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建了一個《北京北京》的專輯,下一站寫哪裡呢?我也不知道,那就挑一個最熟悉的地方吧。因為去安河橋北的路上也有西直門,就回去轉了轉,但僅僅是門外,因為最近管控,不讓進去,也順便看了看以前周邊的地方怎麼樣了。在北交的時間是我在北京時間的2/3,還是挺想念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也許對一些人來說,她不是夢想,但她是所有北交人的家。
說來慚愧,畢業之後,上次回去還是去年,弟弟初中畢業假期來北京,帶他回動物園那邊玩,順道轉了一圈。因為平時在西城工作,回去一趟也挺久的;二來真得也比較忙。大家應該都挺久沒回過北京的這個家了。看了這篇,下學期及以後應該都可以認得路。
北京交通大學,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校如其名,也特立獨行,不在八大校區,而位於交通便利的西直門那邊。可能老一輩稱北方交通大學,她不是985,只是211,但是她可能比很多985都要分高。直到工作之後,我才知道大家還習慣叫她「西直門大學」。
我們沒有像北大一樣屬於自己校名的地鐵站,但是我們位於北京客流量最大的地鐵站之一西直門地鐵站,那裡有讓人詬病最多的西直門立交橋,北京北站也在這裡。從地鐵站A口出去,經過凱德mall商場,那是我剛去北京還可以信誓旦旦說:以後我要在這裡隨便買買買的商場。直到4年後,我去了國貿,再也不敢隨便說這句話了,也瞬間自嘲年少時的輕狂。凱德mall地下一層有個華聯超市,北交人經常去那裡購物,轉出來去「夾撿成廚」吃個重慶小面,還是原來的配方,但卻少了些人氣。樓上本就價格偏高的店面,此時顯得更加冷清。
從凱德出來,就可以看到三個標誌性拱形建築物。坐公交去北下關、北京交通大學、交大東門或者大柳樹南站都可以去北交。我選擇步行回交大東路,路口可以看到一個鑽河中心公館,那是我第一個暑假幹活的地方。他們當時在創業,在那兒,我知道原來公司也可以不是獨棟大樓,原來工作可以隨便嘻嘻哈哈。交大東路有北京特產稻香村,可以進去挑點糕點帶回家;也有一家不錯的清真餐廳——阿里食府,可以聚餐,只是此時門外櫥窗有些空蕩;姥姥家的春餅店也照常營業。再往北走走就到了十字路口,往十字路口左手(朝西方向)拐就可以去交大的南門,直走(朝北方向)可以去交大東門,通往校醫院的那個門也被封了,只能從家屬門進去,東門附近有一家日料餐廳——九本,也有一家味多美,去完美世界電影院就從這裡一直往北走。從家屬門進去,穿過暢園,可以看到交大校醫院,再往南走走,就可以到達逸夫操場。這裡還有些活力,還有人在打球、健身。
因為不讓進去,就可以返出去,騎行回去經過十字路口處有網紅奶茶店——一點點,進入交通大學路,這條路上有個烤串店——聚點串吧,有個辣尚癮,第九味道好像早已經不營業了。路上左拐可以進去東校區(公交站為北下關),再往西走走,學校附近有個逸絲風尚,可以做頭髮,要比學校裡邊的好看一點。就基本可以看到亞洲第一高「交大南門」。
從南門出去,往右手(西)方向可以看到北京海洋館的大門,可以直通動物園,沒錯,朋友來了交大,實在沒地方玩可以去看看小動物。進入高梁橋斜街一直往北走,可以看到交大知行大廈(「知行」為校訓),再走走就可以到交大西門。西門那邊有個經常去的魚豆吉火鍋,平常都需要提前預約。
原路返回到達北下關可以進東校區,一直往東走就返回地鐵站。
以下是記憶中的北京交大。剛進南門正前方進去會看到主樓——思源樓,它的兩側分別為思源西樓、思源東樓。右手為第九教學樓,那裡是經管學生的噩夢:微積分、線性代數催人老,中心報告廳也在這棟樓裡。左手邊為每年的迎新現場,正前方為天佑會堂,名字來源於詹天佑,各種演出均在此。不知道今年的新生們還有沒有迎新,19號樓緊挨著著男生宿舍2號樓,經管男生們都住這裡。2號樓的左手是19號樓,是我曾經的宿舍。19號樓再往左一點是公主樓20號樓。緊挨著學生活動中心,二、三食堂、地下澡堂均在此。後邊便是西操場。
從南門進去往北走一點右轉可以看到世紀鐘毛澤東雕像,雕像後邊是交大賓館。
從南門進去往右手走,一直到留園,我也是後來看到一個老師發的,才知道原來我們不僅有濟南的明湖,也有蘇州的留園。從留園往北走,可以看到芳華園,芳華園的東側是逸夫樓,北側是交大的圖書館。這也是北交風景最好的地方,明湖邊上喂喂鴨,看看書都非常愜意。對面也可以看到科學會堂,這裡是個嚴謹的地方,開會接待專用,圖書館的東側是剛才說的逸夫操場,從逸夫操場進去北門就可以出去到校醫院啦。
母校恩澤,如何回報?時間催人老,既然給學校投不了資,那就常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