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丨 上海有腔調 收錄於話題#片兒川1#杭州1#冬筍1
在杭州,幾乎每家麵館都會做片兒川。
倒篤菜和冬筍能燒出最好的片兒川。
現今市面上好的倒篤菜難尋,用爆醃雪菜的店也多了。不是老吃客實則也吃不出多大區別。
但筍片是必須的。江南盛產竹筍,一年四季,冬筍、春筍、鞭筍、毛筍,總是不斷的。萬不得已,筍乾也能救場。可要是用上了茭白,我覺得是不能稱為片兒川的,該叫茭白雪菜肉片面。
肉能隨意些。後腿肉是最好,片薄片,下鍋幾十秒就能斷生,吃口也細嫩。
老底子的杭幫麵館,有過橋的吃法,就是澆頭單用盤子盛出來,當菜吃都是可以的。很多老吃客都喜歡這種吃法。油渣最受歡迎,趁著熱,撒一撮細鹽,香脆極了。
一餐飯,一碟澆頭,二兩小酒,大碗面下肚,別提多熨帖了。
說片兒川繞不開奎元館,這家1867年開業的老字號,是片兒川的誕生地,在杭州人眼裡,這兒的片兒川,是家的味道。
館子一樓是大廳,只有面和冷盤,二樓大廳包廂都有,除了吃麵還能點菜,壽宴和聚餐擺在這是常事。
到飯點兒找座是很難的,拼桌等位才能吃上這一餐。
一碗片兒川上桌,肉紅、筍白、菜綠。湯底色清味厚,飄著層豬油花。麵條是小蔥粗細,帶足了湯裡的鮮味。
澆頭新鮮量足,用的是剛上市的冬筍,清甜,雪菜是爆醃的,肉片全是精肉,軟嫩,怪不得老杭州對這兒情有獨鍾。
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火遍杭州的麵館。當初那個只有七八張桌子,每天中午就收工,夏天還要放暑假的小麵館,現如今,也開了分店,不僅全年無休,還增加了晚市。
用得都是時令鮮筍,以前放暑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夏天沒好筍;雪菜要頭茬的,而且對菜葉和菜梗的比例都有要求;肉片都是精肉,切得方方正正。
食材雖好,可味道不如以前了。豬油放得有點多,肉片用酒味蓋過了鮮味。一碗片兒川27元,蘑菇和油渣都作為加料另外算錢,這個價格,怕是杭州最高的了。
如今的菊英麵店,已經是遊客的天下。
杭州的望江門,麵館開的是最密集的。只因為望江門、復興路這一帶,是杭幫面的發源地。這裡不乏杭州面界的老江湖,平樂麵館便是其中之一。
片兒川是滿滿的一大碗,筍片、肉片鋪的也蠻多的,是老底子的杭州味道,價格也很實惠,不少杭州人吃麵,首選就是平樂麵館。
老早忠兒麵館的環境算不上好,有點雜亂的感覺,生意卻是很好,飯店的時候甚至能排隊到門外。現在開成了連鎖,環境也整潔了很多。
這兒片兒川出彩的地方在於麵湯。筒骨和火腿皮熬的高湯,鮮!!面用的是扁面,焯一下水,就能馬上出鍋,效率高得很。
豬肝和腰花吃的人最多,量足,豬肝很嫩,腰花不帶一點臊味。在這裡捧著大隻面碗咕咚咕咚,麵湯喝個底朝天,再常見不過!
惠民路上開了20年的老店,有杭州老底子的風味。因為拆遷,挪到了定安路地鐵站邊上。
片兒川湯底比較清淡,豬油還是蠻香的,麵條雖然是鹼水面,但軟硬適口。澆頭裡也加了蘑菇來提鮮;冬筍保證了面的鮮度;雪菜是爆醃的,放得不少,很爽口。但肉片有筋,讓體驗感有些下降,不過也有好吃有咬頭些的吃客。
相對於片兒川,源興的拌川更有杭幫面的靈魂。滿滿一大碗澆頭,燒得入味,麵條有咬勁,加上醋和辣椒,贊。
店老闆一家四代人都是經營飲食的,絕對有正宗的杭州老味道,好多從濱江、城東的食客還會帶著孫子孫女來吃麵。
店面不大,圓弧形的門面,門口就能看見師傅顛勺,火頭很旺,香氣很濃!
招牌是腰花片兒川,爆得很透,新鮮。面嚼勁十足。肉絲拌川,還加了香乾,澆頭也有很多,荷包蛋、筍乾、蘑菇、豬肝等等,2-20元不等,絕對能滿足吃貨的胃。
撫寧巷的老店店面很小,屋外明檔燒面,屋內四五張桌子擠得滿滿當當。
客人多是附近的居民,一到飯點兒,門口就排起了長隊。不過每碗面也就一兩分鐘的功夫,又是兩個爐灶對著燒,很快就排到了。
招牌是腰花片兒川。腰花很新鮮,供應腰花的夥計每天要送上十幾次。燒好片兒川,另起一鍋,加洋蔥和大蒜葉爆炒腰花,鋪在面上,就是一碗腰花片兒川。
湯底是用筍菩頭、筍乾、雞、豬骨熬製的高湯,再加一小勺滷汁,很鮮美。面是鹼水面,澆頭用的是傳統的倒篤菜,還添了蘑菇提鮮,裡脊肉片,吃起來很軟嫩;腰花燒的好,嫩,沒有異味。
店裡的油渣和麵條都是免費加的,不過要提醒的是,方老大隻營業到中午。
去杭州動車也很快,趁冬筍要上的時節,去杭州吃一碗片兒川,保準鮮得眉毛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去杭州吃一碗片兒川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