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起底臺灣魏氏家族-「康師傅」的父:闖大陸始於食用油

2021-02-10 oilcn油訊

閩商在線網訊(林曉丹/文)

「臺灣人在大陸火車站吃泡麵引圍觀」的狗血典故出自這裡。

兩岸同仇敵愾的臺灣「黑心油」事件也出自這裡。

二十多年前,祖籍龍巖永定的魏氏四兄弟從臺灣回到大陸一手創辦康師傅,並逐步發展出頂新集團。

輝煌也好,危機也罷,都是魏氏家族一手締造。

大董、二董、三董、四董

在頂新集團內部,魏氏四兄弟依次被稱為大董、二董、三董、四董,對外則並稱「四位董事長」。四人的具體分工是:大哥魏應州負責戰屢決策和最終拍板;二哥魏應交負責維護股東關係;三哥魏應充主管財務;四弟魏應行負責外聯和公關,包括與政府部門溝通。

目前,魏氏四兄弟在事業體上也有分工:大哥魏應州負責康師傅,老二魏應交負責101大樓等地產項目、電信業,老三魏應充負責味全、材料事業,老四魏應行負責便利店、餐飲事業。

說到魏應州苦心經營的康師傅,那就要從20多年前說起——

闖大陸

1988年10月的一天,香港飛北京的747班機上,一個祖籍福建龍巖永定的28歲小夥子顯得興奮而又不安。飛機就要降落在北京首都國國際機場,這將是他第一次踏上首都北京的土地。

他就是魏家最小的魏應行。

彼時,魏家四兄弟在臺灣經營著一個小油脂加工廠。作為在臺灣出生的第三代客家人,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剛剛改革開放的祖國大陸,性格開朗、能說會道的魏應行,被哥哥們推舉來大陸尋找商機。

懷揣著籌來的一億五千萬新臺幣(當時約合四千萬人民幣)初次來到大陸,魏應行對這裡的一切都很陌生,他唯一知道的,就是這裡有12億人口的大市場。

初戰敗北

因為在臺灣做的是油脂加工生意,魏應行很習慣地從油上面尋找商機,他決心創立「來自臺灣的食用油」形象。

1990年,「頂好」食用油公司在北京掛牌成立。有人可能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則廣告:用頂好清香油,頂有面子。而廣告代言人是當時正在大陸熱播的電視劇《星星知我心》中「媽媽」的扮演者——吳靜嫻。(溫[殘]馨[暴]提示:已經憶起廣告場景的讀者,你已然暴露了年齡……)

但是,頂好清香油賣得並不「頂好」。因為這個產品有點超前,當時大多數大陸家庭用的都是8角錢一斤的散裝油,鍋裡有油就不錯了,根本還沒達到「要面子」的程度,售價2元錢一斤的「頂好清香油」質量雖好,卻只能叫好不叫座。

吃泡麵引來圍觀

食用油生意遭遇慘敗,然而,隨後壞消息又接踵而至,在其他幾個地方的投資項目,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到大陸的第三年,魏應行幾乎賠光了當初帶來的1億5千萬新臺幣。

1991年的一天,魏應行關閉了內蒙古通遼的一個工廠,踏上了回北京的火車。十八個小時的車程中,魏應行從旅行包裡掏出了一包臺灣產的方便麵,泡開吃了起來。誰知泡麵的香味引來眾人圍觀。(前段時間,臺灣一個綜藝節目上,有人說在大陸吃碗泡麵都有五六十人圍觀,引得大陸人吐槽。其實,這一幕是發生過的,不過在20多年前……)

當時,大陸有方便麵,但大家都是煮來吃的,因為泡不熟,一定要煮才能煮熟。再放西紅柿,下雞蛋煮才好吃。這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方便麵,既有盛面的碗,又有吃麵的工具。對於當時圍觀小魏吃麵的人們來說,新世界的大門打開了。

「大陸這麼大,坐火車的人那麼多,方便麵的市場該有多大!」即使是後期加入康師傅的職員,也樂於繪聲繪色描述當時魏應行的興奮之情。

一碗麵起死回生

1991年12月,魏應行帶著新籌來的800萬美元,再次來到了大陸,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

一番市場調查後,他相信牛肉口味的方便麵可以贏得消費者的心。於是,康師傅紅燒牛肉麵誕生了。與以往只有一包調料,包裝簡單的袋裝方便麵不同,「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多了一個牛肉醬料包,還配有紙制的碗和塑料叉子,這在當時是一種創新。

當時,五、六元一包的進口方便麵,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還是個價格昂貴的稀罕物,而幾毛錢一包的袋裝面(就是上文提到的泡不熟、要另備配料的方便麵),因為質量不高,沒有太多人問津。

適合國人偏重口味喜歡的「紅燒」味道,1.98元一包的價格,以及全面鋪開的廣告攻勢,紅燒牛肉麵迅速暢銷,公司門口甚至一度出現批發商排長隊進貨的情景。

先佔天津還是佔全國

師傅方便麵打開局面後,資金問題緊接而來。股東們甚至魏應州的弟弟們都認為應該先鞏固天津周邊市場,等資金跟上以後再向全國擴張,而魏應州力排眾議,堅持向全國範圍打品牌、佔市場,同時迅速擴張生產線。

於是魏應州一面在臺灣賒帳購設備、一面要求經銷商先款後貨,同時督促弟弟們找錢。3年時間,康師傅完成了全國七大生產基地布局,擴張速度令人眼花繚亂。到1998年以前,中國方便麵市場一直是康師傅一家獨大。

學地方菜系

1998年,康師傅進入內地市場的第6個年頭,公司業績急轉直下。魏應州心急上火,他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改變包裝,在渠道和營銷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金,但是收效甚微。經過長期的跟蹤調查之後,他發現,問題的癥結在於消費者對單一口味的方便麵已經感到厭倦。

後來,康師傅派出研發人員前往中國各地,尋找各具特色可以轉化為方便麵產品的「中華美食」,千方百計地將方便麵的工藝與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菜系相結合,從而破解了增長下降的魔咒,牢牢控制了方便麵市場霸主的地位。

打到叫我「大佬」止

2013年,康師傅與統一開始在方便麵中加送火腿腸,火腿腸大戰開打。當年5月份,魏應州強勢隔空喊話:「老二不聽話,要趁他們最脆弱的時候繼續出擊,要打到他們叫我們作『大佬』為止」,他堅稱,將堅持送火腿腸直到市場佔有率達到70%。

由於促銷大戰拖累,康師傅方便麵的毛利率同比下降1.89%。

9月,康師傅主動叫停火腿腸大戰。

「貪婪吸引我進入飲料業」

除了方便麵,康師傅還有糕餅和飲料業務,共同構成康師傅三大支柱。

在回想他進行多元化經營的動機時,魏應州曾說:「是貪婪吸引我進入飲料業的。」他的貪婪意識得到了回報:自2009年以來,頂益集團的飲料業務收入已超過了方便麵業務。這家《福布斯》亞太頂尖50強企業在2010年的總銷售額增長31%,至67億美元,淨利潤增長25%,達4.78億美元。

現在,頂新集團主營食品制銷,旗下除了康師傅,還擁有味全、德克士、福滿多、全家便利、INHON智慧型手機等眾多品牌,投資橫跨兩岸。目前集團總營業額達5000億人民幣,兩岸員工人數達10萬人。

中國非碳酸巨頭

2011年11月,康師傅與百事達成協議,百事把其在中國大陸的非酒精飲料裝瓶業務股權全部出讓給康師傅飲品控股有限公司,並由此獲得康師傅飲品5%的權益。聯盟協議公布後,市場一度有其「壟斷」質疑。2年前,商務部就曾因涉壟斷否決可口可樂對匯源果汁收購的協議。

根據Euromonitor資料,至2010年,可口可樂在中國軟性飲料市場佔有率為16.8%,康師傅以14.4%位居第二,第三則是杭州娃哈哈集團為7.2%,第四是百事可樂的5.5%。如將康師傅和百事可樂的市佔率相加,將超過目前排名第一的可口可樂公司。

空軍轟炸+陸軍登陸

「空軍轟炸」(大量明星代言廣告),加上「陸軍登陸」(掌握大中小城市渠道與網絡)這兩個拳頭,是康師傅在大陸無往不利的成功戰略。臺灣地區媒體總喜歡這樣歸納康師傅跨海峽的成功經驗。

康師傅對旗下所有產品的投入都是捨得下成本的,單單近年主力產品冰紅茶的明星代言人,就有任賢齊、張惠妹、飛兒樂隊、TWINS等等。而在「陸軍登陸」策略上,康師傅一線銷售人員Z先生稱公司給每個業務員的工作量是每天拜訪數十個零售點,即時反映渠道上的要求與需要。康師傅控股官方網站這樣向市場承諾:「明星代言包裝產品,1周時間內即達到全渠道鋪貨,並進入全國各大中型賣場。」

投資玩得轉

1997年,頂新國際集團在上海成立樂購超市。2004年,全球第三大零售商英國Tesco通過與當時擁有25家樂購超市的頂新國際集團攜手合作,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底,Tesco集團將其在樂購超市中持有的股份從50%增加到90%,由此,頂新從Tesco套現所得約50億元人民幣。據業內估算,頂新最近10年對樂購的直接投資為2億-3億元,與Tesco的交易溢價超過20倍。

脫身樂購之後,頂新攻進房地產行業。2009年,頂新旗下子公司買下臺北101大樓19.55%股權,頂新藉此成為臺北101的最大單一股東。

1998年,鼎盛時期佔據臺灣奶粉五成市場的味全公司爆發經營權危機,魏氏兄弟成功拿下經營權,拿下曾經高不可攀的「臺灣食品業山頭」。

收購風波

康師傅快速竄起之後,食品業界總會拿魏應州和統一集團總裁高清愿相比,高清愿做人和氣,相較起來,魏應州有一股年輕氣盛的霸氣,統一集團在中國大陸市場落後頂新,統一曾誓言三年內要趕過康師傅,魏應州就時時對員工耳提面命:「要讓統一永遠等三年!」

後來,康師傅大舉擴張,資金周轉不靈,有一億三千萬美元(約新臺幣四十五億元)負債待償,資金缺口達一億美元,情況危急,魏應州因而求助高清愿。高清愿要全部買下康師傅,但魏應州只願賣一半股權,「全部賣掉,我要怎麼對一起打拼的員工交代?」雙方談判破裂,最後幸好有日本三洋製藥買下康師傅三分之一股權,挹注近一億三千萬美元,康師傅才度過難關。(2013年抵制日貨時,有人痛罵康師傅是日本貨,即來源於此。)

跌倒之後,魏應州自行「降級」,不再擔任頂新集團董事長,改由老二魏應交任集團董事長,他只負責康師傅控股,也就是方便麵相關事業。「自己做錯要自己解決,要勇敢面對。」

捲入「黑心油」事件

2014年10月12日,頂新集團旗下正義油廠被曝光以飼料油混制食用油,其出品的68項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遊230家食品業者。

而就在此不久前的9月25日,康師傅公告確認其產品「精燉蔥燒排骨湯麵」使餿水油(地溝油)作為原料的劣質豬油。

消息一出,引發兩岸消費者強烈不滿。10月16日,頂新集團宣布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出30億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但事情並未平息,魏應州的三弟、前頂新制油董事長魏應充價值50億新臺幣的資產被查扣,並被檢方求重刑30年。

名譽掃地

有臺灣媒體報導,老大魏應州在事發後,高分貝怒斥弟弟們「你們就是高調炫富,像是在家裡放了一堆汽油,只要來一支番仔火(火柴)就起大火了!」他認為本來就不應該入股臺北101大樓、經營臺灣之星等。

魏應州已經點名退出電信事業——臺灣之星。另外,臺北101經營權也面臨挑戰,擁有44%股權的官方代表臺「財政部長」張盛和公開表示:「魏家名譽掃地,已到改變的時刻。」希望明年101董監改選,官方拿回副董事長及總經理大位。

有臺灣媒體報導,魏氏家族已經發動危機處理,頂新將從臺灣大撤退,以全力穩住大陸康師傅事業江山。

與富士康二三事

「康師傅——富士康,音同排序不同,這代表了兩家公司深厚的兄弟情誼。有富士康的地方,就會有康師傅牛肉麵,我們會追隨富士康的腳步,繼續加大在河南的投資。」2011年6月,魏家老二魏應交言之鑿鑿。

然而,2014年10月,康師傅深陷「黑心油」泥潭,富士康卻高調發聲,要把頂新旗下的康師傅等產品逐出廠區。公告稱,廠區內已將頂新集團旗下相關產品全面預防性下架,全面抵制包括頂新、正義、德克士以及味全等相關產品。

工作狂

「學習力強、主觀、工作狂、霸氣。」這是康師傅臺籍幹部們對魏應州的綜合觀察。「大董只念到初中,但是報表的數字誰也騙不了他!他能立刻看出財務報表的問題點。」

康師傅草創時期,魏應州每個月輪流各個城市開月會,精神飽滿、從不喊累。有一次,魏應州晚上十一點打電話到員工家裡,員工睡著了,他還問員工的家人,「怎麼這麼早就睡?」

如今,魏應州雖然稍微改變過去無日無夜的工作方式,但是每天還是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同時嚴格要求高階幹部以身作則,八點就要到班,以為基層員工表率。大陸早就實施周休二日,但康師傅發給加班費,要求員工周六照常上班。

魏家四兄弟都怕老婆

四弟魏應行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們(兄弟)不管做什麼工作,賺的錢要儘量交回家族基金。4個家庭每家每月領3萬元人民幣生活費,十年不漲。子女的學費全部由基金支付。」他還自爆,四兄弟的夫人都沒有參與公司的治理。「我們兄弟四個家庭來自5個肚皮,其中4個兄弟來自一個肚皮,另外4個太太來自4個肚皮,大家的意見很難統一…… 要經營一個共同的企業,要實現最大價值,始終有舍有得。所以我們期望太太還是把家看好,讓先生無後顧之憂。」

為工作而生存

魏應州有三個兒子:魏宏明、魏宏帆、魏宏丞。除次子魏宏帆選擇自己創業外,另外兩人進入康師傅控股學習,一個主要負責食品相關業務,另一個主要負責飲料業務。魏應州對接班人的原則是:「扶上馬,再送一程」。他計劃先把兒子扶上副董事長的位置,自己仍以董事長「監政」,然後過渡幾年,在自己65歲時徹底交棒。據信,他正積極推動康師傅控股分拆上市,欲讓兩個兒子都接班成為主席。

顧盼自己的人生,魏應州說,他的人生分為兩階段:20~40歲,「為生存而工作」;40~60歲,「為工作而生存」。他希望以後可以告訴小孫子,他創立了康師傅,小孫子不會回答「是那家倒了的公司」,而是「那家很棒的公司」。

臺灣一家出版社曾想為魏應州出一本傳記,可是他堅持不要,他認為他的一生必須「蓋棺才能論定」。

相關焦點

  • 康師傅老闆不姓康,揭秘泡麵背後的魏氏帝國
    然而,人們在享受康師傅方便麵帶來的快捷時,卻很少有人知道,紅遍大江南北的康師傅,背後的老闆其實不姓康,而是臺灣人魏氏兄弟。更讓人吃驚的是,魏氏兄弟來內地投資,本來是想做食用油。誰知陰差陽錯之下,倒是讓康師傅方便麵火爆天下。那麼,魏氏兄弟究竟是如何打造出康師傅品牌的呢?
  • 臺灣康師傅解散,只是九牛一毛,2.5兆新臺幣的「頂新帝國」如何布局,才是大問題 轉型
    15年前,來自臺灣的魏氏兄弟憑著一碗方便麵,把頂新的家族生意版圖擴張至大陸;如今,他們背著負面形象「逃離」臺灣,重心徹底遷移到大陸。2017年1月1日,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康師傅」)的子公司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臺灣康師傅」)宣布清算解散。
  • 康師傅四兄弟成臺灣首富,別瞧不上賣方便麵的!
    魏氏四兄弟1月16日,福布斯最新的中國臺灣富豪榜,50位上榜富豪的財富增長7.7%,達到1120億美元。食品飲料巨頭頂新集團的魏氏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人以72億美元的財富初次位列榜首;卸任鴻海集團董事長的郭臺銘,資產也縮水4億美元,落居第四位。有媒體刊文指出,上世紀90年代到大陸開疆闢土的企業家,不少人成為超級大贏家。頂新魏家兄弟建立康師傅方便麵生產基地,為其贏得「方便麵大王」美譽,這次又登上臺灣首富寶座。
  • 康師傅報警了!
    而近日,一則「臺灣良心導遊向大陸遊客揭露康師傅驚天內幕」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中熱傳,抵制話題重新燃起。掌控頂新集團及旗下企業的臺灣魏氏四兄弟(康師傅為頂新旗下品牌)話鋒一轉,女導遊又「提醒」大陸遊客,聲稱「康師傅在大陸使用的餿水油數量是臺灣的56倍」。
  • 隆文魏氏由來——客家魏氏的歷史溯源
    魏無忌的六世孫因在西漢時任巨鹿(今河北)太守,有功於朝廷受到封賞,並使其家族成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巨鹿也就發展成為魏姓歷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與此同時,魏姓也有進入江蘇、浙江、甘肅、寧夏者。  明神宗萬曆年間,最先有一位叫魏亮的人,從福建至臺灣,墾荒開基,是魏氏落籍臺灣的先驅。據說,後來一直在臺灣郡城開設「張珍山號銀鋪」者,就是當年魏亮之後,至清鹹豐初年,已傳八代。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貴在臺率眾起義,反清復明,為平息這一起義,福建同安人魏大猷隨軍入臺,並因平息有功而升安平水師協鎮。
  • 方便麵巨頭業績大漲,康師傅成功背後全靠這4個福建男人
    華金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康師傅控股高端方便麵淨利潤率已達8.70%,高於統一企業中國。康師傅的版圖究竟有多大?橫跨臺灣、中國大陸。細細數來,恐怕讓人大吃一驚,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等。但大家對康師傅背後的老闆——祖籍福建龍巖的魏氏兄弟,卻知者寥寥。
  • 剛剛,中國臺灣首富易主!郭臺銘「敗」給了四兄弟…
    但提到康師傅,相信沒有人會不知道,頂新集團則是康師傅的母公司。頂新集團的前身是創立於1958年的臺灣彰化鼎新油廠。到了1988年, 魏氏兄弟便帶著家族的希望,來到內地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於是,康師傅品牌又開始進軍食品和飲料行業,並有了餅乾、茶飲料、飲用水等一系列產品。據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2018全球品牌足跡報告》顯示,在中國市場,康師傅的消費者觸及指數高達9.1億次,位列第三名。
  • 康師傅兄弟超過富士康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方便麵市場有多賺錢?
    在三家臺灣消費企業中,旺旺收入規模已低於康師傅和統一,但2018年利潤卻排在第一。 康師傅集團創始人四兄弟首登臺灣富豪榜首富,顯示了大陸消費市場對臺灣企業的重要性。在臺灣名不見經傳的康師傅,依靠大陸市場的開拓就讓其創始人成為臺灣首富。
  • 泡麵 康師傅宣布解散,臺灣同胞只剩統一
    頂新國際集團是臺灣一個以食品制銷為中心企業集團,由彰化永靖出身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同時頂新還涉及糧油、地產、社會公益等行業。版圖橫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
  • 康師傅宣布解散,臺灣同胞的泡麵祖國母親承包了
    頂新國際集團是臺灣一個以食品制銷為中心企業集團,由彰化永靖出身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同時頂新還涉及糧油、地產、社會公益等行業。版圖橫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
  • 臺灣康師傅再見了,還有多少回憶殺的食品也早就消失了
    這兩天,臺灣頂新集團扔出了一顆重磅「炸彈」,決議其旗下的臺灣康師傅自2017年1月1日正式清算解散,引來了各方媒體和網友們的關注。
  • 朋友圈都在「抵制康師傅」,到底咋回事?
    而近日,一則「臺灣良心導遊向大陸遊客揭露康師傅驚天內幕」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中熱傳,抵制話題重新燃起。  視頻中,這位操著一口臺灣腔,自稱是導遊的女子,向車上的大陸遊客說道:「康師傅在大陸使用的餿水油數量是臺灣的56倍。這個新聞大陸有報導嗎?沒有,但臺灣知道。」女導遊還表示,臺灣有個行動叫「滅頂行動」,但頂新集團不怕,因為大陸有14億人的市場。
  • 康師傅新年改制:創始人魏應州「讓位」韋俊賢
    按照康師傅的最新公告,自2015年1月1日起,曾在雅芳、寶潔等跨國公司任高管的韋俊賢升任康師傅控股執行長(行政總裁),一手創立康師傅品牌的原行政總裁魏應州專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專注於公司未來整體策略規劃和高階團隊的接班規劃布局。
  • 「康師傅宣布解散!」消息一夜刷爆朋友圈,泡麵黨據說都哭了!到底怎麼了?
    根據中國臺灣網官方微博報導,頂新集團證實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針對有媒體報導「臺灣康師傅」解散的消息,康師傅控股1月2日晚間發表聲明表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終聚焦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
  • 康師傅承認使用餿水地溝油作原料,快轉給朋友!
    這不是康師傅第一次捲入食用油安全風波。去年11月,中國臺灣地區曝出橄欖油用銅葉綠素摻混造假的傳聞,康師傅也深陷其中,魏家兄弟信誓旦旦表示,要用國際最高標準管控產品,魏家四兄弟之一的魏應充還主動向臺灣食品GMP發展協會請辭理事長一職。  言猶在耳,餿水油的噩耗再次傳來,讓魏家四兄弟情以何堪?
  • 「康師傅解散,不賣方便麵了!」這則傳言刷爆朋友圈,真相卻是……
    康師傅控股方面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主營業務是方便麵生產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因2015年後本公司在臺灣地區已不再委託其他公司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該子公司已無任何實質經營業務,因此董事會決定依法辦理清算解散事宜並予以公告。
  • 臺灣有康師傅和統一,韓國有農心,日本有日清,那麼大陸有……
    臺灣有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麵,韓國有農心方便麵,日本有日清方便麵,那麼大陸有……特別是學生黨和工薪族,幾乎每星。問題來了,大陸最有名最受歡迎的方便麵品牌是什麼?康師傅方便麵 中國臺灣康師傅方便麵,以"康師傅"系列產品為主打,現在還有 「面霸120」、「料珍多」、「新面族」、「巧玲瓏」、「勁拉麵」、「亞洲精選」、「福滿多」、 「好滋味」、「小虎隊」、「掛麵」、「脆旋風」、「脆寬趣」、「珍品」、「勁爽」等多種類型的方便麵,花樣多多,就沒有康師傅做不到的。
  • 康師傅和統一的龍爭虎鬥
    本來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康師傅和統一,因為疫情爆發,反而迴光返照了。康師傅和統一,都是臺灣省的企業,差不多1992年一起來大陸。不同的是統一在臺灣一直是老大,康師傅一直是loser。到了大陸反過來了,康師傅成了老大。統一一直看不起康師傅。2013年的火腿腸大戰,兩家一共消耗了40億根,一起虧了錢。
  • 中國食品巨頭出現:去年淨賺33個億,創始人成為臺灣地區首富
    琳琅滿目的品牌中,康師傅無疑是行業的領頭羊。公司實現營收619.78億元,同比增長2.13%,淨利潤為33.31億元,同比大增35.22%。其中,方便麵業務實現營收253億元;淨利潤達到22億元,佔整體淨利潤66%,成為最賺錢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