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拜月懷舊

2020-12-23 莆田新聞網

  □陳文鑾

  時光匆匆,又快到八月十五中秋節。經歷過不同的年齡段,總有對過中秋節日的不同感受。人間有千種的感嘆,也有萬般的祝福。

  去年中秋節,駕校放假一天,學員沒來駕校練車,想想,我還是回老家過節吧。山間村莊古樹猶存,松風竹韻,環境清幽,令人怡然悅勝的勝境。我老家村莊,歷史上有宋代史學家鄭樵、又有書寫《鞏溪詩話》十卷被錄入《四庫全書》的宋代詩人黃徹等歷代文人,曾經在此棲居寫作,拜月飲酒;這裡,有草木的氣息,樸實裡有幾分認真……風和樹葉在交談,月光和澗水在交談,萬物都在各自地歡呼、自由地榮枯,生活中無盡的痛苦、悲傷都可以和明月訴說、陳述。臨離城區,去超市買了月餅、水果、酒水等,不經意之間,想起曾經在一家單位上班時,知悉單位附近有一座莆田唯一的供奉月老神明的月老祠,便多買一份供禮品,先去拜拜,再回老家。我眼看月老雕像神態,似乎面上略顯一絲笑容。月老祠的正對面也有一座小神祠。離開公園開小車經過從前原單位大廈門口,眼望我曾經的宿舍就在三樓南則,此時,心酸之感倍增……

  十二年前的中秋節,母親已經去世了。那個中秋節,我在上班時,與人發生糾紛,年高87歲的父親沒有心情過好中秋節,他花錢請律師為我作辯。數個月後,他腦血栓突發,閉上雙目離開我們,再也沒有回來了。父親年輕時,是一名閩中遊擊隊員,新中國成立後,他在莆田工作。經歷過戰場上血雨腥風的人,總是注重與家人的團聚。每到團圓節,父親總是回家。那時,交通客運莆田至新縣鎮的班車,每天只有上、下午各一次,客運汽車站班次按時發車。中秋這天,我都是提前沿著村莊小路跑步3裡路程,至村外的公路客運停靠站,等待父親乘坐的班車,幫父親拿行李,跟父親走一段回家的路。晚餐時一家人圍成一桌大團圓,吃月餅、嘗山裏白粿,品味板慄燉豬肉湯,賞月,聽母親講動聽的中秋故事,在明月下,我誦讀起古詩詞,徜徉在詩意般的童年,天倫之樂融融。母親年輕時畢業於莆田鹹益女子中學,勤勞又有文化素養。每年中秋節,母親總給我們做一道菜,即用她耕種收穫的大米,經自家石礳上磨成米漿,使用山裡的柴火灶具,深山純淨的泉水,採用她耕種收成的花生經壓榨成品花生油和綠色青菜,再添加父親從城裡帶回家的新鮮海蠣、海蝦肉等調味品,所做成鍋邊糊,真是可口好吃。母親去世後的十多年時間裡,我們過中秋節,再也沒有吃到那種美味純香的鍋邊糊了。

  夜幕降臨,明月初升,自家樓房四層露天陽臺,是臨時拜月祭壇。搬來一張八仙桌,排好供禮品。明月從東方的天空越上夾際山巔峰,露出明亮、豐滿圓盤,冉冉升起,又穿過層層雲峰,掛在半空,灑下柔和的光網。此良宵美景,酷似是一幅人間美麗的山村畫卷,給人們以無限遐想和美好祝願。遠山青,月華明,舉杯邀明月,天涯共喝彩。我手持酒杯憑欄眺望,口誦宋代蘇軾《水調歌頭》詞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默默佇立,黯然神傷,思念親朋舊友,天涯共此時,你們在哪裡?

  此時,已是深夜,村莊周圍的燈光漸次熄滅了,四周無聲,遠處山頭,一片澄明,這麼美好的中秋月夜,不就是歸來的溫馨和快樂嗎?

相關焦點

  • 與天拜月 祈福中秋
    昨晚,客天下景區舉行的拜月儀式活動深受遊客追捧,吸引了不少遊客聚集景區內體驗傳統習俗,共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良辰吉時,庚子年中秋拜月祈福典禮起始……」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客天下景區新開闢的客家小鎮內,一群身著漢服的表演者領銜展示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儀式,上貢品、拜月、歌舞祈福、分月餅……遊客們也紛紛行祭拜之禮。
  • 中秋拜月,蘊含著怎樣的民族文化?
    向月供而拜之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節。此風延續至今。因時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異。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陳瓜果、月餅供月,進行祭拜,然後賞月。如嘉靖河南《固始縣誌》:「中秋列瓜果酒餅,男女望月羅拜,已而歡飲,謂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於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 中秋玩月、賞月、拜月
    《全唐詩》中收錄了很多吟詠中秋月色之美的詩句,表明唐代的文人雅士十分喜愛欣賞中秋明月,但是這時候的普通人還沒有過中秋節的習慣。直到宋代,普通人才開始大量參與到中秋節活動當中。一方面,宋代人過中秋節也像唐代人一樣,重視欣賞月色之美,吟詩作賦,表達秋思之苦。宋代人喜歡在桂花樹下飲酒,將月亮攬入杯中,「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 中秋拜月,瘦西湖里如期而至!
    說到中秋拜月,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拜月儀式傳承人夏梅珍。從2006年開始,夏梅珍每年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中秋拜月,這塊恰逢國慶中秋雙節,昨兒個夏老師從下午就開始準備拜月儀式了。
  • 【文學高安】中秋拜月
    【文學高安】中秋拜月 2020-10-0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報恩寺還原中秋傳統拜月禮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邢虹)淨儀、請月、祭月、拜月……古代傳統的中秋拜月禮儀,昨天在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重現。&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是月圓人團圓的重要時刻。
  • 明天就中秋了,如何設一張拜月臺?
    去年中秋,花花設的小小拜月臺不求姻緣,不求子,求手藝,求貌似嫦娥,人生圓滿如皓月。從古代至民國,女子都在中秋之夜拜月,一般由家中主婦、女性長輩、或自己親手布置祭月用品,求姻緣、求子、求手藝;也求貌似嫦娥、人生圓滿如皓月。拜月不是迷信。讓美好的心願有所託付,以願力加持,即是如願的開始。
  • 2020首屆三聖鄉中秋拜月大典完美落幕
    9月28日,三聖鄉首屆中秋拜月盛典在「三聖福苑」完美落幕。為到場的嘉賓和遊客獻上了一場穿越古今、浪漫唯美、古典雅致的傳統文化盛宴,呈現了一場古韻悠揚的拜月儀式,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據悉:由成都三聖花鄉景區管理局,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花鄉景區餐飲協會為指導;三聖福苑、王家花園、鮮逸食坊主辦;合家歡文化傳播公司、成都薇薇千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國潮蜀韻》組委會、純白文化、漢儀禮邦等多家公司聯合承辦的迎中秋慶國慶首屆中秋拜月活動在「三聖福苑」隆重舉行。
  • ​中秋拜月的風俗是怎麼來的?看完長知識!
    就在昨天晚上,一場盛大的拜月活動,讓很多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10月1號晚上,一場盛大的拜月活動在樊西新區關聖古鎮舉行,晚上七點前,主祭方在活動現場擺上香案,放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等祭品,晚上七點整,拜月儀式開始。中秋拜月的風俗是怎麼來的呢?
  • 宋宴、拜月、網紅帶貨大賽……今年中秋,西湖別樣精彩
    宋宴、拜月、網紅帶貨大賽……今年中秋,西湖別樣精彩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 洋湖水街中秋拜月儀式啟動 遊客可賞水街夜景放祈福水燈
    10月1日晚,洋湖水街「首屆中秋拜月儀式」啟動。啟動儀式現場。紅網時刻10月2日訊(記者 黎鑫 通訊員 王璐銘)除了和往常一樣在家吃吃月餅、賞賞月,你想體驗從宋朝流傳至今的中秋拜月習俗嗎?10月1日晚,洋湖水街「首屆中秋拜月儀式」啟動。
  • 中秋節祭月或拜月習俗是月崇拜信仰最直接的表現方式
    正是由於民間信仰與歲時節日的這些特點,使得中秋節俗成為月崇拜信仰時間上和空間上的載體,中秋節俗文化在各個方面作用於月崇拜信仰,它們以習俗的形式潛藏在人們思維的深處,又通過各種習俗活動體現出來,不斷得到傳承與發展。中秋節祭月或拜月習俗是中秋節俗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月崇拜信仰最直接的表現方式。
  • 拜月、走月、摸秋……南京中秋節習俗,你知道幾個?
    因為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老南京人習俗把這一天稱為「八月節」。除了叫法與眾不同,南京還有很多獨特的中秋文化。在南京六合,有一種「賴月餅」,這是乾隆皇帝御賜的名字;月圓之夜,南京人家焚鬥香,全家老少「拜月」;祭月之後,人們流連街市,泛舟情懷,登樓賞月,吟詩作賦,這是「走月」……中秋將至,聽南京非遺傳承人、民俗專家閒話老南京中秋習俗。
  • 錢鍾書讀唐詩發現失傳俗說:中秋夜狐狸拜月
    錢鍾書讀唐詩發現失傳俗說:中秋夜狐狸拜月 >  錢鍾書讀《太平廣記》,讀到狐狸頭戴髑髏拜月,舉了幾個例子後,說到自己讀書時的一個發現:「唐時有一俗說,後世無傳,餘讀唐詩得之。
  • 臨近中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人為啥不能拜月?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臨近中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人為啥不能拜月?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羨慕起農村的生活,一方面是因為目前農村得到長遠發展,跟城市的差距在減小,另一方面則是農村的自然環境比城市更好,保存的傳統也更多,更有人情味。經常在農村生活的人,可能都隔三差五地聽到很多俗語、老話,大多都是從村裡的老人口裡說出來的。
  • 古今輝映、泉民共享 印象濟南泉世界兩周年慶暨第三屆中秋拜月大典...
    新聞中心 古今輝映、泉民共享 印象濟南泉世界兩周年慶暨第三屆中秋拜月大典圓滿舉行
  • 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
    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 根據中國的農曆,八月在秋季的中間,而八月十五又在八月的中間,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所以稱「八月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夕」;中秋節的月亮最是圓滿,象徵大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醜女鍾無豔中秋拜月祈求美貌,最終逆襲成王后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鍾無豔,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因長相醜陋未被寵幸。 這件事被解讀為中秋拜月習俗的起源。傳說少女拜月具有美容開運的作用,會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效果。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版權方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非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以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 不做單身汪——中秋拜月求姻緣
    由此衍生出來了另一個話題,就是以父母為代表的長輩逼婚。每當中秋賞月的時候,耳邊傳來冷不丁的一問「什麼時候結婚呀」,無疑是對單身汪的致命打擊!賞月品茗,縱有千種風情,瞬間化為飛煙……拜月作為中秋風俗古已有之,其實,你可知道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祈求姻緣的大好機會!
  • 中秋節傳說:齊國醜女無鹽拜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