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上映,為「星球大戰」系列的新三部曲終於畫上了句號。
「星戰」系列在北美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是頂級IP。它影響了後世無數科幻電影及其創作者,是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看完這部《星戰9》,或許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心生這樣的疑問——頂級IP真的就能隨便重啟嗎?
自從迪士尼在2015年重啟了這個經典系列以來,全世界的觀眾們從《星球大戰7》上映時看到老三人組悉數歸來的欣喜感動,變為在看《星球大戰8》時對於激進顛覆劇情的不適應和懷疑,再到如今的《星球大戰9》,我們眼睜睜地看著這場挖掘星戰情懷價值的狂歡一步步迷失了方向。
尤其在中國,擁有星戰情懷的影迷並不佔絕對多的數量。老粉絲們會情緒激動地(是感動還是生氣?)看完新三部曲,更多的觀眾可能是將信將疑地在《星球大戰7》時期的科普中了解到這個系列,又抱著吃瓜的心態,看著這個新三部曲浩浩蕩蕩地來、「人人喊打」地走。
曾經的影史經典再傳奇,也不一定適合重啟。後果就是,在情懷被消磨的同時,你甚至會一點點忘記星戰系列最初究竟魅力何在。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星球大戰9》,以及新三部曲的終結。下文有大量劇透,如果你還沒看過這部電影,請一定看一遍後再回來。
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有想到,星球大戰九部曲會以這樣的方式收尾。
其實,若僅僅把《星球大戰9》當作一部周末消遣的視效大片,它算是合格的。
雖然存在一些邏輯硬傷,但也不比同類大片差到哪裡去。即使你不了解之前的星戰電影,也能在影院較為愉快地看完這部「還可以」的爆米花大片——只要你別太糾結小部分看不懂的情節就行。
只是,曾經那個洋溢著想像力與創造力、震撼了全世界影迷的電影系列,如今卻只能用「還可以」來形容,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星球大戰9》終歸不是一部普通的爆米花大片,它身上肩負了太多任務,既需要填上第七、八部劇情中所挖的坑,又需要講好一個足夠輝煌的終章故事,還得將每一個新老角色送向圓滿而合適的終點。
J·J·艾布拉姆斯勉強達成了各項目標,於是他將142分鐘的影片塞得滿滿當當,一個反轉緊接著另一個反轉,沒有任何讓觀眾喘息和思考的空間。他已經顧不上人物行為動機的合理性了,一切只為了緊急完成大戰之前的鋪墊,好迎來這場盛大謝幕。
在情節缺乏合理性的時候,《星球大戰9》又打出了大量的情懷牌來掩蓋其短板。在這一點上,J·J·艾布拉姆斯確實了解影迷們想要看到什麼。
無論是所有絕地武士與蕾伊同在的聲音、以記憶形態返場的韓·索羅,還是結尾的塔圖因雙星落日、楚巴卡得知公主去世時的哀嚎,亦或是盧克終於如尤達所願「舉起那艘飛船」這樣更加微妙的致敬情節,《星球大戰9》中處處都埋著留給系列粉絲的美好彩蛋。
這部九部曲終章給觀眾們留足了回憶的空間,這一點值得肯定。但《星球大戰9》中也還存在很多從第七部、第八部遺留下來的問題。
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主角三人組之間的疏離與割裂。在新三部曲、尤其是《星球大戰8》中,三人幾乎沒有多少相聚的時間,都是分散著各自冒險成長,導致他們之間的友誼無法引人共鳴,甚至稱其為三人組都有些勉強。
連站位都很勉強……
主角三人的戀愛(曖昧)對象也都一變再變,蕾伊和凱洛·倫這對「原力夫婦」終於從高人氣同人CP走進了電影劇情中,修成正果。只是,由於多少有些鋪墊不當,這對CP的反響也趨向兩極分化。
另外,新三部曲中在對諸多設定的拓展和解讀上,尤其是在原力的使用方法和蕾伊的身世揭秘上,都有種割裂開來的感覺,仿佛後一部電影總是不得不為前一部收尾買單,而沒有系列電影應有的連貫性。
蕾伊的身世之謎貫穿了新三部曲,《星球大戰9》在解開這一謎團時,終於摘掉了最後一層神秘面紗,將貫穿了前星戰六部曲的終極大反派帕爾帕廷(而今,他老人家又貫穿了九部曲)帶了回來。
通過令人大跌眼鏡地「復活」西斯大帝帕爾帕廷,《星球大戰9》似乎回到了星戰歷史的原點,對長達42年的銀幕傳奇做了一個總結式了斷。
但是,這種硬性首尾呼應的做法,不僅顯得突兀而僵硬,似乎更是透露出一絲投機與討好之外的無可奈何。
之前的《星球大戰8》,普遍被認為是最為激進甚至分裂星戰粉絲的大膽之作。但是,當你看完了同樣在不少設定上讓粉絲目瞪口呆的《星球大戰9》之後,你會發現,保守主義的致敬與激進主義的拓展雙線並行,是迪士尼接手操盤星戰系列後堅定的宗旨策略,而非有評論所認為的毫無章法。
其實在新三部曲裡,這一宗旨策略都得到了嚴格的執行:
《星球大戰7》看似臨摹《星球大戰:新希望》,但大膽地轉換了主角性別,以及從父子相殺模式切換到了愛情相殺模式;
而雖然《星球大戰8》被認為「大逆不道」,但實際上依然是對《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包括《星球大戰:絕地回來》的精心「復刻」,不過在姿態上比前作顯得更具冒險精神;
而最新的《星球大戰9》則精心重現了最經典的老三部曲的敘事模式與關鍵場景,比如同樣都以關鍵道具為重要線索,結尾都以與皇帝的對決並伴隨著帝國重型武器的消亡而結束。
同時,《星球大戰9》還以令人瞠目結舌的起死回生大法和閃電大招等極具魔幻風格的設定,延續了《星球大戰8》的大刀闊斧之姿,繼續步步為營地對星戰系列進行歷史切割,或者說,進一步完成對星戰宇宙在新時代的拓展。
平心而論,這些設計其實不乏亮點,比如對死星的重現,正如《星球大戰7》中蕾伊在殲星艦殘骸中拾荒討生活產生的驚人現實感,反映出了編導作為迷弟的極客精神,以及白天極端自然條件下大量運鏡靈活、效果逼真的光劍打鬥(令人聯想起J. J. 艾布拉姆斯在《星際迷航2:暗黑無界》裡的手法),結尾高潮時雖然有「複製+粘貼」嫌疑但是仍然無比壯觀的殲星艦群滅場面。
但終究,《星球大戰9》不僅無意擺脫「一個動作英雄就能左右一個銀河系未來」的童話邏輯,還不斷堆砌華麗宏大的視效場面,這些做法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果,突出了其輕率兒戲感。劇情看似是在填坑解惑、自圓其說,其實卻讓大量影迷逐漸陷入了因為難以置信而產生的虛無感之中。
沒想到有一天Hux能讓全場爆笑
另外,影片一再強調主人公的血脈不是關鍵,並通過毅然斬斷血脈的方式,斬斷了與之前六部曲的最大關聯,徹底另起門戶。
因此,必須把《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和《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當作一脈相承的整體來看待,才能理解迪士尼的意圖:
正如片中C-3PO刪除記憶的微妙意味,新三部曲的真正目的,是藉由回憶往昔的方式,同時以激烈(甚至是粗暴)的方式完成記憶否定和覆蓋。究其本質,在於徹底拋開記憶的包袱,培養、迎合新生代的星戰粉絲,並重新開展一個可能是全新的星戰未來。
機器人都更新換代了……
屆時,芬恩想對蕾伊說的話,前女暴風兵的真實身份,蕾伊未來的使命和愛情運勢,可能就與老一代星戰粉絲不再產生什麼心靈聯繫了。
部分圖片來源:Vanity Fair
及時發布熱點影事
有態度的原創影評
貼心的觀影指南
與微信用戶實時有獎互動
2019年第12期《環球銀幕》
快速購買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