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張藝謀個人年收入僅為2760元。原因是在2000年《英雄》《十面埋伏》《千裡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這幾部電影,張藝謀沒有從陳偉平那裡及時拿到片酬。
在這場導演和製片人的撕逼大戰中,文藝導演張藝謀為了自己的電影事業對片酬問題表示「開不了口」。而作為電影製片人的霸道總裁張偉平,為了自己的公司也毫不猶豫的將拖欠進行到底,直到2008年才逐漸補齊片酬。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讓你進行選擇,金錢VS夢想,你要站在哪一方?
在上世紀70年代,作為一個普通工人那樣生活下去是多數人的做法,但是張藝謀從在27歲選擇了逃離。這一走,走出了一個最有國際影響的中國導演。
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他的夢想和頑強支撐著他,他甚至用賣血換來的錢買了一臺相機,正是這臺普通的相機讓他完成了夢想的初步願望,成為了一名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學生。
從最初幾乎不被人知的影片《紅象》的拍攝,到後來被人熟知的《紅高粱》,再到2008年奧運會,追逐夢想的腳步從未終止。
二張合作之前,張偉平不但做航空食品,還做藥品和房地產生意。張藝謀和他的電影,張偉平一概不知,也沒有興趣去問。然而在《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相繼投入市場之後,豐厚的商業利潤迅速將兩人的聯袂帶到了高峰。
從當年他敢於丟掉鐵飯碗而下海從商開始,張偉平就以敏銳的眼光與決斷立足於社會,新鮮的嘗試對他而言從來都具有著不可抵擋的誘惑力,對生意如此,對朋友對張藝謀,也不外如此。張藝謀要拍大片,張偉平就敢融資幾億陪著他一起走下河,這樣的膽略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他在眾人的懷疑與不屑中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第一。
更多內幕,請看《宿命 孤獨張藝謀》
掃描下載【噹噹購物客戶端】及【噹噹讀書客戶端】,驚喜優惠等著你!
點擊【閱讀原文】選擇你的人生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