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在下降、眼前飄灰影、門窗會變形……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中老年朋友會以為「年老眼花」或「得了白內障」。其實,這極有可能意味著眼底黃斑病變的到來!
隨著老齡化進程加速以及各類電子產品的普遍使用,眼底黃斑病變對人們視力健康的威脅越來越大。記者了解到,以往不太為老百姓所知的黃斑變性,如今已成為老人主要的致盲眼病。由於對該病缺乏認識,一些老年患者發現視力下降時,往往誤以為是年老的正常變化,結果延誤了治療時間。
近日,健康周刊記者採訪了梅州市梅江區深梅眼科醫院主治醫師鍾敬雯。鍾敬雯醫師提醒,黃斑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區域,一旦受損,無法逆轉。如何及時發現黃斑病變的早期信號?日常如何保護黃斑、做好預防工作?讓專業的眼科醫生為讀者進行詳盡指引。
黃斑有異常
容易被忽視
「黃斑是視網膜上最重要的區域。之所以叫『黃斑』,是因為這個部位凝集了大量的葉黃素。」如果把視網膜看作是相機中的底片,黃斑相當於最核心的區域,這個區域受損,底片就無法正常地顯像,眼睛也就看不清東西或者視物變形。黃斑變性主要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一般分兩種類型,一種是乾性黃斑變性,另一種是溼性黃斑變性,目前臨床上診斷較多的以溼性黃斑變性為主。
黃斑變性的治療很複雜,發病機制目前尚屬未知。「溼性黃斑變性意味著新生血管反覆在滲血,對視力狀況影響比較大。」 鍾敬雯表示,如果患有溼性黃斑變性而又不治療,患者視力會下降到0.05以下。
鍾敬雯告訴記者,黃斑病變高發人群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由於發病時沒有眼睛疼痛等症狀,時常被人忽視。目前,黃斑變性的發病人數正在逐漸增加,也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門診收治的患者自身容易把黃斑病變的症狀誤認為是乾眼症、老花眼、白內障。不少患者同時得了黃斑變性和白內障,卻把黃斑變性表現出來的症狀誤當作白內障所致,疏忽大意,導致耽擱了治療時機。
黃斑變性有兩大「警報信號」:一是視物變形,二是視力下降。一旦察覺到「警情」,一定要及時到專業的眼科醫院就診,結合眼底OCT檢查,可以確診是否有黃斑變性。
越早開始幹預
治療效果越好
黃斑變性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最難治療的眼科疾病之一,現代醫學還沒有找到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
鍾敬雯說,「眼內注射藥物」是目前針對黃斑變性的一線治療方法,主要通過打針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長,能夠使大部分病人的視力明顯改善,但是眼內注射無法斷根,要長期打針。從國家政策上說,治療老年黃斑變性的眼內注射藥品列入了醫保,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患者的經濟壓力。
老年黃斑變性最佳的治療時間是當黃斑內出現新生血管時越早進行治療,效果往往會越好。如果能夠做到早期發現,治療效果會比拖到晚期才求醫要好。如果已經有明確的症狀出現,應立即尋找專科醫生,必要時做OCT眼底檢查,可以立刻準確地了解黃斑狀況,而且要定期隨訪。
黃斑前膜:視力降到0.5應做手術
黃斑前膜也是一種常見的黃斑病。由於發病時均產生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的症狀,患者時常將黃斑變性和黃斑前膜混淆。
「實際上,這是兩種眼病,治療方法也大不一樣。」鍾敬雯指出,黃斑前膜是在視網膜的黃斑區域前面多長出一層膜。與黃斑變性相比,黃斑前膜進展緩慢。但如果放任不管,同樣會造成視網膜受損,視力下降。為了儘可能延緩病情進展,必須尋找合適的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目前,黃斑病變的發病正有年輕化趨勢。在使用手機、電腦和看書看電視時,要注意用眼衛生的平衡,不要長期處於視疲勞狀態。此外,還可以從生活飲食上進行調理,例如多吃南瓜、獼猴桃、葡萄等富含胡蘿蔔素、葉黃素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對於老年黃斑變性的預防有一定的幫助。(江波)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