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名人|來自大埔的慈善家-田家炳先生!

2021-01-11 梅州0753

第一次聽到田家炳這三個字,是在上初中的時候誰誰誰考入了田家炳中學,當時並不是知道他是一個人名,直到後面上了高中,才知道田家炳中學是以田家炳這個人命名的學校,才知曉他是一個偉大的慈善家。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了解一下這個來自梅州大埔的客家名人-田家炳。

田家炳先生是一個著名實業家及慈善家,一九一九年出於廣東梅州巿大埔縣銀灘村。其先翁玉瑚公乃客家後裔,以經商為業,平生急公好義,濟貧恤孤;母親田房氏則具備客家婦女傳統德,為人純樸務實,克勤克儉。田公晚年得子,故倍加愛惜,然平日對之管教甚嚴,不時以古代聖賢忠孝節義故事加以勉勵,以《朱柏廬治家格言》加以教誨。家炳先生承庭訓,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養成了潔身自愛、刻若自勵的性情,以及慈悲為懷、樂善好施的品格。

一九三五年,玉瑚公溘然長逝,當時年僅十五而剛念完初中二的田家炳,乃不得不忍痛輟學,繼承父業,毅然挑起家庭經濟的重擔。一九三七年,離家前往越南創業,不出兩年,已成為當地最大的瓷土供貨商。一九三九年夏,日軍佔領汕頭,瓷土運輸中斷,田家炳被逼轉移陣地,踏上遠赴南洋的徵途。一九三九年秋,抵達印度尼西亞萬隆巿,投靠經營土產洋雜生意的兄長,幾年間,致力發展,頗有成績。

田家炳先生為謙君子,自奉甚儉,克己待人。詢之以處世之道,成功要訣,先生謂為人必須秉承「 勤、儉、誠、樸 」四德;而職業無分貴賤,不論身處何種工作崗位,只要盡忠職守,敬業樂業,自能撥雲見日,漸入佳境,逐步 攀登成功的高峰。實則先生除此之外,尚且目光如炬、穩中求進,故能轉逆境為順境;知人善任,禮賢下士,故能化獨樂為眾樂;加以凡事親力親為,任勞任怨,能人之所不能,敢人之所不敢,故而使田氏企業,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發揮出超卓的成效。

一九八二年,田家炳先生 捐資10餘億元財產成立「田家炳基金會」,不分畛域專事捐辦公益,以「安老扶幼、興學育才、推廣文教、造福人群、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創會宗旨。自此竭力奉獻,德澤四方。迄今為止,基金會捐資設立的慈善項目,不計其數,在全國各地均有獨資和襄資捐建善業,項目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文娛、社會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單位和建築物多不勝數。據了解,在海內外已捐建大學53所、中學88所、小學37所、師範專業學校7所、幼兒園9所、鄉村圖書室950所,遍布神州三十一省、巿、自治區、直轄巿,加以資助國家教育部「高等師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北京巿自然博物館之生物標本館及南京巿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之天文科學交流中心、全國鄉村學校圖書室五百五十間等,此外對美國、英國的中華文化事業均有捐助;在臺灣還設立了田家炳文教基金。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難以盡述。

田家炳先生在諸多善舉之中,獨鍾教育。田先生認為興國之道在於人才,而人才培育始於教育。要辦好教育,必須首先焙訓作育英才的教師,因而發展師範教育,不啻為播種植苗,開闢水源。上遊清則下遊暢,發展企業如此,辦學創校亦如此。高瞻遠矚的田先生及不分畛域,致力於推動各地教育工作,德澤無疆,光耀華夏。

田先生明德卓行,賦性慈祥,博施濟眾,薄已厚人。舉凡社會公益事業為群眾謀福利的團體及醫院學校等,無力盡力輸將,共襄善舉。他在香港成立的田家炳基金會,多年來先生舉辦不牟利青少年中心、老人宿舍及服務中心,幼稚園、小學、中學、圖書館等造福廣大市民,還設有獎貸學金嘉獎成績優異的有為青年。在臺灣省也捐出數千萬元成立田家炳文教基金會,舉辦各類獎學金,推動各種具公益性的文教事業活動。

一九七八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他受到很大鼓舞。為了幫助祖國發展人造革業,他主動捐贈一套價值數百萬港元的生產線給廣東省(省府撥給佛山市),在他多次派技術員前往協助後,產品質量已符合國際水平。多年來還為國內不少單位引進新的技術,發展新的產品。對他的桑梓大埔縣也做了不少項目。除了獨資興建154米長11米半寬的雙程行車湖寮大橋、明德大橋、黨溪大橋、玉湖大橋、蒹葭橋。廷樂橋、大廂電視差轉臺、銀灘水電站、銀灘發展經濟基金會及其它多項關係國計民生之善業外,對教育事業還特別關心。他認為"中國是文明古國,國要富強,就要造就人才,要造就人才,就要多辦學校。近年來先後上書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省長葉選平、大埔縣領導和旅居廣州北京的文化界同鄉,希望加緊規劃在縣內各鄉鎮多辦十幾間中學,以配合中央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讓全縣高小畢業的適齡學子都能升入初中,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還望能加辦大學,普遍提高邑人數育水平。

田家炳先生一貫主張,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於人民,他不單關心家鄉的事,凡是社會上的事,他力所能及的都一樣關心。他對教育事業是很關心,而且對文化事業亦很重視,如大埔縣建青少年宮,他積極捐資贊助;大埔縣漢劇團缺乏服裝道具等,他也捐巨款解決,類此事例太多,不勝枚舉,他做到了「不分行業,能幫就幫。」 田家炳先生不僅關心家鄉的發展,而且亦關心香港的公益事業。

現在先生年逾古稀,精神矍鑠,老當益壯,其事業之宏偉,德望之崇高,與日俱增,當仁不讓之精神,尤令人欽佩!對祖國正在全面改進與龐大建設之當前,而一本愛國愛鄉之素願,將更悉力以赴,共圖扛鼎,同任仔肩而造福於國家社會,正如青山不老,綠水長流,永無窮期也。 田先生敦品勵學,勤儉自勉,治事嚴謹,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舉辦善業,關心教育,公而忘私的可貴情操,深為世人所欽敬!

田家炳先生是一位在海外艱苦創業的華人典型,更是客家人、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楷模。

相關焦點

  • 梅州大埔保存大量名人祖宅故居,張弼士故居卻被質疑:缺口塘
    廣東梅州大埔縣是一個山川秀美,風光旖旎的地方,雖有有客家香格裡拉之稱,卻因為地處偏遠山區,長期交通不便,猶如靜養深閨,鮮為人知。自2019年6月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全球第八個「世界長壽之鄉」,再加上這幾年連接大埔的交通網絡越來越發達,前往大埔旅行的人越來越多。
  • 在億萬富豪田家炳的家,看到的畫面卻令人潸然淚下.......
    8廣東省大埔縣家炳第五中學9廣東省大埔縣家炳第六中學10廣東省大埔縣家炳第七中學11香港田家炳中學12廣東省平遠縣田家炳中學13廣東省五華縣田家炳中學14廣東省大埔縣家炳第八中學15廣東省大埔縣家炳第九中學
  • 廣東漢劇《客家之子·田家炳》開排
    本報訊 (記者劉潤濤 特約記者劉招迎 羅文燕)日前,原創現代廣東漢劇大戲《客家之子·田家炳》正式開排,將於十月底完成並面向公眾首演。該劇是一部弘揚田家炳先生一生愛國愛鄉、情系教育、慈善大愛的舞臺藝術作品。
  • 大埔廣東漢劇拿下全國大展金獎
    由大埔縣廣東漢劇傳承保護中心選送的廣東漢劇小戲《客家之子·田家炳》獲優秀劇目金獎。這是大埔廣東漢劇首次在國家級戲劇大展上斬獲金獎。  據悉,本屆大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合肥市文化和旅遊局、長豐縣政府主辦,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40個劇目同臺角逐。
  • 田家炳彌留之際眼睛看不見,顫抖的手仍握著標滿捐贈學校中國地圖
    錢到,人到,心到,力到浙江師範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前的田家炳銅像11月20日,浙江師範大學田家炳教育書院前,隆重舉行田家炳銅像落成典禮,以此紀念中國香港著名愛國人士、「中國百校之父」田家炳先生誕辰101周年。
  • 梅州柚·大埔蜜柚 進入灣區市場
    好山好水出好柚,常來大埔更長壽。9月12日,世界長壽鄉·廣東梅州柚·大埔蜜柚廣州推介會暨海珠區對口幫扶消費扶貧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這是今年廣東梅州柚「12221」市場營銷行動啟動後,梅州柚密集布局灣區市場的又一舉措。
  • 《沉痛追田大慈善家田家家炳》作詞:杜國清
    (二)地動山搖驚人間,慈善巨人已歸仙。梅州華僑田家炳,駕鶴西去到九天。        (三)客家驕子萬萬千,善人善舉有善顏。百校之父田家炳,散盡家財公益捐。       (四)慈善巨人義驚天,變賣住所把款捐。身居陋室田家炳,不惜錢銀建校園。        (五)家炳義舉德澤天,惠及社群如黨恩。十幾億元基金會,資建大學上百間。
  • 95歲慈善家田家炳受洗歸信耶穌:「好人也需要拯救,也需要信耶穌」
    但當了一輩子「好人」,一生致力公益教育事業的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在95歲高齡的時候,終於明白一個真理,那就是:「好人」不一定上天堂。因為人眼中的好人,在神眼中,仍然是一個罪人。今年5月27日,95歲高齡的田家炳在香港播道會恩福堂接受洗禮,歸入耶穌基督的名下,在眾人面前見證他成為神的兒女。嚴守儒學德行,一生熱心公益
  • 這位99歲的慈善家走了,留給我們三百多所學校……
    田家炳基金會10日發布訃告,香港慈善家田家炳當日上午安詳辭世,享年99歲。
  • 廣東梅州柚·大埔蜜柚大灣區推介獲市民點讚
    遠離非法集資,拒絕高利誘惑中共大埔縣委宣傳部(宣)暢敘大埔海珠合作情誼,共推大埔蜜柚特色品牌。9月12日,世界長壽鄉廣東梅州柚大埔蜜柚廣州推介會暨海珠區對口幫扶消費扶貧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行。
  • 梅州大埔這5起入室盜竊案的嫌疑人落網了
    6月17日下午,梅州大埔公安民警在湖寮鎮某街道抓獲入室盜竊嫌疑人羅某軍(男,33歲,湖寮鎮人),成功偵破入室盜竊案5宗,追回被盜物品一批。2019年12月29號,大埔公安接到事主報案,稱自己位於湖寮鎮的住家遭人入室盜竊,被盜2000多元現金和手鐲一個。接報後,大埔公安立即指派湖寮派出所和刑偵大隊前往事發現場開展調查、勘查等工作。正當民警緊鑼密鼓開展案件偵查的時候,又有多名事主報案稱家中遭人入室盜竊,損失財物一批。
  • 梅州農行大埔虎山支行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事件
    自覺抵制高息誘惑,理性選擇投資渠道中共大埔縣委宣傳部(宣)隨著電信網絡詐騙手法的層出不窮,梅州農行大埔支行加大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力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事件。2020年9月15日14: 23分,客戶郭某前來大埔虎山支行諮詢請求幫助,稱其帳戶已被銀監凍結,請求協助解決。櫃員馬上意識到客戶應該是遇上了電信詐騙,立即向內勤行長報告。內勤行長向客戶了解事情經過,並告知客戶這是電信詐騙,不能輕信,更不能操作轉帳交易,並建議客戶及時報警。
  • 梅州日報社特約記者、通訊員採風團走進大埔銀江鎮
    「金針菜,盛產於銀江鎮一帶,具有含苞肥大、鮮嫩爽口、久煲不酸等特點……」在講解員的介紹下,「編外記者」們認真了解大埔金針菜外形口感、食用功效等一項項科普內容及大埔長壽產品發展歷史,更全面認識了這一致富產業。
  • 田家炳追思會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
    16:09 南方+古老師:當年田家炳先生參加校內活動,每年以基金會名義宴請老師,從不拒接學校的活動邀請。今天,我帶來了學校的敬意和懷念。田家炳先生做的一切讓人感動,他建立了很多讓小孩子學習的地方。一名老師說在學校服務多年,與有榮焉。希望我們把自己做好,把工作幹好,讓田中更好。「因為有您,世界多了千千萬萬善良的人。我永遠懷念您。」
  • 他是第三位獲授香港最高榮譽的梅州人!你知道前兩位?
    餘國春大紫荊勳章GBM、GBS、JP,1951年11月出生於印尼,祖籍廣東梅州鬆口,是香港著名的實業家,享有「國貨大王」之稱。餘國春先生,GBS, JP長期熱心服務社會,貢獻殊偉,現獲頒授大紫荊勳章,以資表揚。餘先生盡心竭力推動青年發展,尤其支持青年教育。餘先生曾出任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董會/大學顧問委員會委員,向大學提出策略性建議和指導,並大力支持理大和香港浸會大學的校園擴展計劃。
  • 鋁業大王管保強,40年代從梅州移居馬來西亞,如今身家30億美元
    管保強(右)在梅州大浦祖地管保強,祖籍梅州大埔,他也表示,「作為客家人,廣東自然是我的投資首選地。」上世紀40年代,管保強兄弟的父母,從老家梅州大浦渡海南下,移居到馬來西亞。作為海外客家人,管保強從小在華文學校接受教育,家裡人會說客家話,也會說廣東話、普通話。
  • 【心繫萬川·愛在大埔】融合愛心,為公益事業攜手奮進
    快樂生活,快樂慈善!鐵板魷魚 2000元(王坤錄感召)27、謝義漢300元28、大埔縣尚德睿教育200元(廖國昌感召)29、林秀青1000元30、蕭俊紅200元(蕭武兵感召)31、李新興100元32、蕭惠蓮200元(蕭武兵感召)33、大埔老闆電器專賣店2000元(曹向州感召)34、羅保青300元(蕭武兵感召
  • 大埔籍歌手丘安娜創作演唱六首蜜柚歌曲
    ↑↑↑點上方藍字免費關注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最新大埔新聞呢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大埔視窗》關注即可來源:掌上梅州古代有聞香識人的典故,而在蜜柚豐收的季節,大埔籍歌手丘安娜所創作演唱的蜜柚歌曲讓不少人聽歌識柚,也通過歌曲向大家道出家鄉情蜜柚情。「圓潤的身姿,淡黃的外衣 ,我的清香能否吸引你……」MV視頻中的歌曲演唱者就是丘安娜,這首歌曲《柚柚柚》也是由丘安娜作詞。
  • 山下紅色「講古」 山上綠色「品茗」 梅州大埔脫貧奔康
    山下紅色「講古」 山上綠色「品茗」 梅州大埔脫貧奔康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李錦讓 劉潤濤  2020-06-05 目前全村茶農茶葉銷售量呈30%上升,單從茶成品每斤單價也從140提升至180元左右。
  • 【尋訪梅州名人故居】何如璋故居人境廬:欽差大臣不辱使命 敦睦邦...
    原標題: 欽差大臣不辱使命 敦睦邦交佳話流傳 梅州大埔縣清代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故居見證中日關係變遷 在梅州,有兩座客家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