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投顧:金融科技成銀行標配,各界加速推動數位化進程

2020-12-25 donews

隨著金融科技國家隊的入局,金融科技已經成為了銀行的標配。與此同時,證券、保險機構也在嘗試金融科技的創新運用,各界加速金融科技數位化的進程已經板上釘釘。民眾投顧還了解到,目前科技對金融的賦能作用日益凸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型技術對提升金融服務的質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科技成在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

民眾投顧據悉,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正在向著開放化、場景化、智能化轉變。與此同時,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在倒逼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科技能力,諸多金融機構受到了考驗。

如今,許多金融機構正在探索數位化實踐和運營方式的轉型,在未來,民眾投顧認為,人工智慧與雲計算將會成為傳統金融就數位化建設的基礎,並且令整個金融行業向智能化、數位化的方向推動發展。

同時,民眾投顧還了解到,不同行業的金融機構之間數位化程度也是不同的,證券、保險機構速推動金融科技的創新運用速度比較快,而信託行業由於非標準化的業務特性,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中相比略有落後。

為了應對數位化時代的全面到來,民眾投顧也在不斷深耕金融科技領域,不僅僅是產品的線上化和服務模式的改變,而是將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推出更為人性化、個性化、精細化的金融服務。

聲明:本站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本網站對此聲明具有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民眾投顧借力金融科技,解鎖智慧投資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數位技術在財富管理行業價值鏈上的具體應用,各項科技正在沿著價值鏈在前、中、後臺各環節上對財富管理進行深刻的改造,財富管理機構對客戶的理解深度、對產品的設計、對運營的把控方式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 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01.
  • 從數位化轉型到數位化經營金融科技深植銀行基因_金融機具_中國...
    而支撐智能服務加速迭代的,是銀行業對金融科技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在數位化浪潮中,各家銀行從戰略高度搭建金融科技架構,加緊對最新技術的探索,加快科技對各項業務的賦能,從最初的數位化轉型,到當下和今後的數位化經營,科技將在銀行業的發展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 深耕智能投資,民眾投顧帶來金融服務新體驗
    作為證券投顧行業的先行者,民眾投顧響應國家「智能+概念」的產業升級號召,主動轉型發力新技術,用專業呵護客戶的財富。從當下金融科技行業大環境來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與金融服務進一步融合,監管體制的不斷完善、強監管的常態化,促使著金融科技平臺在合規開展業務層面更加強調自身的科技屬性。
  • 民眾投顧尖端科技與精英團隊優勢互補 提升綜合實力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核心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智能投顧的發展。隨著投資市場的不斷深入發展,智能投顧作為一種新興投資模式正在快速崛起。如今,居民財富穩步增長,理財觀念日漸成熟,理財目標趨向多樣化和定製化。單一的智能投顧或者傳統投顧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
  • 星展銀行(中國)王偉強:數位化助推金融可持續發展
    「以金融科技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支持產業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是星展銀行一直在探索的金融解決方案。」王偉強指出,國家層面大力鼓勵銀行對中小微企業貸款,也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銀行要結合中小企業的自身特點,藉助金融科技更好地踐行普惠金融。
  • 擁抱金融科技,助力企業「變」與「享」
    央廣網廣州12月17日消息 當今,科技迅猛發展,金融科技改變了銀行的業務流程、業務模式,甚至決定了銀行的未來。如何讓銀行的金融科技助力企業發展,浦發銀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新。經過兩年的實踐,浦發銀行「科技合作共同體」在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和推廣應用、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為產業發展助力上成效顯著。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大數金融助力打造核心競爭力
    其中,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為了整個金融行業關注的焦點,利用數位技術打造核心競爭力也逐漸成為了金融機構實現戰略轉型,差異化競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突破口。在這個過程中,大數金融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正扮演著重要角色。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是金融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 誠兌:金融科技標準在銀行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引領作用
    ,進一步發揮標準在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推進銀行業數位化轉型中的作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關心領導下,我國銀行業信息化得到了巨大發展,取得了矚目成就,有力支撐了金融創新發展,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強勁動力。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不斷湧現,加速推動包括金融業在內的社會多領域數位化轉型。當前,我國銀行數位化轉型蓬勃發展。
  • ​路孚特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芳:中國正全速加速數位化進程
    9月6日起,2020中國國際金融年度論壇開幕,本次會議主題為「新金融、新開放、新發展」。因為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本次論壇全程通過網上直播形式對外開放,來自中國金融行業和學術界的頂級大咖紛紛通過線上方式就後疫情時代中國金融如何實現高水平開放和發展展開討論。路孚特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陳芳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
  • 科技賦能主流金融 長三角金融科技創新與應用華師大賽區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由華東師範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上海市黃浦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聯合主辦,上海亞商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大亞浦金融科技應用研究院共同承辦,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華東師範大學提供全程指導。本次論壇以「科技賦能主流金融」為主題,匯集了全球多地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共同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推動技術挖掘與金科項目啟航。
  • 馬上消費金融響應國家號召,加速推進數位化進程
    近日,國家發改委聯合有關部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網際網路平臺、金融機構等多家單位,通過線上共同啟動「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旨在通過形成多方合力,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在助力中小微企業紓困和轉型發展的基礎上,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據了解,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元,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但企業數位化轉型比例僅有25%。
  • 魏煒:數位化轉型——金融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再造
    歸納來看,科技對傳統金融行業商業模式的衝擊主要體現為三種形式: 去中介:這是對傳統金融商業模式的一項根本顛覆,針對資產和資金兩端進行直接打通,進而產生新的業務系統,如小額借貸、線上櫃檯、智能投顧、開放API、電子支付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 重慶農商銀行張榮華:金融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轉型是走好「新萬億之路...
    9月25日,由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中國電子銀行聯合宣傳年、中國電子銀行網主辦,中國銀聯重慶分公司協辦的「2020中國數字金融生態論壇」在重慶舉行。論壇涵蓋夜話、主題演講、知名科技企業走訪等豐富內容,近百家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高管、學術專家齊聚山城,論道銀行數字金融生態發展新「基」遇。
  • 中國金融科技報告2020
    億美元,中國市場有所降溫1.4 核心技術:ABCD四大技術賦能2 金融科技行業應用現狀2.1 銀行科技2.1.1 行業格局:數位化加速發展,央行、商業銀行以及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是主要推動力2.1.2 應用場景:金融科技深入各業務條線,信貸領域應用已較為成熟
  • 工商銀行推進信用卡業務數位化轉型升級
    作為全球客戶數最多的信用卡發卡銀行,工商銀行始終堅持「一切為了持卡人」的服務宗旨和「我們先做到」的核心精神,以效率導向、安全導向、用戶導向為價值引領,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和數字應用,加快信用卡業務由線上化向數位化轉型躍升,努力為人們更美好的數位化新生活添磚加瓦。
  • 金融科技爆發年:券商重兵投入金融科技平臺建設 全面重塑業務條線...
    財聯社(北京,記者 陳靖)訊,即將過去的2020年,各家券商幾乎全面發力金融科技戰略,並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目前,多家券商已將金融科技滲透到實際業務中,比如區塊鏈、雲計算等技術可以應用到資管ABS業務、投研體系以及機構服務中,並進行數位化改造,金融科技正成為券商重點布局的戰略方向。
  • 日照銀行:數位化賦能供應鏈金融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數位化是供應鏈金融新的風險防控之「錨」,通過數位技術穿透企業底層資產,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使產業鏈條透明化,推動優質金融產品和服務流向實體經濟。供應鏈金融數位化有助於提升業務效率,通過推動業務申請審批線上化、審貸放貸自動化批量化、貸後管理智能化實時化,提高企業融資可得性,確保金融活水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
  • 民眾投顧: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準入管理,11月有序推進
    日前,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對金融控股公司實施準入管理是補齊監管短板、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舉措。民眾投顧了解到,《決定》要求,在我國境內的非金融企業、自然人以及經認可的法人控股或者實際控制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具有規定情形的,應當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申請。
  • 任澤平:中國金融科技報告2020
    行業格局:數位化加速發展,央行、商業銀行以及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是主要推動力2.1.2 應用場景:金融科技深入各業務條線,信貸領域應用已較為成熟 2.1.3 問題挑戰:技術轉型時間長、投入產出比不定、數據處理難度大2.2 保險科技