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不光是因為你的樣子,還因為,和你在一起時我的樣子。
真正飽滿的愛情,一定能讓人體驗到自己內在的變化,這種變化伴隨著痛苦,並且時自覺自愿地。
健康的愛情會讓人獲得溫暖、安全、歸屬感與滿足感,隨讓人迷戀卻不會迷失,愛著卻保持人格的完整、個體的邊界,並意識到愛情並非生命的全部。
《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會是一本描寫浪漫愛情的小說。打開來,才發現這是由幾位心理專家聯合寫的關於親密關係以及家庭關係的書,書中也都是他們在做心理諮詢的一些真實案例分享。
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婚姻的理解是很不一樣的。年輕的時候,如果兩個人不合適,我會想乾脆分開就好了,你總會遇到那個合適的。
談戀愛之後,我發現,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能夠遇見並在一起已經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且行且珍惜。
讀完這本書之後,更讓我覺得,兩個人既然能夠在一起一定是有原因的,矛盾也是有辦法解決的,實在解決不了,找心理諮詢師聊聊也未免不是一個辦法,總之不要那麼輕易就放棄了。
愛是一種能力,被愛也是一種能力
心理學大師榮格認為,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那就是內在小孩。它就像小孩一樣脆弱和柔軟,也渴望被愛,渴望關心和呵護。
與此同時,內在小孩也是我們的動力之源,也就是我們的「赤子之心」,跟我們的創造力、生命力、激情、信任、真誠、好奇、全身心投入等等美好品質相連接。
當我們關心和呵護內在小孩,我們會變得真誠、熱情,有活力,容易與人相處,並且會感覺內心就如同有一股能量在滋養著自己。而如果我們忽略了內在小孩的需求,那麼當我們遇到挫折,被情緒困擾的時候,我們的心可能會被內在小孩接管,做出很多孩子氣,或者不負責任的事情出來。更嚴重的是,當內在小孩受到傷害的時候,甚至會被我們給「關」起來,這樣就會導致,即便我們很愛對方,但是那個孤獨的內心小孩也還是會選擇以冷漠的方式對待對方。
因此,我們需要接近內在小孩,也就是接近我們的內心,關注自己內心脆弱的那一面,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接納自己,愛自己。
愛是一種能力,被愛也是一種能力。被愛源自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源自對愛我們的人的欣賞和感激。不抱怨,好好說出來,婚姻就會幸福。
一定要愛自己
西方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杯子裡要先盛滿對自己的愛,溢出來的部分再去愛別人。
也就是說我們要先愛自己,才有能力去愛別人。只有當你足夠愛自己的時候,你才能夠做到對別人寬容,這也是所有關係,包括親密關係,父母關係,一切與他人的關係的前提條件。
愛自己,首先做好自己,接納自己,並且對自己有自信。這種自信來自於對自己清醒的自我認知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也來自於對經歷事情的自我反省,不斷修正自己的觀念和對世界的認知,抱持著不卑不亢的心態,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愛自己,討好自己,善待自己,時時刻刻發展自己,這樣才會懂得自我修復,才會懂得如何更好地去愛別人。
特別喜歡書中的這句話:愛自己是終生浪漫的開始。不只是愛情中才有浪漫,當你懂得愛自己的時候,你的生活中也將會充滿著浪漫。
允許他人,如他所是
親密關係中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一方的期待。
誠如書中所說:
夫妻親密關係是一個人地修煉,兩個人地關係。當對方達不到你預期的時候,你就得調整自己了。如果對方情緒低落,你就得引領他。一個幸福家庭的因素是:尊重、感恩和交流。而這些,其實都能通過好好說出來做到。
尊重就是允許他以他最真實的樣子在家裡展示和存在。
我存在,我也能夠看見你存在,我們彼此的生命不同,但我不會輕易去否定你,我們把各自享受的東西,變成一種美好的共同擁有。
我愛你,只想和你過好這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