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浮浮生
隱形人
大女孩對坐在大石上的老師父道:「已有一段很長時間沒有見過顯隱師,很掛念他。偶爾 想起他,既懷念,又擔心。可是他從來沉默寡言,有什麼困難苦惱總是一個人挑起,不驚動任何 人。我認識他超過十年,可是對他一無所知,同處一個佛寺,見面卻不多,交談除了工作的交待 外,可說絕無僅有。他的存在,幾乎有等於無。」
「這顯隱師不知從何處而來,在這裡十多年光景,沒有一個人對他了解,他的身世更是一無 所知。你說得對,他的存在幾乎有等於無,背地裡,人皆稱他『隱形人』」。老師父疑惑道:「 我對他也幾乎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常怪責自己,愧對天地,不願在世上妨礙人,不願虛耗地球資 源。他日中一食,總是讓人吃飽離去後,跑到飯堂吃剩下的東西;穿的衣服都是人們拋棄的;住 必遠離人群,沒人逗留的地方,如雜物房等;走路不會在路中間,總在一旁,遇到人必老遠讓路 。因此,沒有人因他的存在帶來不便,影響。常住亦不會因他的存在花費一分一毫。他個子矮小 ,練就一身左閃右避,找隙子的功夫,雖千萬人熱鬧的地方,他也能穿插其間,不妨礙任 何人。
方丈和尚很欣賞他的本領,常安排他在大法會中幫忙,在人叢中運送物品,傳達資訊。後期 他樂意當義工,為別人服務如探病,臨終關懷,當粗活等,由一個消極的『隱形人』轉為積極的 『利他人』,但不管他作多少事,在什麼塲合,他仍是沉默寡言,怯怯的東躲西藏,不佔據任何 空間,不妨礙任何人。接觸他的人皆受其惠,沒有絲毫損失,不便,因此都喜歡他。沒有接觸他 的人,由於不起眼,加上他隱藏的性格,根本不會注意到他的存在,故有隱形人之稱。
我對他也很懷念,這生活中不留痕的顯隱師,究從何來,往何處去,便無從稽考了。」
#佛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