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從小到大不知道讀過多少名言名句,大都忘了。唯有這一句,已經有好幾年了,一直都沒有忘掉。可見此話說的貼切,給人印象深刻,起碼對小編來說,印象深刻。
可是,這麼經典的名言出自何人之口呢?查來查去沒找到出處。有一句比較相像的,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是寫在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一塊佩玉上的一句話。
小說中說的乾隆與陳家洛二人,從血緣上論,是手足兄弟;而從立場上論,一個是滿清皇帝,一個是反清勢力「紅花會」的總舵主。他們之間有著非常奇特的矛盾糾葛,其實都需要佩玉上這幾句話的開導。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
先說金庸的這首詩。這也不純粹是金庸所作,也是東拼西湊糅合而成的。「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句話最早出自《國風·秦風·小戎》裡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前兩句的出處就不是很清楚了,可能是金庸從哪看來的,也可能是他自己的創作。
「情深不壽,強極則辱」意思是說:一個人感情太深,會對壽命有所折損;一個人如果太過強勢,到了一定得程度,只能自取其辱。好像乾隆最有這方面的感慨,他們滿清憑藉強大的鐵騎,踏平華夏多年。雖然已經有幾代人貴為一國之君,但還是免不了不斷遭到漢人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得來的江山靠的是強硬的武力,而不是以德服人。
那麼「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句話又是從哪來的呢?不知道。不光這一句,其實有很多經典古語的出處都無據可查,後面只是綴了倆字:「佚名」。這句話其實也一樣出自「佚名」之口。
許多名言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不僅僅是因為這話說得多麼有道理。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說這話的人影響力足夠大。以至於,幾千年過去了,人們一提到此人,還能想起他說過的話。因為這話放在他身上最合適,他曾經「躬行」過自己所說的話,或者說這句話就是從他一生的行為中總結出來的。放在別的身上卻沒有什麼用,除非真正做到。甚至說即便做到了也不一定,因為那畢竟是別人的心得體會。
所以說,後邊綴有「佚名」兩個字的名言,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名言。它之所以會流傳,靠的是自己的深刻哲理,而不是「名人效應」。「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這句話之所以流傳,也是因為它說出了人間至理。
這句話應該有兩重意思。第一重意思就是上邊剛才說的:人不能用情太深,也不能太過強勢,否則都會帶來反面的效果。世間最容易受傷的是人的感情,如果太容易動情,事事都傾注感情,這個人就容易受到感情上的欺騙和失望,從而影響人的心智,進而影響人的壽命。而且用情越深,受傷越重。
太強了也不行。自古以來「倚強凌弱」是人性的「慣性」。總以為:我強大,我欺負你,你就不能把我怎麼樣!可是,你欺負人是為了一時之快,而被你欺凌的人卻記恨終生,總有一天是要回報的。
「慧極必傷」的「慧」指的是人的「聰明」。生活中咱們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人:你看著他就八面玲瓏、能說會道,很招人喜歡。但是只要你一跟他接觸,就感覺不是那樣的。當時沒啥感覺,過後他總給你一種「上當」了的感受。這就是人的小聰明,他時刻在算計。
然而這樣的人雖說在生活中遊刃有餘、左右逢源,但是往往辦事也容易留下「尾巴」,落下一個「不厚道」的名聲。也容易招來「秋後算帳」的結局。
第二重意思。「情深不壽」的「壽」說的不是人的壽命,而是感情的長短。無論哪種感情,人們都希望「濃烈」一些、「深刻」一些。尤其是對待愛情,要求更是急切,恨不得達到瘋狂的效果。然而,越是瘋狂、越是濃烈,這段感情消失的就越快。越是平淡的感情,也就越長久;「慧極必傷」的「傷」說的也不是「傷人」,而是指「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個人太聰明,往往「弄巧成拙」、「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人算不如天算」……
說到這裡,小編怎麼越想越像是在無意間在說兩個人呢?「情深不壽」說的像不像林黛玉?「慧極必傷」指的是不是王熙鳳?難道說這兩句話是來自這兩位身上?
文/讀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