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老先生曾寫道:「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倘若沒有過度的歡喜,便不會有極度的悲傷。

佛家說:有生皆苦,有念皆妄。人世間的種種不如意和悲傷痛苦,皆來自我們自己內心之中的種種欲望得不到滿足和對於期望的落空。因為太在意,所以才會受到傷害。
在感情中,最美好的莫過於「鍾情」一詞貫徹始終。「鍾情」一詞來源於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他曾說:「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是我輩。」這是在他喪子時悲傷欲絕,友人對其進行勸慰時,他對友人的回答。
聖人忘情,不是說聖人忘情絕欲,而是聖人有情而無累;最下不及情,則是薄情寡義、忘恩負義之輩。情之所鍾,正是我輩,至情至性,所以才會至傷至悲。
擺渡人裡有句話:你得不到,是因為不屬於你,放不下,因為你不甘心,失去所愛雖然傷心,但失去不愛你的人又有什麼可惜。

世上所有的東西都是積攢出來的,好感是,失望和悲傷也是。所以任何你突然放棄的事物,一定是積累了太多太久的無力和失望,你發現自己堅持得好不快樂,於是你終於放過了自己。
林語堂曾說:「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成年人的世界,我們要學會及時止損。當你嘗試放過自己,學會放下之後,你會發現,你不會失去什麼,只是失去了放不下時的煩惱。

你不是小孩子了,聰明點,不用什麼東西都問得明明白白。因為事情答案不一定都是你希望的,那你,就給自己留條退路,至少以後可以裝作無所謂笑笑帶過 。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人生在世,難得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