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2021-02-08 elvita威的生活便籤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演出時間:2016.11.16 晚7點半

演出劇場: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票價:280 480 600 780 900(套票優惠) 1080(套票優惠) 1280

訂票:8610-66550000



「家」的形式有很多種,有物質層面的,有屬於年幼時期的,當然還有其他……這些都構建、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絲綢之路項目於我以及絲綢之路樂團裡的每一位藝術家來說,是一個創造性的家園,是一個我們的靈魂可以回歸,去探索全新的藝術語言,邂逅朋友和陌生夥伴,在與人交往中追尋樂趣的棲息之地。許多年以來,我們加深彼此之間聯繫的方式之一就是給彼此家的感覺。今晚,我們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來共同體會「家」的意義。 

在今晚的音樂會中,您將體會到「家」的不同含義,對於這個項目來說,我們的樂趣之一也正在於此:差異的存在讓我們歡欣雀躍;我們在分享行為中培養起對探究和寬宏的渴求。在我們的「家」中,正是有這些不甚熟知的東西,為構建一個新世界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今晚音樂會中演出的不少曲目,都是樂團的藝術家們多年以來特別為樂團創作或改編的。我特別榮幸地和您來分享我們一直以來所做的一切,我堅信,通過創作或改編,音樂家需要比了解並闡述傳統做得更多,他是去開創一個全新的世界並成為這個新世界的代言人。

歡迎來家中做客!

——馬友友



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



馬友友的職業生涯堪稱多元化,這在他與觀眾建立新的溝通方式,探索和提高個人藝術水平的實踐中得以有力證明。他一直以獨奏家的身份參與全球各大交響樂團演出,同時兼顧舉辦個人獨奏會或者室內樂活動。至今,他已發行100餘部作品專輯,獲十八項葛萊美獎。馬友友創建了絲綢之路樂團並擔任藝術總監,同時,他還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尼格尼音樂學院的「賈德森和喬伊斯綠色創意顧問」。




他的作品著重展示音樂在個體生活中起到的革命性作用,並為越來越多的社區觀眾提供機會,引導他們走進音樂的世界。馬友友生於法國巴黎,父母都是中國人,後舉家遷居紐約。他四歲起學習大提琴,之後進入朱麗亞音樂學院,並在197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馬友友獲得獎項無數,如艾弗裡·費舍爾獎(1978年)、美國國家藝術獎章(2001年)和美國總統自由勳章(2010年)。2011年,他被授予美國甘迺迪中心榮譽獎。近期,他加入了國際知名的非贏利人文組織——美國阿斯本研究所。馬友友曾為八位美國總統獻藝,並參加美國第56屆(第44任)總統歐巴馬就職典禮等大型活動。


絲綢之路項目以及絲綢之路樂團




大提琴家馬友友受史上絲綢之路的思想和傳統的影響,遵循「藝術連通世界」的宗旨於1998年創建了非營利性藝術機構絲綢之路項目。的確,一直以來,該項目都以此為願景,在音樂表演、藝術研習和文化創新三個方面與世界開展溝通和對話。

自2000年起,絲綢之路樂團成為該項目的核心。樂團一方面承載著全球的多元文化,另一方面還通過演出、藝術工坊和駐院等形式構建了獨特的全新文化交流模式。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員們具備當代社會的多種藝術職業身份,又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習俗,他們將異域的藝術和大家早已熟知的形式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全新的音樂語言。

絲綢之路樂團的演出足跡遍布世界,迄今已錄製有六張專輯。最新專輯《歌詠鄉愁》是紀錄片《陌生人的音樂:馬友友與絲路樂團》的姐妹專輯。該紀錄片由奧斯卡獎得主摩根·內維爾執導,目前在臺灣各劇院上映。

  絲綢之路項目向大力支持文化發展的個人、基金會、組織機構,如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以及合作夥伴韓國曉星公司表示衷心的感謝!


elvita威的生活便籤

北京文藝活動分享平臺
訂閱完整版文藝活動  請郵件至elvita@qq.com

微信ID:elvita-v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點擊閱讀原文購票

相關焦點

  •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在坦格伍德音樂節上,絲綢之路合奏團及其藝術總監大提琴家馬友友表演了流行和當代跨文化作品的節目。
  • 馬友友和他的「絲綢之路樂團」
    ——田藝苗馬友友、吳彤與絲綢之路樂團演奏《燕子》片段在2017年格萊美大獎頒獎禮上馬友友與絲綢之路合奏團《絲路·鄉愁》獲得「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頒獎典禮上的絲綢之路合奏團而馬友友的「絲綢之路」項目,迄今也已經走過了20年。其間有說不完的故事,更有無數嫋嫋不絕於耳的樂音。從長安到羅馬,古代「絲路」上的詩人們曾經發出過「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嗟嘆,而馬友友與他的「絲綢之路」合奏團,則幾乎是要「一網打盡」所有西出陽關的舊友新朋,用音樂將他們一一聯繫在一起,呈現在我們面前。
  •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音樂會於昨晚完美落幕
    9月17日晚,馬友友與絲綢之路巡演音樂會 在新疆烏魯木齊人民會堂正式開演!
  •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合奏團
    音樂會現場除了兩曲靜謐幽遠的慢板,始終洋溢著熱烈的遊牧氣氛,在觀眾席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被民樂的熱烈和新鮮節奏的編曲點燃的觀眾熱情。15年的合作,14位音樂家早已培養出細密的默契。有那麼多觀眾是只衝著馬友友來的,但整場音樂會給了每位音樂家以充分的表現,除了音樂會的名稱以外,並沒有在現場格外突出馬友友個人。甚至可以說,這個樂團靈魂人物甘願隱藏在整個樂團裡當一片低調的綠葉。
  • 馬友友與絲路樂團下周來北京 !!
    令廣大樂迷翹首以盼的絲路樂團巡演這次真的來了!繼今年8月的北美巡演之後,絲綢之路樂團將於本月中旬開啟亞洲巡演,包括11月12日的馬來西亞、14日青島,16日北京,18日韓國首爾,20日臺北。
  • 中外文化展示周「清華緣」馬友友與絲綢之路巡演音樂會門票熱銷中
    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清華緣·丁香情」馬友友與絲綢之路巡演音樂會攜新疆愛樂樂團奏響絲綢之路上最唯美的聲音~馬友友先生在與世界各地樂團的合作、獨奏會和室內音樂活動之間保持著平衡,他的作品集有100多張專輯,其中包括18張獲得葛萊美獎的專輯。馬友友先生擔任絲綢之路計劃的藝術總監,他創立該組織以推進跨文化的演出以及教育、商業和藝術的融合從而改變世界。絲路合奏團已經獲得了超過80部作品的委約,並每年都開展巡演。馬友友先生也擔任芝加哥管弦樂團尼戈尼學院學習交流與訓練學院的創意顧問。
  •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2016北京音樂會
    馬友友——1955——,大提琴演奏家,美籍華人,曾獲得多座葛萊美獎。馬友友為多部電影音樂配樂,其中包括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西藏七年》,李安《臥虎藏龍》。馬友友學過小提琴、中提琴、鋼琴,最終選擇大提琴。馬友友畢業於哈佛大學和茱莉亞音樂學院。
  • 專訪馬友友丨我與絲路樂團
    」樂團由大提琴家馬友友創建,致力於重視古絲路(從東亞至歐洲,包括印度、西藏、波斯、希臘等地)的文化遺產,以及將代表此地傳統的聲音重新介紹給世人,並沿著古代絲綢之路去促進文化、藝術和思想傳統的研究。絲路樂團將會重登故土,於10月24日杭州大劇院華麗上演「絲路行」音樂會。絲路樂團是馬友友鄉情的寄託,是文明之間碰撞的結晶。讓我們一起來聆聽絲路上飄揚的那些悠揚的旋律吧!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出處。
  • 重磅出擊|令人愉悅的音樂之旅——超級大咖馬友友絲綢之路音樂會
    昨天,萬眾矚目的「絲路行」音樂會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在杭州大劇院重磅上演,餘隆攜馬友友、吳蠻、雷佳及絲綢之路樂團、杭州愛樂樂團為大家帶來一場音樂盛宴。※攝影 | 杭州日報 丁以婕初見音樂會的主創們。 在音樂會開始前一天,樂團的主創們在杭州大劇院南大廳舉行了一場「發布會」,為什麼要加引號呢?
  • 馬友友和絲路樂團獲59屆格萊美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
    >「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本公號美國洛杉磯2月13日消息圖文 / 信蓮)第59屆格萊美音樂大獎在北京時間今晨拉開帷幕,馬友友及絲綢之路樂團《歌詠鄉愁》(Sing Me Home) 獲得「最佳世界音樂專輯」獎項。
  • 馬友友 創辦絲路樂團與911事件
    我們可以這樣看:馬友友以「並行」(parallel move)的方式,從美國的提琴演奏風格(fiddle style)過渡到與唐·庫普曼(Ton Koopman)及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的古樂演奏合作。從巴洛克時代再往前追溯一百年,就回到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時代——那時,義大利小提琴、波斯弓型古魯特琴(kamancheh)和中國二胡之間的差別並不很大。
  • 古典音樂養成(3)馬友友:創辦絲路樂團與911事件
    馬友友:創辦絲路樂團與911事件文 | 司馬勤2001年8月,馬友友和他的「絲綢之路」合奏團終於上路了。幾個星期後,馬友友的這番話猶如警醒世人的預言。恐怖分子襲擊紐約曼哈頓南端和美國首府華盛頓。「9.11」之後,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中亞細亞,但這種關注與文化交流毫不相干,更談不上信任。2002年4月,索尼唱片公司配合「絲綢之路」合奏團在美國各個音樂節演出時,推出合奏團的首張錄音。這確實表現出『當陌生人相遇』這個主題,更運用了它的三層音樂模式。
  • 吳彤和絲綢之路樂團,與格萊美的"不偶然"相遇
    "獎。不負眾望,這支由馬友友於2000年創建,致力於發掘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傳統藝術,促進音樂的世界交流的樂團,憑藉著其最新專輯《歌詠鄉愁》(Sing Me Home),最終摘得這一獎項。對於吳彤來說,這已是他第二次獲得葛萊美獎。"這次得獎還是很開心,很欣慰,不過並不意外。通過這個獎,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音樂,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美和文化上的包容性,"吳彤對本刊記者說。"樂團成立
  • 馬友友:超越技巧才能「得道」
    9月12日,在蒼茫巍峨的西安古城牆下,享譽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與箏演奏家吳彤、著名指揮餘隆攜手陝西愛樂樂團完美演繹了大提琴與笙雙協奏曲《度》。;巧妙運用波浪形等揉弦方法使旋律更富於歌唱性,表達的情感也更有層次;泛音與實音交替,表現虛與實的結合,富有地方濃鬱色彩,增加了音色變化。
  • 這件事,馬友友堅持了20年
    兩位樂界大師,都是跨界音樂與跨文化交流的標誌性人物,也是【絲綢之路樂團】的主要音樂家。 1988年,馬友友萌發了創辦「絲路計劃」的念頭,古代絲綢之路的文化和思想交融令他心生嚮往,也希望通過一個契機,可以去研究其中的興起。
  • 二十世紀偉大的大提琴家系列之馬友友
    8歲結識了著名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薩爾斯,並且其與倫納德·伯恩斯坦幫助下,在美國的卡耐基音樂廳與姐姐馬友乘參加了第一次公開演出。這場演奏會是由倫納德·伯恩斯所指揮,並且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播出。1991年,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這裡是長達2小時30分的《6首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一般人背譜演奏一整首組曲已經非常難得,在音樂會演整套巴赫組曲已幾乎意味著跑全程的馬拉松。而馬友友的演奏這場完整的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則是他第4次對巴赫整套組曲的現場詮釋(全部背譜+全部反覆!)。這場現場音樂會由英國BBC Proms節目錄製。友情提示:您現在一定要有Wi-Fi!
  • 馬友友暖心鼓勵青年音樂家
    現場,已經連續第四年擔任藝術總監的世界著名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與導師團逐一亮相與學員展開交流。馬友友暖心邀請青年音樂家一起享受這趟音樂之旅,鼓勵大家一起找到自己音樂生涯的「黃金時刻」。藝術總監、當代巴赫音樂著名演繹者馬友友將攜一眾音樂周導師與青年音樂家走入21世紀全球化語境下巴赫的音樂世界。本屆音樂周仍以樂團排練、室內樂訓練、絲路青年樂坊、音樂沙龍和活動為主要內容。
  • 【今日大提琴大師】馬友友
    8歲結識了著名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薩爾斯,並且在倫納德·伯恩斯坦幫助下,在美國的卡耐基音樂廳與姐姐馬友乘參加了第一次公開演出。這場演奏會是由倫納德·伯恩斯所指揮,並且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上播出。 從他廣泛而多元的音樂事業,不難理解其不斷尋求與聽從不同的對話方式,以及對個人的藝術成長求新求變的態度。無論是演奏新樂曲或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內樂、與年輕的音樂家及聽眾接角、探索西方古典傳統外的文化及音樂型式,馬友友努力從中找尋能激發想像力的元素。 馬友友緊湊的音樂會行程,包括與全球知名樂團協奏演出、個人獨奏會及室內樂等。
  • 專訪|馬友友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下)
    8歲與美國著名指揮家伯恩斯坦一起在卡耐基音樂廳同臺演出,大提琴家馬友友在童年時期,便走上了成名之路。大學畢業時,馬友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逐漸的,他不再滿足於只在傳統的音樂廳裡演出,開始新的音樂試驗。他開始和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合作,園藝、建築、繪畫、舞蹈、電影,拓展古典音樂的更多可能性。然而,這樣的選擇讓很多古典音樂界的保守人士不解,甚至有樂團直接取消了與他的演出合約。
  • 宅家Gala | 費城交響樂團舉辦線上音樂會 郎朗、馬友友等全明星陣容閃亮登場
    由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雅尼克·涅傑-瑟貢主持,郎朗、馬友友、溫頓·馬薩利斯、芮妮·弗萊明、妮可拉·貝納德蒂、史蒂夫·馬丁等全明星陣容將閃亮登場。線上音樂會將在樂團官網www.philorch.org及樂團臉書主頁直播,並可限時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