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憶劉光鼎院士

2021-01-18 騰訊網

2004 年仲春,應《中國企業報》主任記者牛春英邀請,決定去採訪一位海洋地質學家。院士名曰劉光鼎,是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一位院士,被稱為「中國海洋地質之父」。他是我國最早在海洋裡尋找石油的開創者、奠基人。這是一位國家英雄啊!

歷經三年多的採訪和撰寫,2008 年11 月,三十多萬字的紀實作品——劉光鼎院士的傳記《天降大任有斯人》正式出版,銷量可觀,我如釋重負。說句心裡話,絲毫不誇張,絲毫不粉飾,我真的很認真,空前的認真!在尊敬和崇拜中,在關心和熱愛中,書寫著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字。

多年來,寫過詩歌,散文,小說,但只因為採訪了劉光鼎,書寫了他的傳奇一生,才知道了何為海洋地質,何為地球物理,也才知道了石油是怎麼來的。從此,心裡多了一個為國獻身的人,多了一份牽掛,一份惦念,更多了一個榜樣!國之棟梁,人之才俊,像尊重父親一樣尊重他。訪完了人,寫完了書,我和先生也開始了酷似兩代人的親情般的交往,他比我父親小兩個月,我稱他劉老,有時也稱先生。

訪 後 篇

讀者常向我提及劉光鼎院士,說他的成功,論他的才華,讚美他完美的人生,是的!論及人的一生,一言難盡,有句話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一個有成就的人,首先應該貢獻於他的國家,在先生學子時代去陝西實習時,是懷揣著原子彈的夢想去的。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讓日本軍國主義全軍覆沒,讓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土地成為焦土。為了祖國的強大,為了人民的安全,年輕的劉光鼎,立志要研究原子彈,而指導陝北實習的我國著名的石油地質學家陳賁卻改變了劉光鼎的一生,陳賁說:一個國家要強大,首先要發展,要全方位的強大,即便有了原子彈,但其他方面仍很落後,國家的綜合國力還是得不到提升,國家仍然不能從根本上強大,目前國家最急需的是石油,沒有石油就等於貧血。年輕的劉光鼎幡然醒悟:我們的國家幅員遼闊,礦產豐富,要有人去發現它,尋找它。再說,沒有石油,原子彈談何爆炸?!這次談話,劉光鼎放下了原子彈夢想,為了祖國去尋找石油,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去貢獻自己的一生。一個多麼崇高的偉大的靈魂。一個把全身心交給祖國的人,一個絕好的完美人生。

我也時常想起先生完美的愛情。夫人宋仲和,是北大物理系主任,上學時成績優秀,品行端莊,「文革」時先生被困南京,挨鬥遊街,夫人衝破重重阻力趕往南京,陪鬥挨打,沒有住處,深更半夜兩個人只好在大街上行走,即便是這樣,夫妻二人也是互相支撐,對祖國懷著美好的憧憬。作為親自採訪的作者,我永遠都不會忘記,先生在「文革」中的精彩表現,他被穿上黃馬褂,被遊街,被站在臺上按頭,在一次批鬥會上,一個造反派上來就要動手打人,先生急中生智,為了保護自己,也為了教育那個窮兇極惡的造反派,為了讓他知深淺,少傷人,先生伸手一拽,僅輕輕使用了一個「懷抱琵琶」的太極動作,那個造反派就像紙人一樣被拿了起來,先生再一鬆手,他就被摔在了地上。從此造反派望而生畏,再也不敢動手動腳了。

更讓人叫絕的是,在「文革」進行得轟轟烈烈的時候,先生竟從造反派的眼底下充滿智慧地返回北京,回憶那段歲月,他說:「我有太極功夫,造反派不敢再打我了,可是太無聊了,時間都浪費了,研究沒法搞了,我要回北京,哪怕躲到圖書館裡去看書呢。」逃跑的故事異常生動幽默:一個炎熱的中午,三個造反派看著劉光鼎一人,劉光鼎說,借一支煙抽,再借一支抽,再借一支,三支煙過後,造反派煩惱地一揮手,自己買去吧……此時的劉光鼎迅速走出大門,飛快地拐了幾個彎,確定身後沒有造反派跟蹤,坐上了從中山陵開來的公共汽車,又在大行宮下了車,幾經輾轉一路逃回北京。

雖然他損失巨大,一家人也曾萬分痛苦,但每逢談及「文化大革命」時,他總是心態平和,沒有激烈言辭,即便談到打他的造反派時,他也只是平淡的一笑:「事情沒有一帆風順的,國家也一樣。沒有什麼不能理解,我永遠屬於祖國。」多麼博大的胸懷!

還有的讀者向我提起,劉光鼎院士真是能人、才子,能打太極,有著作,還能寫詩填詞,怎麼還愛看武俠小說,讀金庸作品!每逢人們談論至此,我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個詞「完美人生」,一顆赤誠的心交給祖國,一身卓越的本領彰顯了自己。然而完美人也是需要毅力的,僅舉一例,自打年輕時認識了朱夏、業治錚,三個人就成了酒友、煙友,工作太累,研究太辛苦,也的確需要煙的慰藉。話說20 世紀80 年代的舊金山,劉光鼎去開深海大洋鑽探會議。賓館裡的晚上,劉光鼎拿出一支煙,剛一打火,警報響起來了,警察進來了,不許吸菸。是的,在美國賓館裡是不許抽菸的。劉光鼎狠狠地把煙掐碎,從此與煙斷絕。回國後一盒盒的萬寶路都送了人。因為他要常出國,去學習,去做課題,索性把煙戒掉。如果連煙都戒不掉,還能幹什麼事,還談什麼為了祖國!

的確,這樣全才的人真是鳳毛麟角,學地球物理的去搞海洋,且成績斐然。太極打得耳邊生風,詩詞寫得精彩絕倫,金庸讀得滾瓜爛熟,毛筆字寫得蒼勁有力。

讀者常談,我也常想,這樣的人生實在是太精彩了,太完美了。

無疑,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唯有兩點,是先生認為自己不完美的。一個是年輕時自己在海上漂泊三十年,航遍祖國渤、黃、東、南四大海域,卻苦了他童年的一雙兒女。夫妻二人只好把孩子放在天津的姥姥家。另外一個不完美,就是先生自我戲謔地喝酒,喝大酒,喝高度的酒。先生常常引以為豪地說:「我父親就是酒仙,國立青島大學的酒中八仙,其中就有我父親劉本釗,還有梁實秋、聞一多、蔡元培、楊振聲……著名的酒中八仙。」說到此,先生就哈哈大笑。

記得傳記寫完之後,每每和先生通電話,或先生打過來或我打過去,也偶爾談及先生的飲酒,我笑著問他:「劉老,您還喝酒麼?我這裡可有好酒。」電話那頭,先生笑呵呵地說:「老太太不讓喝(老太太既指夫人宋仲和),老太太是好心,我應該遵旨。」哈哈一陣大笑,我把電話打給了跟隨先生幾十年的司機寶林,詢問先生的酒況,寶林說:確實喝得少了,我們都跟著,在旁邊保衛著……我說,既然還喝,反正也喝,我去時就把酒帶過去啊!朋友送給我的,九幾年的,高度北大荒老酒,東北名酒。幾天之後,滿滿一箱20瓶放到車上拉過去了,先生又是一陣哈哈大笑,隨口吟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接下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先生一臉俏皮,像個中學生;曹操怎麼說?我和先生一起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哈哈哈哈……後來我的一個學生在貴州開店,出售茅臺酒廠出的各類醬香酒,我也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他,我知道他不多喝,且有人陪伴,多是大家替他喝,他有一群好弟子。郝天珧、江為為等人都跟隨左右,他們對先生都是一種父親的愛,我多次都被深深地感動。

2015 年以後,發現先生日漸消瘦,我就經常帶著兒子大壯去看他,給他以安慰,讓他知道有很多人崇拜他,關心他,還時常給他帶一些紅燒肉,郊區的玉米小米。

餘音繞梁,曲終人不散

2018 年8 月7 日晚,我和兒子從蓮花山果園採摘回來,準備一兩天把水果帶給先生,順便看他,走到26 號樓時兒子手機叮咚一響,一條新聞推送,劉光鼎院士逝世,我和兒子把果籃放在了地上,驚愕了許久許久,暑假初期,本想去看望先生的,知道他身體狀況不佳……但無論如何也沒有料到這一天來得這麼早,如此的八月七日,如此的先生生命的最後一天。

回憶像潮水一樣一波波湧上心頭,上次見面是2018 年的1 月24 日,我和兒子大壯同去,正逢郝天珧主任的學生結婚,約我們同去吃飯,但我們沒有去,一是忙,家中有90 歲老母,二是也不願充當不速之客,給郝主任添麻煩,眼看著江為為攙扶著先生下樓,我隨在身後,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在樓下,和先生告別,和大家告別。看著先生顫巍巍地上車,我和兒子也開車走了,那一次竟成永訣。留給今天的,就只有回憶,只有遺憾,只有心痛了。

原本想,讓學影視攝影與製作的兒子給先生做一個片子,早就想讓攝影大咖董佔東去給先生拍幾張照片,還有幾箱好酒給他和他的弟子們留著,還想讓先生寫一幅字,還曾想等天涼一些扮演一次寶林的角色,開車拉著先生去趟地壇公園,尋找他當年練太極的地方。2013 年以前,地壇公園的四季書市,我次次到場,一邊購書,一邊尋找先生當年練太極拳術的地方。

越想越遠……

想起寶林曾帶先生來我家,他們去喬波滑雪場開會,寶林把先生放在我居住的馬坡花園,又去接別人了,我和先生聊了一會兒,給先生榨了西瓜汁,現在回想起來,我是何等的愚蠢,先生有糖尿病,怎麼能喝甜果汁呢!

越想越遠……

在2005 年採訪時,在先生的辦公室,談起先生的書法,先生從裡屋拿出一副他寫的字,讓我看,讓我欣賞,我看了幾眼就放在了桌子上,過了一會先生又拿回屋裡去了,我現在設想,先生肯定是願意我把字留下。回想起來,先生把字拿回屋裡的那一刻,有些悻悻然,我是多麼不懂事!

不想再回憶,不想再寫了。

2018 年8 月13 日,我帶著兒子來到八寶山東廳與先生告別,目睹長長的告別隊伍,看到了一張張臉上悲悽的神情,我又想起了他無比高尚的人格魅力,又想起了當年採訪時的一個個情景。王光宇反覆對我們說:「談中國海,談劉先生,你們一個電話我就過來,我從廣州立刻飛到北京。」

同濟大學的王家林教授在採訪時多次表示,你們來上海,我接待你們,來同濟大學看看,來看看劉先生當年曾付出過、工作過的地方。

還有厚重的語速緩慢的歐陽自遠,說:「劉先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國家他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我又想起了先生八十大壽的宴會上,郝天珧主任攙扶著他,在大家中間走來走去,先生和大家問候打招呼,當先生走到我的桌邊時,我說:「90 歲還在這裡見!100 歲才是您的目標,先生滿臉笑容……」

活生生的先生走了,可親可敬的長輩走了,一去不復返了。生命只有一次,死而不能復生,我把悲痛鎖在了心裡。

大家排隊走過先生身邊,一一向他告別,我帶著兒子,向他走近,據說天邊有天堂,人死後會去天堂。我突然想起了先生的好友,被業內稱之為海洋地質三劍客的朱夏、業治錚,我的心裡略略感到欣慰,我俯下身,對先生說:「劉老,您慢慢地走,一路上別太累,朱夏、業治錚在那裡等您,您不會孤單。您的生命在我們這裡逝去了,會在那裡獲得重生。事物是互相轉化的。這邊失去了您是壞事,但在天堂卻變成了好事。我們忍痛捨去您,朱夏、業治錚在那裡歡迎您。三劍客,三聚首,一塊兒喝酒,一起抽菸,天堂那裡不禁菸,茶餘飯後在一起,說海洋,說石油,一起搞研究,一起說勘探。您不會孤單,那邊的生活一定很幸福。」

隊伍很長,我不能再說了,我一邊走,一邊在心裡說,先生您走好,您的靈魂一半去了天堂,一半肯定留在了海裡,中國的海洋裡尤其是渤海海域,您戰鬥時間最長的地方,每年的夏天,我會驅車到那裡去尋找您的身影。我相信,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您也會和太陽一起浮出水面。我們會向您招手,向您致意,您會永垂不朽。所幸,您的採訪錄音都還在,所幸,在您日漸消瘦的2016 年,與您的一張合影還在。

尊敬的先生,再見了!

我相信曲終人不散,餘音仍繞梁,正像郝天珧研究員說的,先生走了,我們還是朋友,先生的精神永存,先生的音容笑貌還在!

此時,夜已深,稿件寫到結尾處,內心又湧起無限波瀾……無論說什麼,寫什麼,先生畢竟走了!為祖國海洋石油做出巨大貢獻的劉光鼎院士畢竟成為了虛擬,他確確實實不在人間了!我不由走出室外,萬籟俱寂,我仰望天空,我凝視大地。忽然遠處傳來譁譁的水聲,聲音越來越大,更似驚濤拍岸!怎麼會呢?我這是在陸地,在平原,在北京。是幻覺麼?我不知所措,在我面前,分明湧來了一波波海水,而且是從不同的方向來,從渤海,從東海,從黃海,從南海……接著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劉光鼎院士從海水中緩緩走來,微笑著招手,此時,一輪圓月也浮出水面,升上天空。海上生明月!明月此時有!中國的海洋地質之父——劉光鼎院士和月亮交叉重疊,時隱時現,恰似人間仙境!驚呆的我不知所措……

本打算今年暑假去葫蘆島,去先生早年尋找石油的地方,在那看海上的日出,在那去尋找先生的身影,但今天,夜深人靜的此時此刻,我竟然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海上升起的明月,看到了劉光鼎院士。

我不相信這是幻覺,我相信這是真實的客觀,真實的存在!我雙手合十,深深的叩拜!叩拜!再叩拜!

我轉身回到屋裡,坐在電腦前……

文章就此打住。

【相關閱讀】

本文摘編自《劉光鼎先生追思集》(朱日祥等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8)一書,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ISBN 978-7-03-061937-2

責任編輯:張井飛 韓 鵬

本書以眾多劉光鼎院士的故交、朋友、同事、弟子的回憶文章記述了劉光鼎院士在不同時期的人生經歷,展示了他作為一名戰略科學家的學術成就、治學方略、家國情懷以及為人之道。這些紀念文章從不同的側面,勾繪出一位形象生動的老科學家的人生路徑和學術生涯,展示出他強烈的愛國情懷,永不消退的事業心,樂於奉獻、不斷追求的高尚品德以及他對地球科學和社會進步所作出的貢獻。通過《劉光鼎先生追思集》,力求告慰劉光鼎先生在天之靈,並對青年學子的人生成長有所啟迪和幫助。本書可供地學專業的科研人員及師生閱讀,也可供自然科學史等專業學者參考。

(本文編輯:劉四旦)

地球為你而轉!

歡迎關注並設星標:賽傑奧(sci_geo)

科學出版社地球科學訂閱號

傳播科學,歡迎分享「在看」▼

相關焦點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吃月餅,賞明月,舉杯話團圓。這一天,團圓是不變的主題。雖然中秋有時候是一種千迴百轉的愁,讓人感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時候中秋是那濃濃的思念,讓我們嚮往著,「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共賞一輪明月,與親人、友人團坐在一起,讓親情、友情圍繞在自己身邊。賞月亮、品美酒,吃一口象徵著一年團圓的月餅,看銀盤般的月亮恬靜地掛在天上,一起抬頭仰望,看著天上同一輪月圓,心中共念著一樣的心願———團圓!
  • 關於思鄉的古詩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高適《別董大二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西江夜行》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鄉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 第一朗讀者第九季·《海上生明月》詩劇場圓滿落幕!
    兩場總主題為「海上生明月」,第一場以「月升」作為主題,第二場以「月圓」為主題。活動場地和藝術跨界形式均有所突破,相信會帶給受眾不一樣的感覺。 海上生明月·月升  ——「以美為魂,以詩為骨,以劇為肉」   總導演唐華剛在第一場「月升」中,將「中國詩魂」作為底蘊內核,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詩中選擇最能精確體現
  • 鬼夢九行: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開篇便氣勢浩大,「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與潮水共生,海與春江共存,江與月皆由潮來,正如詩人之靈感,由此潮而生。潮汐的起伏帶來了那千萬裡的灩灩水波,而在「何處春江無月明?」中的江月與那「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的嬋娟,正是同一輪明月。若非如此,蘇東坡又怎會和張若虛有著這般相似的感嘆。或許,這便是英雄所見略同!「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哪些習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農曆八月十五 是中國人的團圓佳節 中秋詩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 李傑、嚴噹噹、彭席彥跨界演繹《海上明月》
    作為壓軸歌舞的《海上明月》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旋律的優美結合了中秋氛圍、民族情懷與傳統文化,讓這首歌曲成為央視中秋晚會的每年必不可少的曲目。在2012年之時,《海上明月》就以中央電視臺中秋晚會「福州月·中華情」主題歌身份正式被觀眾們熟知,2019年的中秋晚會已經是《海上明月》第八次在央視中秋晚會上以壓軸節目登場。
  • 唐詞鑑賞-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 品讀: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唐·溫庭筠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
  • 中秋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之夜,相信在萬家燈火團圓的時刻,也有這無數的離人望著明月遙寄相思。陰晴圓缺是月的輪迴,聚散離合是人事的悲喜,不僅是眼下未能與家人團聚的自己,此夜天邊的這輪圓月又寄託了古今多少人的相思之苦? 望月懷遠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 美文解讀鄧麗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想像著古人也有對著山崗上那輪漫漫的明月,發出幽情,盼望著月亮長遠,愛人永在的時刻。愛情使得人們心靈脆弱,使人敏感,愛情,是世間最動人的詩篇。為了表達愛意,還有比這個《月亮代表我擔心那》更為直接和熱烈的嗎?古今往來,以月亮寄託相思的詩句,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因為月亮的皎潔,代表了愛情的美好,月亮的陰晴圓缺象徵了愛情的悲歡離合,月光的柔和代表了愛情脈脈含情。
  • 2016央視中秋晚會主題曲《海上明月》林志炫尚雯婕MV歌詞
    【#2016央視中秋晚會#主題歌《海上明月》MV曝光】此次央視中秋晚會主題歌由@林志炫TerryLin @尚雯婕 演唱,取景央視中秋晚會舉辦的陝西省西安市,展現了全面建設承古開新、開放包容、高端優質、和諧宜居的品質西安。
  • 網絡劇《海上笙明月》開機儀式
    東陽水漠影視有限公司《海上笙明月》開機儀式5月24日,網絡短劇《海上笙明月》開機儀式在東陽水漠影視有限公司舉行同時出品、製作、網劇《繆千珏》、《豪門少爺愛上灰姑娘》 、《離恨情》、《海上笙明月》等,專業的團隊和演員精湛的演技給觀眾帶來不同凡響的美感。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厚愛。
  • 溫庭筠《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菩薩蠻·玉樓明月長相憶朝代:唐代作者:溫庭筠原文: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夢中,萋萋的芳草、蕭蕭的馬鳴,閨樓中的思婦,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憶著遠方的離人。羅帳上繡有一雙金色的翡翠鳥,芳香的蠟燭融為滴滴的蠟淚。窗外殘紅飄落、子規啼血,窗內殘夢悽迷、哀思綿綿。空樓相憶,思婦徒盼離人歸來。注釋:①玉樓:樓的美稱。②嫋娜:細長柔美貌。春無力:即春風無力,用以形容春風柔軟。③萋萋:草茂盛貌。
  • 海上明月共潮生:百萬人共賞錢塘江大潮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看著畫面裡的大潮,和家人一起吃月餅聊聊天,這大概就是幸福的模樣。唯願家國安好,天下太平!」網友「星移雲轉」說。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竟出自他之手!
    在明朝萬曆年間,一個叫胡應麟的舉人讀到了這首唐詩,覺得寫得太好了,其中有句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首詩被胡應麟放進了《詩藪》,後來這首《春江花月夜》被人譽為「孤篇壓倒全唐」。張若虛這個人,在史籍上的記錄很少,只知道其活躍於初唐時期,和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當時唐玄宗李隆基當皇帝的時候,張若虛還活著。
  • 這個中秋,讓我們回到民國,來一份明月燉生敲
    每逢中秋佳節,面對碧空中的一輪皓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中視文旅&國學頻道「海上生明月」名家專欄 羅朗篇
    展 覽 介 紹前 言《海上生明月》全國油畫名家學術邀請展是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區委宣傳部、中央數位電視國學頻道上海中心以及上海白玉蘭廣場聯合打造的品牌性展覽,計劃將作為雙年展帶給大家一份持續的藝術大餐。此次展覽的最大亮點就是專門打造了《海上生明月》專題欄目,圍繞每一位藝術家的每一幅參展作品做了最深入的經典解讀,讓觀者能夠更立體的了解作品本身所想表達的情感或背後的故事。此種欄目形式也是在探索線下實體展覽和線上電視、網絡同步展覽的新形式,力求展覽作品從視覺衝擊、情感帶動以及深度解析等全方位的立體呈現。
  • 凝練深灰藍,浪枕海上生明月,天涯紅塵共此時
    深灰藍色卡深灰藍/皮革棕/愛馬仕橙/青檸色/魅影黑只有明月懸空的清冷一款暖色調的窗簾尤其需要冷色系背景加持,深淺濃烈,幾分回味,好似海上明月相伴,星垂濤聲相依。現代簡約之風貌,藏匿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之間,穿透空間的燦爛,交織著旭日東升的蓬勃。赭黃色的印花窗簾在淺棕色吟奏的節奏裡愈發精神,連帶佩斯利花紋也扭動一絲活潑。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最美豔的風景,收了一抹色彩!
    遠方的地面和天空合為一體,形成獨有的色彩,表現無邊無際的境界,在這個落日低垂的畫面中,體現了一個"圓"字,太陽是圓的,人心是暖的,恍惚之間似紅日生出湖面,為觀眾呈現獨有的色彩,如有湖水吐日般宏闊氣勢。▼我們在Martin Bullivant的作品中看到了「壯闊雄奇的景色,氣象非凡的雄渾意象」,在此期間會有幽靜和深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