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輕的教宗」帥一臉?來看看現實的梵蒂岡什麼樣

2021-01-08 高品圖像

梵蒂岡城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梵蒂岡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是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梵蒂岡城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文化瑰寶,城內的聖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等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建築作品,包含了波提切利、貝爾尼尼、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人的作品。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梵蒂岡禁止遊客或當地居民在穿著上露出膝蓋以上的部位,以示對這座天主之城神聖的敬意。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教堂天花繪作的《最後的審判》,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教堂天花繪作的《創世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世界文化遺產——梵蒂岡博物館,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梵蒂岡博物館耶穌與師徒》,梵蒂岡博物館,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拉斐爾畫作,梵蒂岡博物館。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穹頂和祈禱臺。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身著慶典制服的瑞士衛兵。關注高品圖像,看精彩圖片。

相關焦點

  • 《年輕的教宗》劇評
    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年幼被父母拋棄、逐步成長,成為新一任年輕的教宗習得駕馭權術和追尋上帝之所在的故事。這位年輕的教宗和我們刻板印象中的教宗有所不同。在我的認知裡,教宗應當是莊嚴肅穆,十分虔誠,令人尊敬而又神秘的存在。教宗代表著上帝的意志,代表著所有教義的智慧,集大成者,代表著一種權威,對於信眾而言是神聖的存在。
  • 《年輕的教宗》:最英俊的教宗,最遙遠的距離
    保羅·索倫蒂諾導演的《年輕的教宗》(The Young Pope)無疑是離經叛道的。它背離的不是基督教的「道」,但違背現代文明的寬容與包容之道,在政治不正確的懸崖邊危立。1該劇現在的面貌是偶爾得來的,就像任何歷史的進程一樣。
  • 《年輕的教宗》一部好看的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特別的美劇:《年輕的教宗》如題,這部電影是關於宗教題材的,它虛構了梵蒂岡的一個新任教皇。宗教問題畢竟還是有點敏感的,何況對著梵蒂岡直呼其名,不得不說,要是在中國,這導演早就被查封了。關鍵詞1:保羅·索倫蒂諾+裘德·洛這個導演是什麼人呢?
  • 《年輕的教宗》▏一個人的孤獨,全世界人的錯
    《年輕的教宗》第一季,兩天時間看完,導演保羅·索倫蒂諾,之前的《絕美之城》,《年輕氣盛》,口碑都很好,只提一點,導演特別擅長展示孤獨,繁華中的孤獨,歲月流逝的孤獨,總之,人在社會群體中,孤獨感無處不在。演員,裘德 洛,性格獨特,盛世美顏(劇集中,多次自我表揚,此處可撒花)。
  • ...約翰·馬爾科維奇|年輕的教宗|紙牌屋|保羅·索倫蒂諾|權力的遊戲
    而一直遠離人間煙火,只拍人生來去的保羅,在2017年卻名利心動,開始用他緩慢、穩定、儀式感極強的油畫質感極強的鏡頭語言,來刻畫了一出老年人的《權力的遊戲》,人送外號——梵蒂岡版《紙牌屋》!呃,這部上下集合體的劇集,分為裘德洛主演的《年輕的教宗》和約翰·馬爾科維奇主演的《新教宗》兩部!
  • The Young Pope 年輕的教宗 —— 教廷版《權利的遊戲》
    講起歐美劇集,最近幾年估計誰都火不過HBO的«權利的遊戲»(Game of Thrones),而今天呆呆給大家推薦的是由HBO和Sky,Canal+三家強強聯合出品的一部號稱迷你版«權利的遊戲»or教廷版«紙牌屋»的十集迷你劇——«年輕的教宗
  • 《年輕的教宗》看點超多值得推薦
    繼維斯特洛的卡莉熙和西部世界的福特,緊接著要登基的是《年輕的教宗》庇護十三世,由裘德洛飾演的史上第一位美國教宗,於看似聖潔實則迂腐的梵蒂岡教廷,大玩政治遊戲。金獎導演保羅·索倫蒂諾執導的本劇,去年於義大利播映後,獲得巨大迴響,趕緊來了解一下《年輕的教宗》的故事內容,與 3 大看點吧!
  • 原來現在的梵蒂岡有兩個教皇,《教宗的承繼》看了讓人恍然大悟
    2013年2月11日,本篤十六世宣布辭去教皇一職,這令其成為600多年來首位主動退位的教皇。2019年的電影《教宗的承繼》描寫了本篤十六世與他的繼任者方濟各之間一次重要的見面,正是在這次見面之後本篤十六世宣布退位。阿根廷人方濟各被梵蒂岡選為新一任教皇,並且成為歷史上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皇。與此同時梵蒂岡也罕見地同時出現兩位教皇,在位的方濟各教皇和「榮譽教皇」本篤十六世。
  • 年輕的教宗到底是聖人還是政客?
    不過,就算這部劇趕上了檔期,能否提名金球也讓人難以預計,因為相比《王冠》、《權力的遊戲》、《怪奇物語》,《年輕的教宗》是相對異質了。但平心而論,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部劇的表現都堪稱一流。模糊,既與劇中教宗對自己的定位一致,也與劇中一直渲染的宗教神秘主義氣氛相契合,同時顯示出索倫蒂諾一直以來的創作特點。《年輕的教宗》雖然是「迷你劇」,卻儼然是一部「大電影」,完全可以納入到索倫蒂諾的電影作品序列之中。
  • 教宗帳號按贊巴西性感超模照片梵蒂岡:教宗非川普要IG解釋
    不過,梵蒂岡方面就表示,確定這並非方濟各或社交網站帳戶小組所為,因此教廷已經要求Instagram解釋。對於方濟各的IG帳號按贊巴西超模性感照一事,網民質疑是否連教宗也把持不住;而Natalia Garibotto的經理人公司就表示收到教宗的官方祝福;Natalia Garibotto本人就以「至少我會上天堂」幽默回應。
  • 顏值爆表的裘德洛 酷炫的年輕的教宗
    終於放寒假了         寒假的時候除了作業 準備藝考 我還有電影和劇    今天日魚給大家推薦一部劇        《年輕的教宗導演保羅·索倫蒂諾憑藉絕美的《絕美之城》拿了奧斯卡金像獎有很久沒出現在大熒幕裘德·洛《年輕的教宗》宗教
  • 《年輕的教宗》單憑第六集的這幾個鏡頭,收視就能刷爆天
    閒話少敘,《年輕的教宗》講了一個年輕的教士,因為教廷內的兩派鬥爭而意外在40多歲就當上了梵蒂岡的教宗。
  • 梵蒂岡舉行新樞機任命儀式,教宗任命首名非裔美國人
    梵蒂岡11月28日舉行新樞機任命儀式,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親自參與。13名新樞機中包括黑人格雷戈裡(Wilton Gregory),他是首名被任命為樞機的非裔美國人。任命儀式在梵蒂岡舉行,但與過去上千人規模不同,受疫情影響每名樞機只能邀請10名賓客出席。而除了教宗外,其他人在儀式期間均戴上口罩,只有在接受任命一刻才脫下。13名新樞機中有9人是80歲以下,來自義大利、美國和墨西哥等國家,他們將可在未來參與下任教宗的投票。
  • 《年輕的教宗》:進入光明的漫長旅程|電影紅人
    來自紐約的年輕主教Lenny Bernardo在梵蒂岡內部權利鬥爭與制衡中「意外地」成為了教皇庇護十三世,一經上任就走上「集權」路線:架空國務卿的權力,扶植自己所信任的人,開除或發配對自己有異議的主教們。宗教信仰與世俗觀念的衝突也是本劇的線索之一。
  • 影視×藝術|迷你劇《年輕的教宗》裡,長鬍子的女人是誰?
    《年輕的教宗》是由Sky、HBO和Canal+三家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十集迷你劇,英國男星裘德·洛扮演虛擬人物庇護十三世,一個複雜又充滿爭議的教皇。儘管劇情發生的場景幾乎都在梵蒂岡城,但是劇組並沒有在梵蒂岡取景,而是利用後期製作和特效還原了梵蒂岡城美輪美奐的景觀。
  • 臺灣地區主教團前來梵蒂岡述職:教宗猶如父親聆聽子民
    (梵蒂岡電臺訊)臺灣地區的七位主教近日前來羅馬述職,拜會聖座各個部會,並於5月14日蒙教宗方濟各接見。與教宗會晤後,臺北總主教洪山川接受本臺採訪,表示教宗有如一位慈祥謙遜的父親。在訪談中,總主教特別談及臺灣教會的社會工作、教宗訓導文件對司鐸培育的影響、亞洲多元宗教對普世教會的貢獻,以及臺灣地區的聖召短缺。總主教也強調,教宗對臺灣和大陸的情況非常了解並且十分關切。洪總主教表示,他們「非常高興見到教宗」,稱教宗是一位耐心聆聽子民的父親,而子民也能坦率和自由地向他傾述心聲。
  • 《年輕的教宗》全劇終:進入光明的漫長旅程
    故事回顧:披著權力鬥爭外皮的個人成長史我預感有些人看完全部十集《年輕的教宗》會感覺自己被騙了。因為從前兩集的劇情編排上看,這似乎會是一部梵蒂岡版的紙牌屋。來自紐約的年輕主教Lenny Bernardo在梵蒂岡內部權利鬥爭與制衡中「意外地」成為了教皇庇護十三世,一經上任就走上「集權」路線:架空國務卿的權力,扶植自己所信任的人,開除或發配對自己有異議的主教們。宗教信仰與世俗觀念的衝突也是本劇的線索之一。
  • 梵蒂岡城國的歷史和現狀 | 附BBC紀錄片《梵蒂岡:隱秘的世界》
    梵蒂岡並非一開始即為教宗的駐地。在遷都阿維農以前,歷代教宗都住在拉特蘭宮。因距梵蒂岡甚遠,為了便於羅馬主教及隨員到梵蒂岡聖·伯多祿堂舉行彌撒,於是就在梵蒂岡伯多祿堂一側興建了一些住宅。約在4~6世紀,梵蒂岡成為羅馬教宗的官邸所在。5世紀以後,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已完全東移,對於西方已感鞭長莫及。
  • 對於電影《年輕的教宗》我有一句話要說!
    對於電影《年輕的教宗》我有一句話要說!這種作者型的劇集相較於傳統編劇中心的製作,節奏明顯放緩,不看到三四集根本體會不到整體格局、結構、伏筆等等,而索倫蒂諾這次,並沒有帶來其極致風格的驚喜,猜測與強行輸出天主教信息有關,更不用說,全劇實質上是一部梵蒂岡的甄嬛傳,裘德洛通篇一副天之驕子的樣子,毫無好感度,黛安基頓更是打了一通醬油,儼然沒有把主要張力玩溜,幾個義大利本土演員的演技是最大看點!
  • 教宗的承繼:一堂義大利語言文化課
    基督的事業在人間凡2000年,梵蒂岡的囚徒也早已走出聖彼得大殿,自梵二公會以來,教會愈發自覺自發地與俗世生活親近,然而基督的人間代理人始終沒有徹底走出現代人眼中的神秘疑雲。即使是最虔誠的天主教徒,恐怕也無法將影視作品對梵蒂岡的呈現斥為完全的無中生有,而更嚴肅的觀察者則會指出,比起多處細節貼近真實、老戲骨飆戲幾近完美的影片背後,對教會的真正關注與焦慮仍應從影片轉向更複雜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