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我的內心充滿欣喜和期待。在傳統佳節中,中秋節是最清閒最美好的節日,它不象過年,要準備年貨,還要拜年,得辛苦一月有餘。也不象端午節,忙著驅疫,掛菖蒲和艾草、撒雄黃酒等等,得累上幾天。中秋節的儀式比較簡單,似乎只是一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明月、說故事就夠了。而且秋高氣爽、氣候宜人,藍天白雲,飛鳥成群,大地一片金色,呈現出豐收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註定與月亮有關,據說是女子的節日,又叫女兒節、月亮節等等。當月亮害羞地鑽過雲層,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露出皎潔的臉蛋,不由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由此也就有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以及其他關於中秋節的美麗傳說。有的地方在這一天還有拜月的習俗,女孩們置下香案,祈禱月神保佑自己容顏如玉,覓得如意佳婿。
我們這裡沒有拜月的習俗,然而小時候,我卻真真實實地有過一次拜月經歷。那年中秋節晚上,吃過簡單的酒席後,我們幾個小孩子一人拿一個月餅去找小夥伴玩耍。明月高懸在天上,吳剛伐桂的身影清晰可見,我們都嚷著要他永遠不要把樹砍斷,因為斷了月亮就會掉下來。有一個很會編故事的女孩子對我們說,嫦娥就是她的姨娘,曾經飛下來到她家做客,走的時候夾著她飛回了月宮。她還描述月宮的地面是磚頭鋪的,很乾淨,可以直接到上面睡覺。我們對此深信不疑,嘰嘰喳喳地表達自己的羨慕,恨不得自己家也有一個會飛的親戚。但我還是提出了一個疑問:「怎麼我們都沒看到嫦娥夾著你飛,難道是晚上來的嗎?」她說:「是呀,晚上才有月亮,她只能晚上來,她夾著我飛走的時候我都睡著了。」接著她突然提議:「我們一起拜月亮吧,嫦娥看見了就會來把我們帶到月亮上去。」於是我們雙膝著地,齊刷刷地跪了下來,仰望明月,虔誠地祈禱嫦娥不要把自己落下了。小時候太天真,哪懂得廣寒宮的孤苦寂寞,更不知道嫦娥到了那裡其實很難回來,她因為想回到人間和后羿團聚,才讓玉兔搗藥煉丹,煉成了她就能自由飛翔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褪去了童年的神話幻想,漸漸明白中秋節更大的意義是團圓。花好月圓人團圓,迎風賞月合家歡。多少人這一天想方設法和家人團聚,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工作、學業或是其他原因,無法和家人一起過節,這個日子也就多了幾分鄉愁。今年受疫情影響,這種滋味恐怕會更濃厚一些。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好在我們國家果斷採取有效措施,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各行各業逐漸恢復正常,學校也陸續開學。女兒就讀的學校在經歷寒暑相連後,也於八月底開學了,我在欣慰的同時,又有對女兒的不舍。兒行千裡母擔憂,何況還有對疫情的恐懼。女兒也捨不得走,雖然在家待了七個月,車子還沒駛出高安她就發來了微信:「媽媽,我這就開始想你了。」我心裡酸酸的,重三倒四地囑咐她在車上和學校要注意的事項。學校一切基本正常,但是天氣逐漸轉涼,北方的秋天寒意更濃,女兒從小身體就弱,受點涼就要患感冒,我每天都不忘記提醒她加衣服、喝溫水、勤洗手。不可避免的,前幾天她還是發微信來說感冒了,又發燒又流鼻涕。我著急地叫她去醫院看,她說去校醫院說感冒會被直接拉去北醫三院,只能自己買點藥吃。我擔憂焦慮,讓她乾脆回家,反正國慶中秋有八天長假,回來正好一家人團圓。她說學校會壓縮假期,何況學業競爭強,不如就到學校。我只得依她,心裡卻是牽掛得很。
如果這個中秋節也有皓月當空,我一定要模仿異地習俗,雙手合十,對著月亮頂禮膜拜,祈禱月神保佑我女兒在他鄉平安健康,一切順利!保佑人間無疫,天下太平!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通訊員:周慧芬)
原標題:《【文學高安】中秋拜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