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室裡,一位媽媽抽抽搭搭哭了起來。
原來,這是一位6歲小朋友的媽媽,小朋友叫凱碩,因為積食導致身形矮小,平時都是媽媽在照顧他,甚至為了照顧他辭掉了工作,沒想到因為自己的疏忽,影響了孩子的發育。
本來,凱碩該上一年級了,媽媽就帶著他去報名,可是報名處的老師說孩子的身高不達標,不相信到了入學年齡,儘管媽媽拿出了他的查體報告,老師仍然建議晚一年入學,不管是查體報告上,還是直接來看,凱碩都不像一個6歲的孩子。
報名處的老師建議可以帶孩子去看一下中醫,到了中醫院,臧主任檢查了凱碩情況之後把凱碩媽媽怒斥了一頓,這才出現開頭的一幕。
臧主任生氣的地方在於,小孩有很多地方已經有明顯積食的症狀了,但卻被家長疏忽了,再繼續問餵養習慣,還犯了很多大忌,長時間這樣餵養,身體又得不到調養,讓小凱碩的脾胃不堪重負,最終導致長久的積食,個頭矮小,不僅如此,免疫力還低下,經常生病。
臧主任告誡父母:娃有3個症狀,要小心積食
1,口腔內有異味。
早上起床後可以聞一下小孩的口氣,如果有一股酸腐的氣味,則說明孩子消化不良,脾胃積食了,若是孩子的口氣是臭的,非常明顯,那麼說明的胃火比較重,若是不及時清胃火,很有可能導致胃火向上燻蒸,引發腺樣體肥大,鼻炎,扁桃體腫大等。
2,睡眠不安。
中醫上講,食不和則臥不安,如果孩子夜裡睡覺翻來覆去,拳打腳踢,或者有說夢話,露睛等表現,排除溫度環境不合適等原因,內因很有可能是積食了,當孩子內有積食時,即便是在睡眠中,脾胃也需要來消化食物,所以就會影響睡眠質量。
3,舌苔厚膩。
孩子舌頭中間舌苔的位置,代表的是脾胃狀況,如果舌苔中間凹陷,則說明脾胃氣虛不足,若中間位置發白,則說明有寒、積食,若是變厚,則是脾胃積食嚴重,如果白中透黃,則說明積食要化熱或寒入內裡化熱了,要注意調理。
6個習慣容易導致積食,寶媽們快戒掉
1.吃飯時喜歡塞食,吃得太多;
2.喜歡給孩子加餐,尤其是在兩餐中間的時候加些小餅乾、奶粉之類的;
3.飯前給孩子喝水,稀釋胃液,導致消化不良;
4.不喜歡讓孩子運動,導致腸胃蠕動慢,更容易積食;
5.經常罵孩子,或者讓孩子過於興奮,情緒波動比較大;
6.經常做孩子愛吃的食物,尤其是肉類不好消化的食物。
以上6個習慣,平時要注意規避,如果孩子有了積食的症狀,要及時做好調理,以免積食時間長了,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影響。
養護脾胃,預防積食,注意做好三件事,增強娃的抵抗力
1,喝些健脾消積水
小孩的積食都是脾胃功能不調引起的,小孩比成年人更容易積食,與先天原因有很大關係,孩子本就是脾胃虛弱的,所以需要經常調理,藥食同源的健脾消積水是比較合適的選擇,中醫上常用的是柳果刺鋅,它其中有十多種成分,整體的配伍是比較溫和的,即便是幾個月的寶寶喝也不用擔心有刺激。
柳果刺鋅相市面上的一些常用消積的方法來講更加溫和,作用也更全面,和四磨湯比,它能夠更好地消積,並且也有陳皮來理氣,和七星茶比,柳果刺鋅性質更溫和,不用擔心導致脾胃寒涼,所以可以經常在家裡準備,即便是作為日常的調理,也是非常方便的。
2,呵護好情志
平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太激動,也不要太興奮,尤其是睡覺之前,如果讀書的話儘可能看一些平穩的,不會對情緒造成刺激的。
日常也不要經常兇孩子,罵孩子,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受肝的影響,如果肝木過亢了,就會反過來克制脾土,來影響他的消化功能。
3,常帶孩子運動
脾主四肢肌肉,經常運動的話可以強化脾的功能,運動量多的孩子一般來講也很少積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上講,運動能促進腸胃的蠕動,讓食物消化得更快,所以平時儘量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改善整體的消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