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原本以為《中國好聲音》撕逼大戰結束了,但是沒想到劇情又反轉了。
今日早間,唐德方面發布公告稱,和《中國好聲音》版權方Talpa傳媒有限公司發生糾紛,因Talpa遲遲未推出節目,故不願意繼續支付版權費。
雙方為還未支付的4125 萬美元版權費對簿公堂。
這意味著雖然唐德方面經過近兩年、無數場口水戰後從燦星手上拿到了《中國好聲音》正版授權,但是仍然與版權方Talpa鬧掰,《中國好聲音》正版節目依然遙遙無期。
一個早年轟動全民的節目,讓燦星掙得盆滿缽滿的節目,到如今淪落成生死未卜的境地,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商業社會,雜念因錢而起。Talpa受不了燦星每年幾億幾億地掙錢,而自己只拿很少一部分授權費的不平等地位,怒而收回版權,近4億元授權給唐德影視。
對唐德和Talpa來說,原本可以憑藉這個王牌節目大賺一筆,只可惜還是輸給了時間和利益,曾經的合作方又開撕,讓《中國好聲音》「狗血劇」又增加了續集。
可誰又是贏家呢?
唐德與Talpa開撕,焦點在於4125 萬美元尾款
這個事情其實也很簡單:唐德付了一部分版權費,不想繼續支付餘下費用,因此雙方對簿公堂。
整個事件起源於唐德截胡燦星「中國好聲音」版權。2016年1月份,《中國好聲音》版權方Talpa放棄了合作4年的燦星和浙江衛視,轉而與唐德影視合作。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鬧掰的核心原因還是錢。燦星方面對外宣稱,Talpa收取的版權費用從最初200多萬飆升至數億元,因此沒有談攏;而這個時候唐德願意支付6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億)版權費用,Talpa自然選擇牽手唐德影視。
這6000萬美元計劃是分四期支付的:第一期支付1000萬美元;第二期支付1250萬美元;第三期支付1500萬美元;第四期支付剩下的2250萬美元。但是唐德在支付了共計的1875萬美元費用後,後期並沒有如期支付餘下的4125 萬美元。至於未支付的原因,似乎也很簡單:《中國好聲音》節目至今無法順利播出。
如今燦星製作的改名的《中國新歌聲》已經播出了2季,明年確定還將會播出,但是唐德方面和Talpa合作的《中國好聲音》至今遲遲未推出,而且唐德和燦星陷入無止盡的口水戰中。
因此唐德方面以Talpa未履行條約為由不付剩下的款項;而另一邊Talpa反訴唐德方面不履行付款條約,雙方對簿公堂。
目前這個案件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但是可能會對唐德上市公司造成影響:
1. 協議可能被裁定終止,唐德無法繼續製作《中國好聲音》,合作宣告破滅。
2. 唐德已向Talpa支付的1875萬美元許可費及相關稅費可能無法收回的,損失無法追回。
3. 唐德影視可能被裁定支付剩餘 4125 萬美元,但是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吳宏亮已經表態,如果這需要賠償,他個人願意出資賠償,不損傷公司利益。
《中國好聲音》播出遙遙無期,這場糾紛中沒有贏家
《中國好聲音》的版權之爭鬧到現在這個地步,燦星也好、唐德也好、Talpa也好,沒有一家是贏家,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
對於燦星來說壞處顯然易見,因為它才是真正讓《中國好聲音》變成現象級的製作方,失去了版權之後,依葫蘆畫瓢開發了《中國新歌聲》並沒有得到觀眾買單,反而一年不如一年,無論從品牌還是財務上來說,都具有較大的損失。
如今明年看衰的聲音更多,而且元老級的那英已經明確宣布退出下一季《新歌聲》,雖然燦星方面早有準備,但是傷害是巨大的,對於明年的節目,外界悲觀情緒較多。
對於唐德影視而言,付出高昂代價的同時,卻沒有如期開發出節目,有一種偷雞不成反蝕把米的尷尬境地。2016年初和燦星撕得轟轟烈烈,對《中國好聲音》的商標爭奪寸步不讓,一度將燦星逼到牆角。
如今自己也變得騎虎難下。新節目做的話幾乎沒有可能,剛解決完燦星的糾紛,又陷入與Talpa的新糾紛。這個公告的意思很明顯,唐德其實不打算做了,寧願冒著前期接近2000萬美金打水漂了,後續還可能面臨4000多萬美元的後續賠償的風險。
原因也很簡單,這個節目已經不屬於當下節點的主流節目,做出來撲街是大概率事件。
而對於版權方Talpa來說,已經白白錯過2年在中國掙錢的機會,接下來想掙錢已經很難了,唯一的收益可能是從唐德那裡獲得的版權費以及訴訟賠償。
這是一場典型的綜藝糾紛案件。在各自利益的訴求下,誰都不願意讓步,三方相互博弈,最終節目流產、三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曾經的「好聲音」,如今終於沒了聲音。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一盒曲奇餅
一盒補救早餐、下午茶、深夜加班精靈的曲奇餅
一盒口感好到逆天原地旋轉跳躍的曲奇餅
一盒包裝好看到送禮絕對完美的曲奇餅
一個你現在就可以揣進兜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