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高安】中秋拜月

2020-12-23 澎湃新聞

【文學高安】中秋拜月

2020-10-0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到了,我的內心充滿欣喜和期待。在傳統佳節中,中秋節是最清閒最美好的節日,它不象過年,要準備年貨,還要拜年,得辛苦一月有餘。也不象端午節,忙著驅疫,掛菖蒲和艾草、撒雄黃酒等等,得累上幾天。中秋節的儀式比較簡單,似乎只是一家人團圓,吃月餅、賞明月、說故事就夠了。而且秋高氣爽、氣候宜人,藍天白雲,飛鳥成群,大地一片金色,呈現出豐收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註定與月亮有關,據說是女子的節日,又叫女兒節、月亮節等等。當月亮害羞地鑽過雲層,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露出皎潔的臉蛋,不由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由此也就有了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嫦娥奔月故事,以及其他關於中秋節的美麗傳說。有的地方在這一天還有拜月的習俗,女孩們置下香案,祈禱月神保佑自己容顏如玉,覓得如意佳婿。

我們這裡沒有拜月的習俗,然而小時候,我卻真真實實地有過一次拜月經歷。那年中秋節晚上,吃過簡單的酒席後,我們幾個小孩子一人拿一個月餅去找小夥伴玩耍。明月高懸在天上,吳剛伐桂的身影清晰可見,我們都嚷著要他永遠不要把樹砍斷,因為斷了月亮就會掉下來。有一個很會編故事的女孩子對我們說,嫦娥就是她的姨娘,曾經飛下來到她家做客,走的時候夾著她飛回了月宮。她還描述月宮的地面是磚頭鋪的,很乾淨,可以直接到上面睡覺。我們對此深信不疑,嘰嘰喳喳地表達自己的羨慕,恨不得自己家也有一個會飛的親戚。但我還是提出了一個疑問:「怎麼我們都沒看到嫦娥夾著你飛,難道是晚上來的嗎?」她說:「是呀,晚上才有月亮,她只能晚上來,她夾著我飛走的時候我都睡著了。」接著她突然提議:「我們一起拜月亮吧,嫦娥看見了就會來把我們帶到月亮上去。」於是我們雙膝著地,齊刷刷地跪了下來,仰望明月,虔誠地祈禱嫦娥不要把自己落下了。小時候太天真,哪懂得廣寒宮的孤苦寂寞,更不知道嫦娥到了那裡其實很難回來,她因為想回到人間和后羿團聚,才讓玉兔搗藥煉丹,煉成了她就能自由飛翔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褪去了童年的神話幻想,漸漸明白中秋節更大的意義是團圓。花好月圓人團圓,迎風賞月合家歡。多少人這一天想方設法和家人團聚,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工作、學業或是其他原因,無法和家人一起過節,這個日子也就多了幾分鄉愁。今年受疫情影響,這種滋味恐怕會更濃厚一些。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好在我們國家果斷採取有效措施,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各行各業逐漸恢復正常,學校也陸續開學。女兒就讀的學校在經歷寒暑相連後,也於八月底開學了,我在欣慰的同時,又有對女兒的不舍。兒行千裡母擔憂,何況還有對疫情的恐懼。女兒也捨不得走,雖然在家待了七個月,車子還沒駛出高安她就發來了微信:「媽媽,我這就開始想你了。」我心裡酸酸的,重三倒四地囑咐她在車上和學校要注意的事項。學校一切基本正常,但是天氣逐漸轉涼,北方的秋天寒意更濃,女兒從小身體就弱,受點涼就要患感冒,我每天都不忘記提醒她加衣服、喝溫水、勤洗手。不可避免的,前幾天她還是發微信來說感冒了,又發燒又流鼻涕。我著急地叫她去醫院看,她說去校醫院說感冒會被直接拉去北醫三院,只能自己買點藥吃。我擔憂焦慮,讓她乾脆回家,反正國慶中秋有八天長假,回來正好一家人團圓。她說學校會壓縮假期,何況學業競爭強,不如就到學校。我只得依她,心裡卻是牽掛得很。

如果這個中秋節也有皓月當空,我一定要模仿異地習俗,雙手合十,對著月亮頂禮膜拜,祈禱月神保佑我女兒在他鄉平安健康,一切順利!保佑人間無疫,天下太平!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通訊員:周慧芬)

原標題:《【文學高安】中秋拜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與天拜月 祈福中秋
    昨晚,客天下景區舉行的拜月儀式活動深受遊客追捧,吸引了不少遊客聚集景區內體驗傳統習俗,共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良辰吉時,庚子年中秋拜月祈福典禮起始……」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客天下景區新開闢的客家小鎮內,一群身著漢服的表演者領銜展示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儀式,上貢品、拜月、歌舞祈福、分月餅……遊客們也紛紛行祭拜之禮。
  • 中秋拜月,蘊含著怎樣的民族文化?
    向月供而拜之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節。此風延續至今。因時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異。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陳瓜果、月餅供月,進行祭拜,然後賞月。如嘉靖河南《固始縣誌》:「中秋列瓜果酒餅,男女望月羅拜,已而歡飲,謂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於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 中秋玩月、賞月、拜月
    《全唐詩》中收錄了很多吟詠中秋月色之美的詩句,表明唐代的文人雅士十分喜愛欣賞中秋明月,但是這時候的普通人還沒有過中秋節的習慣。直到宋代,普通人才開始大量參與到中秋節活動當中。一方面,宋代人過中秋節也像唐代人一樣,重視欣賞月色之美,吟詩作賦,表達秋思之苦。宋代人喜歡在桂花樹下飲酒,將月亮攬入杯中,「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 中秋拜月,瘦西湖里如期而至!
    說到中秋拜月,不得不提一個人,就是拜月儀式傳承人夏梅珍。從2006年開始,夏梅珍每年都會組織各種形式的中秋拜月,這塊恰逢國慶中秋雙節,昨兒個夏老師從下午就開始準備拜月儀式了。
  • 大報恩寺還原中秋傳統拜月禮
    &nbsp&nbsp&nbsp&nbsp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邢虹)淨儀、請月、祭月、拜月……古代傳統的中秋拜月禮儀,昨天在大報恩寺遺址景區重現。&nbsp&nbsp&nbsp&nbsp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是月圓人團圓的重要時刻。
  • 明天就中秋了,如何設一張拜月臺?
    去年中秋,花花設的小小拜月臺不求姻緣,不求子,求手藝,求貌似嫦娥,人生圓滿如皓月。從古代至民國,女子都在中秋之夜拜月,一般由家中主婦、女性長輩、或自己親手布置祭月用品,求姻緣、求子、求手藝;也求貌似嫦娥、人生圓滿如皓月。拜月不是迷信。讓美好的心願有所託付,以願力加持,即是如願的開始。
  • 中秋拜月懷舊
    經歷過不同的年齡段,總有對過中秋節日的不同感受。人間有千種的感嘆,也有萬般的祝福。  去年中秋節,駕校放假一天,學員沒來駕校練車,想想,我還是回老家過節吧。山間村莊古樹猶存,松風竹韻,環境清幽,令人怡然悅勝的勝境。
  • 2020首屆三聖鄉中秋拜月大典完美落幕
    9月28日,三聖鄉首屆中秋拜月盛典在「三聖福苑」完美落幕。為到場的嘉賓和遊客獻上了一場穿越古今、浪漫唯美、古典雅致的傳統文化盛宴,呈現了一場古韻悠揚的拜月儀式,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據悉:由成都三聖花鄉景區管理局,成都市錦江區三聖花鄉景區餐飲協會為指導;三聖福苑、王家花園、鮮逸食坊主辦;合家歡文化傳播公司、成都薇薇千禧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國潮蜀韻》組委會、純白文化、漢儀禮邦等多家公司聯合承辦的迎中秋慶國慶首屆中秋拜月活動在「三聖福苑」隆重舉行。
  • ​中秋拜月的風俗是怎麼來的?看完長知識!
    就在昨天晚上,一場盛大的拜月活動,讓很多人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10月1號晚上,一場盛大的拜月活動在樊西新區關聖古鎮舉行,晚上七點前,主祭方在活動現場擺上香案,放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等祭品,晚上七點整,拜月儀式開始。中秋拜月的風俗是怎麼來的呢?
  • 宋宴、拜月、網紅帶貨大賽……今年中秋,西湖別樣精彩
    宋宴、拜月、網紅帶貨大賽……今年中秋,西湖別樣精彩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 洋湖水街中秋拜月儀式啟動 遊客可賞水街夜景放祈福水燈
    10月1日晚,洋湖水街「首屆中秋拜月儀式」啟動。啟動儀式現場。紅網時刻10月2日訊(記者 黎鑫 通訊員 王璐銘)除了和往常一樣在家吃吃月餅、賞賞月,你想體驗從宋朝流傳至今的中秋拜月習俗嗎?10月1日晚,洋湖水街「首屆中秋拜月儀式」啟動。
  • 中秋節祭月或拜月習俗是月崇拜信仰最直接的表現方式
    正是由於民間信仰與歲時節日的這些特點,使得中秋節俗成為月崇拜信仰時間上和空間上的載體,中秋節俗文化在各個方面作用於月崇拜信仰,它們以習俗的形式潛藏在人們思維的深處,又通過各種習俗活動體現出來,不斷得到傳承與發展。中秋節祭月或拜月習俗是中秋節俗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月崇拜信仰最直接的表現方式。
  • 拜月、走月、摸秋……南京中秋節習俗,你知道幾個?
    因為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老南京人習俗把這一天稱為「八月節」。除了叫法與眾不同,南京還有很多獨特的中秋文化。在南京六合,有一種「賴月餅」,這是乾隆皇帝御賜的名字;月圓之夜,南京人家焚鬥香,全家老少「拜月」;祭月之後,人們流連街市,泛舟情懷,登樓賞月,吟詩作賦,這是「走月」……中秋將至,聽南京非遺傳承人、民俗專家閒話老南京中秋習俗。
  • 錢鍾書讀唐詩發現失傳俗說:中秋夜狐狸拜月
    錢鍾書讀唐詩發現失傳俗說:中秋夜狐狸拜月 >  錢鍾書讀《太平廣記》,讀到狐狸頭戴髑髏拜月,舉了幾個例子後,說到自己讀書時的一個發現:「唐時有一俗說,後世無傳,餘讀唐詩得之。
  • 臨近中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人為啥不能拜月?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臨近中秋,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男人為啥不能拜月?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羨慕起農村的生活,一方面是因為目前農村得到長遠發展,跟城市的差距在減小,另一方面則是農村的自然環境比城市更好,保存的傳統也更多,更有人情味。經常在農村生活的人,可能都隔三差五地聽到很多俗語、老話,大多都是從村裡的老人口裡說出來的。
  • 古今輝映、泉民共享 印象濟南泉世界兩周年慶暨第三屆中秋拜月大典...
    新聞中心 古今輝映、泉民共享 印象濟南泉世界兩周年慶暨第三屆中秋拜月大典圓滿舉行
  • 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
    中秋節為什麼要拜月? 根據中國的農曆,八月在秋季的中間,而八月十五又在八月的中間,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所以稱「八月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夕」;中秋節的月亮最是圓滿,象徵大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醜女鍾無豔中秋拜月祈求美貌,最終逆襲成王后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鍾無豔,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因長相醜陋未被寵幸。 這件事被解讀為中秋拜月習俗的起源。傳說少女拜月具有美容開運的作用,會有「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的效果。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版權方所有。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非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以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我們刪除。
  • 不做單身汪——中秋拜月求姻緣
    由此衍生出來了另一個話題,就是以父母為代表的長輩逼婚。每當中秋賞月的時候,耳邊傳來冷不丁的一問「什麼時候結婚呀」,無疑是對單身汪的致命打擊!賞月品茗,縱有千種風情,瞬間化為飛煙……拜月作為中秋風俗古已有之,其實,你可知道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是祈求姻緣的大好機會!
  • 中秋節傳說:齊國醜女無鹽拜月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