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迷糊老爸 自創「伸手要錢」的梗
指導老師:單桂才
我家主臥的書柜上有一張爸爸和媽媽的結婚照,照片中的爸爸是個英俊小生,深情款款注視著甜美的媽媽。再一看現在的老爸,貌似歲月圍著他的肚子轉了好多個圈,然後又順帶薅走了他曾經濃密的頭髮。爸爸經常給我和弟弟述說他年輕時種種光輝的、英雄的、艱難的事情,我聽來恍如隔世,缺乏切身體會,每每有乏味之感。我還是覺得現在的時而迷糊的老爸更真實一些。
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伸手要錢
老爸的迷糊有時候讓人著急好笑。
「伸手要錢……」每天早上老爸要出門的時候,總是會念叨一句,聽到這句嘮叨,我們就知道,老爸要出門了。可千萬別以為我老爸是「妻管嚴」,找媽媽要零花錢,這是他在做自我提醒。那是指身份證,手機,鑰匙,錢包「四寶」。爸爸一旦迷糊起來往往丟三落四,這四樣東西又特別重要,在經歷無數次慘痛教訓比如去辦證忘記了身份證,上班忘記了辦公室的鑰匙之後,爸爸有天突然靈光一現,想出這麼一個諧音提示,頗為得意。於是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他總會吼上這麼一聲「伸手要錢」——摸摸口袋,嗯,手機在位,再翻翻書包,確信錢包、鑰匙、身份證也妥妥的,就放心地換鞋走人了。你別說,從那以後老爸再也沒有忘記這四樣東西。
被遺忘在食堂的小電驢
即便如此小心,爸爸還是鬧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笑話!有一天,爸爸回來氣急敗壞地告訴我們,他把車送去洗的時候,放在車後的小電動車被偷了。他認為是洗車的小夥子所為,報了警,但警察調監控卻一無所獲,沒有受理。那個小電動車平時載著爸爸往返家和停車場之間,突然丟了,爸爸很是不習慣。爸爸又找了可能丟車的地方,也是無跡可循。步行幾天後爸爸只好又上淘寶重新買了一輛。
大約過了一周,爸爸回來說:「我找到我的車了。」我們很詫異,問:「不是找不回來嗎,怎麼又找到呢?」爸爸尷尬地笑了笑,說:「我今天去食堂吃飯的時候,看到了一輛車特別像我以前丟的那輛,你們猜,怎麼著?」「該不會那輛車就是你的吧?」「我走近一看,就是我的呀!」老爸扶額而笑。「我忽然想起有一次騎車去食堂吃飯,結果吃完飯和同事一起回辦公室就把車忘記了。」「哈哈哈……」唉,無比同情老爸的小電驢,一轉眼就被老爸給遺忘了。
做這些事老爸絕不迷糊
老爸偶爾犯迷糊,但他對自己的工作那可是絕對不會迷糊。他在客廳辦公,我和弟弟看電視,不管我們有多吵鬧,電視裡面有多喧譁,他總是坐得筆挺,雙眼盯著電腦屏幕,手指不停地敲擊鍵盤,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好像有一道看不見的屏障把他和吵鬧分開。有時我也好奇湊過去看他在做什麼,基本都是在看中英文文獻,或者準備答辯的PPT,寫申請基金,或是修改學生論文什麼的。什麼時候我才能夠練就老爸這種隨時可以絕緣的本事啊。
老爸就是這麼一個人,有時迷糊,有時又十分靠譜。
———————名師點評———————
小作者由年輕時的父親與現在的父親對比入手,很有欲抑先揚的味道。先寫起了父親的重要特點:迷糊。從謹慎非常的「伸手要錢」到大意十足的「丟失」電動車,作者運用動作、語言等細緻的描寫,寫出一個真實又迷糊的父親,此為「抑」。繼而,筆鋒一轉,再寫父親在工作上的認真努力,從不糊塗,此為「揚」。最後,畫龍點睛地加以總結。文章的構思精巧,描寫細緻,在輕鬆詼諧中透露著對父親的敬意和愛意。
(點評老師簡介:鍾翠婷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學高級教師,現為廣州市真光中學教研室副主任,先後擔任8屆畢業班教學工作。自2013年起,擔任廣州市高中語文中心組成員,廣州市中學語文教研會第14屆理事會理事。先後被評為廣州市優秀青年語文教師、廣州市骨幹教師、廣州市優秀教師等。)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