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晶在電腦上練習修圖。 長江日報記者史偉 攝
在武漢市公安局視頻偵查支隊,34歲的肖金晶經常對著一張臉一看幾小時,憑一張舊照片預料嫌疑人30年後的相貌;從修圖「照騙」中找出嫌疑人的「真相」……作為全國首個人像重構民警,她帶領的人像重構小組成立一年多以來,已協助破獲多起積難案件,被同事們尊稱為「相面師」。
師出名門 畫出疑犯三十年後真容
牆邊靠著畫架,柜子裡擺著石膏多面體,桌面上的頭骨模型正對著一本名為《人體解剖圖譜》的「大部頭」——辦公室更像是美術畫室與醫學教室的混搭。肖金晶作為小組負責人,正在電腦前與組員討論著照片與模擬畫像。
模擬畫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張榜緝兇」,那時是毛筆畫,講究神似,主要起震懾作用。現代模擬畫像是素描畫,通過捕捉嫌疑人的面部特徵協助破案。
2018年底,還是視頻偵查支隊情報大隊的副大隊長的肖金晶,聽說要發展人像重構,主動報名。如今她已是同事們公認「畫畫最好的民警,偵查思維最強的畫家」。
為了學好人像重構,她專程找到安徽省公安廳的畫像師強輝學習。強輝的師傅,是中國模擬畫像「第一人」,公安部刑偵專家張欣。
從素描基礎學起,每天畫超過10小時,睡不超4小時。經歷一年多特訓的肖金晶終於師出名門。出師不久,便碰到一樁棘手案件。
這是一件上世紀90年代的省內積案。一家兄弟五人中老五將老二殺害後逃走。唯一明確的線索是一張49歲嫌疑人19歲時的照片。
對比其他兄弟後肖金晶發現,兄弟之間長得並不太像。運用遺傳學原理,她發現其中有跡可循:兄弟幾人眉眼與父親較為相似,眼型則與母親更像。反覆參考比對後完成的一張模擬畫像,最終幫助警方在海南抓獲嫌疑人。
人像重構 看穿口罩下面的雙下巴
助力破案產生實效的同時,「相面師」的隊伍也在逐步擴大。和肖金晶一樣同是80後的方芳和陳一明經過多輪選拔最終加入。其中一次選拔讓兩人至今記憶深刻,所有的應試者需現場繪出指定的對象,再由電腦比對畫像與實際人物的相似度,相似度較高的應試者才能通過選拔。肖金晶常開玩笑地將兩位組員稱為「機選之人」。
今年6月初,肖金晶收到辦案民警發來的一張解析度極低的照片,一男子在路上騎行電動車,拍攝距離較遠、男子面戴口罩僅露出上半邊臉,使得確認其身份極為困難。據辦案民警介紹,該男子極有可能是一起搶劫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照片放大便成了一個個的色塊,電腦肯定無法識別。三人只能通過眉眼的特徵描繪出半張臉,隱藏在口罩下的部分成了完成面部形象的難點。
是尖下巴還是寬下巴,有沒有可能是雙下巴?三人將所有可能性描繪出來之後,就如何確定展開了討論。
「相面師」的視野絕不僅聚焦在臉部。體貌特徵同樣被關注。照片上的一處細節引起三人注意:該男子挺著一個啤酒肚。有大肚子的人,極有可能是雙下巴。
嫌疑人形象由此被確定,辦案民警依照「相面師」提供的形象,經過系統分析及走訪調查,果然很快找出嫌疑人。
目前,肖金晶繪出的模擬畫像與真人照的相似度,經電腦識別最高已達到98.02%。
還原修圖 「錐子臉」原來是「大餅臉」
技術的發展是把雙刃劍,有時是幫助「相面師」破案的利刃,有時也成為找出真兇的障礙。
一次,組員們的目標是一名治安案件團夥成員,唯一的線索是一張微信中的照片,修圖痕跡嚴重。
接到「照騙」,身為女警的肖金晶從目標的妝容著手分析:戴著純黑色美瞳和假睫毛,應是十多年前流行的妝容。由此推斷目標的年齡應在30歲左右。
修圖對原本的面容進行了拉伸,面容周邊的拉伸程度比中部的拉伸程度大,鼻子和眼角部分的變形程度相對較小。由此,小組鎖定了嫌疑人面部的幾個核心特徵,畫出了嫌疑人相貌。
對比重構圖與原片,臉型一個大一個小,眉毛一個粗一個細,三人對自己的成品不敢抱太大期望。提交重構圖不久後,找到嫌疑人的辦案民警連聲稱讚:畫得像,太像了。肖金晶說,這是對他們工作最好的肯定。
作為全國首個人像重構民警,肖金晶還在不斷探索,她深知自己的工作與「藝術」相距甚遠,更像是「科學研究」,是一項有關嚴謹和精確的事情。要做好這件事,需要建立在更多的實踐基礎上。昨日,她表示,期望經手更多的案件,積累更多的經驗,下一次畫得更像些。
長江日報記者戴旻陽 通訊員詹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