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漢成,7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迅速,與新加坡、香港、韓國一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臺灣島的臺北是臺灣最發達的城市,這座城市曾經輝煌失意過,去過臺北的人好像臺北落後於內陸城市。
曾經有很多人知道的臺北都在歌詞中說「冬天來臺北看服務」,當時臺北很受人民歡迎,很想去臺灣,現在兩岸開放多年了,去臺灣很容易,不斷的大陸遊客給臺灣城市帶來了活力,這些城市會有多大變化?
臺北位於臺灣島北部,臺北盆地面積271平方公裡,人口270萬人,是臺灣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島上著名的大企業、企業、銀行總部都設在這裡,人均GDP長期居臺灣第一,臺北成為臺灣最發達的城市。
在大陸人眼裡,臺北不是一個大城市,而是一個無法與北上光心相比較的二線城市,臺北的城市建設給人一種稍落後的感覺,由於臺灣發展較早,大廈大多建於80、90年代,古舊多,大廈也不多,按國內城市等級劃分,臺北是三線城市。
臺灣的城市變化不比大陸大,臺北城市雖然高樓大廈沒有特別密集,但臺北的城市細節卻無法與大陸城市相比,臺北城的建設風格與日本相似,街道不太寬,但很乾淨,很好看,便利店特別多,密度可能是世界第一。
在許多城市中,舊市區建築象徵著落後,經常拆除和建造高層建築,像臺北這樣的城市還保留著許多舊房子,這些舊房子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是城市的無形資產,留下舊房子可以維持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傳統,臺北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臺北101大廈一帶是臺北建得比較好的地方,大廈也不少,給人一種韓日城市的感覺,高509米的101大廈是臺北的城市地標,是臺灣最值得驕傲的建築,曾經是世界第一大廈的上方,現在這座高層建築已經不到十個人了。
臺北也可以說是先進城市,雖然高層建築並不先進,但看看這樣的臺北城建設怎麼樣?能和家鄉城市比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