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9歲的範偉到鐵嶺民間藝術團謀生,借相聲出道。那時候他常在鄉下演出,條件很艱苦,舞臺上蚊子亂飛,表演時一不留神就吃進一個,也沒機會吐出來。下了舞臺,範偉就和同事比誰吃的蚊子多。
1993年,在中國相聲節上,範偉憑藉《要帳》獲得表演一等獎和創作二等獎,在東三省的相聲圈裡,範偉漸漸小有名氣,但他卻自嘲不是說相聲的料,他說自己撒不開,既沒辦法刻意搞怪,也學不會賣弄。
範偉的感嘆,也是當時相聲界的感嘆,那年月相聲似乎比小品要低一截。於是,範偉想著改變。
這一年,趙本山籌備新小品《走毛道》時找到了範偉。走毛道在東北話裡是抄近道的意思。大樹底下好乘涼,之後的日子裡,範偉跟著趙本山抄了很多近道。
1995年,趙本山帶著範偉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出演了《牛大叔提幹》。小品中,範偉西裝革履,眼鏡背頭,將一個精明諂媚的秘書角色拿捏的恰到好處。這部小品既有諸多笑點,又深刻的批判了現實,反響很好。然而,第一次上春晚的範偉並沒有像他想像的一炮而紅,觀眾們看的是趙本山。
此後,範偉和趙本山的合作一發不可收拾,他們陸續合作了小品《三鞭子》、《紅高粱模特隊》等小品。這一時期的範偉成了趙本山御用配角,也是他與趙本山合作的蜜月期。
真正讓範偉成名的作品是2001年的春晚小品《賣拐》,那個腦袋大脖子粗的夥夫角色深入人心。這一年,範偉還參演了電視劇《劉老根》,他演的藥匣子詼諧幽默,深受好評。
2002年,範偉與趙本山、高秀敏再次登上春晚表演《賣車》,誰也沒想到一個講騙的小品會深受觀眾喜愛,連續第二年獲得春晚小品類一等獎。在這部小品中,趙本山對範偉說:我不光賣你拐,賣你車,還要賣你擔架。
三年後,觀眾們千呼萬喚的賣擔架小品來了,但主創們並沒有將小品直接取名《賣擔架》,這名字不響亮,便取名《功夫》。在這部小品中範偉再也不是一個被忽悠的大老粗,而是和趙本山鬥智鬥勇,最終他技高一籌勝了趙本山。
《忽悠三部曲》之後,範偉的名聲響徹大江南北,但誰也沒有想到,《功夫》竟然是範偉和趙本山最後的小品。
小品《功夫》後範偉徹底離開了小品舞臺,一時間讓吃瓜群眾們摸不著頭腦,大家紛紛猜測這哥倆是不是鬧矛盾了。
至於範偉離開趙本山的原因,網上有很多猜測,有人說範偉不想長期做趙本山的配角,憋屈多年終於爆發了;也有人說範偉翅膀硬了,趙本山留不住了。
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版本:說有一年趙本山帶著範偉走穴,連演了三天小品,趙本山拿到42萬元的報酬,但只給了範偉7000元。對於這麼懸殊的報酬,老實人範偉沒有說什麼,但高秀敏卻找到趙本山,她說:哥呀,你真黑,42萬,你只給人範偉7000,這說不過去呀!趙本山卻說:他在我這成名,還想拿錢?想賺錢到別的地方去!
這事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趙本山就一語成讖了,人家範偉就真到別的地方掙錢去了。
關於範偉的離開,梁宏達給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一是範偉的為了孩子的教育,他想舉家遷往北京,那的教育好;二是範偉想離開東北大本營,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讓自己的藝術生命再提升提升。
當年,範偉離開時給趙本山說了自己的想法,趙本山苦勸,但範偉去意已決,無奈的趙本山給他推薦到北京煤礦文工團。這樣看來,這哥倆還是有情有義的。
但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就讓趙本山有些生氣了。
有一年,趙本山籌備春晚小品,他找宋丹丹合作,但宋丹丹不演,於是他又打電話範偉,誰知一連打了幾天的電話都沒人接。趙本山就忍著火給範偉發了一條簡訊,幾天後範偉回復了:不演。這下趙本山火了,他覺得範偉的翅膀硬了,自己叫不動了。
表面上看,範偉離開趙本山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其實背地裡這哥倆還是有一點矛盾的。
多年後,範偉在採訪中說出了退出春晚的原因:演《賣拐》的時候,由於前面的節目超時,導演組讓他們壓縮時間,但節目是排練好的哪是說減就減的呢。但胳膊拗不過大腿,範偉三人頂著巨大壓力演完了《賣拐》,範偉說:直播這個東西太嚇人了。
到了2005年的《功夫》,範偉又把非常6+1的臺詞說成了非常6+7。雖然這句臺詞成了經典,但畢竟是犯錯了,為此他受到趙本山的埋怨。趙本山說範偉留下的坑他很難平,這讓範偉覺得壓力巨大。
範偉說《功夫》後壓力到了極限,所以就退出了,是自己的原因。
離開了小品舞臺,範偉走向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天地——電影世界。
2006年,範偉接演了文藝片《芳香之旅》。在片中,他飾演一個被毛主席接見過但「走下神壇的勞模」。他覺得勞模應該是個壯漢,但不該是臃腫的,於是在拍攝的三個月他一粒主食沒吃,從164斤瘦到了148斤。憑藉此片,範偉獲得第30屆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
2007年,範偉憑藉《耳朵大有福》獲得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2008年,他又憑藉電影《即日啟程》獲得第16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受歡迎男主角獎。
看起來,範偉的電影之路順風順水,但其實範偉之所以敢離開趙本山獨創電影圈是有底氣的。早在2003年,範偉就憑藉《看車人的七月》獲得了加拿大蒙特婁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當年,這部電影的導演安佔軍一開始嫌棄範偉是小品演員,不太想用他,沒想到試戲時範偉走出了「正劇的節奏」,便撕掉了範偉身上小品演員的「成見。」
在《魯豫有約》上,範偉說:希望人們忘掉我的過去,忘掉喜劇演員範偉。其實,他早就從一個小品演員變成了真正的影視演員。
從相聲演員到小品演員,再到電影演員,範偉攀登了演藝生涯的一個又一個高峰。有人說,演小品範偉演不過趙本山,但論演技,範偉甩了趙本山幾條街。這樣的評價雖有些誇張,但放眼望去,小品演員轉戰電影的,還真沒有幾人能超過範偉的。
2015年,北京電影學院的老師梅峰籌拍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這是梅峰第一次當導演,範偉有些拿不準。
範偉翻出了老舍的原著,反覆揣摩人物的心理動機,然後他找到導演梅峰,他說:梅老師,這是個靜水深流的東西。梅峰說:我想把它拍成黑白的。倆人聊完之後還挺投緣,就合作了。
《不成問題的問題》拍得極慢,導演梅峰奢侈到一天只拍一個長鏡頭,基本上每個鏡頭範偉都會拍上10條以上,還能給出不同層次的表演。
《不成問題的問題》是一部有扶持基金的項目,所以它不受商業影響,很純粹,也註定是小眾的,但範偉寧願放棄賺錢的項目來演這樣的電影,他有文藝情懷。範偉說:我這個年紀遇到這樣一部戲,還能演男主角,太難得了。
2016年,範偉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在金馬獎再次奪得影帝。評委說他的表演不著痕跡,誠懇真實,栩栩如生。
回家後,範偉將金馬獎盃放進了二樓的小房間裡。
有人說,範偉的演技已經不需要獎盃來肯定。
長文創作不易,感謝您的點讚、評論。關注【娛樂故事館】,看更多明星背後的故事,如《「壞女孩」舒淇不為人知的成名史》、《童瑤:潛規則女星翻紅記》、《吳孟達的風流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