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8萬公裡,巨型UFO籠罩地球!場面震撼人心,向這位大師致敬!

2021-01-18 哏都太尉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吞食者》中,曾經描繪過一個由地球上恐龍文明建設的巨型飛船。這種巨型輪胎狀飛船總的直徑為五萬公裡,輪胎寬為一萬公裡,內圓直徑為三萬公裡。不過這不是科幻歷史上的第一個巨型外星飛船。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藝術家林紀夫也曾經創造過直徑將近8萬公裡的巨型飛碟。

林紀夫這幅名為「拜訪」的畫作,描寫的是在人類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後,終於實現了人類踏足外星球的新歷史。但是當3名太空人準備返回月球著陸艙的時候,卻看到地球以外的一顆明亮的恆星。它變得越來越大,結果變成了一艘巨大的直徑8萬公裡的巨型飛碟。而這艘飛船的中心圓孔,直徑就超過整個地球。除了這艘飛船以外,還有2艘類似圖釘的飛船同時降臨太陽系。

單純從美學上看,這艘外觀簡潔華美的巨型飛碟,大小遠超後來電影獨立日中設想的入侵地球的外星飛碟,也比劉慈欣設想的吞食者文明巨型輪胎狀飛船要更大,科技也更加先進。顯然這艘直徑將近8萬公裡的巨型飛碟,掌握了重力場技術,否則如此巨大的飛船突然出現在地球周圍,必然引發引力場變化,足以撕裂地球和飛船本身,而《吞食者》中人類也是利用這種變化來向敵人發動決死攻擊。

但顯然這艘巨型飛碟的技術更加先進,地球仍然維持完好,而巨大的飛船在月球的太空人看來,更像是突然出現在宇宙背景上的剪貼畫。通過匪夷所思的場景,外星人向地球展示了超出理解範疇的「神級技術」。顯然,這艘突然「造訪」地球的外星飛船,絕不是像吞食者那樣急需地球的資源。

林紀夫這幅畫作,實際是為了向亞瑟·克拉克的著名小說「童年盡頭」致敬。在這部小說中,巨型外星飛船降臨地球,其技術遠超地球,能從原子更小的等級隨意操縱物質和人體,並短暫操控時間,憑藉這種能力輕易制止了地球上所有戰爭和解除所有軍隊武裝。在外星人的壓力下,全人類都過上了沒有貧窮、戰亂,人人富而有禮,社會和諧的新生活。最後外星人公開自己的外形,竟然和魔鬼長得一樣。但外星人表示只要繼續保有個體意識和肉體,最後的演化型態就是跟他們一樣的外貌。因此只有進化升華成能源態的宇宙智慧共同體,才能最後走向宇宙。

人類大多數人贊同這一道路,但是有少數人反對,最終的結果是所有地球人的下一代,都選擇轉化為能源態。有一個年輕人上了太空船去到了外星人的星球展開了另一段冒險,最後回到地球時已經80年後,所有人類要麼轉化為能源態,要麼就已經死亡,只剩下這一個年輕人孤獨生存在無人的地球上。

相關焦點

  • SOHO衛星照片中發現太陽附近巨型UFO,為黑色球形,直徑超45萬km
    SOHO衛星定點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的拉格朗日一點上,這個點距離地球是150萬公裡,但是距離太陽那就遠太多了。太陽距離地球是1.496億公裡,所以SOHO衛星距離太陽是1.48億公裡。這個距離和太陽的直徑139萬公裡相比是非常大的,所以從SOHO衛星拍攝太陽相當於一個長焦距。
  • 美國驚現巨型超級風暴 形如UFO籠罩美軍秘密基地(高清組圖)
    美國驚現巨型超級風暴,形如UFO籠罩美軍秘密基地。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7日報導,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威爾(Roswell)驚現超級風暴,猶如好萊塢大片《獨立日》中的巨型UFO籠罩在城市上空。 美國加州攝影師朱迪·米勒(Jody Miller)過去2年間一直在追蹤極端天氣現象。
  • 美國宇航局:直徑10公裡彗星撞擊木星,130小時20億顆原子彈爆炸
    說到行星相撞的事故,相信大家非常好奇,因為我們地球曾經在6,500萬年以前,就發生過類似的事件,當時一個直徑11公裡的行星,撞向了地球的墨西哥地區,導致了地球發生大規模的地震,火山爆發以及各地火災,甚至是灰塵在地球大氣層上漂浮了幾個月的時間,這場撞擊事件導致了當時地球霸主恐龍的滅絕
  • 巨型冰川持續靠近,離「企鵝島」僅50公裡,600萬企鵝命懸一線
    形形色色的生命構成了多彩的地球,讓地球與其他星體相比明顯的不同。人類作為當下地球生命中最高的存在,對於地球環境有著絕對的影響力。而自工業發展以來,人類科技、經濟雖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但相對而言,地球環境也變得越來越糟糕,許多物種開始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 僅最後6724萬公裡,隼鳥二號3個月後切入地球軌道,之後飛往金星
    現在這艘載有稀有礦物的飛船飛行在返回地球旅途中,經過離子推進器8個月賣力噴發,隼鳥二號與地球距離從原來的3億公裡縮短到現在的6千萬公裡,日本JAXA在2020年8月8日公開數據顯示
  • 美國打算在月背建造望遠鏡,直徑1公裡,已獲得12.5萬美元資金
    趣味探索訊 在當今世界,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的頭銜非貴州平塘射電望遠鏡莫屬,它坐落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一處山谷,直徑達500米,簡稱FAST,號稱「中國天眼」。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計劃在月球背面隕石坑中建造一個月球隕石射電望遠鏡(LCRT),直徑約為1公裡,按照原計劃,美國月球車將在一個直徑約為1公裡的月球隕石坑內拉鐵絲網,鐵絲最長可達5公裡,鐵絲網中心安放一個接收器。如果LCRT計劃成為現實,那麼它將成為全太陽系孔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地球內部竟存在UFO基地!羅布泊竟藏有外星人基地和地心通道
    美國海床下存巨型人工建築 或為外星人水下基地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馬裡布市杜梅岬外海約9.6公裡的海床底下,拍攝到了人工製作的特殊「結構體」。該結構體是由Google Earth發現的,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外星人的水下基地,也有可能是沉沒的城市遺址!
  • 直徑10km隕石若撞擊地球,將毀滅文明,中國提出拯救人類計劃
    60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的隕石撞擊在尤卡坦半島上,毀滅了地球上的霸主~恐龍。恐龍以後的世界,哺乳動物加速繁衍,最終誕生了人類。6000萬年以後,這次撞擊的痕跡只能在高空的衛星圖上依稀可辨。如果要直接了解隕石撞擊的規模,美國亞裡桑納州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 1994年那晚,要不是「木星」,地球或許已經滅亡
    這顆被命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的彗星已經在木星周圍環繞了一百多年,而且因為木星的引力實在過於巨大,彗星已然被撕裂成了21塊不同大小的碎片,最大的一塊直徑三十五公裡,小的也有兩公裡以上,更讓天文界驚訝的是,這些碎片馬上就要和木星撞擊。對於地球來說,一顆直徑八百米左右的彗星,就能夠讓地表上所有的生命都面臨「恐龍」那樣的下場。
  • 天問一號已距地球1672萬公裡,太陽及八大行星引力是考驗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獲悉,截至9月15日0時,「天問一號」探測器的地火旅途已經持續了54天,距離地球約1672萬公裡,目前各分系統工作狀態良好。54天飛離地球1672萬公裡,狀態良好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託舉下,成功發射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又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了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的環繞器總體設計與研製工作。
  • 宇宙中存在以光年計量大小的巨型天體嗎,宇宙最大的天體是什麼?
    它是一個長度單位,但這個長度數據已經超出了平常人們的尺寸想像,它不像日常生活中的釐米、米、公裡可以在腦海裡有個概念。 一光年就是光以每秒鐘30萬公裡的速度在宇宙穿行一年的時間所走過的距離,這個距離大約是94607億公裡。
  • 1月中旬小行星將靠近地球,800萬公裡上空飛過,地外天體能防禦?
    「漏網之魚」,所以最終還是有一些小行星或者太空巖石墜落地球。這顆小行星依然是屬於阿波羅型小行星,是一顆從地球軌道穿過的近地天體,所以存在威脅屬於正常的說明,該小行星的直徑在0.5千米至1.1千米之間,預計在1月13日或14日晚上左右到達地球的最近位置,也就是1月中旬時段,靠近的時間快了,按照如今的計算情況來看,距離地球的位置在750萬至810萬公裡外,所以屬於潛在危險的小行星,該小行星亮度為12.9等,角速度為每分鐘33.4弧秒,將經過船尾座、
  • 向大師致敬!
    大師的所主演的作品家喻戶曉大師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榜樣。大師雖然是國家一級演員,但是從不擺架子、傲人傲物。這與他年輕的時候經歷有關,大師的一生飽受磨鍊。大師年輕時是個名副其實的北漂,大師在回憶這段往事時這樣說到「北漂之初,生活艱辛,我和鄧婕兩人每天吃一頓方便麵,就算解決了一天的夥食。
  • 6年60億公裡,日本隼鳥2號將向地球交付小行星樣本
    據《衛報》(The Guardian)12月4日報導,在經歷了漫長的六年航行後,隼鳥2號計劃於12月6日向地球投放一個裝有巖石樣本的太空艙。科學家們期待這些樣本能幫助他們解答太陽系形成和生命起源等謎題。
  • 【末日逃生】彗星撞地球掀起人類滅亡危機!
    場面之震撼,劇情之驚險,不墜好萊塢大片頭銜。如果你還沒看過,趕快來電影院一睹為快吧。影片講述一顆毀滅行星的彗星衝向地球時,一個家庭奮力求生的故事。世界各地的城市都被彗星的碎片夷為平地,約翰和艾莉森夫妻及年幼的兒子內森踏上了危險旅程,前往唯一有希望的避難所。
  • 瑪雅人都沒有預測到的場面,這幾部電影全都有,震撼人心
    伴隨著火山爆發,強烈地震以及海嘯,傑克遜帶領自己的家人駕駛一架臨時租來的飛機衝出被死神陰霾瞬間籠罩的城市上空,開始尋找查理口中各國政府正在聯合秘密製造的方舟。本片被稱為《後天》的升級版,投資超過2億美元,是災難片大師羅蘭·艾默裡奇(Roland Emmerich)的最新力作。
  • 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6000萬公裡
    目前,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6000萬公裡,再次刷新「中國高度」。衛星狀態良好,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  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年10月1日發射,已經超期服役2年多。
  • 每秒約12.3公裡,「熊熊火球」掠過印度洋上空,發生了什麼?
    美國宇航局(NASA)在2020年8月16日,發現一顆小行星掠過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只有2950公裡,這是有史以來觀測到距離地球最近的小行星。 由於小行星直徑比較小,所以NASA也表示,即使它不幸的撞擊地球,也並不會對地球發生太大的影響,再加上地球還有大氣層的保護,會通過燃燒的方式阻礙小行星速度,甚至對其進行分解。 不過幸運的這顆小行星並未對地球產生傷害,而是掠過地球上空直接離去。
  • 電影中差一點毀滅了地球的木星其實才是地球的保護星
    在電影中最危急的關頭就是地球馬上要靠近木星了,將會受到木星引力的作用,即將面臨解體的狀態。當聯合國全球宣布地球流浪失敗,祝地球好運的時候,人們想到了點燃木星,也正是靠著這些推力才使得地球成功離開木星的引力,逃過一劫。
  • 宇宙中會不會有直徑超過一光年的恆星?
    會不會有恆星的直徑達到1光年?理論上是不存在的。在我們太陽系,太陽就是一顆恆星。太陽的直徑是1392000公裡,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而質量大概是330000倍。它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對地球來說是個龐然大物。可太陽只是一個黃矮星,在恆星家族來說,就是個小矮子。目前已知最大恆星史蒂文森2-18,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超巨星,距離地球約20000光年,直徑是太陽的2150倍,大概30億公裡長,能容納100億顆太陽,1.3億億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