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葉公子的江湖
作者:葉公子
中秋國慶雙節來臨,電影市場也借勢而上,期望能拿到一個好票房。
單單10月1日當天,就有多部電影上線,其中《我和我的家鄉》也在葛優、範偉、鄧超、黃渤、徐崢、沈騰等眾位大咖的加持下,於10月3日傍晚成功反超《姜子牙》,突破了8億的票房。
《我和我的家鄉》以單元劇的形式,借鑑《我和我的祖國》,由多位導演、數百位演員合作而成,上演了五出笑中帶淚的精彩好戲。
有網友說:
「小時候,總想著離開家鄉,去更遠的地方流浪;而長大後,卻想要逃離遠方,回到溫暖的家鄉。」
在《我和我的家鄉》五個單元故事中,獲得好評最多的竟然是範偉和徐崢的《最後一課》。
一群學生為了幫助生病的老師喚回記憶,複製了20年前的課堂,仿佛時空穿越,讓過去和現在重疊,讓責任和使命躍然於屏幕,上演了一出無敵溫情殺。
提及範偉,多數人想到的依舊還是《賣拐》,那個時常上當的鐵憨憨,成了範偉幾十年抹不去的痕跡。
01
趙本山曾說:看一個人是否可用,就看他大喜大悲時的表現。
1993年,31歲的範偉已經說了10年相聲,儘管參加了很多相聲比賽,卻依舊籍籍無名。
這一年,範偉在中國合肥相聲節上,憑藉相聲《要帳》獲得了表演一等獎和創作二等獎,引起了「東北第一瞎」趙本山的注意。
趙本山命運多舛,父母早逝後,跟隨盲人二叔學藝,精通二胡、嗩吶、二人轉小帽、三弦等多項技藝。
趙本山自十幾歲登臺表演,17歲加入公社宣傳隊,後又調入縣劇團,成了一位二人轉演員。
1982年,25歲的趙本山因在《摔三弦》中飾演盲人而一舉成名,被譽為「東北第一瞎」。
此後多年,趙本山成了東北二人轉演員中的「腕兒」,一路從農村調入鐵嶺民間藝術團,又在1990年登上央視舞臺,成了家喻戶曉的春晚釘子戶。
那些年,趙本山無疑成了小品演員中的「頂流」,人人為之嚮往。
而範偉,對趙本山的際遇也有諸多豔羨,但他心裡清楚,不可能人人都能成為趙本山。
02
範偉小時候住在棚戶區,一家五口擠在40平米的小屋裡,父母經常為生活瑣事吵架,每當此時,範偉的心裡就怦怦跳,覺得生活無望。
後來,範偉從相聲中找到了生活樂趣,閒暇時光中,收音機是他的最愛,能聽上一段完整的相聲,簡直是人生的至高享受。
1978年,16歲的範偉還很瘦弱,輾轉拜師相聲演員陳連仲,從此成了相聲界的一員。
範偉夫婦和陳連仲
想成為一位優秀的相聲演員,必須嘴皮子利索,但範偉卻偏偏有點「先天不足」。
範偉出生在60年代中期,恰好趕上「運動大爆發」,瀋陽城裡亂糟糟,父母便將他送到了鄉下姥姥家,一呆就是多年。
等範偉回到城裡時,早已學了一口鄉下方言,平翹舌不分,把「師父」硬是喊成了「si fu」讓他師父差點愁白了頭。
雖然先天不足,但範偉後天卻非常努力,發狠地糾正自己的發音,吃飯走路幹活都背段子,愣是成了陳連仲最喜愛的學生之一。
三年之後,範偉的發音已經完全被糾正,成了師父最得意的弟子。
1983年,範偉考入瀋陽曲藝團,一邊演出,一邊創作相聲段子,但並未受到周圍人的認可,甚至有人說他寫得是「悲劇相聲」,因為一點都不好笑。
沒有名氣,沒有背景,只能去鄉下表演,露天舞臺上、農村場院裡,都可以成為範偉和同事們的舞臺。
沒想到,這樣的日子,他一過就是10年。
10年間,相聲逐漸沒落,小品開始崛起,範偉身邊的同事,有的轉行、有的放棄、有的不再堅持,但範偉卻依舊在堅持。
儘管中間曾參加過多次比賽,拿到過多次東三省相聲大獎,但範偉的名頭卻依舊是滄海一粟。
直至1993年,趙本山無意中看到了範偉的表演,便將他記在了心裡。
03
1993年,民間藝術家趙本山再次受邀上春晚,不料,臨門一腳時,他卻對其中一個配角有諸多不滿,想臨陣換將。
仔細琢磨之下,趙本山便想到了範偉,輾轉聯繫到他,希望他能迅速趕到北京助他一臂之力。
範偉在臘月初懷著激動的心情赴京,跟著趙本山排練月餘,卻被春晚導演一票否決,又換回了第一個演員。
範偉沒有半句抱怨,在臘月二十七的雪夜中,靜悄悄地坐上火車,離開了北京。
歷盡生活磨難,看遍人間冷暖的趙本山,評價範偉:大喜大悲時寵辱不驚,是我需要的搭檔。
幾個月後,趙本山再次聯繫範偉,邀請他合作了小品《走毛道》,兩人開啟了十多年的合作。
1995年的《牛大叔提幹》;1996年的《三鞭子》;此後的《紅高粱模特隊》、《賣車》、《賣拐》等等,都成了趙本山、範偉和高秀敏合作的高光時刻。
一段段經典小品,給幾代人帶去了歡樂,也成了幾代人的記憶。
除了與趙本山合作小品,兩人還連續合作了電視劇《夜深人不靜》《一鄉之長》《馬大帥》《劉老根》《劉老根2》等,留下了很多經典之作。
但隨著名氣的增大,範偉的壓力也不斷增大,小品想創新已經很難,春晚是直播,不容許有絲毫差錯,而他卻屢次出錯。
特別是在2005年春晚上,範偉竟然將「一雙慧眼」說成了「一眼慧眼」。下臺後,範偉冷汗涔涔,毫不猶豫地和趙本山表達了「再不上春晚」的意思。
隨後,高秀敏離世,鐵三角正式破裂,範偉和趙本山也再無合作。
此後多年,江湖上關於範偉和趙本山的傳言,漫天遍野,引起無數話題。
小品《賣拐》的編劇宮凱波,曾是兩人共同的朋友,接受採訪時說:「範偉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而趙本山說話比較直,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些話就讓範偉很受傷。」
坊間也曾有傳聞說:有一年,趙本山去四川演出,拿到了42萬的演出費,只給了範偉7000塊,引起了範偉的不滿。
但範偉卻堅決否認此說法,數次表示:「沒有的事兒!人家主要邀請的是本山大哥,有沒有範偉這個人,都不會影響本山大哥的價值。以前我們說好的搭檔一場給我1000的勞務費,本山大哥給了我7000,都是從自己錢裡勻給我的。」
而趙本山,在2010年宣傳鄉村愛情3》時,被記者問:「是否還會邀請範偉一起合作?」
趙本山極其不滿的回答:「人家現在是腕兒了,打了好幾個電話也不接,現在可借不著人家的光。」
聽到消息後的範偉,馬上給趙本山發信息:「大哥,我最近在拍一個戲,手機都是關機狀態,不是故意不接電話。」
外界對他們二人關係的揣測一直未曾間斷,範偉只是不停地表示:「非常感謝本山大哥帶我上春晚,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我很感謝。」
多年過去,是是非非都成了昨日雲煙,兩人才開始理解對方。
2019年,《劉老根3》播出,藥匣子與劉老根深情相擁時說:「這不就你一句話嘛,你一說我就回來唄。」
兩人合作12年,分開14年,終於放下過往,再次合作。但這條和解之路,卻走了大半生。
恩恩怨怨26載,兩人都是一個時代的經典,沒有嫌隙,沒有仇怨,只是在命運的無數個岔口中,兩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04
離開趙本山的14年間,範偉不再演小品,卻迷上了演電影。
特別是對文藝電影,範偉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狂熱,如果遇到合適的角色,他不計時間和片酬,只要打動他,他便會拼命去塑造。
《看車人的七月》《芳香之旅》《耳朵大有福》《不成問題的問題》等等,都有範偉精彩的身影。
細細看來,範偉的電影都票房平平,但卻拿獎無數,在冷門電影中口碑爆表。
範偉成開玩笑說:那些一夜爆紅的演員,都是爆炒雞丁,而我是東北亂燉,只有慢火細熬才能出味道。
2016年,範偉憑藉《不成問題的問題》爆冷拿到金馬獎影帝,間接證明了他不止可以演小品,還可以成為一個好的電影演員。
10月1日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雖然有五個故事組成,但觀眾談論最多的卻是範偉的表演。
在《最後一課》中,範偉挑起大梁,成為全片的淚點擔當,被網友贊「表演頂級」。
據導演徐崢介紹,範偉為了演好《我和我的家鄉》,整整淋了4天雨卻毫無怨言。
範偉的表演很細膩,不止肢體表演豐富,眼神的處理更是深入人心,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情。
範偉在相聲界摸爬滾打16年,又在小品界奮戰12年,現在的他又在電影市場奮戰14年,人生短短幾十年,每一段時光中,範偉都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回望範偉的小品,留下過「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咋就這麼大恁」、「蒼天啊,大地啊,這是哪位天使大姐給我出的這口氣啊」、「你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等等回味無窮的經典語錄。
回望範偉的電影,留下過「我想劫個色」、「歐了」、「棄勺從教」等等經典臺詞。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曾說:人生和電影都是以餘味定輸贏。
我想,範偉這一生,絕對算得上是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