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推薦|《康熙來了》製作人、臺灣電視教父「偉忠哥」廈大開講:我的創意人生

2021-02-08 廈大講座網



主題:我的創意人生

主講人:王偉忠 先生

時間:2016年05月10日(周二) 19:10

地點:聯興樓一樓多功能廳

嘉賓簡介

王偉忠先生,臺灣地區電視節目製作人和經紀人,現任金星娛樂總經理。曾為《康熙來了》製作人,《中國夢之聲》夢想導師,《中國達人秀》夢想觀察員。被稱為「臺灣電視教父」、「綜藝才子」、「電視鬼才」。

臺灣電視圈有個「偉忠幫」,狹義上指的是王偉忠籤下或者力捧出來的藝人:吳宗憲、胡瓜、蔡康永、大小S、陳漢典、徐佳瑩、黑人等等;廣義上,則包括他從1980年代初開始製作的臺灣綜藝節目,包括《康熙來了》、《國光幫幫忙》、《超級星光大道》等等,其實在臺灣社會轉型時期,還有著名的《連環泡》、《純屬巧合》、「全民」系列。

近年來,王偉忠先生一直對於保存眷村文化不遺餘力,除拍攝紀錄片《偉忠媽媽的眷村》,也與桃園縣政府合作拍攝紀錄片《想我眷村的媽媽》;以眷村為背景的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自播出後引起了觀眾廣大的迴響。2008年與賴聲川導演合作眷村舞臺劇《寶島一村》,自2008年12月起於臺灣、中國大陸巡演至今超過80場,場場爆滿,創下近十年劇場界紀錄。

主持人

鄒振東,廈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前廈門衛視總監、廈門廣電集團副總編輯。開設有《影像的世界》、《輿論學方法論》、《媒體第一課》等課程。

友情提示:聯興樓位於蔡清潔樓與人文學院院樓南光一之間,教室入口位於蔡清潔樓與聯興樓之間。

講座信息來自「媒體第一課」

微信編輯 / 王瀟

網址:lecture.xmu.edu.cn 
微博:廈大講座 
QQ群:206193470 
安卓 APP:廈大講座



相關焦點

  • 巔鋒預告 | 臺灣90後回憶殺,那些年被偉忠哥節目支配的恐懼!
    《巔鋒問答》預告片  王偉忠:時代變到現在,我想找點知己我是臺灣人,典型的90後。我和同年紀的臺灣孩子一樣,都是看著一個人的綜藝節目長大的,我們的青少年時期充滿了對他的各種回憶,他就是臺灣的教父級製作人王偉忠,人人稱他一聲「偉忠哥」的創意鬼才。
  • 《夢之聲》導師王偉忠登上央視一套《開講啦》
    如果大小S,蔡康永,陳漢典掉水裡,我救陳漢典由中央電視臺一套和唯眾傳媒聯合製作的「正能量加油站」中國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近期請到了《中國夢之聲》導師、有著「臺灣綜藝教父」之稱的王偉忠,他是電視界的老頑童
  • 【麥戲聚• 講座】臺灣鬼才導演帶你走進——苦中作樂的創意人生
    麥戲聚的新一彈重磅講座來襲,來和臺灣鬼才導演聊聊他「苦中作樂的創意人生」。他曾說:「社會節奏太快,這時反而需要有人沉澱下來做一些慢的事情,在慢的過程中去咀嚼人生的可能性和生活的趣味。」從《2100全民開講》到《全民大悶鍋》,再到《全民最大黨》,他將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加入很多智慧的內涵,惡搞而不低俗。其導演的《往事只能回味》(又名短波)在大陸引來轟動反響,這是一部由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旅美著名歌唱家田浩江同臺飆戲的舞臺劇。
  • 論魔都生活的N種正確打開方式 之 抬頭就見偉忠哥!(最後有彩蛋)
    因為這裡有華語娛樂圈全能製作人、編劇、導演、經紀人、綜藝教父、全能鬼才、創意大師王 偉 忠!讓我拿出他的代表作品來驚嚇你!!!電視節目:《康熙來了 》、《大學生了沒》△《康熙來了》△範瑋琪今天,有幸能與偉忠哥面對面,聆聽鬼才大咖對創意、對生活的獨到見解。在有限的時間裡收穫無限的思考與延展,這就是大師級人物的魅力所在吧。
  • 現場直擊 | 康熙沒來,製作人B2哥來了!
    攝影|張瑜、馮沛茹編輯|連粉娜責任編輯|顏瑩昨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著名導演兼電視製作人B2哥陳彥銘到廣東財經大學開展了主題為《創意是什麼,能吃嗎 「新東西就是創意嗎?人類文明幾千年,不可能每個人都想到一個新東西,所以我倒是不認為新東西就是創意。」首先,B2哥介紹了綜藝的基本要素4W1H,並通過節目舉例,幫助我們從模式和結構、承襲和自製的角度區分和歸納各類綜藝的規律,並從創意突破的角度帶領我們一起分析他參與製作的著名綜藝《康熙來了》的發展史。
  • 提起《偉忠媽媽的眷村》就總是滔滔不絕
    王偉忠臺灣電視製作人、綜藝教父很多人知道他,是因為先前已經結束的《康熙來了》其實偉忠哥自1986
  • 偉忠哥踢館大爆笑 「修理」陳漢典! 21:21《生活大爆笑》綜藝教父來了!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終於在千呼萬喚中光臨OPPO拍照手機《生活大爆笑》了。
  • 綜藝康熙走了 臺灣綜藝或許將進入冰河期
    綜藝節目《康熙來了》沒有遊戲,沒有外景,每期節目就靠著蔡康永和小S與一群明星聊天45分鐘,而且這一聊就聊了12年。特別是近兩年,小S和蔡康永在節目中的各種經典表情還被做成表情包:翻白眼、飛踢、假笑……廣泛流傳在QQ、微信等社交媒體中。如今節目宣告停播,各位的表情包如何更新呢?12年《康熙來了》別了 風光走過12年,臺灣地區王牌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一度成為年輕人收視指標。近年來雖然受到新節目衝擊,不過收視率依舊不俗。多年來屢次傳出停播消息,沒想到如今成為事實。
  • 「康熙」即將到場,臺灣綜藝製作人北上生存圖鑑
    6月29日,「康熙」合體的新綜藝節目《真相吧!花花萬物》即將在優酷上線。依舊是訪談類綜藝,依然是棚內節目,甚至幕後主創仍是《康熙來了》的前製作人陳彥銘(B2)。看似,一切都沒變。時隔兩年半,「康熙」重組,熟悉臺綜的那批受眾期待的是二人間的火花和默契。但這期待是打了問號的,因為說到底,時代和語境變了。
  • 我也是被《康熙來了》捧紅的那顆「星」——臺灣金牌製作人梁赫群
    梁赫群梁赫群,臺灣電視綜藝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曾擔任臺灣金鐘獎、金曲獎主持人。先後與六月、黃國倫搭檔主持《二分之一強》、《王牌大賤諜》等節目,參與製作《康熙來了》、《綜藝大滿貫》等知名節目。★ 我生來就是來找吃的的我是在臺灣屏東的「眷村」家庭出生的。「眷村」一般都是處於臺灣比較荒涼、比較偏僻、比較沒有人居住的地方,我就是在那裡出生的。
  • 【十萬夥急】電影檔案室:臺灣諧星圈三大家族
    1987年參加臺灣早期的電視賽事《五燈獎》,隨後出道。1990年代開始加入臺灣電視圈的綜藝節目主持,憑藉獨樹一格且詼諧逗趣的主持風格迅速竄紅。與張菲、胡瓜以及張小燕等前輩並駕齊驅,2003年甚至爬上了臺灣主持人的收入榜首,號稱「本土天王Local King」。
  • 「臺灣娛樂教父」王偉忠:伺候了很多大牌,我知道明星很為名利受苦
    遺憾 即使是像王偉忠這樣做出過《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紅遍兩岸的節目的製作人,在62歲回望自己的人生的時候,他仍然對有些事情感到遺憾。▲王偉忠是《康熙來了》的製作人最後,王偉忠考到了中國文化大學,去讀「馬上可以賺錢」的新聞系。他說,做節目就跟那句話一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為學新聞,所以他對社會層次的變化「有興趣」。30多年前,有一種叫「新聞綜藝」的節目形式,他用小品等方式將很多社會狀態綜藝化,藉此表達他對社會的嘲諷。這樣的小品,他「做了很多」。
  • 那些傳說中的大咖都要來福州了!林懷民的雲門舞集、WULI偉忠哥還有你家康熙的趙正平!福州型格直逼北上廣啊!
    1973年春天,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33年來,雲門的舞臺上呈現了150多出舞作。《倫敦泰晤士報》評價:亞洲第一當代舞團;《法蘭克福匯報》評價:世界一流現代舞團。雲門也經常應邀赴海外演出,是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常客。32年間,舞團在臺灣及歐美亞澳各洲200多個舞臺上,超過1500場的演出。
  • 【透視】《康熙》駕崩!兩岸電視人把脈供最後「診斷報告」
    臺灣綜藝的下一站輝煌如何締造?委託人:眾網友診斷對象:《康熙來了》,2004年1月5日「生」於中天電視臺,2015年12月2日「亡」於中天電視臺。診斷人:《康熙》前製作人,《康熙》常駐嘉賓,兩岸資深電視人、媒體人診斷目的:以《康熙來了》為代表的昔日輝煌的臺灣綜藝近年來沒落癥結何在?臺灣綜藝的下一站輝煌如何締造?
  • 「綜藝教父」王偉忠:順著天分做事,逆著個性做人
    被譽為教父的原因,不僅因為他的曾經作品成為了行業的標杆,更因為從業至今,他仍在不斷創作、創新,孕育行業的新形態。當這位「創意鬼才」和諾亞財富——致力於創造財富的群體跨界對話時,他卻和諾亞人探討了「窮」的力量。何為窮的力量?或許在偉忠哥的故事中,會有一些特別的答案。千金難買少年貧,是王偉忠十分推崇的一句老話。「我是一個有創意的人,這和我小時候很窮有關。
  • 電視 如果那就是《康熙來了》最後一集,他們會錄成什麼樣
    對於這一點,站在一邊的時任康熙製作人B2(真名陳彥銘)心裡最有數。中天電視臺並未為十周年系列節目多撥預算,為了慶典,他硬是四處籌來了一百多萬臺幣,做出節目。他戲言,「我也想要萬人體育場,那要一千萬,哪兒來啊?每天我一睜眼就在想怎麼找錢。」
  • 王偉忠:大陸還欠康熙來了六駕飛機
    眼前的偉忠哥沒有了平日裡的插科打諢,也不是那個脾氣火爆的製作人,他更像是一位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的父親,少了幾分威嚴,讓你不至於慌張。9月的一個周末,王偉忠來上海參加一檔創業為主題的演講節目。身形高大的他,一出現就引發了人群不小的騷動。一身深灰色西裝,標誌性的灰白髮型,膚色比電視上顯得更黝黑一些。在舞臺上,他又恢復到那個說學逗唱、收放自如的偉忠哥。
  • 康熙來了十年記,一個臺灣最火的節目是如何運作的?
    低廉的製作成本決定了臺灣綜藝節目只能以本土化的笑料和創意取勝,鮮少形式創新,格局不大。而正在蓬勃發展的內地市場需要更加精美、標準與可複製的節目類型。聽上去,曾經引一時風氣之先,風靡華人世界的臺灣綜藝節目整體已陷入了「小打小鬧、維持經營」的低潮。康熙第一任執行製作人梁赫群不諱言,「如今已經是臺灣綜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