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拐到彪哥,再到影帝,演員範偉總是有著讓人一眼難忘的魔力。
而舞臺和銀幕之外,範偉低調得幾乎沒有存在感。這麼多年來,作品之外有關範偉的熱點只有兩個:範偉和趙本山,範偉拍戲受傷。
說起範偉,就繞不開趙本山。
範偉的藝術生涯,幾乎可以分為三個時期:認識趙本山之前,搭檔趙本山,和離開趙本山之後。
不管是哪一個時期,不管是艱難還是得意,範偉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他從來沒有迷失過,他所有的心思,都在精進演技。
1982年,西豐縣劇團臨時工趙本山,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鐵嶺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李忠堂,出演了李忠堂自編自導的《摔三弦》。
這部戲參加了遼寧農村小戲調演,臺上扮盲人的趙本山一出場,就得了個滿堂彩。他演得實在是太傳神了。
臺下的觀眾都被趙本山的精湛演技震驚了。
趙本山也沒想到,其中一位被自己驚到的觀眾,在13年後,會成為自己的重要搭檔。
這位觀眾,就是範偉。
《摔三弦》爆火的那一年,趙本山25歲,範偉20歲。
20歲的範偉,已經拜師陳連仲,學習相聲4年。16歲之前,範偉曾經在父母的期許下學習舞蹈,無奈身體柔韌性實在太差,只好放棄了。
相聲練習基本功雖然也不容易,但是總比學舞蹈每天壓腫了腿還是要輕鬆一些。陳連仲帶著他一個字一個字地糾正發音,他也足夠刻苦,練到一張嘴說話舌頭都疼,終於能把「yòu」念成「肉」,「yín」念成「人」。
作為鐵嶺民間藝術團一個最普通的相聲學徒,範偉想拿到現成的作品去登臺是不可能的。這個處境,就像還是新人的周杰倫,不能指望有人給他寫詞寫曲一樣。
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於是相聲演員範偉,不僅紮實苦練基本功,還開始了自己的潛心創作。
好友趙傑評價範偉,「他不混圈子,也不像一些演員一樣討好導演,就是悶頭搞創作。」
同樣都在鐵嶺的曲藝圈子裡,範偉和趙本山也會在曲藝圈的酒場上碰到。趙本山拎著鐵嶺老窖,挨桌給老闆敬酒,酒場上遊刃有餘的樣子,讓20歲的範偉羨慕不已。
趙本山6歲就跟著盲人二叔到處演出,人情世故早已練就得通透圓滑。而從小就在父母哥哥姐姐關愛下長大的範偉,卻一直羞澀內向。
這樣的性格底色,也許早就註定了二人不同的未來。
學不會混圈子,只好潛心創作的範偉,終於在《摔三弦》爆火的第二年起,憑藉自編自演的相聲《無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啟示》《五幾年》等,接連獲得遼寧相聲比賽獎。
感受到「相聲幹不過小品」,範偉也開始考慮轉型。
1991年,範偉憑藉小品《煩惱》,獲得首屆東北三省戲劇小品大賽明星獎。
1993年,範偉的小品《小偷奇遇》又獲得了第二屆的明星獎。
同年,在中國合肥相聲節上,範偉自編自演的相聲《要帳》,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和創作二等獎。
這樣的成就,也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小有成就的範偉,也引起了趙本山的注意。
此時的趙本山,已經從1990年的《相親》開始,連續三年拿了節目一等獎。他邀請範偉出演自己小品的一個配角。
範偉興奮地來到北京,在梅地亞中心辛苦排練一個月,結果一直到終審,導演還是不同意換上他。
範偉為了不讓趙本山為難,打了個招呼就回了東北。
趙本山回憶道,「當時範偉沒有一句怨言,可見是個本性善良、寵辱不驚的人」。範偉沉穩且不計得失的性格,打動了趙本山,從此二人開始了正式合作。
1995年,兩人第一次在除夕夜合作了小品《牛大叔提幹》。範偉以為自己上了這個舞臺,應該從此走紅了,沒想到出門還是沒人認識。
之後連續三年的除夕夜,全國人民吃著年夜飯,看著他們的《三鞭子》《紅高粱模特隊》《拜年》,然而範偉依然沒有什麼存在感。
一直到2001年,範偉把「沒事兒走兩步」的故事雛形跟趙本山多次打磨後,終於有了《賣拐》。
換了髮型摘了眼鏡的範偉,以一個老實人的形象,在舞臺上大放異彩,光芒完全不輸趙本山。
2001年可以算是範偉的爆紅元年。這一年,他39歲。
從2001年開始,範偉和趙本山的合作迎來了黃金時代。
他們連續合作了《賣拐》三部曲,範偉還出演了《劉老根》的藥匣子,《馬大帥》裡的範德彪,《鄉村愛情》的王木生。
這些性格各異的小人物,在範偉的演繹下個性鮮明,讓人什麼時候想起來都想樂。範德彪受歡迎到什麼程度?範偉在外面吃飯,經常就有人過來一拍他肩膀,說一句,「彪哥,帳結完了,吃好昂。走了」
這些鐵桿粉絲甚至不求合影不求籤名,只為了請「彪哥」吃頓飯。
觀眾只看到了範偉的風光,沒看到他的壓力。
2005年除夕夜,範偉在三部曲的《功夫》裡,臺詞說錯了一個字,「一雙慧眼」說成了「一眼慧眼」。
面向億萬觀眾的直播節目,沒有重來,必須一遍成功。長久以來的演出壓力,範偉終於在這一刻撐不住了。
第二年他就退出了那個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舞臺。
2008年拍完《關東大先生》,這12年來,範偉跟趙本山就再也沒有合作過。
關於範偉的單飛,有很多版本。範偉唯一一次正面回應,是趙本山對媒體說,給範偉打電話,但是他不接。
範偉說,自己平時不接陌生電話,可能是本山大哥換號了自己不知道。
除此之外,再無回應。
彼時,本山傳媒已經儼然是一個商業帝國,多少人想要高攀。而範偉卻選擇了在這時候離開。
範偉既不是趙家班的創始人之一,也不是趙本山的弟子。既不可能對趙本山完全臣服,也不能自由創作。箇中尷尬,也許只有範偉最清楚。
不管單飛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從後來的事實看,兩人並沒有像傳言中鬧翻。
趙本山已經從一個演員,變成了商業巨頭;可是範偉,還是那個羞澀內向,不混圈子,只想悶頭搞創作的演員。
也許這就是「志不同,不相為謀」吧。
「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他身上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著自由的光輝。」
範偉天生酒量小,為這王志文還專門起了個外號笑話他,「範小抿」。意思是,範偉只有「抿一小口」的酒量。
範偉本來就不愛社交,跟很多人一起應酬會讓他特別不自在。加上酒量不好,他就更不愛湊熱鬧。
不拍戲的時候,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宅在家裡,給家人做飯。
範偉不像其他同行,有那麼多的興趣愛好。他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拍戲。
範偉作為一個演員的「野心」,其實很早就表現出來了。
2003年,範偉主演了《看車人的七月》。
一個以看車為生,懦弱無能的單親父親,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被現實打得稀碎,連兒子都保護不了,老實人從一忍再忍,到忍無可忍,終於奮起反抗。
範偉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的每一種狀態,也憑此片拿到了人生第一個影帝——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2006年,為了演好自己的第一部文藝片《芳香之旅》,範偉寫下一萬多字的筆記,全身心入戲,從164斤減到了148斤。
為了演好《手機》裡的河南農民,他專程去鄭州體驗生活,就為了糾正口音,以及近距離觀察河南農民有什麼不同。
單飛後的範偉,沒有四處走穴撈金,依然在老老實實地拍戲。
拍《耳朵大有福》是在吉林的冬天,同一條路上騎車的戲需要取6個鏡頭,範偉前後整整騎了33圈。即使是因為其他部門的失誤導致重拍,他也毫無怨言。
2017年,範偉又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裡的丁務源這個角色,一舉拿下第53屆金馬影帝。
四十來歲,中等身量,臉上有點發胖,而肉都是亮的,丁務源不是個俊秀的人,而令人喜愛。
他臉上那點發亮的肌肉,已經教人一見就痛快,再加上一對光滿神足、顧盼多姿的眼睛,與隨時變化而無往不宜的表情,就不只討人愛,而且令人信任他了。
老舍先生原著裡這段描述,簡直就是為範偉量身定做。他演活了那個圓滑、事故、精明的民國小吏,在影帝角逐中擊敗了梁家輝、許冠文、張學友。
連範偉都說自己「爆冷」,卻沒有人質疑。因為範偉拿獎,拿得實至名歸。
《劉老根3》的大結局裡,藥匣子從泰國回來,用一段數來寶喚醒瘋了的劉老根。恢復神智的劉老根哭著說:「匣子,你咋回來了呢?」
藥匣子笑中帶淚地回答:「這不你一句話,我就回來了唄。」
也許是趙本山想起了曾經,已經單飛的範偉不顧一切地趕去醫院看他,所以他想借劉老根,表達對這位老友的感謝和想念。
很多年後,談到範偉,趙本山說:「他是個好人,非常好的人,一個很內向,而且很靦腆的好人。」
不管是十六那年剛出道拜師的少年,還是如今年近六十的影帝,範偉始終是那個靦腆內向,不擅交際的好人。
他的心裡只有舞臺,沒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