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姥姥分享,給女兒看娃千萬別伸手要錢,女婿的話像「軟刀子」

2020-12-23 龍寶育兒

導語:帶孩子和工作掙錢哪個更重要?如果家裡有人幫忙,年輕的父母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無奈之舉,也從心裡覺得,看孩子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所以,奶奶或者姥姥,成為了最佳人選。

如果是爸爸選擇,肯定是覺得奶奶帶孩子比較好,畢竟是親媽,不用搭人情,奶奶帶孫輩也是天經地義。如果是媽媽選,自然就選姥姥了,省心加暖心,親媽跟自己的教育理念比較接近,不會出現婆媳矛盾,大後方會更加穩定,所以如今,越來越多的姥姥,加入了帶娃的大軍中。

姥姥帶娃,卻帶出了心酸

姥姥帶娃成了普遍現象後,大部分的家庭都其樂融融,孩子健康地成長,家庭也相對和睦,但也有家庭只是老人在勉力維持,她心裡的苦,女兒看不懂,女婿不在意,老人滿腹的委屈,無從訴說。

姥姥帶孩子,女婿回家就躺沙發上玩手機

56歲的李姥姥退休後,給女兒帶孩子,她比較勤快,早晨六點多起床,給女兒女婿把早餐做好,送他們上班後,寶寶也醒了,弄好輔食,收拾完家務,就推著外孫去買菜,中午大人們不回來,李姥姥就隨便對付一口,跟孩子一起睡個午覺,接著就開始準備晚餐,一直忙活到晚上十點多,寶寶睡了,她才能拿出手機給老伴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女兒女婿對李姥姥的付出非常滿意,回家就有熱乎飯,家裡一塵不染,孩子的小衣服都洗了,家裡真沒什麼需要幹的了,時間長了,小兩口就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節奏,女兒還好,知道帶帶孩子,女婿呢,進門吃完飯就躺在沙發上看手機,啥都不幹,李姥姥看在眼裡,委屈在心裡,覺得自己成了女兒家的免費保姆,女婿一點感恩的心都沒有,有時候還會覺得是自己霸佔了奶奶的位置,對自己的態度還變得很奇怪。

姥姥伸手要錢,女婿的話像「軟刀子」

63歲的蔡姥姥,給女兒看完大寶看二寶,在女兒家裡足足五年了,一開始,蔡姥姥體諒小兩口日子過得緊巴,就用自己的退休金補貼,買菜就不用提了,一天好幾十塊,後來孩子的衣服,奶粉,尿不溼,有時候也是蔡姥姥花錢,一個月下來,退休金基本上啥都不剩。

後來女婿的收入提高了,蔡姥姥就尋思著給女婿說這件事,但女婿一聽丈母娘一個月要兩千塊,臉上立馬就不高興了,沉默一會對蔡姥姥說,媽,我如果按月給你錢,那不就把你當保姆了嗎?人家保姆幹的活可比你多多了,我哪能這麼用您老人家呢?我媽還在老家呢,給她打電話的時候還總是念叨著想孩子,不如您兩姐妹商量一下,輪流過來看孩子唄。

蔡姥姥聽完女婿的話,想了一個晚上,心酸得不得了,女婿的話就像是軟刀子,句句扎心,算了吧,自己還是回家吧,自己的付出女婿不感恩,也別讓女兒為難,讓孩子奶奶來看孩子吧,也該讓親家來感受一下了。

老人帶娃,到底該不該自掏腰包?

老人給兒女看孩子,是給年輕人減輕負擔,其中包括體力,也包括財力,很多老人對孩子花錢根本不在乎,兒女家缺什麼了,老人也總是自掏腰包,讓他們在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但老人的這種自願花錢的行為到底應不應該呢?很多人的觀點也是見仁見智。

有的人覺得年輕人不應該讓老人花錢,她能來看孩子就已經是最大的付出了,年輕人應該知道感恩,逢年過節的時候,應該給老人表示表示,平時該花的錢,也要給老人準備足,不要讓老人自掏腰包,畢竟老人的錢是留著養老的,年輕人不該花。

也有一種觀點,覺得年輕人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還要還房貸,車貸,孩子的花銷也不小,老人能幫襯就得幫襯,將來老人沒有能力了,年輕人在花錢也不遲,老人的錢遲早要留給兒女,早一點花和晚一點花,老人也不會計較。

但個人比較傾向於這種觀點,老人有經濟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奉獻,但如果老人明確表示了資金的緊張,年輕人應該給予補助,但也不要有僱保姆的心態,以免寒了老人的心。

老人看孩子,年輕人要做到哪幾點?

1、對老人感恩和包容

老人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來帶娃,都是給兒女減輕負擔,對此都要心存感激,對老人要多多理解和包容,有什麼問題要委婉地溝通,對一些生活習慣,也要表示適當的尊重,最好先磨合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讓老人過來帶孩子。

2、跟老人事先溝通好

老人來帶孩子,年輕人考慮得要更多,老人的育兒經驗,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以及金錢等,都要跟老人溝通好,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適合帶孩子,不然來了之後再解決問題,不僅傷了老人的心,也會引發家庭矛盾。

您覺得姥姥帶孩子,應該給女兒女婿要錢花嗎?

相關焦點

  • 為啥最好別讓親媽帶娃?看完姥姥的一天,才明白活得多累
    在早前幫帶娃這件事多是由奶奶操持著,不過近年來,姥姥幫忙帶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起來,為了讓女兒能輕鬆點,姥姥們紛紛上陣帶娃。姥姥買好菜後趕緊趕回家,因為晚了女兒女婿就來不及吃早餐了,姥姥要做兩撥菜,先讓女兒女婿吃完去上班,等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之後再弄自己和孩子的,姥姥吃得不多,她笑著說:「一早上聞菜味兒都飽了!」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這個32歲媽媽的醒悟,讓無數人沉默
    母親要做手術,可是女兒賢真剛生完孩子,需要她幫忙帶。所以,她小心翼翼地在電話那頭徵求賢真的意見。賢真聽後,一再確認媽媽是不是非要做這個手術。正如最高贊評論所說的:媽媽總在為我們犧牲,但我們優先想到的總是自己!曾經有一個公益短片《媽媽的媽媽》,看哭了無數人。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這個視頻引無數母親淚目
    2 含辛茹苦撫養女兒長大成人,看著她戀愛結婚,女兒生下寶寶後,照顧母子。她不是喜歡這種日子,只是心疼自己的女兒。前陣子後臺收到一封信,寫信的人是一位帶5個月外孫的姥姥。女兒生完孩子4個月就出去上班了,奶奶那邊身體不好,帶不了孩子。
  • 「你後悔幫女兒帶娃嗎?」姥姥的真實回答是......
    來源: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媽媽帶娃,心疼的是女兒,成全的是女婿,穩定的是一個家。這兩年,是媽媽一直陪著他們,幫他們帶娃,照顧著小家。他們小夫妻才沒有了後顧之憂,放開手腳在外打拼,生活已然有了好的起色。 媽媽帶娃,心疼的是女兒,成全的是女婿,穩定的是一個家。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這位媽媽的悔恨,讓無數人沉默……
    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她們都沒有義務幫你帶娃,願意幫忙是情分,不願幫忙是本分。如果有老人幫你帶娃, 請心懷感恩!昨天深夜,朋友發給我一個視頻,讓本想按時睡覺的我,又紅了眼眶。因為女兒工作實在太忙,媽媽不得不離開家來給女兒帶孩子。
  • 因害怕沒錢上幼兒園,小孫女不讓姥姥買草莓,別讓「哭窮」害了娃
    "別看了,咱家沒錢""咱家跟他家比不了,他家有錢"相信這類的話大家都不陌生,這是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為了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長們不得不"哭窮"。王大媽的女兒已經成婚,並且生下了一個女寶寶妮妮,如今妮妮也有5歲了,正是上幼兒園的年紀。因為王大媽女兒是嫁到了隔壁的城市,所以看望也十分不便,每次都是女兒帶著妮妮來看望自己,而這次,王大媽在和女兒商量了一下,決定去女兒那邊住幾天,隨便幫忙帶帶外孫女妮妮。妮妮也是很喜歡王大媽這個姥姥的,平時一句句姥姥叫的王大媽心都化了,所以這次去王大媽可是給妮妮買了好幾件新衣服和玩具的。
  • 「年輕嶽母」帶娃走紅,和女婿同框宛如一家三口,網友:寶媽有壓力
    「年輕嶽母」帶娃走紅,和女婿同框宛如一家三口 以前的人都是比誰家的娃聰明伶俐,如今風向變了,開始比拼起父母那一代的神仙顏值了。這不網上就有一位丈母娘,被稱為「年輕嶽母」,因顏值高而走紅網絡。
  • 我的迷糊老爸 自創「伸手要錢」的梗
    我的迷糊老爸 自創「伸手要錢」的梗指導老師:單桂才我家主臥的書柜上有一張爸爸和媽媽的結婚照,照片中的爸爸是個英俊小生,深情款款注視著甜美的媽媽。再一看現在的老爸,貌似歲月圍著他的肚子轉了好多個圈,然後又順帶薅走了他曾經濃密的頭髮。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
    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一邊調侃「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因為,「她會把孫子當豬養。」另一邊,又無比懷念那個「把自己當豬養」的老人。老人們對孫子的愛,總是格外地「滿」。紀錄片《姥姥》,就講了一個關於祖孫的故事——「姥姥帶孩子」。短短兩集,讓人看了,「心裡一顫」。小孩子總是精力旺盛,好奇心強,一點新鮮玩意兒就能擺弄半天。昀昀最近喜歡上了一隻玩具「表」,整日擺弄,每次玩的時候,都會「叮鈴鈴」地響。
  • 「最年輕嶽母」火了,女兒表示壓力很大,網友:和女婿像是夫妻倆
    寶媽生下孩子之後,總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而照顧寶媽的人選大多都是孩子姥姥。這不前段時間網上就有一位媽媽剛生下孩子,這位寶媽生下孩子之後,丈夫一直陪伴在旁。而婆婆身體不好,並沒有來醫院,所以在住院期間一直都是母親在照顧。
  • 千萬別讓奶奶幫你帶娃!哈哈哈哈哈
    本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是「千萬別讓奶奶、爺爺、姥姥、姥爺帶娃」! 因為這幾位全世界最可愛的老人,擁有全宇宙最神奇的魔法:他們能瞬間讓你「不認識」自己的孩子! 1他們前衛的時尚觀讓娃成為全村最靚的崽 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神術的人類,除了救死扶傷的醫生,能化出「日拋臉」妝容的化妝師,還有擁有獨特審美的奶奶/姥姥!
  •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誰帶娃更好?區別很大,別不在意
    然而,作為新手父母,請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幫帶娃一定要事先考慮清楚,因為兩方父母幫忙帶娃結局可能完全不同。為什麼這樣說呢?咱們先來看一看奶奶和姥姥在生孩子這個事情上態度有哪些不同吧!關於懷孕:姥姥:算著點日子,儘量別到七八月份生孩子,那時候天氣又熱,人又受罪,坐月子都坐不好,以後身體落下病就麻煩了。
  • 「你後悔幫女兒帶娃麼?」1000個姥姥的真實回答
    有天加班去的晚,到醫院的時候孩子都睡了,姥姥在病床旁邊的小板凳上坐著,從兜裡拿出一堆花花綠綠的小藥盒兒,就著水吃了一把藥。擦了擦手,摸摸孩子的頭,嘆了一口氣說「乖乖,姥姥年紀大了,不中用了,淨給你們添麻煩了,你快點好起來吧,看把你媽累的。」這個畫面,閨蜜突然淚崩了,這一周沒少埋怨姥姥,沒想到姥姥心裡壓力這麼大,還在惦記著自己...
  • 42歲姥姥遛娃遇到42歲媽媽,樣貌境遇截然不同,差距顯而易見
    兩人遛娃相識,都是42歲怎麼看起來差這麼多?高齡二胎產婦不輕鬆鄰居翁女士,今年42歲,從外地來給女兒帶孩子,白天帶外孫,到了晚上女兒女婿下班回家,她就跟附近結識的姐妹,跳跳廣場舞,生活過得很愜意。這天,翁女士跟平常一樣,下午趁著太陽好下樓溜娃,好巧不巧遇到了另一位女性——謝女士也在遛娃,兩人很自然就攀談起來。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忙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原因讓人淚目
    雖然說婆婆也是家人,老公想讓她幫忙帶娃是人之常情,但在莉莉心裡始終有個大疙瘩,為自己親媽感到委屈。畢竟自己親媽帶孩子帶到腰椎盤突出的時候,也沒見婆婆過來幫幫忙。其實,像莉莉婆婆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基本上她們在孩子3歲前只是定時探望,等到娃能上學了就開始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因此,莉莉會有不高興的想法也正常。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可現實問題是,一般的家庭裡,因種種原因,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他們的地位原本就是不平等的。所以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的差別,也就人為地出現了,有說奶奶帶更好的,也有說姥姥帶自己更放心的,總之,因為主管情感的存在,各種差異也就非常明顯了。
  • 【育兒薦讀】「你後悔幫女兒帶娃麼?」1000個姥姥的真實回答
    有天加班去的晚,到醫院的時候孩子都睡了,姥姥在病床旁邊的小板凳上坐著,從兜裡拿出一堆花花綠綠的小藥盒兒,就著水吃了一把藥。擦了擦手,摸摸孩子的頭,嘆了一口氣說「乖乖,姥姥年紀大了,不中用了,淨給你們添麻煩了,你快點好起來吧,看把你媽累的。」這個畫面,閨蜜突然淚崩了,這一周沒少埋怨姥姥,沒想到姥姥心裡壓力這麼大,還在惦記著自己...
  • 現在的孩子都跟姥姥親,不跟奶奶親了,看看帶娃的主力你就明白了
    曾經有一個對姥姥的採訪,其中一個問題是問這些「背井離鄉」、遠離老姐妹的姥姥們,為什麼來到陌生的城市帶孩子?十幾個姥姥給出的答案驚人地一致:「為了減輕女兒的壓力」。就像一位母親對孩子說的那樣:「你有困難了,媽媽就來幫你,那媽媽有困難了,媽媽的媽媽也會來幫我的!」
  • 奶奶和姥姥的區別,看到第二條就忍不住了···
    然而同樣都是帶孩子,姥姥和奶奶的出發點卻不一樣:姥姥帶孩子是心疼女兒太辛苦,為女兒分擔;奶奶帶孩子是心疼孫子孫女,擔心孫子孫女照顧不周。坐月子時姥姥:你可千萬不能下床,千萬不能洗頭髮,你再吃點,不能老坐著,快躺下,要什麼我給你拿.奶奶:需要什麼你叫我一聲,我先看看我的寶貝孫子。
  •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奶奶都去哪兒了?看完文章,莫名心酸
    前幾天帶著孩子在小區裡轉悠,看到很多的老人在帶孩子,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們都是孩子的姥姥,而且現在似乎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觀賞」,最近幾年來,姥姥帶娃的人數在逐年攀升,而且他們坦言年輕人工作實在是太過忙碌了,又要上班,又要顧家,帶娃確實不容易,為了給小兩口減輕壓力,於是有很多的姥姥們就自行過來幫女兒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