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佳節,面對碧空中的一輪皓月,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詞寫於北宋熙寧九年中秋,地點在山東密州的超然臺上。
賞月這件事,總是和情境有關。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身處大海之中的雄渾之勁,杜甫身處長安,想到「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黃景仁在庭院內獨自一人,便有了「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的悽冷。文人墨客們在不同的地方眺望明月,也抒發出不同的情感。
月光亙古不變,變幻的只是來往的人和那些流轉的時光。李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訴了我們這一點——「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民宿意趣賞月地報導
一條頤和路
半部民國史
頤和公館
就是這半部歷史
最好的載體
老南京人都知道一句老話「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頤和路之於南京,如同外灘之於上海,是城市的名片,歷史的縮影。一條延伸不足一公裡的街道,卻交織了半部民國史,青磚灰瓦,舊夢塵埃,作家張守仁眼中的「中國最美的街道」大抵如此。
這裡是民國政府1927年定都南京後打造的上層人士住宅區。如今,浮華落盡,青磚灰瓦之間,頤和路仍舊演繹著南京城七十年的世事滄桑,緩步在黃牆老榆的影下,攬得歲月的驚嘆和沉思,漫步頤和路,民國風情漸起既而轉濃,一點點的鮮活流曳⋯
單從外觀上看,很難想像這面棗紅色的牆體裡竟然是一座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的酒店,擁有26幢獨棟別墅,直到走進院內,曲徑通幽的小徑,錯落的老房子,視差的錯覺依然不能停止,當路似乎走不通的時候,一轉身,一棟紅磚清水外牆的小洋房又出現在眼前。
夢桐墅、適之樓、願夏廬、深柳堂、藝風堂、藕舫,這裡的每一棟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曾經記載下了歲月變遷的幾多風雲。緩步在青磚瓦牆之間、黃牆老榆的影下,恍惚間「不知今夕是何夕」…
外部的園林設林來源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用綠化將別墅相互分開,又與外圍隔離,四處可見的原創藝術品和擺件,青磚鋪砌的道路,石材搭建的月洞門,開啟了一場曲徑通幽的穿越之旅。
每棟建築裡只有三間客房,每層一間,底樓的帶小院子和浴缸,三樓的帶有小陽臺和老虎窗。拾階而上,古樸典雅的木梯仍保有民國時的模樣。
修舊如舊的民國小樓,純白的西式百葉窗,迴轉而上的樓梯,抗碳化的拼花的木地板,實木的中西合璧式家具,精緻的復古電話,黃銅的燈座……無一不體現民國對西式文化的崇尚。而毛加絲的地毯,景德鎮天青瓷具,榮寶齋定製半生半熟的宣紙,取自魯迅的《北平箋譜》中的「梅蘭竹菊」的箋印,寧神驅蟲的檜木球,雕刻金陵十景的藝術品,絲麻質地的中式睡衣……又處處透出傳統文化的影響。
為了保護舊居,牆上不允許多釘一顆釘子,所以客房少見掛畫。其中還有9棟樓為民國文化主題展覽館。分別為:2號樓--民國建築彩鉛繪畫展 ,7號樓--民國服飾展,藝風堂--民國教育書籍展 ,夢桐墅--民國飲食文化展,12號樓--薛嶽抗戰陳列館,1號樓--瓷本中國畫展。因此榮獲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秋意愈加濃,深庭長日靜,中秋節期間來此地嘗試一席民國菜,是你不可多得的體驗。頤和公館中餐廳主打的民國菜,從民間搜尋回來古方古法融合傳統的烹飪技術,不止於烹飪技術本身,每一個菜的命名都有與民國人物、民國事件相關的典故。
明月燉生敲、珍菌燉瑤柱、水仙河蝦仁、紅燒江中鮰,應季食材搭配傳統的烹飪方法,不失為味蕾上的享受。
「根據民國時期的某一個著名人物最喜歡的一道經典菜餚進行復刻並稍加改良,或則對民國時期某種做菜技巧的還原,就是這裡的民國菜了」,中餐廳主廚路堯師傅介紹說,民國菜以淮陽菜系的口感為主,目前已經復刻了上百道民國菜餚,供食客們享用。
比如珍菌燉瑤柱,1925年10月美洲致公黨改組為中國致公黨,推舉陳炯明為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陳炯明在宴請唐繼堯時,特意準備了自己最愛吃的一道菜——珍菌燉瑤柱,裡面有竹蓀、雪菌、松茸和羊肚菌,湯汁鮮美異常,營養豐富。
明月燉生敲,是民國時期的烹飪大師胡長齡師傅拿手的菜餚,由他的弟子蔣應發很好地傳承下來,鴿蛋搭配野生黃鱔,「生敲」其實是一種黃鱔的烹飪手段,去骨,用刀背把肉敲爛再放進油鍋裡炸至肉質酥嫩,和五花肉一起在砂鍋中悶煮三個小時,待黃鱔充分吸收湯汁後起鍋,口感鮮香細滑。中秋時節團圓盛宴自然少不了要討個彩頭,這道 明月燉生敲 ,紅紅火火團團圓圓,節日應景再適合不過了。
▼明月燉生敲
最特別的是一碗上湯燉菊花,來源於郭沫若鍾愛的文思豆腐,以刀工細膩見長,選用杭州祖名豆腐,橫豎各切98刀,配合燉至8小時的清湯,狀若菊花,味甚鮮美,讓人不忍入手。
▼酒店大門處的介紹地圖,還以為是到了某個景點
地址:南京 鼓樓區 江蘇路3號 ,近山西路
電話:025-8486 8888
— END —
素材來源:現代畫報 悅住 尋舍Life
民宿圈綜合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