒子的洗禮切換到黑手黨主使的暴力,清洗的方式是一個用水一個用血,電影某種語境中選擇這樣的剪輯意味著什麼,這就夠寫一本書了。但是有件事非常清楚,剪輯通過畫面的連接建立象徵性,如果想要通過長鏡頭把兩個不同的概念自動連接起來,就始終不如剪輯那麼有效。
「在剪輯涵義形成之前電影片段連續快速閃過,蒙太奇意味著將其組合,並促進「我」在心中形成涵義「。長鏡頭每個人都會為它美妙所動容,但是它們在敘事能力方面的確有一些限制,比起直接從臉切換到臉,從物切換到物,它給與觀眾視覺上的選擇。
長鏡頭的優點是,隨著不斷的回味,我們為其魅力折服或為發現新細節而吃驚。但是剪輯能促使我們聚焦於重點,這種張力分布而形成的畫面重點,是某些長鏡頭所欠缺的,有時剪輯好,有時長鏡頭好,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
北京電影學院孫紅雲教授——《紀錄片創作必修的10堂課》,10大模塊,23節課程!讓你隨時隨地學習北電最專業的紀錄片創作課程!
本文完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
歡迎點讚和轉發~
戳下方,這裡有最全最實用的影視書籍,改變從學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