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星球大戰》首映以來,就革命了電影工業,為好萊塢和整個世界開啟了科幻巨片、影像技術的新時代。它的每一集在全球均能斬獲數億的票房,每一集都能引來千萬計影迷於二十天前馬拉松購首映戲票……「星戰」已成為一種電影類型、一種滲透美國甚至全球的流行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1977年首映日盛況
2007 年5月23日,洛杉磯有近2000名星戰迷共同參與了一場馬拉松式的「星戰」電影觀看體驗。這次活動在洛杉磯會議中心舉行,從23日上午開始,到24日下午2時結束,免費放映《星球大戰》全部六部影片,整個過程長達17個小時,包括短暫的幕間休息。在這些影迷中,還有人不遠萬裡專程從澳大利亞乘飛機趕來。
活動發言人喬納森・澤萊斯奇表示:「因為這個電影傳奇跨越了30年,所以它擁有好幾代的影迷。影院裡到處是身穿不同衣服的人,還有一家人前來觀看的。這種組合很有意思。」
「這是《星球大戰》規模最大最好的慶典活動,」盧卡斯電影影迷聯誼會負責人史蒂夫・聖斯威特說。
盧卡斯影業公司提供了六集《星球大戰》的數碼影像。
洛杉磯會議中心的「第四屆《星球大戰》慶典」於5月24日開始,最先面向影迷;從25日到28日面向大眾,為期5天。除了電影「馬拉松」,活動還包括影星籤名和演講、著裝比賽、紀念品和收藏品拍賣、兒童繪畫活動等。之外還有好玩的活動還有光劍比拼、「奴隸萊亞」肚皮舞教程、暴風部隊奧運會、R2-D2機器人賽跑等。
兩萬張票已經提前預售完畢。活動舉辦商期待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周末再賣出一萬張票。
洛杉磯市長安東尼奧・威爾瑞喬克更宣布周五為「星球大戰日」。
不過,導演喬治・盧卡斯因為要忙於《奪寶奇兵4》的拍攝準備工作,而不會出席此次活動。
「對影迷來說,這可以算是購物終端站,他們能在這裡體驗他們想在《星球大戰》世界裡體驗的一切。」盧卡斯影業公司的發言人約翰・辛說道。
全世界的影迷在5月25日都參與到紀念電影《星球大戰》誕生30周年的行列中,各種紀念品更是充斥市場。
2007年3月,美國郵政總署就在好萊塢中國劇院展示了為紀念《星球大戰》30周年紀念郵票,並推出了400個星戰中機器人R2D2模樣的郵筒。這套15枚的「星戰」紀念郵票,每張票值為41美分,其中有來自六部電影裡的絕地武士,機器人R2D2等形象。它們於昨天,也就是30年前《星球大戰》上映的日子正式發行。郵政總署還推出了限量小版張供集郵者收藏。
《星球大戰》系列是歷史上最成功的科幻電影。然而,當《星球大戰》首部曲最初於1977年5月25日在僅僅32家影院上映時,沒人認為它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包括盧卡斯自己。事實上,影片投資方二十世紀福克斯影業公司也幾乎中途放棄拍攝這部影片。但是,《星球大戰》很快就受到了影迷的瘋狂追捧。
來自加州,35歲的羅伯・霍威斯就是其中之一。他說1977年的時候,他還只有6歲,他回憶說當時他被完全的「震懵」了。
「當《星球大戰》出來時,我是個非常敏感的小孩。它就那樣牢牢地抓住了我心,而從不淡去。」霍威斯說道。他穿著一件反叛軍的服裝到這次活動上來的。
而《星球大戰》的影迷群中,並不只是羅伯・霍威斯這樣的普通人,還有一些已經或後來成為好萊塢世界的頂梁柱式的人物。目睹「星戰」神話誕生並深受其影響的就包括:萊德利・斯科特(後來拍出了《異形》)、卡車司機詹姆斯・卡麥隆(後來拍出了《終結者》、《泰坦尼克》)、約翰・辛格萊頓(後來拍出了《街區男孩》)、羅蘭德・艾默裡奇(後來拍出了《天煞:獨立日》)、史匹柏(後來拍出了《第三類接觸》、《ET》《侏羅紀公園》)、彼得・傑克遜(後來拍出了《指環王》)……。
盧卡斯於1977年推出了第一部《星球大戰》,隨後又在1980年和1983年推出了另兩部續集:《帝國反擊戰》(1980)和《絕地回歸》(1983)。1999年盧卡斯又開始拍攝第一部《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2002年拍攝《複製人的戰爭》,2005年以一部《西斯的復仇》結束了整個系列。
《星球大戰》還派生出了眾多電視劇集、書籍、漫畫、電子遊戲、玩具等等其它產品。2005年《福布斯》雜誌估計這個電影系列在過去三十年裡已經收入了200億美元。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使得整個電影工業重新思考了對夏季電影、青少年電影、科幻小說、電影特效以及商業營銷的態度,」電影歷史學家倫納德・馬爾丁談到第一部《星球大戰》的意義時說。
而由於《星球大戰》的成功,盧卡斯影業旗下的「天行者音效」、「THX標準」、Avid後期製作系統等早已成為電影技術領域的一種業界標準。更重要的是,盧卡斯當時自主創立的工業光魔(ILM)特效公司因《星球大戰》一戰成名,最終成為了業內視覺特效的標杆和領頭羊。
《水木清華》創刊於2002年(前身為《清華人》),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清華校友總會承辦(CN:11-5883/C,ISSN:1674-8476),致力於弘揚清華文化,介紹母校和校友動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已成為校友交流與合作的平臺,發行量達6.5萬份/期。
歡迎贊助訂閱、投稿
在線訂閱:www.tsinghua.org.cn (在線捐款/捐贈項目/訂閱《水木清華》)
投稿郵箱:smth@tsinghu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