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班第一天,貓妹便看到了三個毀童年的事兒~
《老夫子》創作者王家禧去世了,貓妹記得小時候在隔壁王叔叔家看到過這本漫畫,劇情雖然有股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味道,未經世事的我還是感覺有意思,聽聞訃告,扼腕嘆息。
有人離開,自有人出現。。
比如天線寶寶的孩子。。。
歐,不好意思,放錯圖了。。
是這個!
不過後來貓妹查了一下,這個比四個大天線寶寶還要鬼畜的小天線寶寶,早在2015年就已經有了。。。
(允許我做一個捂臉的表情。。。。)
今天重點要講的其實是,學生時代最愛吃的,泡麵!
對於吃過康師傅方便麵的人來說,二十四年,康師傅貫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長記憶。但即便歷史悠久,臺灣的康師傅,在元旦終於宣布已經解散了。
「滅頂」終告捷 康師傅被解散
據媒體報導,頂新集團1月2日證實,經董事會決議,臺灣康師傅公司自2017年1月1日解散。
至於解散的原因,頂新集團公共事務室副總賈先德表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去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並出租給味全委託生產,2015年爆發油品事件後,臺灣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因此,基本上已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
上圖中所謂的「滅頂行動」中的「頂」指的便是頂新集團。
滅頂行動:臺灣人民因頂新國際集團黑心油事件而針對該集團之各種抵制行動,包括部分擁有好市多會員卡的民眾響應網絡所發起、自2015年12月10日開始的秒買秒退滅頂行動,這導致臺灣好市多要面臨更多的退貨作業,增加了營運上的麻煩。
這裡貓妹給大家複習一下頂新集團的「黑心油」事件。
頂新國際集團是臺灣一個以食品制銷為中心企業集團,由彰化永靖出身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共同創立。
其旗下擁有的知名品牌有康師傅、德克士、味全、全家FamilyMart等,同時頂新還涉及糧油、地產、社會公益等行業。版圖橫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
從問題油事件開始,頂新集團開始走下坡路。。
據資料顯示,臺灣檢方2014年10月8日查獲頂新旗下的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的案件。隨後,正義公司的68項油品被下架,至少波及下遊230家食品企業。
2014年10月10日,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又爆出,頂新制油從越南進口的原料油以食用豬油報關入臺,但越南官方證實僅供作飼料用,不得用於食用油。
一連串「問題油」事件過後,終於讓頂新國際集團付出了沉重代價。
2014年10月30日,據當地媒體報導,頂新集團制油案偵結起訴,臺灣相關部門認為前頂新制油董事長魏應充將飼料油製造成食用油,犯罪所得高達4億多新臺幣(約合人民幣0.8億元),應處30年徒刑。
但是。。這劇情居然逆轉了。。
11月27日,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一審宣判:頂新集團董事長魏應充以及常梅峰、陳茂嘉、楊振益、曾啟明、蔡俊勇等6名被告全部無罪。
彰化地方法院法官認為,檢方無法舉證油品來自非健康豬,因而宣判無罪。
從2013年底到2014年,頂新集團三次捲入劣質油品事件。這一連串時間最終讓頂新集團名聲掃地,並受到了來自臺灣的多方抵制,同時連累了頂新集團旗下康師傅、味全等業務。
維基百科關於「滅頂行動」的相關詞條的介紹
因此,頂新集團有關產業2014至2015年爆發「黑心油」事件後,臺灣民間自發進行「滅頂行動」,頂新旗下事業受到影響。
康師傅控股:我們經營正常
針對「臺灣康師傅解散、不再生產銷售方便麵」的媒體報導,康師傅控股昨晚發表聲明表示,「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始終聚焦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
聲明稱,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系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主營業務是方便麵生產設備的租賃和進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產經營。
因2015年後康師傅控股在臺灣地區已不再委託其他公司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麵,該子公司已無任何實質經營業務,因此董事會決定依法辦理清算解散事宜並予以公告。
那麼頂新跟康師傅控股啥關係呢?
資料顯示,臺灣康師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經營範圍僅限臺灣地區。而臺灣康師傅同時也是頂新集團的子公司,臺灣康師傅註冊地是中國臺灣雲林縣,設立時間是2003年4月24日。
而頂新是康師傅控股的大股東,佔股比33.6%,臺灣康師傅是康師傅控股的子公司。同時控股的還有頂新集團創始人魏應州,以及三洋食品株式會社。↓↓
和康師傅大陸的龐大食品飲料版圖相比,臺灣康師傅公司是一家僅僅只是和方便麵有關的企業:康師傅在大陸的官網上的一份2004年刊發的《集團結構》圖顯示,臺灣康師傅作為康師傅控股旗下方便麵食品事業群的一員,和天津頂益、廣州頂益等10多家公司並列。
在當時,除了方便麵食品外,該公司旗下還有糕餅事業群、飲品事業群、配套事業群和其他業務等分類。
康師傅控股今天急急忙忙撇清關係,節後開盤第一天也算保住了節操,康師傅控股收盤漲幅為0.42%,收盤價9.47元。
五年左右控股市值蒸發近900億
2011年,處於鼎盛時期的康師傅控股總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元港幣;但《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穀君注意到,截止2016年12月30日收市,康師傅控股總市值約為528.5億港幣。也就是說,在五年時間左右,康師傅控股總市值已經蒸發接近900億港幣。
在方便麵領域,康師傅仍然坐著頭把交椅,但銷量已回到4年前。在飲料市場,群雄競逐中,康師傅仍有不錯的地位。但其整體業績自2011年夏季達到巔峰時刻以後,從2014年開始連續下滑。
那麼,除了臺灣「黑心油」的問題,為什麼泡麵現在那麼難賣了咧?據中國企業家雜誌分析,泡麵下滑原因有以下幾點:
今年受到棕櫚油價格上升的影響,方便麵短期升級壓力,以及為加大品牌建設提高廣告投入導致方便麵的業績有所下滑;
人們對健康的意識越來越重,方便麵也多次被稱為「不健康」的食品。這是康師傅和統一,整個方便麵行業共同面臨的衝擊和挑戰。意識提高了,泡麵便失寵了;
各大便利店都有稍作加熱,便可食用的便當,甚至還有快餐,如7-11。這些便利店快餐也蠶食掉了一些方便麵的市場;
最後還有,隨著網絡訂餐平臺的興起,從渠道上對方便麵形成替代,擠佔了部分需求。
即便是標榜「非油炸」的五穀道場,在歷史洪流中也命途多舛。
總而言之,一個康師傅倒下了,還有千千萬萬的外賣騎士站起來了。
哎,貓妹餓了,下班吃個康師傅壓壓驚。
本文由貓財經貓妹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貓財經(ID:mao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